Remove ads
東漢末年政治人物與軍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省商水縣)人,為東漢末年割據勢力之一。曾帶兵進宮誅殺十常侍,後被各路諸侯推舉為盟主討伐董卓。在易京之戰擊敗公孫瓚後,其勢力達到巔峰;極盛時期據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大將軍,使其一度成為東漢末年實力最強的諸侯。但在官渡之戰慘敗給曹操而受到重挫,接着在倉亭之戰再敗給曹軍,不久後就病逝。
袁紹出自士族汝南袁氏,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叔曾祖袁敞官至司空,祖父袁湯官至司空、司徒、太尉,生父袁逢官至司空,叔叔袁隗官至司徒、太傅,家族中四世居三公之位者多達五人,故號稱「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袁山松書記載,袁紹為袁逢的庶子,因袁逢的兄長左中郎將袁成早逝,袁逢將袁紹過繼給袁成。袁逢另有二子袁基、袁術,所以在血緣上,袁紹及袁基、袁術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由宗法繼承權關係來看,也可視為堂兄弟。
袁紹的母親僅是個婢女,早年袁紹的地位頗見低微。《典略》載瓚表紹罪狀曰:「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後,以義不宜,乃據豐隆之重任,忝污王爵,損辱袁宗,紹罪九也。」
袁紹父親袁成喜歡結交當時上層門閥的豪爽之士,自大將軍梁冀以下的很多人都與他交往。[1]袁紹有着不錯的外貌[2][3],同樣也結交了很多士人。袁紹年紀很小就擔任郎官,之後升遷為濮陽長[4]。因為母親去世,棄官守喪,為母親服喪三年結束後,袁紹又為先前去世的嗣父袁成服喪三年。六年守喪結束後袁紹在洛陽隱居,結交遊俠,拒絕朝廷徵召,此舉引發中常侍趙忠不滿。後來袁紹在叔父袁隗勸說下出仕,擔任大將軍何進的掾[5],又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
188年(中平五年),朝廷任命小黃門蹇碩、虎賁中郎將袁紹、鮑鴻、議郎曹操、趙融、馮芳、夏牟、淳于瓊等八人共組成西園八校尉,其中袁紹被舉薦為中軍校尉,成為漢靈帝新建立的西園軍的副領袖[6]。
當時宦官在朝廷氣勢已盛,而何進身兼外戚(何皇后之兄)已與宦官對立。袁紹曾建議何進引誘撲殺宦官,何進猶豫不決,反被宦官知悉、搶先殺死何進。袁紹遂依自己當初的想法,名正言順率兵入洛陽南宮內殺絕閹官。此時董卓正好響應何進生前的密謀號召,藉口帶西涼兵團入京衛戍。
董卓趁朝廷大亂時收編大將軍何進與其弟車騎將軍何苗所遺之部曲,又收呂布、施計並執金吾(京城警備司令)丁原之眾,召袁紹與之謀廢漢少帝劉辯,改立漢獻帝劉協。
袁紹儘管暗中不滿,但仍偽許之,然後亡奔冀州。董卓深知袁氏「門生故吏滿天下」的威脅性,怕袁紹「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不斥其罪,反而封他為勃海太守、邟鄉侯。
由於董卓廢少帝有逆當代的人臣之倫,袁紹因此在渤海起兵,自號車騎將軍。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諸侯同時起兵,眾各數萬,共推袁紹為盟主。董卓的先鋒部隊被孫堅打敗後,畏懼聯軍的聲勢浩大,放棄洛陽並強遷京師至長安。各路勤王而來的關東諸侯則因互不協調,不合而散。袁紹與韓馥準備擁戴幽州牧劉虞當皇帝,但劉虞拒絕。[7]
在討伐董卓之後,袁紹用計奪取了韓馥的冀州,開始在華北擴張勢力。隨後幾年間,在追隨者們的輔佐下,先後擊敗了公孫瓚、孔融、張燕等人,由此以冀州為基礎再掌握了青州、并州、幽州三州大部分人口的地盤[8],雄霸河北,擁有數十萬左右的大軍,是當時全中國最強的軍閥。同時袁紹也介入山東地區的戰事,幫助曹操打敗了呂布、張邈等勢力,派臧洪為東郡太守。但臧洪卻因故主張超被曹操攻殺時袁紹不肯相救之故,因而背叛袁紹,袁紹歷時兩年才攻破東郡。臧洪終究不肯復歸袁紹,遂被袁紹處決。
當獻帝逃出被李傕和郭汜控制的長安逃到洛陽時,袁紹的謀士沮授、田豐和許攸建議迎接皇帝到鄴城,但郭圖和淳于瓊認為漢朝衰微、群雄並起,若迎接天子遇事總要上表,聽則權輕,違背則抗命,由此不認同沮授的建議[9]。由於袁紹鄙視董卓所擁立的獻帝,曾密謀推舉幽州牧劉虞為帝,但沒有成功。此時曹操則採納軍師荀彧的建議,搶先將獻帝迎到許都,奉戴天子並以朝廷名義向諸侯發號施令。此時袁紹亦有迎駕之意,但因與公孫瓚作戰又遭到臧洪的背叛,分身乏術,故派從事中郎徐勛請曹操代為迎駕,並派手下應劭去朝廷制定典章。曹操迎駕後以獻帝名義以袁紹為太尉、封鄴侯,袁紹認為自己位在時任大將軍的曹操之下而不肯受命,怒道:「曹操好幾次該死了,我救活了他,現在就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了嗎!」因此曹操便讓出大將軍之位,改以袁紹為大將軍,派將作大匠孔融持節到鄴城給袁紹封拜官爵,袁紹才作罷,在受封鄴侯時亦一度推辭不受,之後才接受封號。[10]袁紹的主薄耿苞向袁紹表示漢朝氣數已盡,袁氏應順應天意取而代之;袁紹將耿苞的意見告訴自己的手下試探輿論,結果眾人認為耿苞是在妖言惑眾應該處死,袁紹不得已只好處死耿苞來解套[11]。
後曹操討伐劉備時,田豐建議袁紹趁機偷襲許都,袁紹以小兒子生病為由拒絕了田豐的意見,田豐當場以杖擊地:「蒼天啊!為了一個孩兒放棄良機!」[12]袁紹雖拒絕田豐建議,但仍派出將領出兵延津,卻被曹操部將于禁所阻。後來袁紹終於出兵攻許都以爭獻帝,因此引發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率十餘萬大軍進攻曹操;官渡之戰初,謀士沮授建議袁紹採取持久戰略但不被袁紹採納;另一謀士許攸建議袁紹派兵襲擊許都亦不被袁紹接受,此時許攸剛好因家屬犯罪被袁紹處刑,使許攸對袁紹懷恨在心,遂投奔曹操。
許攸向曹操建議,派兵襲擊袁紹遠征軍的軍糧所在地烏巢。曹操聞之大喜,於是親率奇兵攻擊烏巢,當時守護烏巢的是淳于瓊;由於事發突然,張郃向袁紹建議派大軍救援輜重糧草的重地烏巢,但袁紹只派輕騎去救援烏巢,而淳于瓊未先加以防範,結果曹軍樂進率軍很快地攻陷了烏巢陣地,燒掉了袁紹軍所有的軍糧草石並斬殺淳于瓊。烏巢淪陷後使袁紹軍士氣大挫,此前田豐等人數度獻策不被袁紹採納成了關鍵。之後袁紹統治的冀州多叛但仍得以平定。
建安六年(201年),袁紹重振旗鼓,與曹操爆發倉亭之戰,但再度戰敗。自軍敗慚憤,發病嘔血[13],於建安七年五月廿一日庚戌(202年6月28日)離開人世[14],《獻帝春秋》記載在他死時「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