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
1985年航空事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85年航空事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日語:日本航空123便墜落事故/にほんこうくう123びんついらくじこ Nihon kōkū 123 bin Tsuiraku Jiko ?),是指發生於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由東京國際機場飛往大阪國際機場的123號班機的空難。該航班執飛的波音747在起飛後12分鐘遭遇嚴重的結構故障和減壓。在最低限度的控制下又飛行了32分鐘後,飛機最終墜毀在距離東京100公里(62哩;54海里)的群馬縣高天原山地區。
該飛機採用高密度座位配置,共載有524人。此次事故導致機上509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中,除4名乘客外全部罹難。據估計,最初的事故中有20至50名乘客倖存,但因嚴重傷勢在等待救援數小時後死亡。這起事故是歷史上涉及單一飛機的空難中死傷人數最多者,也是航空史上第二大嚴重空難。[1]
事後,日本航空、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在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協助下,調查得出結論認為,結構故障源自七年前波音技術人員對機尾擦地事件的維修不當。導致事發快速減壓時撕裂了大部分尾翼,並使所有機載液壓系統失效,進而使飛機的飛行控制裝置失靈。這起事故引發了加強航空安全和事故對策的運動,包括建立安全推廣中心,同時被認為是航空安全措施的重要教訓。
日本航空123號班機是一班定期航班,從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飛往大阪國際機場(伊丹機場)。在事故發生當天,該航班於當地時間18時12分自羽田機場起飛。當航班飛越伊豆半島南部東海岸時,下午18時24分,約11噸的前向外力作用[2]導致機體後部的壓力壁面板破損,導致垂直尾翼和輔助動力裝置脫落,這令油壓操縱系統完全失效,使飛機陷入失控。在經歷了一段迷航飛行後,飛機於下午18時56分28秒墜毀在群馬縣多野郡上野村,的距離東京約100公里的高天原山山脊(該地也被叫做御巢鷹之山脊(實為高天原山的山脊))上。[報告書 1]
在日本當地的搜救工作出現嚴重延誤的情況下,機組人員和乘客共524人中,有520人遇難,僅4人在飛機失事17小時後生還:包括一名未執勤的空服員、一對母女及一個12歲女孩。截至2024年,這起事故是單機航空事故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3](在涉及兩架或更多飛機的事故中,1977年3月的特內里費空難的死亡人數最多,共583人)。由於由於失事的波音747SR型是日本國內線專用的短程高承載型客機、又採取非常高比例的經濟客位座位配置,載客人數遠高於一般同級客機,再加上事故發生時正值傍晚高峰和盂蘭盆節回鄉高峰,造成了包括知名人士在內的許多罹難者,對當時的日本社會產生了重大衝擊。這次事故通常被稱為「日航客機墜落事故」[4][5]或「日航巨無霸客機墜落事故」(日航ジャンボ機墜落事故)。
1987年6月19日,運輸省航空、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以下簡稱事故調查小組)公佈了事故調查報告。事故調查小組推測,事故的原因是由於1978年6月2日在伊丹機場發生的「機尾碰撞事故」後,波音公司對壓力壁面板的不當修理導致了其破損。[報告書 2]
由於事故原因有許多疑問和不同說法,事故調查小組的繼任者運輸安全委員會(JTSB),在報告公佈24年後的2011年7月29日,發佈了事故調査報告書解説書。[6]
失事客機的機型為波音747SR-46(機身編號:JA8119,製造編號:20783)於1974年1月30日製造,同年2月19日交付給日本航空,並於1985年8月19日註銷註冊。總飛行時間為25,030小時18分鐘,總飛行次數為18,835次。[報告書 3][7][8]
1978年6月2日,在大阪伊丹機場着陸時,該機體尾部與跑道接觸發生了事故。事故修理後的飛行時間為16,195小時59分鐘,飛行次數為12,319次[報告書 3]。
在事故發生前的1985年2月,JA8119曾發生了28起客艙後部化妝室門的故障,其中20起發生在飛往關島的航班(伊丹-關島航線)。故障原因是客艙後部的更衣室放置了客艙服務用品[註 3],經過對更衣室下方禁止搭載物品的嚴格執行後,這起故障得到了解決[註 4]。然而,事故調查小組指出,無法排除前述的機尾碰撞事故引起的機體變形導致故障的可能性。此外,根據123號班機的前一航班(366班機福岡→羽田)的乘客證言,表示曾從機艙下方聽到「吱吱」或「咯吱」的聲音。[報告書 4][別添 1]
航班的機組人員共15人,由經驗豐富的航空專業人士組成,包括機長、副機長和飛行工程師,他們在事故發生時執行了各自的職責。通常情況下,機長坐在操縱方向的左座位,副機長坐在右邊座位。然而,由於當天正進行副機長晉升訓練,座位位置被調整為副機長坐在機長座位的位置。[報告書 1]年齡及總飛行時間計至事發前:
事故發生後,三名機組人員因專業表現獲得了航空公司機師協會國際聯合會頒發的北極星獎。
時值夏末,數以百萬計的日本人正要返鄉歡慶盂蘭盆節。日本人傳統上在此時回出生地拜祭祖先、同時和家人團聚,因此每年均有大量的返鄉運輸需求[11],且位於羽田機場81公里外的筑波市正舉行世界博覽會(羽田機場為當時筑波市最近的國內線機場),使得客量進一步增加。而在盂蘭盆節的情況下,該班機的乘客大多為日本籍,但也有21名外國人。[12]乘客共509人,登機方式並非由空橋登機,而是從一樓的候機室徒步走到升起的登機梯登機的。
編號JA8119的這架波音747SR客機(總飛行次數:約18,800次)當天預定飛行六個航班,包括:
出事的JAL123航班為這架飛機當天預定飛航的第五個航班,到達大阪後折返的JAL130班機為是當天最後的一班大阪往羽田班次,因此當時自羽田起飛的JA123機上共搭載了能夠飛行3小時15分鐘的燃料,足夠直接返航而不需在大阪補給。 JAL123航班的飛行計劃為:18時00分自羽田國際機場起飛,起飛後爬升至24,000呎後向西南方向直飛,到達伊豆大島後轉向朝西方直線飛行,直至和歌山縣串本町上空後以順時針方向繞行約135度之後朝東北方進場,預計18時56分到達伊丹機場[13]。
客機起飛12分鐘後,客艙內突然發生巨響,氧氣面罩直接落下,並開始播放錄音,乘客們也按指示戴上氧氣面罩、繫上安全帶;另外,因為可能海上迫降,部分乘客穿上了救生衣;同時波多野座艙長也透過機內廣播指示所有空服員準備氧氣瓶。根據生還者的證詞,客艙內沒有混亂,非常平靜,帶小孩的乘客根據提示為孩子戴好氧氣面罩。之後乘客皆以「安全姿勢」因應迫降後所帶來的衝擊,由於班機自意外發生到墜毀有半小時以上的時間,這段期間內已有部分乘客抱有最壞的心理準備,在機上寫下了遺書。
生還的未執勤空服員表示「機上的空服員到最後一刻為止都在協助乘客」,從機尾回收的飛航記錄器也指出機內不停播放「有孩童隨行的乘客請抱緊小孩」、「隨時確認身邊週遭狀況」與「迫降時的對應方式」等等的廣播,另外還有執勤空服員所書寫的緊急狀況對應筆記,以及乘客用相機所拍下的當時機艙內的情景,這些物品都在搜救過程中被發現,並由媒體公開。
29年後的2014年8月12日,富士電視台所製播的特別節目裏公佈了其中一位生還者所敘述的機內狀況,提到了「當時機內已經有數名乘客陷入昏迷」的新證詞。
班機失事24分鐘後(8月12日19:15),一架美軍C-130運輸機發現失事地點,並將該位置通過無線電發送給日本和橫田空軍基地。失事後2小時,駐日美軍提議空降兩名人員到山上了解詳細狀況,並從橫田基地派出了一架UH-1 Iroquois直升機,但在半路收到「返回基地」的命令,日本表示由自衛隊接手搜救工作。[15]由於失事現場位於山區,而且失事當時因降雨導致能見度不高,日本自衛隊的直升機認為沒有生還者跡象,不願冒險降落檢查。[16]而陸路的搜救隊伍則因不相信有生還者存在,當晚並沒有連夜趕到現場搜救,而是在離失事現場63公里(39哩)遠的上野村聚落過夜,陸上自衛隊第1空降團由岡部俊哉二等陸尉及作間優一二等陸曹率領,於早上7時45分搭乘CH-47JA運輸直升機進入墜機現場,日本搜救隊內部出現種種混亂和延誤,最終導致搜救人員到隔天上午9點,即飛機失事14小時後才到達現場,喪失了寶貴的黃金救難時間[16][17]。之後讀賣新聞的直升機雖然也到達現場,但因該機不具備救援條件,同樣在盤旋一段時間後離開。
據其中一名生還者落合由美所述,班機墜毀後數小時內仍有其他乘客生還,聽到周圍乘客的痛苦呻吟聲,但因無法即時獲得救援而不治身亡[17],導致最終只有4人生還(生還者之一的川上慶子指證,其父親與妹妹雖然在墜毀後生還,但均因救援遲遲未到在夜間因傷不治),不過在官方的事故調查書裏則認為除4名生還者外的其餘乘客已於事故發生後立即死亡。事後日本官方的搜救工作受到廣泛譴責,至今仍無法得知是誰拒絕了美軍的救援請求,日本自衛隊也無人承認曾下令美軍撤離[16]。
8月13日上午11點左右,長野縣警機動隊與上野村救難隊共發現4名生還者,均為女性:
四名生還者都坐在客機最後7排(第54-60排),因在墜毀時承受較少衝擊力而生還[17]。
此次事故後,吸取教訓的日本自衛隊購買了用於夜間巡邏和搜救的直升機,然而他們在此後的多次重大災害救援活動中的表現仍遭日本民眾詬病[18]。
於事故中身亡的罹難者最終安置於群馬縣藤岡市的各中小學的室內體育場進行辨認[19]。墜毀時因猛烈撞擊且發生大火,且因時值夏季,遺體腐敗得很快,造成大部份罹難者的遺體殘缺不全。由於當時DNA分型技術尚未成熟,因此日本政府動員了許多當地醫師以及全國的法醫和牙醫,協助在酷熱及屍臭之中辨認罹難者身份,辨識工作直到該年冬天才全部完成。
在調查開始時,日本官方將此次事故作為一次犯罪事件來處理,將失事現場作為犯罪現場封鎖,並拒絕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及波音公司的調查人員介入調查。後來在NTSB主席親自寫信給日本政府[17],日本政府才同意美方人員在事發5天後進入調查現場[16],然而波音公司的人員被認為是嫌疑犯而受到監視無法自由行動,並需要於NTSB的陪同下方可進行調查[17],後而影響了調查的進度。
日本官方的航空與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經過調查後,在1987年6月19日公佈的調查報告中做出三點結論:
失事班機上的飛行員與工程師,在幾近完全失控的情形下與飛機搏鬥了半小時,並在墜毀前一直試圖迴避綿延的山嶽地形,表現出了過人的努力和技術。在事後調查階段,模擬當時狀況的調查員及機師沒有人能在同樣的情況下還能飛行半小時[17]。不過當時機長在事故發生後表現出的反應遲緩,例如多次未對同事請求和塔台呼叫做出反應,以及操作失誤,例如在高空缺氧下沒有選擇下降至可呼吸狀態;飛航工程師提出使用氧氣面罩回答准許但沒有執行;在已失去對飛機的控制後依然堅持選擇返回羽田機場而非就近前往名古屋迫降,因此而有對機組人員批評的些許聲音,但考慮到機組人員始終處於高度緊張和跟操縱桿搏鬥的高壓狀態,且機艙失壓導致腦部極可能已缺氧,這些失誤並非難以理解。
1985年12月,本起空難的罹難者家屬組成了「812聯絡會」(8.12連絡會),宗旨為追查本次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與進行飛安相關研究[19]。2009年3月,「812聯絡會」因對國際飛安有重大貢獻,獲得美國航空事故受害者協會(NADA)的最高榮譽「航空安全獎」。
1986年,事故地點所在地群馬縣多野郡上野村高天原山設立紀念碑「升魂之碑」(紀念碑設立點同時是當時臨時直昇機場,同時亦是遺體從現場運離的場所)[19],由當時日本海軍少校退役的上野村村長黑澤丈夫提字。而當地的步道和山區被命名為御巢鷹之山脊,之後交由財團法人「慰靈之園協會」僱用當地居民整理事故現場,並於每年事故發生之日的8月12日舉辦慰靈登山活動;部份的飛機殘骸以及相關文書資料則移至日航於2006年建立的安全推廣中心作永久保存及展示。
1999年,日本著名作家山崎豐子發表新作《不沉的太陽》。其主角以前日航工會會長小倉寛太郎為藍本,主要描寫日本航空內部的企業文化以及權力鬥爭,故事中段並有大量關於此空難的情節。
2000年8月,《每日新聞》報導運輸省航空事故調查委員會將把保存期限即將到期的資料全數銷毀,引起要求重新調查的罹難者家屬與相關人士撻伐;不過在本則報導前一個月,從飛行紀錄儀轉錄的事故當時駕駛艙與地面通訊內容的錄音帶因不明原因流出至各大媒體,並在該年8月8日由各新聞台向全國民眾公開。
2003年,日本知名推理小說家橫山秀夫發表了小說《登山者》,敘述報導該次空難的記者群。
2005年(事故屆滿20週年),事故地點舉辦放水燈儀式追思會,罹難者湯川昭九的女兒戴安娜·湯川回到日本,在追思儀式現場演奏小提琴。儀式中也播放了罹難者坂本九所演唱的成名曲《仰望夜星》(見上げてごらん夜の星を)。
2006年8月,由於罹難者家屬年事漸高,為縮短高天原山登山口至「昇魂之碑」的距離,上野村公所決定開放事故地點附近的防砂壩工程用道路、村道與林道供慰靈者使用。
2015年7月17日,日本航空空服員共50人前往「昇魂之碑」參拜,受訪的空服員表示必需要記取此事件的教訓,每一次的飛行都要非常慎重[26]。
2015年8月12日(空難30週年)當天清晨,罹難者家屬登上當時墜機處的群馬縣上野村高天原山,以追悼在這場空難中罹難的家屬與親人;當天共有75個家族,計302人進行了慰靈登山活動。日本航空的社長植木義晴也前往獻花致意,傍晚並於慰靈之園舉辦追悼慰靈儀式。[27]
日本歌手角松敏生的歌曲《Ramp In》和韓國歌手路易(루이)的歌曲《淚》(루)之音樂錄影帶也藉此事故作背景,並紀念事故的罹難者。其中《Ramp In》更於1990年代於富士電視台用作收台的背景音樂,播映羽田機場飛機升降為背景。
2020年8月5日深夜左右,推特上的日本航空迷、飛機愛好者群體們突然議論紛紛,因為許多人在航空資訊App「Flightradar24」上都同時發現了一架編號為「JL123」的日本航空波音777班機在成田機場的地面上滑行,約半小時後從雷達上消失。後日航表示由於飛機於地面保養、測試或轉移時仍需設定一組臨時航班編號,在0000-9999這一萬組可用數字中,工作人員「偶然」使用了0123這個編號,導致看似「幽靈航班」現身成田機場的騷動。實際上「JL123」的消失,只是因為這架飛機在5日深夜完成整備後,即將在次日早上11點執飛前往新加坡的下一個固定航班(JL711)而已,之後日航表示日後會檢討內部設定航班編號的規則,避免類似事件重演,並就這次騷動致歉。[2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