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圳河(英語:Sham Chun River、Shumchun River、Shenzhen River)又稱羅溪、明溪、滘水,隸屬珠江三角洲水系,發源於梧桐山,流經深圳市區和香港,自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出伶仃洋。其中下游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深圳市之間,是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界河。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前,深圳河河床即屬原英屬香港之管轄範圍[1],香港回歸後中心線以北劃歸深圳市管轄。羅湖橋和福田口岸邊境大樓等等均橫跨於深圳河之上。此外,此邊界還有與之相連的沙頭角河以及中英街。
深圳河史稱羅溪、明溪、滘水,自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起官方改為「深圳河」作為英國租借香港新界地區99年時期界限之界河,深圳河同時也是香港最長的河流。冷戰時期,曾有大批中國居民經由深圳河逃港,因此也被喻為「中國柏林牆」[2][3][來源可靠?]或「東方柏林牆」[來源請求]。
深圳河通常是指沙灣河與蓮塘河匯合處——「三岔河」以下河段,深圳河幹流上游一說為沙灣河,發源於牛尾嶺(位於龍崗區南灣街道甘坑以北處),一說為蓮塘河,發源於梧桐山南伯公坳(位於羅湖區與鹽田區交界附近,與沙頭角河幾乎是同一發源點);由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出伶仃洋,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為312.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1%,水系分佈呈扇形;其中深圳一側佔六成,主要包括深圳市龍崗區的布吉鎮、橫崗鎮、平湖鎮和羅湖區,香港一側佔四成,主要是香港的漁農區。主要支流有深圳一側的布吉河、福田河、皇崗河、新洲河[4]及香港一側的梧桐河和平原河。[5][6][7]
深圳河流域屬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雨量豐沛而集中。4至10月份為汛期,其中4至6月份為前汛期,後汛期為7至9月份。主要受災害性颱風及熱帶低壓槽影響,常伴有暴雨和暴風潮,加之城市化面積逐漸增加,使其具有產流快、滙流時間短的特點。風暴潮也會使深圳灣潮位抬高,導致深圳河宣泄不暢,兩岸發生洪水災害。
1980年代開始,深圳特區成立後城市發展,上千座工廠在深圳側建起,百萬人口湧入原本只有30萬人口的區域,污水和垃圾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自1995年起,深港兩地開始着手治理深圳河,2000年後,深圳河歷經3期河道治理,泄洪能力提高,深圳再未發生過大的洪澇災害。 「深圳河治理工程」由香港渠務署和深圳市水務局共同承擔。基本分為三期,主要目標是改善香港北區每逢雨季的水浸情況,其次是改善水質。第一、二及三期工程分別於1997年、2000年及2006年完成,前三期[註 1]將原有長約18公里的深圳河拉直、擴闊和挖深為13.5公里的新河道,大幅度地提高了從平原河口至后海灣一段深圳河的防洪能力,從而紓緩深圳河兩岸,包括元朗區和北區的水浸問題[8]。因為河道拉直,兩地交換了部份土地,當中包括在皇崗口岸東面原來的曲流(落馬洲河套區)劃入香港境內[9]。
為配合蓮塘口岸/香園圍管制站發展,香港政府已開始規劃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工程將會改善深圳河上游及蓮塘/香園圍口岸一帶的排洪能力使其能滿足新口岸的防洪標準,另外,河道治理工程需要遷移現有相關聯的邊界路及邊界保安設施。[10]香港政府已經撥款約4億港元於2012年3月展開前期工程,重置4.3公里邊境巡邏路,以配合往後的河道改善計劃;工程預計於2017年完成,屆時河段的防洪能力將會提升至可以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第4期工程治理約4.5公里長的相關河段,採用生態河道的設計概念,以修復和保護現有生態環境作為主要考慮,盡量保留天然河床和河道的自然走向,並且於河岸進行綠化,從而提高深圳河的生態價值[11]。
2013年8月3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局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協議書,委託深圳市治理深圳河辦公室管理和監督治理深圳河第4期工程的首份河道工程合約。第四期餘下的工程合約預計於同年年底批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