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國海外領土(英語: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是主權歸於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但並不屬於聯合王國建制的13塊屬地[1]。它們是前大英帝國的剩餘部分,部分領土經投票表決繼續成為英國領土,其餘領土則尚未取得完全獨立。這13塊領土包括英屬南極領地、直布羅陀、聖海倫娜、阿森松和崔斯坦達庫尼亞、百慕達、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開曼群島、英屬處女群島、安圭拉、蒙特塞拉特、福克蘭群島、南佐治亞及南三文治群島、皮特肯群島和亞克羅提利和德凱利亞[2]。其中在南極洲聲稱的英屬領地因《南極條約》而並不被其他國家所承認[3]。這14塊領土的總面積共1,728,000平方公里(其中他國未承認的南極洲英屬領地170萬9400平方公里),人口共260,000人[4]。
英國海外領土分佈圖 |
「英國海外領土」一詞源於《2002年英國海外領土法案》,取代了《1981年英國國籍法案》使用的稱呼「英國屬土」或「英國屬地」(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y)。1981年前,這些領地稱為「殖民地」(colonies)或「直轄殖民地」(Crown colonies)。此外,英國海外領土亦稱聯合王國海外領土[5]。
根西島和澤西島(合稱海峽群島)以及萌島,均稱為皇家屬地[6][7][8],雖然也屬於英國皇室主權之下,但是其與聯合王國的憲政關係與海外領土完全不同,英國的13塊海外領土只單純是海外領土,並不是英國的屬地。英國海外領土和皇家屬地也與英聯邦王國或英聯邦成員國地位不同,後者是由於與大英帝國的關係而加入英聯邦的主權國家。
英國在新大陸最早的殖民地是英國公民在大陸上的開拓地。第一個這樣的開拓地建立於紐芬蘭島,16世紀英國漁民在該島建立了季節性營地。
之後的帝國[來源請求]始於1607年占士敦的建立,這是第一個在維珍尼亞(Virginia,早期統稱北美的術語)成功建立的永久殖民地。在1609年,第二個殖民地在百慕達(維珍尼亞的擴張)被無意中的建立起來,由於在1776年失去了美國殖民地,百慕達成為英國現存的最古老的殖民地。
19世紀時大不列顛帝國(在1707年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組成大不列顛王國後,英國被稱為不列顛)崛起,到1920年代達到巔峰,當時英國擁有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包括人口數龐大的亞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其中許多殖民地多是為了商業或戰略的因素而建立。19世紀末期,大量的殖民地居民成立了自治國家(包括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和南非),並且在除政治、軍事和貿易外的所有領域均獨立於英國。這些居民組成了加拿大(1867年)聯邦和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兩者以及其他更多的自治居民領土在1920年代成為了自治領。
這些主權領土在《1931年西敏法規》通過後得到了完全的獨立。為了反映這種現狀,於1949年成立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大部分英國在非洲,亞洲和加勒比海的領土獲得獨立建國;其中部分國家仍實行君主立憲制並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其他一些領土變成了共和國。
1965年查哥斯群島從仍是英國殖民地的毛里裘斯分割出來,成立英屬印度洋領地。由於英國與美國政府達成秘密協議,將該地租借給美國建立軍事基地,當地原居民在其後幾年被英國政府強行清退,被迫流亡外地。2024年10月3日,英國同意將此地歸還於毛里裘斯。
在非洲的南羅德西亞(現津巴布韋)和中美洲的英屬洪都拉斯(現伯利茲)於1980年和1981年雙雙獨立後,遺留下來的重要領土則是香港。香港當時擁有超過500萬人口。但與其他殖民地不同的是,當時香港殖民地分別有兩項領土協議:
英中兩國於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聲明指出: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將在殖民地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在「一國兩制」體制下,承諾於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以及承諾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2002年英國國會通過了《2002年英國海外領土法令》,該法案將「英國屬土」改稱為「英國海外領土」,並重新將完全的英國公民身份賦予英國海外領土公民(與塞浦路斯英屬基地區有關聯人士除外)[10]。
需要注意的是,在現今的英國海外領土中,英屬南極領地是不被任何國家所承認的。原因是在1961年6月23日起生效的《南極條約》中的第四條明確規定:凍結一切對南極的領土要求,並禁止新的領土要求。
旗幟 | 徽號 | 海外領土 | 地理位置 | 地圖 | 領土格言 | 面積 | 人口 | 首府 |
---|---|---|---|---|---|---|---|---|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 Akrotiri and Dhekelia |
地中海 塞浦路斯島 |
Dieu et mon droit (法語:「我權天授」) |
255 km2 [11] | 7,700 (塞浦路斯人;估計數字) 8,000 非永久居民(英軍人員、眷屬及服務人員;估計數字) |
埃皮斯科皮兵營 | |||
安圭拉 Anguilla |
北大西洋 加勒比海 |
Strength and Endurance (英語:「力量和毅力」) |
91 km2[12] | 13,500(2006年估計數字)[13] | 瓦利 | |||
百慕達 Bermuda |
北大西洋 | Quo fata ferunt (拉丁語:「命運把我們帶向何方」) |
54 km2[14] | 64,000(2007年估計數字)[15] | 咸美頓 | |||
英屬南極領地(未獲國際承認) British Antarctic Territory |
南極洲 | Research and discovery (英語:「調查和發現」) |
1,709,400 km2[12] | 0 永久居民 非永久居民:冬季50人,夏季超過400人(科研人員)[16] |
羅瑟拉研究站 | |||
英屬處女群島 British Virgin Islands |
加勒比海 | Vigilate (拉丁語:時刻警戒) |
153 km2[17] | 27,000(2005年估計數字)[18] | 羅德城 | |||
開曼群島 Cayman Islands |
加勒比海 | He hath founded it upon the seas (英語:「他把它建立在大海之上」) |
264 km2[19] | 56,092 (2013年估計數字)[19] | 佐治城 | |||
福克蘭群島 Falkland Islands |
南大西洋 | Desire the right (英語:「追求權利」) |
12,173 km2[14] | 3,398(2016年統計數字) [20] 1,350 非永久居民 (英軍人員;2012年估計數字) |
斯坦利港 | |||
直布羅陀 Gibraltar |
伊比利亞半島 | Nulli expugnabilis hosti (拉丁語:「沒有敵人能攻陷這裏」) |
6.5 km2[21] | 28,800(2005年估計數字)[22] 1,250 非永久居民 (英軍人員;2012年估計數字) |
直布羅陀 | |||
蒙特塞拉特 Montserrat |
加勒比海 | A people of excellence, moulded by nature, nurtured by God (英語:「優秀的人民,由自然塑造,由上帝養育」) |
101 km2[23] | 4,655 (2006年估計數字)[23] | 普利茅夫 (受火山噴發影響,實際為:布萊茲) | |||
皮特肯、亨德森、迪西和奧埃諾群島 Pitcairn, Henderson, Ducie and Oeno Islands |
太平洋 | 45 km2[24] | 49(2014年估計數字)[25] 6 非永久居民 (2014年估計數字)[26] |
亞當斯敦 | ||||
聖海倫娜、阿森松和崔斯坦達庫尼亞 Saint Helena, Ascension and Tristan da Cunha |
南大西洋 | 420 km2 | 5,530(三地估計總數) | 占士敦 | ||||
聖海倫娜 Saint Helena |
Loyal and Unshakeable (英語:「忠誠和不可動搖」) |
4,255 (2008年統計數字)[27] | ||||||
阿森松島 Ascension Island |
880 (估計數字)[28] 1,000 非永久居民 (英軍人員:估計數字)[28] |
|||||||
特里斯坦-達庫尼亞 Tristan da Cunha |
Our faith is our strength (英語:「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的力量」) |
300 (估計數字)[28] 9 非永久居民 (氣象人員) |
||||||
南佐治亞及南三文治群島 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
南大西洋 | Leo terram propriam protegat (拉丁語: "讓獅子保衛他擁有的土地") |
4,066 km2[29] | 0 永久居民 99 非永久居民(科研人員) [30] |
愛德華國王角 | |||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
加勒比海 廬卡雅群島 |
Beautiful by nature, clean by choice (英語:「美麗靠自然,潔淨靠選擇」) |
430 km2[31] | 32,000 (2006年統計數據)[31] | 科伯恩城 | |||
總計 | 1,727,570 km2 | 約 250,000 |
海外領土的國家元首是英國君主,目前是查理斯三世國王。國王在海外領土的身份是作為聯合王國的國王,而不是每個海外領土的元首。國王在每一個海外領土任命一名他的代表以行使他的權力。在那些擁有常住人口的海外領土,總督(Governor)經英國政府推薦後由國王任命,通常由一名已退休的高級軍官或高級政務官擔任。那些沒有常住人口的海外領土,國王通常任命一名專員(Commissioner)代表他的權力。對於那些有屬地的海外領土,總督會任命一名行政官(Administrator)以代表他或她在屬地的權力[來源請求]。
總督的地位是作為「事實上」的國家元首,他們通常負責任命當地政府的首腦以及高級官員。總督也負責與英國政府的聯絡交流,以及履行儀式性職責。專員擁有與總督同樣的權力,但同時還擔任當地政府首腦。
所有海外領土都有其政府系統與本地法律,其政體結構似乎與每個海外領土的面積大小及政治發展水平緊密相關。[來源請求]
海外領土 | 政治體制 |
---|---|
|
無原住民或常住人口,因此無民選政府。行政官協助政府專員管理當地事務。 |
當地無民選政府,然而英國軍方盡力確保與當地塞浦路斯政府的法律銜接關係。 | |
當地有一個民選市長和一個皮特肯群島議會,其有權進行本地立法。然而他們的決定需要得到總督的批准,總督代表聯合王國政府保有近乎無限的完全立法權。 | |
政府架構包括民選福克蘭群島立法代表以及首席行政官,一名共同資源督導是其「當然」成員。[32] | |
政府包括民選立法會,總督是政府首腦並領導行政會議,包括經任命的來自立法會的成員和兩名非「當然」成員。管理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的是由民選島議會推薦的行政官。[33] | |
這些較大型的海外領土擁有一個議會。行政會議通常被稱為內閣並由總理領導,其是議會中多數派政黨的領袖。總督在當地事務上的權力較少,通常處理外交或經濟事務,而由民選政府管理大多數國內事務。[來源請求] | |
該海外領土擁有一個議會和政黨體系。行政會議通常被稱為內閣並由總理領導,其是議會中多數派政黨的領袖。 | |
根據2006年直布羅陀憲法公民投票通過的2006年直布羅陀憲法方案,直布羅陀現在擁有一個議會。直布羅陀政府是由民選的直布羅陀首席部長領導的。防衛、外交以及內部安全事務作為直布羅陀總督的職責,因此英國不需要在直布羅陀另行設置行政官。[34] | |
百慕達於1609年正式殖民,是現存海外領土中歷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一個,同時大部分行政權業已移交給當地政府首腦--即百慕達總理。[來源請求]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在2006年8月9號實行了一項新的憲法,政府首腦稱為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總理,其自治權也已極大提升。[來源請求] |
† 2009年3月16日英國國會投票通過一項暫停領地自治政府最多達2年的決議。隨後在2009年8月12日三名英國上訴法院法官作出的判決維持其決議不變,於是執行隨後程序。'[35][36]
每個海外領土都有其獨立於聯合王國的法律系統。法律系統通常是基於英國普通法,根據當地情況進行一些修訂。每個海外領土都有其各自的律政司(attorney general)和法院系統。對於一些規模較小的海外領土,聯合王國會任命一名英國的律師或法官在本地案件中工作。這項措施對於涉及嚴重犯罪的案件尤其重要,因為一些人口稀少的島嶼可能無法找到不認識被告情況的陪審團[來源請求]。
2004年皮特肯島強姦案審判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顯示了英國如何在海外領土無法獨立處理的特殊案件上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負責管理所有英國海外領土的利益(英屬基地區除外)。海外領土部門是由負責海外領土事務的外交辦公室大臣所領導,目前的政務次官是克里斯·布萊恩特[37]。唯一例外的英屬基地區是屬於國防部管轄範圍。
1999年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公佈了報告[38],其闡述了英國的海外領土政策,主要覆蓋以下領域:
英國和海外領土之間並無外交關係,但擁有當地居民的海外領土都在倫敦設有一個代表處。 倫敦英國海外領土協會(UKOTA)也代表其成員的利益。聯合王國政府和海外領土政府也定期會晤以緩解或解決兩者之間在領土管理及自治級別上的意見分歧[39]。
英國通過國際發展部向海外領土提供金融援助。目前僅蒙特塞拉特和聖海倫娜接受預算援助(例如財政援助的經常性撥款)。一些由英國安排設立的針對性基金,包括:
英國海外領土的外交事務由倫敦的外交及聯邦事務部負責處理。一些海外領土在臨近國家保有外交官員以處理貿易和移民問題。一些位於美洲的海外領土同時還是一些地區國家組織成員,包括東加勒比國家組織、加勒比共同體、加勒比開發銀行、加勒比災難緊急管理機構和加勒比國家聯盟。海外領土通過與英國關係而成為英聯邦成員國。有常住人口的海外領土以其各自的地區身份在英聯邦運動會參加比賽,此外三個海外領土(百慕達、開曼群島和英屬處女群島)曾組隊參加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
直布羅陀是唯一一個加入歐洲聯盟(EU)的海外領土,但是它並未加入關稅同盟同時也不是以直布羅陀的身份加入歐盟。其他所有英國海外領土都不是歐盟的一部分,同時歐盟法律的大部分也不適用於這些地區,雖然部分海外領土作為歐盟海外國家與領土組織(OCT Association)的一部分適用於一小部分的歐盟法律,通常情況下歐盟法律也不會被當地法院所執行。歐盟海外國家與領土組織還向海外領土提供結構基金以進行再生性項目。
隨着英國重新給予大多數海外領土「本土人」(belonger)以完全的英國公民身份(主要是由於2002年英國海外領土法案的通過),這些海外領土公民同時也獲得歐洲聯盟公民身份,賦予他們在所有歐盟國家自由遷徙的權利。
一些國家與英國在下列海外領土地區有主權爭議:
許多英國海外領土使用多種多樣的貨幣,其中只有少數採用英國英鎊作為本地貨幣使用。
這些海外領土都沒有其自己的國民身份,所有海外領土公民都被認為是英國海外領土公民(BOTC)。他們的確可以通過移民獲得法律上的獨立地位,同時持有英國海外領土公民身份並不會自動賦予一個人居住在任何一個海外領土的權力——需依各海外領土的移民法而定。海外領土可以給予一個與其有緊密關係的人以本土人身份(Belonger status)以方便其成為英國海外領土公民進而能居住在當地。非英國海外領土公民的海外領土人士可以通過獲得本土人身份進而居住在某一個海外領土,如果其願意還可以選擇歸化為英國海外領土公民。
在歷史上,大多數前大英帝國居民持有英籍人士身份,並在獲得獨立後喪失。1949年之後在聯合王國和其皇家殖民地的英籍人士成為聯合王國及殖民地的公民。然而隨着1962年至1983年期間英國移民及國籍法的改變,一個新的單獨的英國屬土公民從1983年1月1日開始生效。大多數海外領土公民被剝奪了完全的英國公民身份。期間僅在福克蘭群島有所例外,此地在1982年因福克蘭群島戰爭中曾被阿根廷佔領過。同時不久之後的直布羅陀人民也由於其與西班牙的關係有摩擦而重新獲得了完全英國公民身份。
還有一個例外是香港。1962年後,英國政府便不再賦予香港居民居英權,故此規定並無改變香港居民權利,香港居民依舊可以申請英國屬土公民身份。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後,香港政府於1985年10月17日宣佈,在1997年7月1日起,即是在香港主權移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所有由殖民地政府簽發的英國屬土公民護照即告失效。
隨着2002年英國海外領土法案取代了英國屬土公民身份,英國重新將完全英國公民身份賦予所有英國海外領土公民(英屬基地區除外)。這一措施同時重新給予英國海外領土公民在英國居住的權利。不過為免衍生漏洞,該法令指明新例並不適用於香港。而隨後的《2002年國籍、入境與庇護法令》更表明,任何與香港有關係之人士均不可登記成為英國海外領土公民。
然而英國公民並沒有自動獲得在任何一個海外領土居住的權力。一些海外領土禁止移民,且任何遊客都需得到當地政府的允許後方能在海外領土居住。由於阿森松島主要是作為軍事基地之用,因此除官方事務外禁止任何遊客前往。
海外領土的防衛是由英國負責。許多英國海外領土作為英軍及友軍基地之用。
每一個海外領土都由英國皇室授予其獨特的旗幟和徽章。傳統上這些旗幟都採用英國藍船旗(Blue Ensign)的式樣,其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同時海外領土的徽章位於旗幟的右側或右下方。其中的例外是百慕達使用英國紅船旗(Red Ensign);英屬南極領地使用英國白船旗(White Ensign);英屬印度洋領地使用英國藍船旗加上代表海洋的波浪線;而直布羅陀使用其徽章的圖案加上橫幅即為直布羅陀旗幟。直布羅陀的徽章是十分獨特的,因為其產生於1502年是在英國1830年正式殖民統治當地之前就已被使用。
塞浦路斯的英屬基地區是唯一一個沒有正式官方旗幟的英國海外領土,他們使用英國國旗來作為官方旗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