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峽線

海峽線(日語:海峡線かいきょうせん Kaikyō sen */?)通過津輕海峽的海底下鑽挖的青函隧道,連結本州青森縣東津輕郡外濱町中小國站北海道上磯郡木古內町木古內站,屬於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鐵路線(地方交通線)。

快速預覽 海峽線, 日語原名 ...
海峽線
鄰近木古內站的海峽線(2018年5月)
日語原名海峡線
假名かいきょうせん
羅馬字Kaikyō sen
概覽
營運範圍 日本 北海道 青森縣
服務類型普通鐵路(在來線地方交通線
起點站中小國站
終點站木古內站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87.8公里
最高速度100公里/小時(中小國-新中小國信號場)
140公里/小時(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1]
正線數目單線(中小國-新中小國信號場)
複線(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
車站數目旅客站:3個
貨物站:0個
信號場:2個
軌距1,067毫米(中小國-新中小國信號場)
1,067毫米及1,435毫米三軌鐵路(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
電氣化方式交流電20,000 V、50 Hz(中小國-新中小國信號場)
交流25,000 V、50 Hz(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
架空電纜
閉塞方式自動閉塞式(中小國-新中小國信號場)
車內信號閉塞式(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
信號系統ATS-SN(中小國-新中小國信號場)
DS-ATC(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
車輛基地JR貨物五稜郭機關區日語五稜郭機関区
使用車型參見運行形態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988年3月13日
擁有者 鐵道建設、運輸設施整備支援機構
營運者 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第一種鐵道事業者
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
第二種鐵道事業者
關閉
曾經穿梭在海峽線上,用於牽引快速列車「海峽號」通過青函隧道的日本國鐵ED79型電力機車
北海道新幹線與海峽線交會點

北海道新幹線開業以前,所有列車都直通至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津輕線與JR北海道江差線(北海道新幹線開業後的道南漁火鐵道線)、函館本線的每個的一部分路段,以上線路事業的共同暱稱是以「津輕海峽線」品牌經營[2](pp. 164-165)交通新聞社日語交通新聞社的《JR時刻表》與JTB出版社日語JTBパブリッシング的《JTB時刻表》[註 1]等的市面時刻表以「津輕海峽線」導覽,幾乎沒有導覽作「海峽線」。2016年3月26日的北海道新幹線開業以後,基本上把所有旅客吸走,而作為在來線的「海峽線」只運行貨物列車團體臨時列車日語団体専用列車[註 2],《JR時刻表》、《JTB時刻表》在2016年4月號起不再在路線圖、正文發佈。自此,「津輕海峽線」的暱稱廢除(儘管不算停運,但無定期客運)。

路線資料

  • 路線距離(營業距離):中小國站-木古內站間 87.8公里
  • 管轄(事業類別):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第一種鐵道事業者)、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第二種鐵道事業者
    • 書籍上以中小國站為起點,實際與JR東日本津輕線的軌道分岔是在新中小國信號場,中小國站-新中小國信號場間(2.3公里)是與津輕線的重複路段。
  • 軌距
    • 1,067毫米(中小國站-新中小國信號場間)
    • 1,067毫米與1,435毫米的三線軌條(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站間)
  • 站數:3個(包括起終點站)
    • 旅客站:3個
      • 但是,奧津輕今別站只限在車站站區內通過待避線,海峽線不存在旅客月台。木古內站的海峽線月台也伴隨津輕海峽線的在來線定期列車停止運行而在2017年拆去。
    • 貨物站:0個
    • 信號場:2個
      • 若只限屬於海峽線的車站,排除屬於津輕線的中小國站[3]則為2個。另外,新中小國信號場在設置當初起就屬於海峽線。
  • 複線路段: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站間
    • 2014年5月12日江差線木古內站-江差站間廢除前,下行線與江差方向起的合流點只限木古內站為止的路段與江差線(上下單線)共用軌道。 
  • 電氣化路段:
    • 中小國站-新中小國信號場間(交流電20,000 V、50 Hz
    • 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站間(交流電25,000 V、50 Hz[新聞 1]
      • 交流電20,000 V、50 Hz 分別電氣化該線中小國站-新中小國信號場間(與津輕線)、道南漁火鐵道線與のき電區分所(中性區),新中小國信號場的青森方(中小國站三廄方)與木古內站的函館方。到北海道新幹線開業前的2016年3月21日為止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站間也以交流20,000 V、50 Hz 電氣化。
  • 閉塞方式
  • 保安裝置:
    • ATS-SN(中小國站-新中小國信號場間)
    • DS-ATC(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站間)
  • 最高速度:
    • 100公里/小時(中小國站-新中小國信號場間)
    • 140公里/小時(新中小國信號場-木古內站間)[1]
  • 運轉指令所日語運転指令所:函館指令中心
  • 平交道:1處(木古內道道平交道。視為木古內站站區內)[註 3]

海峽線全線由北海道旅客鐵道函館支社日語北海道旅客鉄道函館支社管轄。但是,中小國站-新中小國信號場(除構內外)間的設施置於東日本旅客鐵道盛岡支社日語東日本旅客鉄道盛岡支社管理下。

運行型態

該線基本上是作為長途運輸使用,因此並無列車只行駛於海峽線區間內,2016年3月26日北海道新幹線通車起,各種在來線定期旅客列車均停駛,只有貨運服務。以往所有行駛於海峽線的列車,始發車站均從自青森站函館站或更遠的車站發車。此外,由於海峽線所有列車均不停靠中小國站,若要轉乘津輕線三廄站時需在蟹田站換車。

海峽線內曾經設有另外三個車站,當中兩個為一般乘客無法上下車的車站:龍飛海底站吉岡海底站。這兩個車站原本是青函隧道的避難設施,後來轉為兼作參觀隧道之用,因此除了參觀隧道的旅客之外,一般旅客無法在此上下車;此外,由於北海道新幹線開始施工,吉岡海底站轉為施工器材堆放場地,因此在2006年8月28日之後吉岡海底站的參觀行程便取消。2013年11月,龍飛海底站的參觀見學團也取消,自此起所有列車均不再停靠。最後一個是由原信號場升格為車站的知內站,同樣因為要興建連接新幹線北海道架空段路軌,2014年3月14日,三站一併被廢站,龍飛海底與吉岡海底降為「定點」,只供緊急逃生時使用;知內降為信號場。

北海道新幹線通車營運之前,旅客列車主要是由本州新青森青森開往北海道的函館,另外有臥舖列車分別由大阪站上野站開往札幌站。列車均為特急列車或急行列車,並無普通列車或快速列車行駛於海峽線內。由於這個原因,自津輕線蟹田站至木古內站之間,設定了一個票價上的特例:僅購買乘車券便可搭乘特急列車普通車自由席,而不需另外購買特急券(北海道的石勝線,在新得站新夕張站間亦有此特例)。除了一般的特急、急行列車之外,2003年開始另有專門行駛於函館站與吉岡海底站間的哆拉A夢海底列車,但隨着吉岡海底站停止參觀,列車亦在2006年8月28日之後停止運行。

北海道新幹線通車後,JR東日本曾開行在來線臨時列車「Cassiopeia紀行[註 4]。現時,在來線旅客列車中只有周遊型(郵輪式)列車Train Suite 四季島會使用此路線。

除一般旅客列車之外,海峽線內行駛列車多半屬於貨物列車,為北海道與本州間的貨運運輸提供了一個不受天候影響的管道。

目前行駛中的旅客列車

以往行駛的旅客列車

歷史

計劃和興建過程請見青函隧道

  • 1988年3月13日 - 海峽線中小國 - 木古內間(87.8km)全線開通
  • 1990年7月1日 - 新設置知內站(由原本新湯之里信號場改建而成)
  • 2014年3月14日 - 龍飛海底吉岡海底知內三車站同遭廢站。
  • 2016年3月22日 - 因北海道新幹線開業前的設備切換,超級白鳥仙后座玫瑰等在來線旅客列車發出最後班車後全面停駛。
  • 2016年3月26日 - 北海道新幹線開業,架空電車線電壓由原本20000伏特升至25000伏特。

車站列表

註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