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物體在流體中相對運動所產生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阻力(又稱後曳力或流體阻力)是物體在流體中相對運動所產生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力。 對於一個在流體中移動的物體,阻力為周圍流體對物體施力,在移動方向的反方向上分量的總和。而施力和移動方向垂直的分量一般則視為升力。因此阻力和物體移動方向恰好相反,像飛機前進時會產生推力來克服阻力的影響。
在航天動力學中,大氣阻力可以視為太空飛行器在發射時的低效率,其影響則是在發射時需要額外的能量,不過在返回軌道時大氣阻力有助於太空飛行器減速,可減少減速額外需要的能量,不過大氣阻力產生的熱量甚至可以將物體熔化。
阻力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對於高速(或高雷諾數)的流場而言,一物體的阻力的特性可以用一個無因次的阻力系數來描述,配合阻力系數,可以用阻力方程式來計算阻力。若阻力系數為一常數,阻力約和相對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需克服阻力需要的功率則和速度的立方成正比。
阻力方程式可計算物體在較高速(雷諾數)流體下的阻力,此阻力也稱為二次阻力或平方阻力。此方程式是由瑞利勛爵所提出,提出時用(代表某特定長度)代替,物體所受的流體阻力如下:
其中
參考面積一般定義為物體在運動方向上的正交投影面積。對於形狀簡單的物體(例如球),參考面即為截面。有時會使用其他的參考面積來定義一物體的阻力系數,此時需特別標明使用的參考面。
以機翼而言,若阻力及升力使用的參考面積相同,阻力及升力的比值(升阻比)即為阻力系數及升力系數的比值,在比較阻力及升力的大小時最為方便[2]。因此機翼阻力系數的參考面積一般會是機翼的翼面積(即機翼沿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積),而不是沿飛行方向的投影面積[3]。
若物體有光滑的表面,在流場中沒有固定的分離點(例如球或圓柱),其阻力系數會隨着雷諾數而變化,甚至在雷諾數很高(其量級到107)時也是如此[4][5]。若物體有在流場中有固定的分離點(例如一法向量和流場方向平行的圓盤),在雷諾數時,阻力系數不隨雷諾數而變化[5]。若物體不是球對稱,阻力系數也是流場和物體本身對稱軸夾角的函數。
一物體在在時間時的初速,在非濃稠的介質落下(因此不考慮介質的浮力),其速度可以用以下的雙曲函數表示:
在很大時,雙曲正切函數其函數極限值為1,因此上述的速度有一漸近值,稱為終端速度:
對於形狀接近球形、平均半徑為、密度為的物體,終端速度約為
若物體的密度接近水(如雨滴、冰雹、鳥、昆蟲等)差不多,在接近海平面的地表落下,終端速度約為
其中
例如人體( ~ 0.6 m)其 約為 70 m/s,體型接近貓的動物( ~ 0.2 m)其 約為 40 m/s,小鳥( ~ 0.05 m)其 ~ 20 m/s約為 40 m/s,而昆蟲( ~ 0.01 m)其 ~ 9 m/s。
非常小的物體(例如花粉)在低雷諾數流體中的終端速度可以用斯托克斯定律來描述。
較大的生物其終端速度較高,因此從高處落下時致命的可能性也較高。例如老鼠和人分別以各自的終端速度墜落時,老鼠其存活的可能性會比人高很多。若蚱蜢以其終端速度墜落時,可能甚至不會受傷。生物大小和其終端速度的關係,以及其肢體截面積和身體質量間的比例關係(一般稱為平方立方定律)可用來說明為何有些小動物從高處落下時不會受傷[6]。
當物體在雷諾數很低,沒有紊流(雷諾數)的流體中[7]移動時,其受到的阻力稱為黏滯阻力、線性阻力。此情形下,阻力大約和速度成正比,但和速度方向相反。黏滯阻力的方程式如下:[8]
其中:
若一物體由靜止狀態落下,其速度為
其速度會趨近終端速度。若為定值,較重的物體會較快落下。
對於小的球形物體緩慢的通過黏性流體(因此雷諾數很小)的情形,斯托克斯推導其阻力常數如下
其中
例如,考慮一半徑 0.5 微米(直徑=1.0 µm)的球形物體以10 µm/s的速度通過水中。依上式可得其阻力為0.09 pN,這也就是細菌游過水中所受到的阻力。
飛行中飛機所受到的空氣阻力。分成四大類。分別是摩擦阻力、壓差阻力、寄生阻力及誘導阻力。
其中摩擦阻力、壓差阻力、寄生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誘導阻力則與速度的平方成反比。飛行阻力是這四種阻力的合成。
誘導阻力(或稱感應阻力)是指飛行體在產生升力時,一併衍生的阻力。誘導阻力包括二個主要組成成分,一個是因為渦流而產生的阻力(渦流阻力),另一個則是額外產生的黏滯阻力。在飛行體通過空氣時,其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氣流壓強不同,但在飛行體尾端,上方及下方不同壓強的氣流會混合,產生紊流及渦流[9]。
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條件下,當飛行體產生的升力增加時,其誘導阻力也隨之增加。對飛行中的飛機而言,這表示在飛機失速前,當其攻角及升力系數增加時,其誘導阻力也隨之增加。當失速時,升力及誘導阻力都突然下降,而此時飛行體表面形成獨立的紊流,造成寄生阻力中的黏滯壓差阻力上昇
寄生阻力是一物體在一不可壓縮流體中移動所受到的阻力。寄生阻力中包括由秥滯力產生壓強差的阻力(形狀阻力)以及因表面粗糙度產生的阻力(表面摩擦阻力)。若物體附近有其他相鄰近的物體,會產生干擾阻力,有時也會視為寄生阻力的一部份。
在低速飛行時,由於維持升力需要的功率較大,飛機的攻角較大,其產生的誘導阻力也較大。不過當速度提高時誘導阻力隨之下降,而流體相對物體的速度提高,因此寄生阻力會變大。若速度已到達穿音速,波動阻力也隨之出現。其中速度提高時,誘導阻力下降,其他阻力卻隨之上昇,因此總阻力會在某一速度時出現最小值,若飛機以此速度航行,其效率會等於或接近其最佳效率。飛行員會以此速度來使續航力最大化(使油耗最小化),或是在引撃故障時可以使滑翔距離最大化。
可以將寄生阻力及誘導阻力相對速度的特性曲線繪製在同一圖上,此圖在航空學中稱為功率曲線。功率曲線可以讓飛行員了解不同速度下,飛機飛行所需要輸出的功率,是非常重要的曲線。
功率曲線中寄生阻力及誘導阻力有一交點,交點處的阻力總和最小。交點的右側為正常控制區,當速度越高時,維持定速需要的推力越大。交點的左側為反向控制區,此區域的功率特性恰好與一般直覺的認知相反:當速度越低時,維持定速需要的推力越大。夂當速度越高時,維持定速需要的推力越大。若飛機的速度低於此交點對應的速度,會出現一個不符合人類直覺的特性:當速度越低時,維持定速需要的推力越大。
波動阻力(壓縮性阻力)是指一高速物體通過可壓縮流體時所出現的阻力。在空氣動力學中,依飛行速度的不同,波動阻力也可分為幾種不同的組成成份。
在穿音速飛行(馬赫數介於0.8及1.4之間)時,波動阻力是飛行體形成震波後的結果。一般會出現在出現局部超音速流(局部流體馬赫數大於1.0)的區域。實務上,當飛行體較音速低很多,但加速時部份區域的空氣速度超過音速,就會出現局部超音速流。因此飛機附近的氣流既有超音速流,也有低於音速的亞音速。飛機在穿音速飛行的正常運作過程中常會產生波動阻力,這種波動阻力常稱為穿音速壓縮性阻力。當馬赫數接近1時,穿音速壓縮性阻力會顯著的上昇,遠大於同速度下的其他阻力。
在超音速飛行(馬赫數大於1.0)時,會在飛行體的前緣及後緣出現斜震波。若速度非常高,或是飛行體轉彎角度夠大時,則會出現舷波(bow wave)。在超音速飛行時,阻力一般可以分為二個成份:超音速升力相關的波動阻力,及超音速體積相關的波動阻力。
布斯曼雙翼機是一種特殊型式的飛行體,當依其設計速度航行時,完全不產生波動阻力,不過它本身無法產生升力。
位流理論是18世紀最能解釋非黏性流的理論。但1752年時法國物理學家達朗伯特依位流理論,推導到位流下其阻力為零的結果,此結果和實測結果矛盾,因此稱為達朗伯特悖論。
19世紀時科學家聖維南、納維、斯托克斯開始用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來分析黏性流。斯托克斯推導了一球形物體在雷諾數很低的流體中的阻力,其結果即為斯托克斯定律[10]。
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在高雷諾數時會趨近非黏性流的歐拉方程式,此時可以用位流理論進行分析,得到阻力為零的結果,但所有在高雷諾數下進行的實驗,均證實阻力的存在,和位流所得的結果矛盾。科學家也試着找出除了位流以外,歐拉方程在非黏性定常流的解,不過沒有什麼進展[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