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文學)
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此處的古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術語,自唐代以來,有特殊而狹隘的涵義。並非一切文言文都算古文,同樣的,在某種條件下,「古文」也不一定跟白話對立。
由於六朝以來,尚求美感,作文多為駢文,過於講求詞藻、對偶、典故,越來越不適應實際應用。
唐初陳子昂等人已倡古文,韓愈倡古文運動,柳宗元和之,後至宋歐陽脩任科舉考官,提拔古文人才,古文運動方告成功。因為他們標榜先秦、西漢的文章,因此稱為「古文」。明代前七子、後七子、唐宋派皆對古文的規律,有其獨特的見解。
清代桐城派對古文更加嚴格要求,方苞所謂:「古文中忌語錄中語、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漢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南北史佻巧語。」(沈廷芳《隱拙軒文鈔·方望溪先生傳·自記》)後來的桐城派作者更擴大範圍,陸續把「註疏」、「尺牘」、「詩話」等語言都列違禁。
清末民初,白話文興起,古文受到一定的打壓。
古文不重音韻、不重對仗、亦不重辭藻,唯作文時須文以載道,言之有物,古文之文,多合於孔孟儒者之道,因韓愈所謂古文之道,孔孟儒家之道也。古文的文體照《古文辭類纂》的分法有「論辯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誌類」、「雜記類」、「箴銘類」、「頌贊類」、「辭賦類」、「哀祭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