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位於中國北京市的語言類高等院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縮寫:BFSU),簡稱北外,是一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雙一流語言類高等院校,創建於1941年,是國家「211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985平台)」重點建設高校,其前身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俄文大隊基礎上創辦的延安外國語學校。
北京外國語大學 | |||
---|---|---|---|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北京外國語學院 | ||
校訓 | 兼容並蓄 博學篤行[1] | ||
創辦時間 | 中華民國30年(1941年) | ||
學校標識碼 | 4111010030 | ||
學校類型 | 國家重點大學 | ||
黨委書記 | 王定華 | ||
校長 | 賈文鍵 | ||
教師人數 | 665 | ||
職工人數 | 1262 | ||
學生人數 | 8,292(2016年) | ||
本科生人數 | 4,955 | ||
研究生人數 | 2,325 | ||
校址 |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2號 39°57′15″N 116°18′16″E | ||
校區 | 東校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2號) 西校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19號) | ||
總面積 | 738畝/49.2萬平方米 | ||
暱稱 | 北外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郵區編號 | 100089 | ||
網站 | www | ||
|
北京外國語大學佔地面積49.2萬平方米,目前已開設98種外國語課程,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一人(高行健),駐外大使400餘人,參贊近1000人,並因此贏得了「共和國外交官搖籃」的稱號[2]。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大學,1936年6月1日在陝北瓦窯堡創建。1937年初,「紅大」更名為抗大,並隨黨中央機關遷至延安,當時毛澤東任學校教育委員會主席,校長林彪,副校長羅瑞卿。
1941年3月,為了加強與蘇聯的交流合作,抗大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隊;不久,發展為俄文大隊,下屬一、二、三隊。同年12月,俄文大隊轉為延安軍事學院俄文科。
1942年6月,軍事學院俄文科調整為軍委俄文學校。
1944年6月,學校增設了英文系,故更名為延安外國語學校。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學校師生分批離開延安,前往東北、華北解放區。
1946年1月,部分師生到達張家口在華北聯合大學成立外語系,隸屬文藝學院。
1946年6月,晉察冀軍政幹部學校的外語幹部訓練班師生轉入華北聯合大學,與華北聯大的外語系合併成立外國語學院,有英語、俄語兩個系。
1946年12月、1948年5月,學校兩次遷址,先到冀中束鹿縣路過村,再至河北省正定縣。
1948年6月,在冀中獲鹿縣南海山村,以華北聯合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師生為基礎成立了外事學校。8月,華北聯合大學與北方大學合併為華北大學。聯大的外國語學院與北方大學的外文班,也合併為華大二部外語系。
1949年2月和4月,外事學校和華北大學二部外語系分別進入北京城,並於6月合併為外國語學校。
1951年2月,俄文部併入成立於1949年10月的北京俄文專修學校。
1954年8月,至此已有德西法文系。學校經高教部呈請國務院批准,改稱北京外國語學院。
1966年6月-1971年8月,由於文化大革命被迫停課,停止招生。
1979年8月,學校建立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
199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
2001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60年校慶之際成立,在原英語系的基礎上成立了英語學院,現包括英語系、外交學系、新聞與傳播系和法律系。國際商學院也在此時成立。
2002年,國際商學院專業增多,開設金融、工商管理、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並招生;同年,國際商學院經濟管理學科群被確定國家211工程重點支持學科。
2006年,英語學院的法律系,外交系經過不斷發展,組建法學院和國際關係學院。同年,在原大學英語部的建礎上,組建專門用途英語學院,為非英語專業各院系提供高層次的大學英語教學,以確保複合型、復語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實現。
2007年,在原社會科學部的建礎上,組建哲學社會科學學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211工程重點學校,現設有外國語言文學1個博士後流動站,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法語語言文學、亞非語言文學、翻譯學等12個博士點,包括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日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歐洲語言、亞非語言、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翻譯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語言文學、國際法學、外交學、新聞傳播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22個碩士點,涵蓋了學校講授的全部40多種外國語言以及中文和外交學專業。在職人員學位授權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翻譯學、國際漢語教育)4個國家重點學科(含培育學科),即英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日語語言文學。北京市重點學科6個,即俄語語言文學、阿拉伯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比較文學和跨文化研究、西班牙語語言文學、歐洲語言文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是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重點文科研究基地。
全校擁有專任教師576人,包括博士生導師 41人、碩士生導師221人,教授113人、副教授177人,其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2名,教育部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3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28名。北京外國語大學為北京大學(同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兄弟大學,因此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可以選修北京大學的部分課程[4][5]。
教學單位[6] | 研究單位[7] | 附屬單位 |
---|---|---|
|
|
坐落於魏公村西口,周邊高校眾多,正北方向與北京理工大學為鄰,沿西三環北路向北到蘇州街有中國人民大學,繼續北行則到北京大學;正南方向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東南方向臨近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
校園東門外「后街」和魏公村路「酒吧一條街」有眾多餐廳酒吧,便於同學外出就餐和消遣。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園面積相對較小,基本上分為東院西院兩部分,中間被西三環北路隔開,主要的教學和生活區基本都位於東院。
東院設施:主樓,體育場,網球場,日本研究中心,英語學院,電教中心,圖書館,阿拉伯學院,逸夫教學樓,宿舍樓,中國語言文學學院,留學生公寓,學生活動中心,體育館,行政樓。
西院設施:北外賓館,北外國際大廈,教職工活動中心,附屬小學,留學生公寓,專家公寓,教職工宿舍。
老宿舍樓是由名家梁思成設計,已年代久遠。老宿舍樓本科生原5人一小間;2005年修建了新宿舍樓,並將本科生住宿人數從一間5人下調到4人。宿舍有寬帶接入。
校內有學生食堂2個,東西院各一,使用一卡通和現金。東院設有大食堂一個,食堂共4層。東院中文樓一層有教工餐廳,可單獨點菜。東院另有面積較小的清真食堂。8號樓下有快餐窗口,地下超市也有多個餐飲店。西院有公共食堂一個,二層是普通食堂餐廳,一層為單點。食堂旁邊有韓餐館。留學生公寓內有酒吧。北外賓館一樓有粵菜館。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一所以外語研究為主的研究型大學。[8]根據2012年至2023年全國高考統計,北外在全國近3000所高等教育機構中排名第17位。[9][10]
在軟科發佈的中國最佳大學排名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在中國專門從事語言研究的大學中排名第一。[11]根據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該大學在語言學領域一直位居國際大學前100名。[12]北外在藝術與人文學科、現代語言、英語語言與文學、教育學等領域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也名列前茅。[13][14]根據澳大利亞信息公司uniRank™世界排名,北京外國語大學2022年世界排名351位。[15]
中國薪酬網公佈了2019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從200所上榜高校中,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酬僅次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位列全國第三。[16]在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佈的2021全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八。[17]
校長 | 黨委書記 |
---|---|
|
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官方背景濃厚的語言專業類院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事業培養了無數人才——250多名歷任和在任大使以及500多名參贊畢業於北外;北外也因此被譽為「外交官的搖籃」。「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紅旗飄揚的地方,就有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友的身影」。北外傳統精神極其開放的,校園氣氛相對自由寬鬆,經常都會舉辦個人和團體的各種講座、研討會、演出、社團活動、電影放映等。北外學生的特點是時尚,崇尚個性。
2011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啟用新校訓:「兼容並蓄 博學篤行」。此前,北外沿用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的校訓:「團結 緊張 嚴肅 活潑」[21]。
北外的校歌是《永遠為人民服務》,由校友方堃創作的[2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