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瑞典語:Sveriges riksbanks pris i ekonomisk vetenskap till Alfred Nobels minne;英語: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Nobel Prize in Economics)[1][2](部分人反對此一通稱)[3][2][4]。經濟學獎屬於諾貝爾基金會專屬之「諾貝爾獎」商標中的「一種諾貝爾獎」[5][6][7],是表彰經濟學領域傑出研究者的獎項,被廣泛認為是經濟學的最高獎[8]。儘管此獎項並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5大獎項,但一般認爲此獎項與5大獎項地位相同,並與它們在同一典禮上頒授[8]。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4年5月27日) |
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 |
---|---|
授予對象 | 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
地點 | 斯德哥爾摩 |
國家/地區 | 瑞典 |
主辦單位 | 瑞典皇家科學院 |
首次頒發 | 1969年 |
官方網站 | nobelprize.org |
經濟學獎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其成立300週年(1668-1968)時所設立,並於1969年首次頒獎,由挪威朗納·弗里施、荷蘭簡·丁伯根共同獲得,獲獎緣由是他們「爲經濟分析中動態模型的發展和應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9][10][11]。
評選程序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的官方文件,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中央銀行在1968年(該銀行的300週年慶典)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8][12][13][9]。此一獎項的評獎機構與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相同,均為瑞典皇家科學院,在評選過程中亦採用一個與諾貝爾委員會組成、地位皆相似的「評選委員會」[14][15]。
每年9月,瑞典皇家科學院中由五人組成的評選委員會會向數千名科學家、學會成員和大學教授寄發邀請函,請他們提名下一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候選人,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與歷屆經濟學獎得主也有提名權。[14]
所有的提名和相關證詞必須在來年1月1日之前寄到評選委員會。[16]評選委員會和特別指定的專家會對提名進行審查。在9月結束前,評選委員會會選出「潛在的」獲獎者,如果投票出現平局,評選委員會主席會投下決定性的一票。潛在的獲獎者必須得到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批准。該院的社會科學家們會在10月中旬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進行投票表決。[14][15][17]
諾貝爾經濟學獎與其它五項諾貝爾獎遵循相同的規則,即:每屆得獎人數不超過3人,得主在本年10月依舊健在,提名消息在50年內保密。[16]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會在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之忌辰)於斯德哥爾摩舉行,經濟學獎得主會與物理學獎化學獎醫學或生理學獎文學獎的得主們一同接受由瑞典國王頒發的獲獎證書、金質獎章和獎金支票。[8][18]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獎金與相關的評選、管理費用均由瑞典中央銀行「永久性」地全額撥付給諾貝爾基金會。[19]
自2001年起,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獎金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按照2014年11月匯率計算,約合136萬美元),這與最初的五項諾貝爾獎的獎金數額相等。[20][21][22]
從2006年開始,瑞典中央銀行每年撥給諾貝爾基金會650萬瑞典克朗以支付該獎的評選與管理費用,並額外撥付100萬瑞典克朗以使此獎的相關訊息被諾貝爾基金會官網收錄。[23]
1969年以來,經濟學獎的官方全名,歷來有不同的翻譯。以英文舉例:
年間 | 官方全名英譯(中文轉譯) |
---|---|
1969年–1970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Alfred Nobel[24][25] (致力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科學獎) |
1971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26] (經濟科學獎) |
1972年 |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27]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銀行經濟科學獎) |
1973年–1975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28][29]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科學獎) |
1976年–1977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30][31]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學獎) |
1978年–1981年 |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32][33]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紀念經濟學獎) |
1982年 |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34]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紀念經濟科學獎) |
1983年 |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35]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
1984年–1990年 | 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36][37]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紀念經濟學獎) |
1991年 | Sveriges Riksbank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38]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中央銀行經濟學獎) |
1992年–2005年 |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39][40]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
2006年至今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41][42] (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
與諾貝爾獎的關係
經濟學獎並非根據阿佛烈·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但在評選步驟、授獎儀式方面,與諾貝爾獎相似[43]。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每年頒發一次,遵循「對人類利益做出最大貢獻」的原則給獎[44]。經濟學獎是唯一由諾貝爾基金會官方頒發的「非諾貝爾獎」(non-Nobel Prize),但與最初5種「諾貝爾」獎項「合稱諾貝爾獎」[45][46]。
一些批評者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聲望,是沾了「諾貝爾」名諱的光。瑞典的人權律師、諾貝爾的曾侄孫[47]彼得·諾貝爾是經濟學獎的激進批評者,他認為此一獎項對其家族姓氏的濫用,並聲明諾貝爾家族從無設立「經濟學獎」的意願[48]。
在1974年諾貝爾頒獎典禮的晚宴上,腓特烈·海耶克在演講中說,如果他被諮詢是否應該建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會堅決反對[49][50]。他認為諾貝爾獎將一個人變成了權威,但這種權威性在經濟學界還無人有資格去承載。他說自然科學並不會受此困擾,因為自然科學獎的得主的影響力僅僅局限於他的同行,而且如果獲獎者的並非名副其實,那麼他肯定會遭到同行的唾棄。但經濟學獎不然,因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對包括政治家、記者、公務員和普羅大眾在內的經濟學門外漢也有巨大的影響力[50]。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可以與諾貝爾獎的得主合稱「諾貝爾獎得主」(Nobel Prize winners)[51][52][53],但是:
- 經濟學獎得主,英文通稱「Nobel Memorial Laureates」,官方記載為「獲獎人」。
- 諾貝爾獎得主,英文通稱「Nobel Laureates」,官方記載為「尊敬的獲獎人」。[54]
目前,6種「諾貝爾」獎項得主皆已享有同等的榮譽。2013年9月2日,朗奴·科斯(1991年經濟學獎得主)逝世後,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特以首頁半板的「Ronald H. Coase, 1910-2013」專版悼念,並同時列舉「在世的最長壽得主」(Current Longest-living Laureates),領銜的是物理學獎得主查理斯·湯斯[55]。
得主
截至2016年為止,經濟學獎得主約60%是美國公民(包括不在美國出生但歸化為美國國籍者),近40%來自西歐,來自美國或西歐以外地區的只有五人。
2009年,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成為首位女性經濟學獎得主。在此之前,其它5項諾貝爾獎皆已產生女性得主,而該獎也是諾貝爾獎中女性得主最少的,至2023年為止,僅只有3位女性得主。
自從經濟學獎於1994年授予約翰·福布斯·納殊之後,該獎項即重新定位為「社會科學獎」,獎勵對象遍及政治學家、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56][49]。未經證實的消息指出,經濟學獎委員會當中,有2人並非經濟學家。事實上,一名委員會成員則於2007年表示,他們當中的五分之四都是經濟學教授[57]。1978年的得主司馬賀是一名政治學博士,也是首位獲獎的「非經濟學家」。
其後,2002年的得主丹尼爾·卡內曼是一名心理學家,從未接受任何正規經濟學課程。2009年的得主伊莉諾·奧斯壯是一名政治學家,專長公共政策。
爭議與批評
諾貝爾經濟學獎與諾貝爾獎的關係(參見上文「與諾貝爾獎的關係」)常常成為爭議的源頭。
另一大爭議焦點是經濟學獎得主本身。根據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薩繆爾·布里坦的說法,擔任過瑞典財政大臣的謝爾-奧洛夫·費爾特和貢納爾·默達爾希望廢除經濟學獎,其原因是他們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和佛利民是「反動分子」,不應得獎。[49]
米爾頓·佛利民因為他在貨幣主義上的貢獻被授予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這卻引發了多國左派的抗議,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寫信給紐約時報對他獲獎表示反對。[58][59]他因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與皮諾切特的關係以及在智利民選總統被軍事政變廢黜不到2年後就去該國進行了為期六天的旅行,而被指責支持智利軍事獨裁。佛利民辯稱其從未擔任獨裁政府的顧問,僅僅是在智利教授了一些有關通貨膨脹的課程並會見了一些政府官員(包括皮諾切特)。[60]
1994年納殊的獲獎引發了對評選委員會的非議。因為納殊不僅有精神病史,還公開宣稱反猶。[61]這場爭論的結果是評選委員會規則的改變:以前委員會成員並無任期限制,而現在他們的任期只有3年。[56]
2005年經濟學獎得主羅拔·奧曼也因他用自己的理論為他反對以色列從猶太人定居點撤離辯解而受到一些人的批評。[62]
批評者們經常以羅賓遜夫人為例來說明評選委員會對主流經濟學的偏見。他們批評評選委員會把經濟學獎授予腓特烈·海耶克和米爾頓·佛利民這樣的異端,卻故意冷落了羅賓遜夫人。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