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瑞典語 (ⓘ [ˈsvɛ̂nːska]),是北日耳曼語(也稱為斯堪的納維亞語)的一種,主要使用地區為瑞典、芬蘭(尤其是奧蘭群島),使用人數超過九百萬人。它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另外兩種語言——丹麥語和挪威語——是相通語言。和其它北日耳曼語一樣,瑞典語來源於古諾爾斯語。古諾爾斯語是維京時期斯堪的納維亞地區通用語言。
瑞典成人的識字率高達99%。標準瑞典語是瑞典官方語言,來源於19世紀瑞典中部的方言,並在20世紀初固定下來。標準瑞典語的口語和書面語是統一且標準化的。如今從一些古老的偏遠地區的方言演化下來的其它語言變體依舊存在,部分方言和標準瑞典語在語法和詞彙上有很大區別,已經不能稱為相同語言。這些方言只在很偏僻的地區使用,並且使用的人數很少,而這些人社會流動性很低。雖然目前沒有跡象這些語言將成為死語,有很多學者認真研究這些方言,並且當地政府也鼓勵人們使用這些方言,但是自上個世紀以來,使用這些方言的人數還是逐漸減少。
瑞典語標準語序是主謂賓結構,有時為了強調某些詞會更改語序。瑞典語的構詞學和英語相近,詞形變化相對較少;有兩種詞性,沒有語法上的格(以前的研究認為有兩種格,主格和屬格);單數和複數之間有區別。形容詞根據詞性、數量和限定範疇的不同發生改變。名詞的限定範疇通過不同後綴來表示,同時前面加以定冠詞和不定冠詞。韻律特徵體現在重音和聲調上。瑞典語有大量元音。瑞典語還以Sj音而著稱,這是一種變化複雜的輔音音位。
瑞典語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北日耳曼語支,和丹麥語同屬東斯堪的納維亞語。與之相對的西斯堪的納維亞語則由法羅語、冰島語、挪威語等語言組成。近來研究分析提出將北日耳曼語支分成斯堪的納維亞島語和斯堪的納維亞大陸語,將挪威語與丹麥語和瑞典語分成一類,主要原因是近1000年來,挪威語受東斯堪的納維亞語(尤其是丹麥語)影響很深,而與法羅語和冰島語的差異越來越大。
根據很多通用語言的基本標準,斯堪的納維亞大陸語被廣泛認為是通用斯堪的納維亞語的幾種方言,相互差別不大。然而,由於幾個世紀以來丹麥和瑞典的強烈衝突,包括16世紀和17世紀一系列的戰爭以及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民族主義浮現,這些語言在拼寫、詞典、語法和管理機構等方面都獨立發展。丹麥語、挪威語和瑞典語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更象是斯堪的納維亞語的方言連續體,而其中的一些地區,比如挪威和瑞典交界處(尤其是西約塔蘭省、韋姆蘭省、達拉納省和耶姆特蘭省的西部)採用了介於兩國標準語言的中間語言。[1]
8世紀,斯堪的納維亞的日耳曼語族語言原始諾爾斯語經歷了一些改變,演化成古諾爾斯語(英語:Old Norse)。這種語言也經歷了一些新的變化,然而並沒有在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流傳起來,這樣就形成了兩種相似的語言,西古諾爾斯語(挪威語,冰島語,法羅語)與東古諾爾斯語(瑞典語和丹麥語)。
古東諾爾斯語的次方言在瑞典被稱作古瑞典語(瑞典語:Runsvenska,因書寫體系盧恩字母得名,使用時期從九世紀至13世紀20年代),在丹麥則稱作古丹麥語(丹麥語:Gammeldansk)。在12世紀之前,除了一個古丹麥語單元音化外(見下文),兩個國家的方言還是基本相同的,這些方言被稱作古代北歐文字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語言使用古北歐字母書寫。
12世紀,丹麥和瑞典的方言開始分化,13世紀古丹麥語和古瑞典語開始形成。在中世紀,所有這些語言都受中古低地德語影響。雖然語言的發展從來沒有嚴格的界限,本文講述的分類方法目前被瑞典語語言學家所廣泛接受並使用。
從1100年開始,丹麥的方言和瑞典開始有所不同。由於丹麥各地語言改革的不均衡而導致一系列小方言的產生,同言線從南方的西蘭島一直分佈到北方諾爾蘭、東博騰以及芬蘭的東南部。
古丹麥語中將雙元音「æi」單元音化為「é」,如「stæinn」轉化成「sténn」(意為石頭),這也是古丹麥語和其它古東諾爾斯語的一個主要區別。另外「au」轉化成長開口音「ø」,如「dauðr」轉成「døðr」(意為死亡)。而且,雙元音「øy」轉成長閉口音「ø」。這些革新影響了除了瑞典北部和梅拉倫地區東部以大部分使用古北歐瑞典語的地區。[2]
1225年開始,中世紀的瑞典語稱為古典瑞典語(瑞典語:Klassisk fornsvenska)。在所有那個時期用拉丁字母書寫的最重要文件中,西約塔蘭法(Västgötalagen)是其中最古老的文件之一,發現的碎片中記載的年份為1250年。隨着天主教的成立和各種宗教的法規的頒佈,瑞典語引入了很多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外來詞。13世紀末期和14世紀初期,漢薩同盟力量的擴大,除了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的影響外,隨着大量德國的移民的到來,低地德語也開始影響瑞典語的發展。除了戰爭、貿易和行政相關大量詞語外,語法的前綴甚至連接詞也引入到瑞典語中。幾乎所有的海軍術語都是從德語中借用過來的。
早期中世紀瑞典語和現代語言相比有更多複雜的格,並且詞性系統也還沒有被縮小。名詞、形容詞、代詞和一些數詞有四種格,除了現代的主格外,還有屬格、與格和賓格。詞性系統與現代德語類似,分陽性、陰性和中性。大部分陽性和陰性的名詞後來被歸為通性。動詞系統也很複雜,包括虛擬和命令語氣,並且動詞要隨人稱和數進行變位。16世紀,現代瑞典語口語和通俗文學中的語法格和詞性系統減少為兩種格和兩種性。直到18世紀,一些散文等體裁的作品還沿襲原來的詞形變化,而在一些方言中一直保留到20世紀初。
北歐國家中,拉丁字母有一些變遷。根據區域的不同,「ae」在有些語言中拼寫成「æ」 或者「a'」;「ao」則為「ao」,「oe」則為「oe」,後來演化成三個不同的字母——ä、å和ö。[3]
隨着印刷機的出現和歐洲宗教改革的推動,近代瑞典語(nysvenska)也開始發展。新國王古斯塔夫·瓦薩掌握政權後,命令將聖經翻譯成瑞典文。《新約聖經》於1526年出版,全套瑞典語聖經譯本於1541年出版,通常被稱作「古斯塔夫·瓦薩聖經」。這個版本的翻譯非常成功,不斷重版,到1917年之前一直是最通用的聖經譯本。主要的翻譯者是勞倫丘斯·安德雷(Laurentius Andreae)、勞倫丘斯·彼得里(Laurentius Petri)和奧勞斯·彼得里。
瓦薩聖經通常被認為是古瑞典語和新瑞典語的適度綜合。它並沒有全部使用當時通用的口語,也沒有完全廢棄古老的術語。[4]這是瑞典語正寫法發展的重要的一步,引入了元音「å」、「ä」和「ö」,同時拼寫「ck」取代了「kk」, 與丹麥語聖經有了明顯區別,可能也是兩個國家正在進行戰爭的原因導致。三位翻譯者都來自瑞典中部,因此在新的聖經裏面加入了一些特殊的中部瑞典語的特徵。
雖然聖經的翻譯為正寫法的標準指定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然而在該世紀的其餘歲月裏拼寫變得更加不確定。19世紀初期,關於拼寫的討論爭執不定,直到19世紀下半葉,正寫法才達到普遍接受的標準。
當時大寫字母還沒有標準化。受德語影響,名詞都是大寫的,其它大寫則很少。由於聖經的印刷採用粗黑體字或黑體字,因此大寫字母的也不明顯。這種字體一直使用到18世紀中期,之後漸漸被拉丁字體(通常為為西文粗體字)所取代。
在近代瑞典語發展時期,發音出現一些重大的變化,一些不同的輔音簇發音逐漸轉為清齒齦擦音/ʃ/和/ɧ/;同時/g/和/k/逐漸向/j/和清齦顎擦音/ɕ/軟化,濁軟顎擦音/ɣ/ 開始往對應的濁軟顎塞音/g/轉變。[5]
19世紀末期,隨着瑞典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瑞典語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語言學術語將這個時期直至如今使用的瑞典語稱為當代瑞典語(nusvenska)。很多作家、學者、政治家以及其它公共人物對新的國家語言影響很大,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奧古斯特·士他令堡(1849年-1912年)。
20世紀,標準通用的國家語言成型,全瑞典人開始使用。1906年,拼寫改革後,正寫法終於穩定下來,除了一些細小的差別外,基本統一格式。與如今的瑞典語相比,僅僅是動詞複數形式和一些句法(主要是書面語)的不同。動詞的複數形式直到1950年才廢棄使用。
1960年,瑞典語有一個明顯的變化,被稱為「你改革」(du-reformen)。以前,稱呼一個與自己同等或高一些社會地位的人的正確方法是在姓前面加頭銜。只有在陌生人初次會話,不清楚對方的職業、學術頭銜或軍銜的時候才使用「herr」(先生)、「fru」(夫人)或「fröken」(小姐)。這樣在社團的談話中介紹給第三者時會變得較複雜。20世紀初期,曾經試圖用「ni」(你)來取代頭銜,類似法語裏的「Vous」。「tu」(第二人稱單數形式)用來稱呼比自己地位低的人,「ni」(第二人稱複數形式)則用來稱呼不熟悉的人。1950年代和1960年代,隨着瑞典社會自由主義化和激進化,社會階層的差別沒有以前那麼巨大,「du」開始成為標準,用於非正式和正式場合。這項改革不是基於政治法令,更多體現的是社會態度的變化,到1960年代末期和1970年代初期,改革完成。[6]
瑞典語是瑞典的官方語言,也是該國約800萬本土出生居民的母語,瑞典100萬移民人口絕大多數通曉瑞典語。芬蘭有5.5%人口使用瑞典語作為母語。這些芬蘭瑞典族人眾居在沿海地區及芬蘭南部和西部的海島上地區,在這些地區,瑞典語是主要語言,其中位於芬蘭大陸的科什奈斯、奈爾珀斯和拉什莫三個市鎮在2015年之前瑞典語是唯一的官方語言。在北歐國家之間移民很普遍,由於這些國家的語言和文化很相似,新入籍者很快就被同化,而不是孤立開來。根據美國戶籍統計,大約有67,000人是瑞典語使用者,瑞典語使用者在其它國家相對較少,如巴西和阿根廷有一些瑞典人的後代,保留了他們的語言和名字。[7]在瑞典之外,大約有40,000人學習瑞典語。[8]
雖然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瑞典語實際上是瑞典的官方語言,被國家和地方政府正式推薦使用。瑞典國會曾在2006年有提案將瑞典語規定為官方語言,由於一些程序上的失誤沒有通過。[9]
瑞典語是芬蘭自治區奧蘭唯一的官方語言。該地區的26,000居民中有95%使用瑞典語作為母語。在芬蘭,瑞典語與芬蘭語同是芬蘭的官方語言。瑞典語也是歐盟的官方語言之一,以及北歐理事會的工作語言之一。根據1987年3月1日開始實行的《北歐語言條約》規定,北歐國家使用瑞典語的公民在與其它北歐國家的政府機構交流時可以不必支付任何口譯或翻譯的費用。[10][11]
瑞典語言委員會(Språkrådet)是瑞典的瑞典語官方管理機構,但是並不控制語言的發展,這點與法蘭西學院主要修定法語,制定語言規則有所不同。然而,很多組織和機構要求在官方文件中遵循委員會頒佈的《瑞典語書寫規範》(Svenska skrivregler),該規範已經成為瑞典語正寫法事實上的標準。在瑞典語言委員會很多成員組織中,1786年建立的瑞典學院是影響較大的一個機構,編撰並出版了《Svenska Akademiens ordlista》(瑞典學院字典,簡稱SAOL,目前已經出版了14版)、《Svenska Akademiens ordbok》(瑞典學院辭典,簡稱SAOB)以及其它種類繁多的語法、拼寫方面的書籍。
芬蘭語言研究院是芬蘭的瑞典語官方管理機構,它最重要的任務是與瑞典使用的瑞典語保持互通性。該研究院出版了《Finlandssvensk ordbok》(芬蘭瑞典語詞典),這是一本介紹芬蘭和瑞典使用的瑞典語區別的書。
瑞典語有29個字母:拉丁字母的26個加上Å / å、Ä / ä及Ö / ö。這3個字母排在z之後。W這個字母只出現在專用名詞(如人名地名和外來語)中,所以經常不算作一個獨立的字母,這也是有些學者認為瑞典語只有28個字母的原因。[12]
瑞典語元音眾多,共有9個元音字母,17個元音音位,比世界上其它主要語言的平均元音音位多。瑞典語共有18個輔音音位,其中清硬顎軟顎擦音/ɧ/和/r/在不同地區發音差別很大。
瑞典語並沒有一個標準發音。在不同的方言中,元音和一部分輔音(尤其是部分清擦音和字母r有關的發音)在不同方言中有相當區別。三個主要的優勢方言為:中部標準瑞典語、芬蘭瑞典語、南部標準瑞典語。瑞典語的韻律在集中優勢方言之間區別相當大。
大多數瑞典語的詞彙源自日耳曼語族,如「mus」(鼠)、「kung」(國王)和「gås」(鵝)。宗教和科學大量詞彙來源於拉丁語和希臘語,從法語和後來的英語借用而來。
18世紀,大量法語詞彙引入瑞典語。這些單詞被音譯成瑞典語拼寫系統,因此發音和法語非常接近。這些詞大多由於有明顯的「法國口音」而容易區分出來,其重音通常在最後一個音節,如「nivå」(水準,法語為「niveau」)、「fåtölj」(扶手座椅,法語為「fauteuil」)和「affär」(商店,法語為「affaire」)等。從其它日耳曼語族借用詞彙的現象也很普遍,最初從漢莎同盟時期的通用語中古低地德語,後來從標準德語。其中一些瑞典語的複合字也是從德語的複合字沿用而來,如「bomull」來自德語「Baumwolle」,意為棉花,是樹和羊毛兩個詞組合起來。芬蘭瑞典語有很多術語,尤其是法律和政府術語是從芬蘭語仿造而來。
和許多其它日耳曼語族的語言一樣,瑞典語的新詞通常用組合舊詞的方法產生。瑞典語新詞的組合方法很自由,如「solnedgång」表示日落,由「sol」(太陽)、「ned」(下)和「gång」(路徑)組成。然而,就像德語和丹麥語一樣,非常長的詞,如「produktionsstyrningssystemsprogramvaruuppdatering」(意為「生產控制系統軟件升級」)是允許的但是也是不雅的。組合名詞保留他們的原來性。在名詞後加上「-a」可產生一個新的動詞,如「disk」(碗)轉成「diska」(洗碗)、「bil」(車)轉成「bila」(駕駛車)。
瑞典語的名詞、形容詞、動詞均會變形(inflection)。字序(word order)比較有規律:陳述句通常是S-V-O(主語-動詞-受語),疑問句是V-S-O(動詞-主語-受語)。
語法上名詞可分為兩種「性別」:通性(Common)及中性(Neuter)。一些古老的用語和儀式用語仍保留了古瑞典語通性名詞的雌雄之分。大多數名詞是通性,但名詞的性別沒有規則可循,要死記。
瑞典語的定冠詞連接詞尾,不定冠詞放在詞前。冠詞依名詞性別變化。
名詞複數變形習慣上名詞可分為5類:-or、-ar、-er、-n及不變名詞。
有部分常用名詞的複數變形是不規則的。
動詞有4類。大多數動詞詞尾的變化有規律:原型是-a、現在式是-r、過去式則是-de、-te或-dde。人稱和單複數通常不會影響動詞。除規則變化外仍有不少常用動詞是不規則變化。
唉, 上帝 Åh Gode Gud, Åh Herre Gud.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