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国省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湖南省(湘語長益片新派長沙話:/fu13 lã13 sən41/;湘語婁邵片雙峰話:/ɣəu13 nia13 siɛn31/),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華中地區的一個一級行政區,全境位於長江中游以南地區,因大部份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境內廣植芙蓉(木芙蓉),後唐譚用之作詩《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句,故有「芙蓉國」之譽。湖南的省會長沙市,湖南大部分地區的漢語方言以湘語為主,另外在湖南省內的某些地區則通用西南官話、贛語、湘南土話、瓦鄉話以及客家話等其他漢語方言。此外,苗語、土家語、侗語、勉語(瑤族的主要語言之一)等少數民族語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使用。全省常住總人口約6604萬,省人民政府駐長沙市天心區湘府路8號。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7月10日) |
湖南省 湘 | |
---|---|
省 | |
湖南省的位置 | |
坐標:27°24′N 111°48′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語源 | 地處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
省會 及最大城市 | 長沙市 |
行政區劃 | 地級行政區14個、縣級行政區122個、鄉級行政區2576個 |
政府 | |
• 省委書記 | 沈曉明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沈曉明 |
• 省長 | 毛偉明 |
• 政協主席 | 毛萬春 |
面積[1] | |
• 總計 | 211,829平方公里 |
• 水域 | 13,538平方公里 6.39% |
面積排名 | 第10名(土地面積) 佔全國2.19% |
人口(2022) | |
• 總計 | 6,604萬人 |
• 排名 | 第7名 |
• 密度 | 319人/平方公里 |
• 佔全國 | 5.15% |
• 生育率(2010) | 1.42(第6名) |
族群 | |
• 民族 | 漢族(90%) 土家族(4%) 苗族(3%) 侗族(1%) 瑤族(1%) 白族、壯族等少數民族(1%) |
• 方言 | 漢語方言:湘語//西南官話/贛語/湘南土話/瓦鄉話/客家話/粵語 少數民族語言:苗語湘西方言/土家語/侗語/勉語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ISO 3166碼 | CN-HN |
行政區劃代碼 | 43 |
GDP(2022) | ¥4,8670.40億元 $ 5416.72億美元(第8名) |
• 人均 | ¥53,097元 $ 7,899.69美元(第16名) |
• 佔全國 | 4.17% |
HDI(2014) | 0.735( 高 ) 高 · 第18名 |
網站 | www |
湖南在原始社會時為三苗、百濮與揚越(百越)之地,據寧鄉縣、安鄉縣、津市市、澧縣、道縣和平江縣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證明,湖南境內在40萬年前有舊石器時期的人類活動,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種植稻穀,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湖南的先民就開始過定居生活。
19世紀以來,湖南在中國近代史影響深遠。1852年,曾國藩受命在衡州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在1898年,湖南是唯一支持戊戌變法的省份。1899年和1904年,岳陽、長沙先後被開闢為商埠,常德、湘潭增列為「寄港地」。1903年,黃興在長沙創立華興會,是辛亥革命裏革命軍的主要派系。1917-1918年護法戰爭主戰場在湖南,促成1921年湖南饑荒,饑民500萬。1926年-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湖南農民運動聲勢最為浩大,農會成員發展到600萬人。1936年,粵漢鐵路全線通車。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在湖南省境進行過幾次極其慘烈的抗擊日軍的戰役,包括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戰役和湘西會戰等。1938年,在「焦土抗戰」的口號下,半個長沙誤毀於文夕大火,1944年衡陽毀於衡陽保衛戰,全城僅剩三棟殘牆。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猛烈進攻,湖南的長沙、衡陽等城市的民眾死傷無數。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時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代屬於楚國。秦始皇設黔中、長沙兩郡;漢武帝之後屬荊州刺史轄區,轄長沙國、武陵郡、桂陽郡和零陵郡;三國時屬吳國荊州,為荊南五郡;西晉時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湖州、江州;南朝宋、齊、梁時分屬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荊州,南朝陳時分屬荊州、沅州;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平南陳,而統一全國後,在湖南設長沙、武陵、沅陵、澧陽、巴陵、衡山、桂陽、零陵等八郡;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開始「湖南」之名;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湖南,建立楚國,國都為長沙。
北宋時,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這時洞庭湖區得到大規模開發,湖南在全國的地位迅速上升。宋代全國四大書院,湖南即得其二。北宋末年,湖南人口達570多萬。元代時屬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設湖南宣慰司於衡州,後遷治潭州。
明代時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廣為湖廣左、右布政使司,其中右司下設長寶、岳常澧、衡永郴桂、辰沅永靖4道和長沙、寶慶、岳州、常德、衡州、辰州、沅州、永州、永順九府。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廣右布政使司為湖南布政使司,遷長沙,湖南正式作為省級行政單位。
中華民國時,湖南廢除府、廳、州,保留道、縣兩級,並改變了部分縣的名稱。民國三年(1914年)全省下設湘江、衡陽、辰沅、武陵四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道制撤消,僅存省、縣兩級。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普遍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全省劃為九區;1938年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1940年4月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監督區,各區轄6~10縣不等,並成立長沙(1933年)、衡陽(1943年)兩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以前,全省有2市、10行政監督區、77縣,湖南省政府駐長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當初期設置長沙、株洲2省轄市,長沙、衡陽、郴縣、常德、益陽、邵陽、永州7直屬專區,湘西行政區及所轄永順、沅陵、會同3專區。此後行政區劃多次調整變更,到2002年末,全省共計劃分為14個地級行政區(13地級市和1自治州),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4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65個縣和7個自治縣。
湖南的東、南、西三面山地環繞,中部和北部地勢低平,呈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屬於江南地帶。西北有武陵山脈,西南有雪峰山脈,南部為五嶺山脈(即南嶺山脈),東面為湘贛交界的羅霄山脈。湘中地區大多為丘陵、盆地和河谷沖積平原,除南嶽衡山山脈高達公里以外其他均為海拔500米以下,最高峰是位於炎陵縣與江西省遂川縣交界處的酃峰(亦稱神農峰,海拔2115米)[2]。湘北為洞庭湖、與湘、資、沅、澧四水尾閭的河湖沖積平原,地勢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狀匯入洞庭湖。
湖南以中低山與丘陵為主,面積約為14.9萬平方公里,佔70.2%;崗地與平原約為5.2萬平方公里,佔24.5%;江河湖泊水域面積約為1.1萬平方公里,佔5.3%。臨近省區有江西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重慶市和湖北省。
湖南屬於江河中下游流域平原(長江、湘江)等和高原地台帶(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所以地理景觀獨特,人文也很有特色:平原經濟發達地區文化和封閉的山地文化的交融。
湖南河網縱橫,幾乎全為洞庭湖水系,長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條,其中以湘江、資江、沅水和澧水四條河流最大。剩餘的一小部分為珠江水系。源自廣西東北部海洋山西麓的湘江全長856公里,為本省流量最大、經濟價值最高、流域最廣的河流;沅江源自貴州雲霧山,全長1033公里,為湖南境內最長河流,流量僅次於湘江,由於流經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雪峰山,水能資源極其豐富,在上面有湖南最大的水電站五強溪水電站。此外還有資江上的柘(zhè)溪水電站 。
洞庭湖為湖南最重要的湖泊,北接松滋、太平、藕池和調弦(已堵)四口納長江洪水,從岳陽城陵磯匯入長江,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重要作用,是長江中游地區的天然水庫。由於大面積的圍湖造田(人為原因)和泥沙淤積(自然原因),湖面逐年縮小,其作用也在減小。洞庭湖由全國第一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變為了僅次於鄱陽湖的第二大淡水湖。目前,人們在河流上游植樹造林,在洞庭湖區退耕還湖,洞庭湖的面積有了一定的回升,將有可能超過鄱陽湖。
湖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濕潤,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年平均氣溫16-18°C。極端最高氣溫43.7℃(1951年8月7日,永州),極端最低氣溫-18.1℃(1969年1月31日,臨湘)。
1981–2010年間長沙市望城坡氣象觀測站(WMO ID:57687)的氣象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6.9 (80.4) |
30.6 (87.1) |
32.8 (91.0) |
36.1 (97.0) |
36.3 (97.3) |
38.2 (100.8) |
39.7 (103.5) |
40.6 (105.1) |
38.2 (100.8) |
38.5 (101.3) |
33.1 (91.6) |
24.9 (76.8) |
40.6 (105.1) |
平均高溫 °C(°F) | 8.3 (46.9) |
10.8 (51.4) |
15.1 (59.2) |
21.8 (71.2) |
26.8 (80.2) |
29.9 (85.8) |
33.5 (92.3) |
32.7 (90.9) |
28.3 (82.9) |
23.0 (73.4) |
17.4 (63.3) |
11.5 (52.7) |
21.6 (70.9) |
日均氣溫 °C(°F) | 4.9 (40.8) |
7.2 (45.0) |
11.2 (52.2) |
17.4 (63.3) |
22.4 (72.3) |
25.8 (78.4) |
29.2 (84.6) |
28.3 (82.9) |
23.9 (75.0) |
18.4 (65.1) |
12.8 (55.0) |
7.3 (45.1) |
17.4 (63.3) |
平均低溫 °C(°F) | 2.5 (36.5) |
4.7 (40.5) |
8.3 (46.9) |
14.2 (57.6) |
19.1 (66.4) |
22.7 (72.9) |
25.9 (78.6) |
25.1 (77.2) |
20.7 (69.3) |
15.2 (59.4) |
9.6 (49.3) |
4.2 (39.6) |
14.3 (57.9) |
歷史最低溫 °C(°F) | −9.5 (14.9) |
−12.0 (10.4) |
−2.3 (27.9) |
1.9 (35.4) |
8.9 (48.0) |
13.1 (55.6) |
19.7 (67.5) |
16.7 (62.1) |
11.8 (53.2) |
2.4 (36.3) |
−2.8 (27.0) |
−10.3 (13.5) |
−12.0 (10.4)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73.7 (2.90) |
94.6 (3.72) |
139.6 (5.50) |
187.9 (7.40) |
181.1 (7.13) |
223.6 (8.80) |
142.6 (5.61) |
107.1 (4.22) |
76.5 (3.01) |
72.6 (2.86) |
81.4 (3.20) |
47.4 (1.87) |
1,428.1 (56.22)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13.6 | 14.0 | 17.8 | 18.8 | 16.3 | 13.3 | 9.7 | 9.9 | 9.8 | 11.1 | 10.2 | 9.4 | 153.9 |
平均相對濕度(%) | 81 | 81 | 81 | 80 | 79 | 81 | 75 | 78 | 80 | 79 | 78 | 77 | 79 |
月均日照時數 | 76.2 | 63.0 | 69.4 | 88.3 | 122.8 | 144.8 | 238.3 | 229.6 | 160.0 | 133.4 | 115.7 | 103.2 | 1,544.7 |
可照百分比 | 24 | 20 | 19 | 23 | 29 | 35 | 56 | 57 | 43 | 38 | 36 | 32 | 35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3][4][5] |
永州市零陵區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5.9 (78.6) |
31.6 (88.9) |
35.7 (96.3) |
35.7 (96.3) |
35.2 (95.4) |
38.0 (100.4) |
39.7 (103.5) |
40.3 (104.5) |
38.1 (100.6) |
36.2 (97.2) |
33.7 (92.7) |
26.3 (79.3) |
40.3 (104.5) |
平均高溫 °C(°F) | 9.2 (48.6) |
11.3 (52.3) |
15.6 (60.1) |
22.2 (72.0) |
27.0 (80.6) |
30.3 (86.5) |
33.5 (92.3) |
32.7 (90.9) |
28.7 (83.7) |
23.6 (74.5) |
18.0 (64.4) |
12.4 (54.3) |
22.0 (71.7) |
日均氣溫 °C(°F) | 6.1 (43.0) |
8.1 (46.6) |
11.9 (53.4) |
18.1 (64.6) |
22.8 (73.0) |
26.2 (79.2) |
29.0 (84.2) |
28.1 (82.6) |
24.4 (75.9) |
19.3 (66.7) |
13.9 (57.0) |
8.5 (47.3) |
18.0 (64.5) |
平均低溫 °C(°F) | 3.9 (39.0) |
5.9 (42.6) |
9.3 (48.7) |
15.1 (59.2) |
19.6 (67.3) |
23.1 (73.6) |
25.6 (78.1) |
24.8 (76.6) |
21.2 (70.2) |
16.1 (61.0) |
10.8 (51.4) |
5.6 (42.1) |
15.1 (59.2) |
歷史最低溫 °C(°F) | −3.9 (25.0) |
−4.6 (23.7) |
0.0 (32.0) |
4.1 (39.4) |
9.3 (48.7) |
14.5 (58.1) |
18.7 (65.7) |
18.4 (65.1) |
13.0 (55.4) |
4.7 (40.5) |
−0.6 (30.9) |
−5.2 (22.6) |
−5.2 (22.6)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82.2 (3.24) |
112.9 (4.44) |
148.7 (5.85) |
173.1 (6.81) |
214.7 (8.45) |
182.8 (7.20) |
127.7 (5.03) |
136.6 (5.38) |
58.2 (2.29) |
68.1 (2.68) |
72.0 (2.83) |
49.4 (1.94) |
1,426.4 (56.14)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16.3 | 16.1 | 18.9 | 18.2 | 17.3 | 14.2 | 10.7 | 12.1 | 9.4 | 11.6 | 9.5 | 9.4 | 163.7 |
平均相對濕度(%) | 80 | 82 | 82 | 80 | 78 | 79 | 71 | 75 | 76 | 75 | 74 | 73 | 77 |
月均日照時數 | 61.5 | 47.1 | 56.6 | 84.9 | 124.9 | 152.5 | 243.0 | 212.4 | 154.2 | 129.0 | 117.3 | 107.9 | 1,491.3 |
可照百分比 | 19 | 15 | 15 | 22 | 30 | 37 | 58 | 53 | 42 | 36 | 36 | 33 | 34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6][7] |
湖南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之鄉」。已探明的有色金屬礦產達37種。鎢、鉍、銻儲量居全國之首,釩、錫、石墨、重晶石等礦產儲量豐富,居全國前列。大型礦山有位於婁底冷水江的世界銻都錫礦山、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柿竹園、水口山鉛鋅礦等。
方位 | 地點 | 坐標 |
---|---|---|
北 | 常德市石門縣 | 30°07′42″N 110°48′56″E |
東 | 長沙市瀏陽市 | 28°21′20″N 114°15′22″E |
南 | 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 | 24°38′25″N 111°31′22″E |
西 | 懷化市新晃侗族自治縣 | 27°05′15″N 108°47′10″E |
湖南省現轄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下設36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0個縣、7個自治縣;1944個鄉級行政區,包括1134鎮,305鄉,83民族鄉,422街道。[8]
湖南省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9]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1]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10]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縣級行政區劃[11] | ||||
市轄區 | 縣級市 | 縣 | 自治縣 | |||||||
430000 | 湖南省 | Húnán Shěng | 211,835.65 | 66,444,864 | 長沙市 | 36 | 19 | 60 | 7 | |
— 地級市 — | ||||||||||
430100 | 長沙市 | Chángshā Shì | 11,815.96 | 10,047,914 | 嶽麓區 | 6 | 2 | 1 | ||
430200 | 株洲市 | Zhūzhōu Shì | 11,247.55 | 3,902,738 | 天元區 | 5 | 1 | 3 | ||
430300 | 湘潭市 | Xiāngtán Shì | 5,005.81 | 2,726,181 | 岳塘區 | 2 | 2 | 1 | ||
430400 | 衡陽市 | Héngyáng Shì | 15,299.24 | 6,645,243 | 蒸湘區 | 5 | 2 | 5 | ||
430500 | 邵陽市 | Shàoyáng Shì | 20,824.37 | 6,563,520 | 大祥區 | 3 | 2 | 6 | 1 | |
430600 | 岳陽市 | Yuèyáng Shì | 14,857.79 | 5,051,922 | 岳陽樓區 | 3 | 2 | 4 | ||
430700 | 常德市 | Chángdé Shì | 18,177.18 | 5,279,102 | 武陵區 | 2 | 1 | 6 | ||
430800 | 張家界市 | Zhāngjiājiè Shì | 9,533.77 | 1,517,027 | 永定區 | 2 | 2 | |||
430900 | 益陽市 | Yìyáng Shì | 12,320.38 | 3,851,564 | 赫山區 | 2 | 1 | 3 | ||
431000 | 郴州市 | Chēnzhōu Shì | 19,341.85 | 4,667,134 | 北湖區 | 2 | 1 | 8 | ||
431100 | 永州市 | Yǒngzhōu Shì | 22,259.20 | 5,289,824 | 冷水灘區 | 2 | 1 | 7 | 1 | |
431200 | 懷化市 | Huáihuà Shì | 27,572.54 | 4,587,594 | 鶴城區 | 1 | 1 | 5 | 5 | |
431300 | 婁底市 | Lóudǐ Shì | 8,109.59 | 3,826,996 | 婁星區 | 1 | 2 | 2 | ||
— 自治州 — | ||||||||||
433100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Xiāngxī Tǔjiāzú Miáozú Zìzhìzhōu | 15,470.40 | 2,488,105 | 吉首市 | 1 | 7 |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長率(‰) | 出生人口(萬人) | 死亡人口(萬人) | 自然增長人口(萬人) |
---|---|---|---|---|---|---|
2014 | 13.74 | 7.00 | +6.74 | 90.77 | 46.26 | +44.51 |
2015 | 13.88 | 7.01 | +6.87 | 91.80 | 46.37 | +45.43 |
2016 | 13.94 | 7.20 | +6.74 | 92.31 | 47.69 | +44.62 |
2017 | 13.69 | 7.31 | +6.39 | 90.78 | 48.43 | +42.35 |
2018 | 12.64 | 7.34 | +5.30 | 83.86 | 48.71 | +35.15 |
2019 | 10.81 | 7.58 | +3.24 | 71.78 | 50.29 | +21.49 |
2020 | 8.53 | 7.92 | +0.61 | 56.64 | 52.61 | +4.03 |
2021 | 7.13 | 8.28 | - 1.15 | 47.30 | 54.93 | - 7.63 |
湖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眾多的省份之一,2019年末,湖南總人口約6918.38萬人,在全國34個省市中,排名第7位。湖南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19人,比全國平均人口密度高1倍多。全省人口中城鎮人口2752.91萬人,鄉村人口4052.79萬人,老年人口佔全省人口的8.98%。2007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1.96‰,人口死亡率為6.7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5‰。2012年末全省總人口7179.9萬人,常住人口6638.9萬人,人口出生率13.58‰,死亡率7.01‰,人口自然增長率6.57‰。湖南有1個I型大城市長沙,4個大城市岳陽、株洲、湘潭、衡陽。隨着長沙、株洲和湘潭三城的一體化,湖南省東部形成了「長株潭」大城市群。
2022年末,湖南常住人口6604.0萬人,[13]比上年減少18.0萬人,下降0.27%。
湖南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省份,全國56個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內生活。少數民族總人口達680萬人(名列全國第6位,次於廣西、雲南、貴州、新疆和遼寧),約佔總人口的10.21%。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是土家族(264萬)、苗族(192萬)、侗族(84萬)、瑤族(70萬)、白族(13萬)、回族(9.7萬)、壯族(2.4萬)、蒙古族(1.6萬)、滿族(8206)、維吾爾族(7939)等。少數民族分佈在全省14個市州,但多數在湘西、湘南一帶,呈小聚居、大分散態勢。全省有1個民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1市7縣)、7個民族自治縣(即城步、麻陽2個苗族自治縣,新晃、芷江、通道3個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江華瑤族自治縣)100個民族鄉。此外,桑植縣和張家界市永定區也享受自治地方優惠政策待遇。全省少數民族地區土地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8%。
湘語(新湘語長沙話:/ɕiæ̃33 y43/;老湘語婁底話:/siɔ̃44 ny42/)是生活在洞庭湖流域-湘江一帶的漢族湖湘民系使用的本土語言,為湖南省的第一大漢語方言,分佈最廣的本土方言。湖南境內的湘語主要分佈在湘江流域、資江流域、洞庭湖濱地區以及沅水中游部分地區。湘語是湖南省內較強勢的漢語方言,長沙市、株洲市(株洲市區)、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婁底市、衡陽市、邵陽市的全部地區以及懷化、永州等地的部分地區均以湘語為主。[15]湘語湘語內部差異也較大,有新湘語和老湘語之別,但兩者皆與普通話和西南官話有非常大的差別。老湘語以婁底的雙峰話為代表,而新湘語以長沙話為代表。但近年普通話的強制推廣也影響着小部分湘語本土方言。例如,現在在長沙市中心流行普通話或者夾雜着許多普通話的新派長沙話,衝擊著原本的老派長沙話。
湘南土話是湖南南部一系列非常獨特的本土漢語方言,不屬於湘語、贛語、官話或其他任何主要漢語方言。湘南土話與普通話差異巨大,其內部差異也較大。有數十種湘南土話散佈在永州、郴州境內大部分地區。對於湘南土話的歸屬問題至今還沒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湘南土話與粵北土話和桂北平話關係密切。
瓦鄉話,又稱鄉話,為瓦鄉人的母語。瓦鄉人是中國境內眾多的未識別民族之一,瓦鄉人在官方多被劃分為苗族或土家族,但瓦鄉人多堅持自身是一個獨立的民族-瓦鄉族。瓦鄉話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湖南西部本土漢語方言,並帶有一定的苗語、土家語因素,但也有人認為瓦鄉話是一種古漢語與湖南少數民族語言混合的獨特語言。瓦鄉話主要分佈在湘西自治州和懷化的沅陵、古丈、瀘溪、辰溪、漵浦等縣邊界一帶的山區,使用人口約40萬。
贛語在湖南主要分佈於湘東的部分地區茶陵,攸縣以及湘西南的小部分地區,尤其是湘贛邊境一帶基本為贛語區。湖南是全國贛語人口第二多的省份。湖南贛語與江西贛語同源,但卻有很多區別,而且湖南贛語對省內一些地方的湘語也有許多影響,代表語言有岳陽話(大通片)、平江話(昌都片)、瀏陽話(宜瀏片)等。
西南官話在湖南主要通行於湘西北和湘西的大部分地區和湘南的部分城鎮。西南官話雖然傳入湖南的時間較晚,但其在湘西北、湘西一帶影響很廣泛且流傳度高,並與臨近的湖北、貴州和廣西等地的西南官話區連成一片,因此西南官話現在已經成為湖南省的第二大漢語方言。西南官話與普通話差異本來就沒有很大,尤其近年來普通話在全國的強勢推廣,各地的西南官話更加向普通話靠攏。由於歷史原因,外來的西南官話在湖南省西部一帶的少數民族中比湘語更有影響,湘西北的白族人的母語已經全部轉為漢語西南官話(僅保留極少數白語詞彙),大部分土家族人的母語也轉為了漢語西南官話。另外,湘南一帶在傳統意義上並不屬於西南官話區,只是湘南的部分城鎮和少數鄉村地區為湘南土話和西南官話並用的雙語區,即內部使用湘南土話,對外(尤其在大城鎮)通行西南官話。[16]
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在湖南主要分佈在長沙城郊的個別社區以及株洲市區的個別社區,使用人口極少。湖南境內的中原官話由河南省移民(主要來自鄭州地區)帶來。湖南境內的江淮官話則是由江蘇、安徽省一帶的移民帶來的。近年來,隨着被湖南本土方言的同化和普通話的推廣,在湖南境內的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的使用者越來越少了。
湖南境內的苗語主要為苗語湘西方言(dut Xongb),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苗語湘西方言又稱作苗語東部方言,主要分佈在湖南省西部苗族聚居區和貴州松桃縣等地。說苗語湘西方言的人口約100萬。苗語湘西方言分為兩個次方言,以其西部次方言花垣縣吉衛鎮臘乙坪村的語音為標準音。於1950年代創製了拉丁字母的湘西苗文。楊再彪(2004)把湘西方言分為東西兩個次方言,西部次方言分佈在鳳凰縣、花垣縣、吉首市南部、新晃侗族自治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東部次方言主要分佈在瀘溪縣、古丈縣、龍山縣南部和吉首市東部等。
土家語(pi˧˥ tsi˥ sa˨˩)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土家語支。在土家語中,土家族人自稱pi˧˥ tsi˥ kʰa˨˩ [畢茲卡]。 根據楊再彪博士2011年4月提供的數據,土家語目前在湖南省西部的34個鄉鎮中、200個行政村的500個自然村寨中依然被使用着。土家語分為南北兩種方言。南北土家語音韻語法詞彙差異過大,無法交流。
土家語北部方言又稱畢基語,為以前絕大多數土家族人的母語。但現在,許多土家族人的母語已轉為了湖南西北部當地流行的漢語方言(西南官話),只有少部分土家族人的母語仍為土家語北部方言。
土家語南部方言又稱孟茲語。孟茲語為土家語在大面積的苗瑤、漢語區內的方言島,自古以來便只有很少的母語人口(現僅幾百人使用),分佈在瀘溪縣境內的潭溪鎮且己村的九個村寨(別名九寨話),潭溪鎮中也有少量遷移人口。具體村寨名為(括號中為該地孟茲語名):
侗語(sungp Gaeml)是侗台語系(或稱侗台語族、壯侗語族)的語言之一,現使用拉丁字母的侗文(leec Gaeml)。侗語南北兩種方言皆在湖南有分佈。在湖南省內,侗語主要分佈在湖南西部的通道隴城、新晃中寨和靖州濫泥沖等地。
勉語(Iu Mienh)是瑤族使用的主要語言之一,也是苗瑤語系瑤語支唯一的語言。勉語內的勉方言(湘南分支)以及藻敏方言在湘南的瑤族聚居區使用。其中勉方言(湘南分支)分佈在湖南南部山區的瑤族聚居村落,使用人口超過13萬;而藻敏方言僅在湘南的宜章縣內有分佈。
湖南的主要宗教有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和佛教。根據2007年和2009年進行的調查,湖南有20.19%的人口有祖先崇拜,0.77%的人口是基督徒。[17]報告沒有提供其他宗教的統計數字;79.04%的人口無宗教或信奉中國民間宗教,佛教,儒教和道教。
2012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98萬人,在學研究生6.27萬人,畢業生1.62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2.51萬人,在校生108.22萬人,畢業生30.68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5.31萬人,在校生73.42萬人,畢業生25.15萬人。普通高中招生37.01萬人,在校生102.66萬人,畢業生31.01萬人。初中招生74.25萬人,在校生211.11萬人,畢業生68.87萬人。普通小學招生88.08萬人,在校生473.79萬人,畢業生77.02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18萬人,在校生1.02萬人。全省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5%。
湖南現有普通高等學校(不含軍校)106所,其中本科院校31所,專科院校7所,高職院校64所。本科院校中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湖南師範大學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另有湘潭大學為省部共建重點大學。
湖南省高考大學升學率(含大專跟本科兩個層次)
湖南在湘工作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5人,其中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四倍體魚的魚類繁殖生理學家劉筠、新材料專家黃伯雲、中國第一個研究試管嬰兒的遺傳學家盧光琇等世界頂級科學家。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7個,2012年末全省有1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9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1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9個。承擔國家各類科技計劃項目792項。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88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勵成果1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勵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專利申請量35709件,授權量2321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9974件;發明專利授權量3353件。研製成功了雜交水稻、世界運算速度最快的巨型計算機「天河一號」、世界輸送高度之最的「三一」輸送泵等世界領先的產品。
湖湘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多樣性結構中的—個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近百年來,隨着湖湘人物在歷史舞台上的出色演繹,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廣泛矚目與確認。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湖湘哲學思想以宋代胡安國為開創者,歷胡宏、張栻、王船山、曾國藩、譚嗣同、楊昌濟,以至毛澤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湖湘文學藝術具有「文道合一」的明顯特點。以曾國藩為首的「湘鄉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這一特點,在毛澤東身上也鮮明地反映出來。湖湘教育大興於宋代,歷時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重視學思並重與知行統一,重視獨立思考與理性批判。嶽麓書院就是此一傳統的見證與代表。
近百年來,隨着湖湘人物在歷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廣泛矚目與確認。星沙的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位於星沙的湖南湘繡城成為全國首家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民協正式授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
湖湘文化對宗教採取了「兼容並蓄」的態度,南嶽大廟中的佛道儒共處就是典型事例。湖湘是中國民族最多的地域之一。在漫長的歲月里,各個民族由於歷史沿革、居住地域、生產方式和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傳統習俗和民族風情,又互相滲透,彼此影響,匯合而成一種個性鮮明獨具—格的湖湘民俗文化。由於對實踐與實用的重視,湖湘科學技術素稱發達。早在商周,青銅冶煉已具相當規模。近代的銻都,更為全國冶煉之冠。馬王堆出土文物之精美,令人嘆為觀止。湖湘女性特點:中國傳統上有所謂「湘女多情」之說;實際上,湖湘女性一般兼具江南女性的溫柔婉約和楚地女性的辣妹子個性。[原創研究?]
2019年湖南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752.12億元(6145.68億美元),占內地總量的4.17%,居內地省份的第9位;GDP同比增長9.42%(名義增速),增速居第13位;根據年中人口推算,2019年湖南人均GDP為57,191元(8,841.7美元),居內地省份的第16位。
湖南工程機械製造業位居世界前列。
湖南是農業大省,素有「魚米之鄉」和「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湖南盛產湘蓮,產量居全國首位,是湖南著名特產。湖南為中國四大產茶省之一,君山銀針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安化黑茶為全國著名茶葉品牌,此外湖南祁東的黃花菜產量佔全國七成。湖南還盛產油茶、辣椒、苧麻、柑桔等。
湖南交通便利,已建立起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相結合的立體運輸網絡。2012年全省貨物周轉量4007.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7.8%。其中,鐵路貨物周轉量1043.8億噸公里,減少4.6%;公路貨物周轉量2392.5億噸公里,增長27.4%。旅客周轉量1749.2億人公里,增長4.6%。其中,鐵路旅客周轉量804.9億人公里,下降0.9%;公路旅客周轉量854億人公里,增長9.8%;民航旅客周轉量87.7億人公里,增長10.8%。
湖南有京廣、京廣高速線、滬昆、滬昆高速線、蒙華、焦柳、湘桂、洛湛和渝懷等幹線,其中京廣、京廣深、焦柳、洛湛鐵路、蒙華縱貫南北,滬昆、湘桂、渝懷連接東西;此外還有常岳九、懷邵衡、衡茶吉、 石長 、醴茶(醴陵—茶陵)、郴嘉鐵路(郴州—嘉禾)、韶山鐵路(湘鄉—韶山)等多支地方鐵路。全省鐵路進出省通道8個,境內鐵路營運總里程3,693公里,其中客運專線518公里,鐵路複線率49.3%、電氣化率57.5%,路網密度為1.74公里/百平方公里,構成了「三縱二橫」鐵路運輸網,在路網中擔負着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功能。
2009年作為京廣高速鐵路一段的武廣客運專線建成通車,設計時速350公里,長沙至武漢僅需1小時,至廣州僅需2小時,2012年4月1日,京廣高鐵與廣深港高鐵廣深段貫通運營,從長沙南站可直達深圳北站,耗時僅約2小時50分,2012年9月28日,京廣高鐵鄭武段開通運營,與徐蘭高鐵貫通運營,從長沙南站可直達鄭州東站和西安北站,分別只需約3小時50分和6小時30分,2012年12月26日,京廣高速鐵路全線貫通,從長沙南站可以直達北京西站和太原站,分別只需約5小時39分和7小時1分,2014年9月16日杭長客運專線長沙至南昌段正式開通運營,從長沙南站直達南昌西站,耗時1小時27分,2014年12月10日,杭長客運專線全線開通運營,從長沙南站直達杭州東站和上海虹橋,耗時分別為3小時36分和4小時26分,2014年12月16日,長昆客運專線長懷段正式通車,長沙南站前往懷化南站最快車程為1小時41分。
2010年7月,長株潭城際鐵路開工建設,2016年12月21日開通運營。長株潭城際鐵路西延段於2017年12月26日開通運營。該鐵路全長97.5公里,設車站24個,時速200公里。常益長高速鐵路於2017年12月26日開工建設,設計全長168.7公里,2022年12月26日全線開通運營[18]。
截止2011年末,湖南省公路通車總里程232,1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649公里;鋪裝和簡易鋪裝路面達到148,766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64.07%。境內有國道15條6,068公里(含8條國家高速公路)、省道152條36,574公里,縣道30,705公里、鄉道54,543公里、專用公路1,534公里、村道102,766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06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橋樑34,215座總長1,150,257米;農村公路總里程188,013公里,省內100%的鄉鎮和99.8%的行政村通公路,其中99.7%的鄉鎮和86%的行政村通水泥或瀝青路[19]。
湖南境內分佈的15條國道主幹線,其中七條為等級公路,八條為國家高速幹線。其中七條為等級公路中的106、107、207和209國道自北向南縱貫湘東、湘中、湘西部,319、320和322國道由東至西橫穿湘北、湘中、湘東南部。八條國家高速公路中的G4、G55和 G65呈南北縱向,G56(杭瑞)、G60(滬昆)、G72(泉南)和G76(廈蓉)4條呈東西向;G5513(長張)為G55聯絡線,呈東西走向。
截至2014年年末,湖南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5,493公里,排名全國前列;全省14個地州市已實現全部以高速公路連接,所有市州與省會長沙實現「4小時交通圈」,長(沙)株(洲)潭(湘潭)、 衡陽、岳陽、常德、邵陽、郴州、吉首與懷化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五縱七橫」的高速公路骨架網基本形成,全省通高速縣市區達111個,基本實現全省90%以上縣城可在30分鐘內上高速公路,省會長沙至其它13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均可實現當日往返。其中平汝高速公路S11、京港澳高速公路G4、岳臨高速公路S61、二廣高速公路G55、包茂高速公路G65縱貫南北,杭瑞高速公路G56、長張高速公路G5513、長韶婁高速公路S50、婁懷高速公路S70、滬昆高速公路G60、衡邵高速公路S80、泉南高速公路G72、廈蓉高速公路G76橫貫東西,還有長沙繞城高速公路G0401、韶山高速公路S01、長株高速公路S21、宜鳳高速公路S31、長潭西線高速公路S41、衡南高速公路S51、道賀高速公路S81、洞新高速公路S91、張花高速公路S10、長瀏高速公路S20、瀏洪高速公路S30、長沙機場高速公路S40、炎睦高速公路S90均已通車,根據高速公路規劃,湖南的高速路網將形成6縱9橫3環的格局,總規模8318公里,(國家高速公路3463公里,地方高速公路4855公里),其中縱向主線3287公里,橫向主線3412公里,環線565公里,其它高速公路1054公里。
湖南省水運發達的地區分佈於湘北湘東地區,航道通航里程達11,398公里,基本形成了以洞庭湖為中心,長江、湘江、沅水幹流為依託,岳陽港、長沙港等重要港口為節點的水路交通運輸體系,2011年湖南省完成水路貨運量1.8億噸,預計2020年全省水路運輸貨運量將達到2.9億噸。湘江為全省主要航道,預計湘江水路貨運量在2020年、2030年將分別達到2.7億噸和3.9億噸,2020年長沙以下湘江河段貨流密度達到2.1噸[19]。
內河航運的岳陽、長沙為國內主要港口,湘潭、株洲和衡陽為省內主要港口,擁有年吞吐量10萬噸級以上的港口69個,其中年吞吐量在100萬噸以上的港口11個,港口年通過能力9100萬噸。擁有千噸級泊位27個,裝卸機械1508台。其中嶽陽港航運物流穩居全省第一、全國內河第七。目前,冠海海運公司開通城陵磯至上海、城陵磯至寧波兩條內支航線和城陵磯至台灣高雄市國際航線、城陵磯至日本國際航線、城陵磯至韓國釜山航線,對台直航切實推進也真正意義的成為湖南唯一的國際口岸。
湖南省運營的民用機場有長沙黃花、張家界荷花2個國際機場、常德桃花源、永州零陵、懷化芷江3個國內機場。2011年5個機場共運營航線118條,通航城市73個,航線網絡覆蓋了中國大陸絕大多數省會、重要的大中城市和旅遊城市。2011年5個機場完成旅客年吞吐量1,526萬人次,貨郵年吞吐量11.7萬噸,運輸起降13萬架次。其中長沙黃花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368.5萬人次。長沙黃花機場跑道、滑行道由2,600米延長至3,200米,飛行區等級由4D升為4E,單體建築規模中部第一、全國第五、總面積達21.2萬平米的T2航站樓於2011年7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19]。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湖南將改擴建長沙、張家界、常德、懷化、永州機場,新建衡陽、岳陽、邵陽(武岡)機場,開展前期研究婁底、郴州機場。
截至2022年8月30日,湖南省內運營中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有長沙地鐵和長沙磁浮快線。長沙地鐵目前總運營長度為209公里,運營線路7條(包括長沙磁浮快線),遠景規劃12條線路。
截至2014年12月,全省共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7處,4A級旅遊景區88處[20]。
|
|
|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