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號小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萊比錫號(德語:SMS Leipzig[註 1])是德意志帝國所建造的七艘不萊梅級小巡洋艦的六號艦,以德國城市萊比錫命名。它由不萊梅的威悉船廠承建,於1904年開始龍骨架設、1905年3月下水、至1906年4月投入艦隊使用。其主艦炮包括有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和兩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速度可達22節。
萊比錫號的職業生涯主要是在東亞基地度過;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時,它正在墨西哥沿岸巡航。重返東亞分艦隊後,它前往南美海域參加科羅內爾海戰,隨分艦隊在那裏戰勝並擊沉了兩艘英國裝甲巡洋艦。一個月後,它又參與了福克蘭群島海戰,這一次則是東亞分艦隊遭摧毀。萊比錫號在受到英國巡洋艦格拉斯哥號和肯特號的追擊後沉沒;其大部分船員在戰鬥中罹難,僅18人生還。
建造
萊比錫號是根據合同代號「N」[註 2]作為新增編入艦隊的單位訂購,並於1904年在不萊梅的威悉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1905年3月21日下水,之後展開舾裝工作。1906年4月20日,艦隻正式投入活動戰艦隊(Aktive Schlachtflotte,即公海艦隊前身)使用。[2]
萊比錫號的全長為111.10米(364呎6吋),有13.3米(43呎8吋)的舷寬和5.61米(18呎5吋)的前吃水。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3,816公噸(3,756長噸)。[3]其推進系統由兩台三脹式蒸汽機組成,它們的額定功率為11,116匹軸馬力(8,289千瓦特),最高速度達22節(41公里每小時)。發動機由十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鍋爐提供動力。萊比錫號可攜帶860公噸(850長噸)煤,故此得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4,690海里(8,69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4名軍官及274-287名水兵。[4]
萊比錫號的武器由十門單裝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組成。其中兩門並排佈置在艏艛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佈置在艦艉。這些炮支的射程為12,200米(13,300碼)。它們共提供1500發彈藥,其中每炮150發。艦隻還配備有兩具450毫米(17.7吋)的魚雷管及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的船體內。此外,它還可滿足攜帶50枚水雷的需求。[5]艦隻受到厚達80毫米(3.1吋)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的側面有100毫米(3.9吋)厚、炮支的炮擋厚度也有50毫米(2.0吋)。[3]
服役歷史
在進行海上試航期間,海軍中校弗朗茨·馮·希佩爾從4月至9月擔任萊比錫號的首任艦長[6]。然後艦隻於8月19日被派往海外[7],以接替返國的大巡洋艦漢薩號被部署至東亞分艦隊,與大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以及小巡洋艦埃姆登號和紐倫堡號共同服役[8]。萊比錫號於9月8日從威廉港出發,並於11月19日進入東亞分艦隊的駐守區域。在對荷屬東印度的一些港口進行訪問後,艦隻於1907年1月6日抵達主基地香港。從1月25日至3月10日,萊比錫號還在青島擔任巡邏艦。1907年6月,新任分艦隊司令、海軍少將卡爾·馮·克爾帕登上萊比錫號,在炮艇虎號的陪同下穿行長江上游,以了解德國在當地的商業利益。1908年春季也有類似的航行,8月份考察了黃海沿岸港口、秋季造訪上海並重遊長江。11月17日,萊比錫號作為德意志國的代表,參加了在日本神戶舉行的海上閱兵。
自1909年1月起,正在香港進行維修工作的萊比錫號接到了前往德屬薩摩亞的命令,因為當地正在爆發騷亂。艦隻於2月26日在馬尼拉接上分艦隊司令,並於3月19日抵達阿庇亞。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小巡洋艦阿科納號、炮艇美洲豹號以及搭載有100名來自馬圖皮的警察的輔助艦泰坦尼亞號也陸續抵達。海軍將領和德屬薩摩亞總督威廉·索爾夫成功地通過談判與叛亂分子達成和解。4月19日,一名酋長及其部分追隨者搭乘美洲豹號被流放至塞班島。萊比錫號於5月14日至17日奔赴蘇瓦。此前一直隨艦的分艦隊司令從那裏開始返程,而萊比錫號則回到阿庇亞,當時阿科納號和泰坦尼亞號已經離開。它在那裏等待神鷲號的到來,至5月22日前往帕果帕果,然後再次返回阿庇亞,最後經行波納佩島和馬尼拉,於6月29日回到青島。接下來的7月和8月,萊比錫號跟隨新的分艦隊旗艦沙恩霍斯特號展開了穿越駐守區域的北部之旅,並於9月前往黃海港口。在聖誕節期間,它在香港與旗艦會合,然後兩艦在炮艇猞猁號的護航下,於1910年1月先後到訪了駐守區域南部的曼谷、蘇門答臘島、北婆羅洲和馬尼拉。從4月18日至5月31日則還聯合出訪了日本。7月,萊比錫號還深入長江前往漢口,因當地亦爆發騷亂。
1911年初,萊比錫號本應陪同搭乘格奈森瑙號的威廉皇儲展開從加爾各答開始的東亞之旅。當它於1月31日抵達當地時,一些沿岸港口發生的瘟疫迫使皇儲取消了行程。兩艘巡洋艦遂自2月17日起繼續前往東亞,在經停新加坡、香港和廈門後,於3月14日抵達青島。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期間,東亞分艦隊正停留在海參崴北部的彼得大帝灣,並且僅收到從柏林發來的殘缺無線電代碼,表明將在印度洋展開一項行動。萊比錫號儘管還不清楚情況,而通過俄國人向海參崴發送的電報又受到明顯干擾,它還是於8月15日至17日在當地收到了柏林方面的足夠信息,明確了情況。分艦隊遂再度南下,前往黃海港口,並於9月15日抵達青島。
在中國於1911年10月爆發辛亥革命後,萊比錫號再次被派往長江中游的漢口,以支援駐紮在當地的炮艇祖國號和虎號。由於外國人的局勢非常緊張,婦女和兒童被優先搭載疏散至上海。分艦隊司令、海軍少將君特·馮·克羅西克搭乘雞貂號與之會合,而魚雷艇S90號也被用於支援。隨着11月份的長江水位下降,繼當地的日本將領率先採取了行動離開後,克羅西克也隨之搭乘萊比錫號返回上海。萊比錫號此後又多次往返於青島和動亂地之間,直至1912年8月當地恢復正常出入。同年,它參與了日本明治天皇的喪禮,又在次年7月至8月見證了中國二次革命在南京地區的激烈戰鬥。9月至10月,已在東亞服役六年的萊比錫號於青島進行大修。在1914年初到訪了駐守區域南部之後,萊比錫號於1914年5月接到調令前往墨西哥西岸,以接替小巡洋艦紐倫堡號,在墨西哥動亂期間負責保護當地的德國公民。在經停檀香山後,艦隻於1914年7月7日抵達馬薩特蘭。[9]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根據其動員計劃,萊比錫號應當與東亞分艦隊的其餘艦隻集結。1914年8月2日,它離開港口,將40名庇護難民交給美國裝甲巡洋艦加利福尼亞號。接下來,艦隻前往下加利福尼亞半島西岸偏遠的馬格達萊納灣,在那裏的英國人也收到了戰爭爆發的消息。萊比錫號未能搜獲英國船隻,遂於8月17日抵達三藩市進行補給。然後,受限於美國的中立政策,它僅獲得了500噸煤,並因此決定返回墨西哥海岸。一周後,艦隻擊沉了一艘載糖的英國貨輪,然後於9月10日在瓜伊馬斯取得了充足的約930噸煤,得以確保繼續向南進軍。[10]
10月14日,萊比錫號連同隨行的三艘煤船,在復活節島與海軍中將馬克西米連·馮·斯比率領的東亞分艦隊會合。10月18日,分艦隊啟程開往南美洲;它們在途中經停了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並於10月26日接近亞歷山大塞爾扣克島。然後,這些艦隻駛至智利的瓦爾帕萊索,它們在那裏得到情報,表明英國輕巡洋艦格拉斯哥號正錨泊於科羅內爾。斯比決定前往科羅內爾,以便在格拉斯哥號離港時伏擊它。事實上,當時與格拉斯哥號在一起的還有裝甲巡洋艦好望號和蒙默思號。[11]
在科羅內爾附近巡邏期間,萊比錫號攔停了一艘智利籍三桅帆船並進行搜查,但由於這是一艘中立船舶,並且沒有攜帶違禁品,所以德國人對其放行[12]。至11月1日16:00,萊比錫號在遠處發現了一道煙跡,隨後於16:17發現第二艘艦,繼而於16:25發現第三艘。英國人也在幾乎同一時間發現了萊比錫號,兩個分艦隊遂迅速組成戰列線。[13]萊比錫號是德國隊形的第三艘艦,位居兩艘大巡洋艦之後。在18:07,斯比下達了「從左分配火力」的命令,這表示每艘艦都要與其對應類別的敵艦交戰;德國人於18:34率先開火。[14]
格奈森瑙號和沙恩霍斯特號很快便摧毀了英國的裝甲巡洋艦,而萊比錫號向格拉斯哥號的射擊卻未獲成功。在18:49,格拉斯哥號命中萊比錫號,但炮彈啞火,沒有爆炸。[15]隨後,萊比錫號和德累斯頓號五次命中格拉斯哥號,直至斯比下令萊比錫號靠近已失效的好望號,並發射魚雷。然而,一場暴雨遮蔽了好望號,當萊比錫號抵達陣位時,對方已經沉沒。由於沒有意識到好望號已沉沒,萊比錫號的船員並未展開救援行動。至20:00,萊比錫號在漸深的黑暗中遇到德累斯頓號,兩艘艦起初都把對方誤認為是敵艦,但它們很快便明確了各自的身份。[16]萊比錫號在戰鬥中基本毫髮無損,沒有任何船員受傷。[17]
在科羅內爾海戰之後,斯比決定返回瓦爾帕萊索以進行補給;而當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和紐倫堡號進入港灣時,萊比錫號和德累斯頓號則在煤船的護航下前往亞歷山大塞爾扣克島。[18]11月6日,東亞分艦隊餘部加入了它們的行列,巡洋艦得以補充煤炭及其它供應。萊比錫號和德累斯頓號於11月10日被發回瓦爾帕萊索,並於13日抵達。五天後,它們在魯賓遜克魯索島以西約250海里(460公里)處重新加入分艦隊;統一的分艦隊隨即前往佩納斯灣,至11月21日抵達。在那裏,它們完成加煤,並做好了在合恩角附近進行長途航行的準備。[19]英國人對於他們在科羅內爾的失敗感到震驚,同時也派出更具威力的戰鬥巡洋艦無敵號和不屈號,在海軍中將多夫頓·斯特迪的率領下,力求對斯比的艦隻進行追獵及摧毀。它們於11月11日離開英國,12月7日抵達福克蘭群島,途中還先後加入了裝甲巡洋艦加拿分號、肯特號和康沃爾號以及輕巡洋艦布里斯托號和受虐的格拉斯哥號作為增援。[20]
11月26日,東亞分艦隊離開佩納斯灣,開往合恩角和大西洋,並於12月2日抵達海岬。離開合恩角時,萊比錫號帶上加拿大帆船德魯穆爾號(Drummuir)作為戰利艦;該船裝載的2,750公噸(2,710長噸)煤炭,將要在抵達皮克頓島時轉運至煤船巴登號和聖伊莎貝爾號。[21]在12月6日夜間,斯比與各艦指揮官舉行了一次會議,對他提出的襲擊福克蘭群島的計劃展開討論。萊比錫號的艦長、海軍中校約翰內斯·豪恩,以及格奈森瑙號和德累斯頓號的艦長都反對這一計劃,並傾向於繞過福克蘭群島至拉普拉塔實行通商破壞。儘管如此,斯比仍然決定在12月8日清晨對福克蘭群島發動襲擊。[22]
德國人於12月8日清晨來到福克蘭群島首府斯坦利港附近;英國人很快便發現了它們,並全速駛出以迎接對方。斯比起初認為海面上的煙雲是英國人燃燒煤倉而形成,目的是防止被德國人佔領。當意識到他面對的是強大的英國分艦隊後,斯比中止了攻擊並轉向逃離。[23]英國人的追趕行動很快便衝出了港灣[24]。至12:55,戰鬥巡洋艦已經趕上了正在撤退的德國人,並開始向德國陣型的最後一艘艦——萊比錫號開火,但未能命中[25]。斯比下令小巡洋艦脫離並逃散,而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則向它們的追擊者開火,希望以此舉掩護小巡洋艦逃離[26]。作為回應,斯特迪派他的巡洋艦去追尋紐倫堡號、德累斯頓號和萊比錫號[27]。
格拉斯哥號負責追趕萊比錫號,並迅速趕上,於14:40開火。在大約20分鐘的交火後,萊比錫號被擊中;它轉向左舷以擴大視界,然後轉向右舷以使整個舷側都行動起來。在隨後的行動中,兩艘艦都被擊中數次,迫使格拉斯哥號偏離航線並落在更強大的裝甲巡洋艦之後。[28]萊比錫號隨即遭到了康沃爾號和肯特號的重創並起火燃燒,但它仍然維持行動,並繼續戰鬥。在交戰的過程中,萊比錫號十八次命中康沃爾號,導致對方顯著左傾。它還向英艦發射了三枚魚雷,但沒有取得任何命中。[29]在19:20,豪恩下令鑿沉萊比錫號;英國人遂接近並短距離向萊比錫號開火,造成大量船員死亡。英國人還摧毀了一艘滿載倖存者的獨桅縱帆船,將他們全部殺害。萊比錫號最終於21:05傾覆,並伴隨着艦長豪恩一同沉沒。僅有18名船員從冰冷的海水中被救出。[30]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