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幻想VI(日語: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VI,英語:Final Fantasy VI,臺灣常用英文,台舊譯「太空戰士6」)是一款由史克威爾(現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開發,於1994年在超級任天堂平台發行的角色扮演遊戲,為最終幻想系列的第6部本傳遊戲。故事設定在一個奇幻的世界,科技水準相當於第二次工業革命,講述了一個反抗組織試圖推翻帝國獨裁統治的過程點滴。遊戲有14位玩家角色,是最終幻想本傳系列作中可供玩家操控角色最多的。

Quick Facts 最終幻想VI, 類型 ...
最終幻想VI
  •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VI
  • Final Fantasy VI
Thumb
日本超級任天堂版封面
類型角色扮演(RPG)
平台超級任天堂PlayStationGame Boy AdvanceiOSAndroid
開發商
發行商
史克威爾
總監北瀨佳範
伊藤裕之
製作人坂口博信
設計師伊藤裕之[1]
美術天野喜孝
高橋哲哉
澀谷員子
皆葉英夫
野村哲也
音樂植松伸夫
系列最終幻想系列
模式單人多人
發行日
1994年4月2日
    • 超級任天堂
      • 日本:1994年4月2日
      • 北美:1994年10月11日[2]
      • 日本:2011年3月15日 Wii VC
      • PAL:2011年3月18日Wii VC
      • 北美:2011年6月30日Wii VC
      • 日本:2013年6月26日Wii U VC
    • PlayStation
      • 日本:1999年3月11日
      • 北美:1999年9月30日
      • PAL:2002年3月1日
      • 日本:2011年4月20日PSN
      • PAL:2011年6月2日PSN[3]
      • 北美:2011年12月6日PSN[4]
    • Game Boy Advance
      • 日本:2006年11月30日
      • 北美:2007年2月5日
      • 歐洲:2007年7月6日
    • Android
    • 2014年1月15日[5]
    • iOS
    • 2014年2月6日[6]
    • Microsoft Windows
    • 2015年12月16日
Close

本作1994年在北美首次發佈時標題為「最終幻想III」,蓋因在當時最終幻想系列的本傳有數部僅有日文版本未在歐美發行,造成北美版為順應當地編號而改名,所以有美國的老玩家視本作為FF3,但後來的歐美版本已改隨日版使用標題「VI」。PlayStation移植版於1999年發行,Game Boy Advance移植版於2006年發行,兩個版本皆由東星軟件製作,並在原版基礎上做了少量改變。遊戲於2011年3月15日在日本Wii Virtual Console的線上服務上架,隨後在PAL區(2011年3月18日)和北美地區(2011年6月30日)發行。

《最終幻想VI》是系列第一款非坂口博信——系列製作人和創造者——監督的作品,該職務由北瀨佳範和伊藤裕之擔當。長期負責系列美術概念的天野喜孝繼續圖像和人物的設計,作曲家植松伸夫為本作配樂,發佈後獲得好評,成為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的里程碑之一。隨遊戲發佈的還有數張原聲音樂專輯。本作的超級任天堂版和Playststion單作移植版在全球銷量已逾350萬套[7][8]

遊戲玩法

如同之前的最終幻想作品,《最終幻想VI》有四個基本遊戲模式:世界地圖、城鎮與迷宮地圖、戰鬥畫面和選單介面。世界地圖以俯視角度顯示遊戲的架空世界,玩家即通過該地圖控制角色到達世界各個地點。和系列中的多數遊戲相同,玩家通過步行、騎陸行鳥和乘坐飛空艇在世界穿行。除了少量劇情外,玩家還會在迷宮地圖和世界地圖上步行時隨機遇敵。玩家可通過選單介面進行決策,如決定哪些角色隨旅行隊伍、整理獲得的裝備、發動習得的魔法,還可以設置遊戲系統。遊戲使用經驗值升級系統[9]

隨着玩家進入城鎮和迷宮,遊戲情節將會發展。城鎮居民會提供有用的資訊,一些居民還自己經營道具或裝備商店。在遊戲後期,進入特定的城鎮還會激活支線任務。迷宮以山洞、下水道、森林和建築等各種形式出現,迷宮中多有寶箱,其中可能裝有大多數商店無法買到的稀有道具。一些迷宮設有謎題與曲徑,需要玩家將角色分為多隻隊伍[9]

戰鬥

《最終幻想VI》使用選單制戰鬥,玩家需要在列有戰鬥、魔法和道具等指令的選單中選擇行動。戰鬥最大可使用四人隊伍,系統則為《最終幻想IV》首度出現的傳統即時戰鬥(ATB)系統。在該系統中,每個角色都有一個自動充滿的行動指示條,其充滿速度取決於角色自身的能力值。當角色的行動條充滿後,便可為其下達行動。除了標準的戰鬥方式外,每個角色還可掌握一種特殊能力。例如,洛克掌握的能力是從敵人身上偷取道具,莎莉絲的特殊能力為封魔劍,可讓她在下次行動前將大多種類魔法攻擊吸收[10]

戰鬥的另一個元素是瀕死技能,處於低生命值狀態的角色偶爾會發動這種強力的攻擊[11]。角色在戰鬥勝利後會得到經驗和金錢獎勵。當角色累積一定的經驗值後便會升級,升級會提升角色的能力值。此外戰鬥中還可以讓另一個玩家參與遊戲,玩家可從選單中分配所控制的角色[10]

定製

在《最終幻想VI》中,有多種武器、防具和飾品可供玩家裝備,這些物品會提升角色能力值,或讓角色獲得特殊能力。大多數的裝備可供多名角色使用,每個角色還可裝備至多兩個飾品。大量飾品各有不同的用途和效果,如替換基本的戰鬥指令、讓玩家裝備多個武器、永久狀態戰鬥改變,或在角色瀕死時發動特殊技能[12]

雖然遊戲開始時,能使用魔法的角色只有兩個,但最終幾乎全部角色都能學會魔法。角色可以裝備魔石來召喚幻獸(除了系列中重複出現的召喚獸伊弗利特、濕婆、巴哈姆特和奧丁外,還有許多《最終幻想VI》獨有的新召喚獸),習得特定的魔法咒語。裝備魔石的角色在大多數戰鬥後,都會獲得「魔法獲得點」(AP)。當角色獲得魔法AP後,他將逐漸從所裝備魔石處習得技能,並會根據所裝備的魔石類型,在升級時獲得額外能力值加成[13]

情節

設定

《最終幻想VI》的情節發生在一個無名的廣袤世界中。在遊戲過程中,隨着劇情發展,地理和大陸將會發生改變。在遊戲前半段,世界被稱為平衡世界。平衡世界包括三塊大陸:北大陸分佈一系列山脈,並建有很多玩家可以到達的城鎮;南端大陸由帝國統治;東大陸則有一片遊戲世界各處怪物都會出沒的獸之原。在遊戲中段,世界地理佈局發生改變,三塊大陸裂為幾塊不同大小的島嶼。這場遊戲世界的改變被稱作世界崩潰。

《最終幻想VI》和之前最終幻想作品中世紀的設定有所差異,遊戲設定與蒸汽朋克環境。社會結構和19世紀後期相似,歌劇美術在遊戲中反覆出現[14],技術水平相當於第二次工業革命。遊戲中出現鐵路輪船,遊戲世界北部的那魯雪還執行採礦[15]。此外,遊戲還出現一些由費加羅王國開發的現代工程業和武器(如鏈鋸電鑽和自動)。然而,通訊系統水平還沒有顯著發展,長途交流最常用的方式是由信鴿傳信。

在遊戲世界開始很久以前,被稱作三鬥神的三個實體發生戰爭,這場戰爭被稱為魔大戰。戰爭發展成了災難,釋放的魔法能量將人類變成了魔法幻獸,他們成為了戰爭機器。最終三鬥神意識到自己造成了可怕的災難,他們給了幻獸自由的意志,並封印了自己的力量,變成了石像。他們唯一的要求是讓幻獸保證他們的力量被封印而不再重現[16]。幻獸將石像神搬入隱蔽的世界,並將連同自己將雕像封印於人類世界之外。魔法的概念逐漸消失,變成了傳說與神話,而人類建立了崇尚科學與技術的社會[15]。在遊戲的序幕,最先進的國家是帝國——一個由加斯特拉皇帝和其將軍凱夫卡領導,殘忍而走獨裁擴張的國度。大約在遊戲事件開始的18年前,幻獸世界和外界的屏障變弱。不久,加斯特拉利用這點進攻幻獸國度,並抓走了幾個幻獸。

通過幻獸的力量能源,加斯特拉開始研究設計將魔法和機械結合,以及將魔法力量注入人類;最終一種被稱作「魔導甲」的技術誕生。凱夫卡是最早被注入魔法成為「魔法騎士」的士兵,而這徹底損壞了他的心智[17]。在遊戲的開始,帝國正設法重新找到通往幻獸世界的大門,以重新發現全部魔法潛力。然而加斯特拉的軍隊正受到回歸者——一個推翻帝國統治追求自由的反抗者組織——的對抗。

角色

《最終幻想VI》有14個永久玩家角色,是系列本傳中人數最多的作品,此外玩家在遊戲還可以短暫操作數個次要角色。遊戲中最先出現的角色蒂娜·布蘭佛德是一名人和幻獸的混血女孩,帝國用精神控制設備操控她很長時間,因而她不了解什麼是愛[18]。其它主要角色還有:洛克·柯爾,隸屬於反帝國組織「回歸者」的財寶獵人,有着保護女性的強烈意念;莎莉絲·謝兒,原帝國女將軍,在被帝國審問後加入了回歸者;艾德加·費加洛,費加羅國王,非常沉溺於女色,自稱忠於帝國但暗地裏給回歸者提供幫助[19]馬修·羅尼·費加洛是艾德加的弟弟,為了追求自己的道路而離開王室,並練習武術磨練能力;加源·加雷莫德是多瑪國的忠誠劍士,因凱夫卡往王國的水源下毒而失去家人和朋友;西傑亞·希吉爾斯是一個積久的賭徒與追求刺激的探險者;是一名僱用忍者,在遊戲不同階段為帝國和回歸者都提供過服務;麗姆·艾利娃是擅長繪畫的少女,具有魔法力量;斯特拉格斯·馬吉斯是麗姆的爺爺,一名青魔法師;嘎嗚是從嬰兒起就在獸之源長大的野孩子;莫古是那魯雪礦山中的一支莫古利烏瑪是那魯雪野蠻但忠誠的雪人格格是神秘的模仿師喔。

遊戲中多數的主角對帝國有重大仇恨,特別是遊戲主要反派凱夫卡和加斯特拉皇帝。配角反派烏托洛斯在遊戲中多次作為喜劇穿插出現。少數《最終幻想VI》角色還在後來《艾薇莫的秘密》等遊戲中出現。此外在史克威爾採用視算科技的Onyx工作站製作的3D試作版《最終幻想SGI》中,使用3D建模展示了洛克、蒂娜和影[20]

劇情

在《最終幻想VI》的開始,蒂娜·布蘭佛德所在的帝國小隊襲擊那魯雪,以尋找城市礦山新挖出冰凍幻獸。幻獸殺了她的控制者,而帝國對她的控制也隨之解除,然而她無法記起她過去的一切[21]。財寶獵人洛克·柯爾答應保護她,直到他恢復記憶,並幫助她逃到回歸者——帝國的武裝反抗團體——的隱匿之處。在途中,他們經過費加羅王國,並見到了國王艾德加·羅尼·費加洛,之後艾德加居住在他處的弟弟馬修·羅尼·費加洛也加入了隊伍。在回歸者總部,領導者巴農請蒂娜協助他們的反抗鬥爭,蒂娜同意了[22]。正在反抗者準備回到那魯雪研究冰凍幻獸時,帝國攻擊了南費加羅。洛克前去城鎮阻礙帝國的前進,而其他人決定乘筏沿附近的河前行。然而在和自稱「章魚皇室」的烏托洛斯戰鬥後,馬修被衝到河流的另一個分叉。之後劇情分為三個分支,玩家需要分別控制三支隊伍前往那魯雪會合。在洛克篇中,他必須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從帝國佔領的南費加羅逃脫。被衝到另一塊獨立大陸的馬修必須尋找返回的方法。而蒂娜、艾德加和巴農則繼續沿河前往那魯雪。最終,原來的隊伍重新在那魯雪會合,洛克帶來了莎莉絲·謝兒——原帝國的女將軍,因違抗帝國的殘忍詭計將被處死。馬修帶來了加源·加雷莫德——在帝國包圍多瑪城時,因凱夫卡往水源投毒而全家被害的劍士——以及在獸之原幫助他們的野孩子嘎。在那魯雪,回歸者準備從帝國手中保衛冰凍的幻獸。在玩家成功擊敗帝國入侵後,靠近幻獸的蒂娜和幻獸產生共鳴,她自己也變成了幻獸一般的樣子。她飛走了,她的轉變讓人感到困惑和戰悚[23]

回歸者東升尋找蒂娜,並在佐佐鎮找到了她,但是大家仍然為她幻獸的形態而感到震驚。在這裏他們還遇到了幻獸拉姆,拉姆告訴他們,如果能從帝國首都貝克塔的魔導研究工廠解放其它幻獸,他們應該會幫助蒂娜[24]。貝克塔在南大陸,然而帝國已經禁止海上通行,因而回歸者前往劇院,請世界上唯一飛空艇的擁有者西傑亞·希吉爾斯的幫助。他們到達貝克塔並試圖解救幻獸,其中包括了蒂娜的父親馬丁。然而幻獸在貝克塔的實驗中已經垂死,便選擇結束生命變成魔石——幻獸死亡變成的魔石中凝聚了他們的力量,可以讓其他人繼續使用這些力量[25]。垂死的幻獸自己變成魔石給了回歸者[26]。在一行人逃跑之前,凱夫卡到達,並讓洛克等回歸者產生對莎莉絲產生懷疑,這讓莎莉絲很痛苦。然而她通過掩護一行人逃脫證明了自己[27]。其他成員之後返回了佐佐鎮,而蒂娜和她變為魔石的父親產生了反應,她了解了她過去的資訊,知道自己是由幻獸馬丁和一個人類女子所生,並接受了作為半人類半幻獸的自己[28]

在和蒂娜重聚後,回歸者決定全力進攻帝國,巴農請蒂娜前往幻獸之國交流,嘗試獲得幻獸的幫助[29]。蒂娜成功打開了道路,而幻獸得知之前被帝國抓走的幻獸已經死亡,便激怒的進入人類世界,並摧毀了大部分貝克塔。當回歸者回到帝國首都時,他們得到消息,加斯特拉皇帝稱不再有戰鬥的意志,並邀請回歸者參與和平談判宴會。加斯特拉請蒂娜代他向幻獸傳達他休戰的意願,蒂娜答應了[30]。在洛克、影(受僱於帝國執行此任務的忍者)、莎莉絲和雷奧將軍的同行中,玩家需要控制蒂娜來到魔法之村尋找幻獸,並在這裏遇到爺爺斯特拉格斯·馬吉斯和孫女麗姆·艾利娃,二人也一起加入隊伍。

不久他們就找到了幻獸,蒂娜說服他們接受與加斯特拉的停火。然而在談判中,凱夫卡攻擊了幻獸,將這些幻獸殺死並變為魔石。他還用不光彩的手段殺死試圖保護幻獸的雷奧將軍。之後回歸者再此重聚,並意識到和談是加斯特拉獲得魔石的陰謀,而放着三斗神石雕的大陸被解開了封印[31][32]。凱夫卡和加斯特拉穿過了通往幻獸界的大門,找到了三斗神,並讓幻獸世界所在的島嶼分離,飛上天空變成浮空大陸。回歸者設法阻止他們造成更大的破壞,雖然他們盡力,但卻未能阻止凱夫卡和加斯特拉獲得強大力量。獲得力量後的凱夫卡立即殺死了加斯特拉,然後將雕像從正確的位置移動開,隨着魔力平衡的打破,地面遭到了毀滅。在災難中,西傑亞的飛空艇被撕裂,回歸者們失散。

一年之後,莎莉絲從一個荒島上從昏迷中醒來,並得知世界被凱夫卡毀壞。大部分的人口都死亡,動植物逐漸因疾病而亡,人類陷入了絕望[33]。莎莉絲動身從孤島出發,設法尋找其他夥伴。在多為支線的一系列任務中,玩家一個接一個的找到了所有生還的隊員,同時還有兩個新夥伴烏瑪和Gogo加入。重聚的回歸者乘坐西傑亞已故女友的飛鷹號飛空艇,潛入凱夫卡之塔,朝凱夫卡發起了新的進攻。在塔中,回歸者穿過了凱夫卡的防禦,並消滅了凱夫卡的新力量來源三座雕像。然而破壞了一切魔法來源的雕像,卻沒有發生任何反應,一行人意識到凱夫卡成功吸取了三斗神的力量,並成為一切魔法力量的來源。

在和凱夫卡的最終戰中,一行人擊敗了他,然而隨着他的消滅,魔石開始粉碎,傑夫卡的魔導之塔開始崩裂。蒂娜引導眾人逃生,然而她因為自己半幻獸的血統也開始變得虛弱[34]。然而,她父親的魔石在粉碎前用精神告訴蒂娜,她可能在魔法消失後,以人類一半的血統存在。在結尾,一行逃離了凱夫卡之塔乘上了飛鷹號。蒂娜存活了下來,一行人乘飛空艇看着自己復興的世界。

開發

創作

《最終幻想VI》在1992年12月前作《最終幻想V》發行之後進入開發[1]。開發只用了一年便完成[35]。系列創作人與總監坂口博信因為其它專案,並於1991年升任公司執行副總裁,不能像前作那樣密切參與遊戲[1][36][37]。因此他擔任製作人,並將《最終幻想VI》總監分任給北瀨佳範伊藤裕之:北瀨負責事件製作與劇本,而伊藤掌管全部戰鬥方面[1][38]。坂口監督北瀨的場景監督工作,並確保專案能結合為一個整體。《最終幻想VI》劇情背後的理念是每個角色都是主角。開發團隊各成員為角色,及角色在整個劇情中的「章節」提出想法,北瀨將其謂之「雜化流程」[1]。因此,蒂娜和洛克由坂口構思;莎莉絲和嘎由北瀨構思;影和西傑亞由圖形總監野村哲也構思;艾德與馬修由場景圖形設計師田中香構思[1][38]。然後北瀨的任務是將坂口的故事前提與各角色章節統一,創作一個緊密結合的故事[1][39]。《最終幻想VI》的劇本由四五人的小組編寫,其中北瀨準備了故事的關鍵元素,如歌劇情節和莎莉絲的自殺未遂,以及傑夫卡的登場[36][40][41]

最終幻想系列長期貢獻者天野喜孝擔任肖像與角色設計師,繼續參與設計。他的概念創作圖成為PlayStation重製版全動態影像的基礎模型[42]。圖形總監之一高橋哲哉繪製了出現在遊戲開場的帝國機械裝甲;因此他忽略了坂口想重用遊戲其它普通設計圖的打算[38][43]。遊戲中出現的角色圖示由澀谷員子所繪[44]。在系列早期作品中,地圖上的角色圖示不如戰鬥中的精細,但《最終幻想VI》不顧熒幕而使用同樣高清晰的圖形。這得以讓遊戲通過動畫來描繪各種動作和面部表情[45]。雖然《最終幻想VI》並非首個使用超級任天堂Mode 7圖形的遊戲,但該技術的應用卻比前作更加廣泛。比如,遊戲和《最終幻想IV》與《最終幻想V》皆不同,使用Mode 7彩現的世界地圖,使一個本為二維的遊戲有了些許三維效果[46]

英文本地化

Thumb
原始的北美版本,開場標題為最終幻想三

北美原版《最終幻想VI》由史克威爾本地化並發行,相較於日本超級任天堂原版,北美版做了一些改變。遊戲最明顯的變化是標題從「最終幻想VI」改為「最終幻想III」;其原因是在《最終幻想VI》發行之前,只有兩部遊戲在北美本地化,為保持標題連貫性,故將「最終幻想VI」易名為「最終幻想III」。和《最終幻想IV》(在北美首發時名為「最終幻想II」)不同,本作沒有大幅改變遊戲系統,但在劇本上做了一些內容修改和編輯調整。在1995年1月《Super Play》雜誌的訪談中,翻譯者泰德·伍爾西解釋稱「這裏沒有日文遊戲中某些程度玩笑和性方面的內容,主因北美任天堂的條例與指導準則」[47]。因此,有異議的畫面(如裸體)被審查,城鎮中的建築標識和宗教引喻做了改變(如酒吧改為咖啡廳,「聖」(Holy)被改為「珍珠」(Pearl))[48]

同樣,一些直接影射死亡、殺戮、暴力和進攻的詞語被替換為更柔和表達方式。例如在艾德、洛克和蒂娜乘坐陸行鳥從費加羅城逃走時,在日版中,傑夫卡命令兩個魔導裝甲士兵追擊,並喊「去!殺掉他們!」。而美版則翻譯為「去!抓住它們!」同樣,在帝國士兵放火燒費加羅,艾德稱蒂娜沒有藏在城堡時,日版中傑夫卡回答「那麼你就會被燒死」而美版改為「那歡迎成為我的烤肉!」。類似的,當魔導裝甲士兵看着艾德等人乘陸行鳥逃走時,在日版中傑夫卡咒罵「狗娘養的!」,而泰德·伍德西的翻譯為「潛水員的兒子!」[48]。本地化還修改了一些名稱,如「蒂娜」改為「特拉」。最終,因為遊戲卡匣ROM容量有限,對話文本檔案不得不縮短[47]。因此,為了將其壓縮至可供卡匣容納,額外變化改都以對話呈現[49]。伍爾西獨自使用30天完成翻譯[49]

PlayStation移植版的英文本地化在原版基礎上略作修改。為了和之前日美都發行的《最終幻想VII》保持序數一致,遊戲標題又從「最終幻想III」改回「最終幻想VI」。移植版少量道具和角色名稱作了調整,如「Fenix Town」展開為「Phoenix Town」。和後來收錄於《最終幻想編年史》合輯的《最終幻想IV》不同,本作的腳本基本沒有修改[42]。Game Boy Advance再發行版使用了另一名譯者湯姆·斯拉泰瑞的新翻譯[50]。該版本保留了伍爾西譯本的大多數角色名、地名和術語,但其按照系列最新作品的慣例,重新翻譯了道具和魔法名[51]。修訂的腳本保留了原版的某些古怪台詞,但其它內容則被修改或編輯,並清理了原版譯文的某些令人困惑的地方[52]Wii Virtual Console版遊戲使用了超級任天堂遊戲「最終幻想III」的名稱。

音樂

《最終幻想VI》的原聲由系列長期作曲家植松伸夫譜寫。配樂包括角色、地點主題曲,以及普通戰鬥、頭目戰鬥和特殊場景音樂。遊戲音樂曲目的典型特徵之一便是使用了大量主樂調。特殊場景配樂則如歌劇演出場景中播放的《瑪麗亞》。因SPC700音頻格式晶片無法支援真實人聲(雖然幾年後一些開發商想到了突破限制的方法),故該曲目配以不能聽懂的合成「聲樂」和旋。管弦專輯《最終幻想VI 終場演奏》收錄了重編版版《瑪麗亞》,歌曲由Svetla Krasteva演唱意大利語的歌詞,並以管弦樂伴奏。該版本還出現於索尼PlayStation版遊戲的結尾全動態影像中,該版本歌詞相同但音樂編曲有別。此外,專輯《管弦遊戲音樂會4》中還收錄了加長版的歌劇編曲,該版本由小野崎孝輔指揮,東京交響樂團演奏,青木美稚子、黑田博、大野徹也演唱人生[53]。歌曲還在2005年吉布森劇場的「More Friends」音樂會上[54],以新英語翻譯歌詞演唱,音樂會已經出版專輯[55]。遊戲和凱夫卡的最終戰配樂《妖星亂舞》和風琴裝飾樂段,以及凱夫卡主題變奏曲組成了17分鐘的音樂。結合各玩家角色主題曲的《結束曲》為一段21分鐘的作品[56]

原版配樂在日本以三碟裝CD專輯《最終幻想VI 原聲版》形式發行[56]。該專輯隨後在北美以「最終幻想III:凱夫卡的領域」為題發行,除包裝和一些曲目的翻譯略有差別外,該版本和日版相同[57]。《最終幻想VI 終場演奏》中收錄了遊戲的11首曲目,曲目由鷺巢詩郎齊藤桓方重編,Ensemble Archi Della Scala和意大利米蘭交響樂團演奏[58]。第二張改編專輯《鋼琴選集 最終幻想VI》收錄了13首遊戲曲目,專輯由玲子野村以鋼琴演奏[59]。在2007年6月2日瑞典斯德哥爾摩的「Play! A Video Game Symphony」音樂會上,團體Machinae Supremacy演奏了《最終幻想VI》最終頭目戰主題曲《妖星亂舞》[60]

植松伸夫的搖滾樂團黑魔導士在其2003年的同名首張專輯中收錄了前衛金屬版《妖星亂舞》。其2008年專輯《黑魔導士III 黑暗與星光》的副標題取自同名歌曲《黑暗與星光》,該歌曲為搖滾歌劇版的《瑪麗亞》,並由太田悅世演唱。

重製

PlayStation

《最終幻想VI》由東星軟件移植於索尼PlayStation平台,並由史克威爾於1999年在日本和北美發行。在日本,遊戲以單獨發售和收錄於4—6代合輯《最終幻想 Collection》兩種形式發行,而北美版只以收錄於5、6代合輯《最終幻想Anthology》的形式發行。遊戲在歐洲以單獨形式發售。公司在日本還發行了50,000份限量版遊戲,其中附隨最終幻想主題鬧鐘[61]。《最終幻想VI》PlayStation版和日本超級任天堂非常相似。除了加入開場和結尾的兩個全動態影像,以及戰鬥開始和結束的新效果外,圖形、音樂和音效與原版無異。在遊戲系統方面,最明顯的變化是修正了原版的少量軟件錯誤(除了PlayStation版出現載入時間外),以及新增可供玩家通過PlayStation RAM快速儲存進度的「筆記儲存」功能[62]。移植版還增加了怪獸圖鑑和插畫畫廊等功能[63]。2012年12月18日在日本發行的合輯《最終幻想25周年紀念終極包》收錄了遊戲PlayStation移植版[64]

Game Boy Advance

《最終幻想VI》由東星軟件再次移植於Game Boy Advance平台。遊戲由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於2006年11月30日在日本發行,任天堂於2007年2月5日和2007年7月6日在北美和歐洲發行[65];移植版名稱為「最終幻想VI Advance」。Game Boy Advance版新增了一些遊戲要素,使用了略有改進的畫面,北美版按照日版名稱重新翻譯了魔法和怪獸名。然而遊戲取消了PlayStation版的全動態影像。移植版加入了四個新幻獸:利維坦吉爾伽美什仙人掌和迪亞波羅斯。該版本新增了兩個場景,其一是龍穴迷宮,其中有在原版中有程式碼但未使用的皇帝龍;其二是「靈魂神殿」,在這裏玩家可以連續不斷的和怪物作戰。此外遊戲還加入了三個新技能,並修正了原作的幾個bug。和其它掌機最終幻想移植版類似,遊戲加入了怪獸圖鑑和音樂播放器功能。有趣的是,即使在日版中,音樂播放器也使用英文,並且使用的是北美版的名稱[66]。遊戲包裝使用了原作角色設計師天野喜孝的新插畫[67]

Virtual Console

原超級任天堂版於2011年3月15日、2011年3月18日和2011年6月30日分別在日本[68]、PAL區(歐洲和澳洲)和北美Wii Virtual Console上發行[69]。遊戲在西方使用了原北美版標題「最終幻想III」[70]

PlayStation Network

《最終幻想VI》於2011年4月20日在日本PSone Classic上發行,2001年6月2日在PAL區發行[71],2011年12月6日在北美發行[4],用戶可通過PlayStation Network服務下載遊戲。

Android和iOS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總監兼製作人時田貴司於2013年10月10日宣佈,2013年冬季將為iOS和Android系統發行手機定製版的《最終幻想VI》[72]。該版本是本作首次中文化。[73]

評價

More information 評價, 匯總得分 ...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GameRankingsPS:97%[74]
SFC:93.96%[75]
GBA:91.02%[76]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1UP.comGBA:9/10[79]
AllGameSFC:5/5
EdgeSFC:8/10[80]
電子遊戲月刊PS:9.5/10[81]
SFC:9/10[82]
EurogamerGBA:9/10[83]
GameProSFC:5/5[86]
GBA:4.75/5[75]
GameSpotGBA:8.9/10[87]
IGNSFC: 9.5/10[88]
GBA:9/10[51]
Fami通SFC:37/40[84]
PS:31/40[85]
GBA:31/40[84]
獎項
媒體獎項
電子遊戲月刊最佳愛角色扮演遊戲[89]
電子遊戲月刊日本角色電子遊戲[89]
電子遊戲月刊最佳卡匣遊戲音樂[89]
Close

《最終幻想VI》發售後,獲得評論和商業成功。1994年的SFC版在日本賣出255萬份[90]。在2018年,本作於IGN的「史上最佳100大RPG」排行榜中處於第2位[91]。截至2003年3月31日,SFC版與PS版合計在全球出貨348萬份,其中日本262萬份,海外86萬份[92]。收錄本作的合輯《最終幻想 Collection》於1999年售出40萬,成為日本當年第31暢銷遊戲[93],《周刊Fami通》一組六名評論員給遊戲打出54/60分[61]。PS平台上收錄本作PS版本的日版4—6代合輯《最終幻想 Collection》與美版5、6代合輯《最終幻想Anthology》累計售出約125萬套[94][95]


遊戲從原版發售起便獲得讚揚,《GamePro》為遊戲打出了5/5,稱「人物、情節和多選擇劇本全部交織成一款極好的遊戲」[86]。《電子遊戲月刊》給遊戲打了9/10並將其列為月度遊戲,他們認為「具有如此深度和現實主義的RPG千載難逢」[82]。遊戲獲得《電子遊戲月刊》1994年電子遊戲獎中的數項,其中包括最佳電子遊戲、最佳日本角色扮演遊戲,和最佳卡匣遊戲音樂[89]。在《電子遊戲月刊》1997年的「史上最偉大的100個遊戲機遊戲」名單中,遊戲位列第9[81]。《任天堂力量》則稱遊戲為「這十年RPG的成功」,並認為其改進的音效和畫面超越了前作,同時遊戲拓寬了主題範圍[96]。此外,他們還提出「有這麼多故事和玩法的變化,愛好者有時可能迷失於這個世界幾個月」[97]。它們在1997年將遊戲列為第8大任天堂遊戲,稱其「有你可能想要的一切——勇士、世界崩裂事件、魔法、無心的罪惡——外加非凡的狗攔截者!」[98]2008年,ScrewAttack將遊戲列為第三大超級任天堂遊戲,僅次於《薩爾達傳說 眾神的三角之力》和《超級銀河戰士[99]。《任天堂力量》將《最終幻想VI》的結局列為最佳結局之一,稱以深刻印象的角色瞬間,鞏固他們成為史上幾個最難忘的最終幻想主角。他們還將歌劇場景列為角色扮演遊戲表現感動和情感的證明[100]

遊戲在PlayStation版發行後繼續獲得評論讚揚,《GamePro》和《電子遊戲月刊》分別為遊戲打了4.5/5和9.5/10[81]。《任天堂力量》2006年再度將遊戲列為最佳任天堂遊戲之一,將其置於「任天堂平台最佳200遊戲」的第13位,稱其可能是史上「最棒的」最終幻想[101]。2005年,多媒體新聞網站IGN將《最終幻想VI》列為最佳100遊戲的第56位,在最終幻想作品中位次《最終幻想IV》名列第二[102]。IGN稱PlayStation移植版的圖形「美麗而令人震驚」,並稱在發佈當時「《最終幻想III》代表RPG應有的一切」,狀態值成長系統的靈感後來影響了《荒野兵器》和《幻想水滸傳》等遊戲。此外他們還稱讚了遊戲系統和情節,稱這些方面吸納了「先前全部的RPG理念,並且要麼想出了一些全新的東西,要麼充分將其精煉為自己的」,並創立了一個玩家「不會覺得闖過簡單圖形很苦難,或是遊戲規則看着過時,並開始參與」遊戲的氛圍[103]。在IGN 2007年新版的「最佳100」榜單中,《最終幻想VI》位列第9,排在全部最終幻想遊戲之首。他們繼續提到遊戲的角色發展,並特別稱傑夫卡是「RPG史上最難忘的惡棍之一」[104]。2009年,《Game Informer》將超級任天堂版《最終幻想III》列為「史上最佳200遊戲」的第8位,稱其為「完美的2D角色扮演遊戲」[105]。遊戲在2001年的榜單中排名第7位[106]

在2006年上半年日本雜誌《Fami通》舉辦的讀者票選中,遊戲位列第25名[107]RPGamer為原版和PlayStation移植版遊戲皆打了滿分,稱其遊戲系統「足夠自明,幾乎全部玩家都能上手遊戲並定製角色的裝備」,他們同時稱讚遊戲音樂是「16位元的傑作」。代之的是,他們稱遊戲音效有限,遊戲自身因「單一結局,劇情一條(主)線及(強制)支線」而缺少重玩價值。此外他們認為遊戲英文翻譯「平平常常」,「比一些好但比另一些差」,並對遊戲難度提出了類似意見。然而他們稱劇情是遊戲「最獨特的方面」,並稱其龐大角色陣容「幾乎全部都有大量發展」,並有「出人意料的現實世界問題,從青少年懷孕到自殺,這些大多在RPG中空前絕後」。總的來說,RPGamer稱讚遊戲為「偉大的傑作」和「史上真正最偉大的遊戲之一」[108][109]

Game Boy Advance版遊戲同樣獲得稱讚。在2007年IGN Game Boy Advance歷史回顧專題中,遊戲獲選史上第8大Game Boy Advance遊戲[110]。2009年,《最終幻想VI》入選IGN電子遊戲名人堂,繼初代《最終幻想》後成為第二款入選的最終幻想遊戲[111]。《最終幻想VI》在2008年G4 TV最佳必備RPG榜單中位列第1[112]

影響

《最終幻想VI: 互動CG遊戲》(Final Fantasy VI: The Interactive CG Game,又稱「最終幻想SGI示範」,是在《最終幻想VII》尚未發表時,由史克威爾使用《最終幻想VI》角色與設定製作的短篇遊戲試作版。製作硬件選用了視算科技(SGI)的Onyx工作站,本次嘗試是史克威爾首次進入3D圖形領域;多方猜測這是為同樣使用SGI硬件的任天堂64開發下一部最終幻想作品的先兆[20],但最終系列作轉投了PlayStation平台。而試作版中的技術隨後用於彩現《最終幻想VII》的全動態影像和之後的PlayStation遊戲。遊戲展示了一場戰鬥中的蒂娜·布蘭佛德、洛克·柯爾和影。遊戲主要通過滑鼠控制也加入了手勢操作:例如以星形狀移動鼠標會召喚一條龍來攻擊[20]

2010年4月27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製作人橋本真司稱,《最終幻想VI》的任天堂DS重製版開發因「技術問題」而「未決」[113]。但隨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討論《VI》和《V》將重製於任天堂3DS[114];不過最終並沒有實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