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日本現代使用的漢字字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字體是日本在1923年制定的《常用漢字表》[註 1]、1946年公佈《當用漢字表》至今,日本社會通行的漢字字體,其簡化程度總體而言不如中國大陸的簡化字,言部、金部、糸部等常用部首沒有簡化。日本的「字體」與中文的「字形」是同一個概念。 在日本,日常生活主要使用新字體,但政府並未宣佈廢止舊字體,在專有名詞等很多場合中,舊字體仍可使用。新字體多為略字(即民間常用的簡筆字),但亦有少數增添筆畫的情況,如「歩(步)」「晩(晚)」。
日本是一個長期使用漢字的非漢語系國家。由於漢字較為複雜,無論中國還是日本,民間都長期流行一些簡筆字(略字)、異體字。到了近代,日本主張向西方學習,出現了改革漢字、廢除漢字,甚至廢除日語的激進主張;不過,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朝野仍然使用漢字的舊字體。
戰敗後,支持廢除漢字的一派在GHQ佔領下得勢。1946年,日本政府在盟軍佔領下制定了《當用漢字表》和《當用漢字字體表》,收字僅1805個,作為漢字限用政策的依據。[1]該表對日本漢字的字形作出了規定,其中131個採用了簡化後的字形,即新字體,而原寫法則稱作舊字體(日語:旧字体〔舊字體〕/きゅうじたい Kyūjitai),例如「学(學)」「国(國)」「実(實)」。這些新字體大多來自當時民間流行的手寫俗字。
但是,對漢字不合理的限用反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不滿,因此後來制定《常用漢字表》以取代《當用漢字表》時,不再對民間日常漢字使用作出硬性規定,僅僅作為推薦性的標準供參考。1981年10月1日,《常用漢字表》發佈,收錄1945字[註 2],其中新字體355個[註 3]。後來發佈的《人名用漢字表》收11新字;《表外漢字字體表》收22新字,共388字。(《人名用漢字表》數次修訂後,新字體數量增至19個;《改定常用漢字表》亦新收錄了一些新字體,故目前已經不止388個。)
但這三百餘個僅是日本政府公佈的新舊字體對照,而即使是學術界、出版界,對「何為舊字體」也沒有定論,不同的字詞典對舊字體的定義和收錄都有不同。[1]譬如《人名用漢字表》中的「聡」,在字典中為「聰」的新字體,但《人名用漢字表》中,只有新字體「聡」。而且很多舊字體尚未收錄至Unicode編碼(特別是「辶」一點還是兩點這種微小的字形差異)。如果以字典的新舊字體對應來看,新舊字體要多於389字,學術界中《大漢和辭典》等書籍則更爲專業。
新字體中,字形與港澳台取字相同的有「為」、「併」等字。
而與中國大陸的規範漢字相同的有「万」、「医」、「会」、「学」、「礼」、「昼」、「独」、「争」[註 4]、「国」、「党」、「乱」等;差不多相同的有「恋(恋)」[註 5]、「画(画)」、「浅(浅)」、「鉄(铁)」、「変(变)」、「辺(边)」、「圧(压)」、「庁(厅)」、「継(继)」等,其中「恋(恋)」、「画(画)」、「浅(浅)」、「将(将)」等與簡化字擁有相同的Unicode編碼。
也有與中文漢字完全不像的,如「図(圖、图)」、「糸(絲、丝)」[註 6]。
日本的《当用漢字字体表》列出了收錄漢字字形的3種基本類型,其中第二、第三類和漢字簡化相關;該表也列出了第三類中和傳統通用字形有顯著差異的文字的簡化方法:[2]
具體而言,一些新字體最初的來源是行書、草書楷化(例:図(圖)、観(觀)、昼(晝)、寿(壽)、桜(櫻)等),或者是俗字、異體字升格為標準字體(例:体(體)、関(關)、広(廣)、円(圓)[註 8]、区(區)等)。
新字體中也存在替換聲符的做法,即將繁複的聲符替換為較簡單的。例如借中文死字「囲」[3]為「圍」,原來的聲符是「韋」,發音為「い」,替換成同音的「井」(不過,這裏的「韋」是音讀,「井」是訓讀)。
採俗字簡化後,一些漢字的部首發生了變化,例如,原本從「鬥」的「鬪」字簡化為「闘」後改從「門」。另外,「聲」(耳部)、「醫」(酉部)等字簡化時,原來的部首被刪除,變成「声」(士部)、「医」(匚部)。
當用漢字(以及後來的常用漢字)也適用類推簡化。例如,「區」已簡化「区」,「驅」「樞」同樣簡化作「駆」「枢」。類推簡化一般限於《常用漢字表》,類推簡化產生的《常用漢字表》外的新字體稱作「擴張新字體」,例如「鴎」[註 9]。
此外,將較少見的漢字替換為當用漢字的同音漢字書寫規則,雖然不是針對單漢字的簡化,但有時也被視作日本漢字簡化的一部分(或其配套政策)。
有些新字體被簡化到另一個原本無關聯的字,與中文簡化字的合併簡化類似。如:
註:《改定常用漢字表》中新加入的漢字以下劃線標出。
註:《人名用漢字表》沒有區分舊字體和異體字,此處一併列出。
註:由於國語審議會確定了「表外漢字使用傳統字形」的原則,《表外漢字字體表》收錄的新字體是「簡易慣用字體」,舊字體是「印刷標準字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