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太空競賽係指數個亞洲國家設有航天機構,並於太空相關科學、科技任務相互競爭,媒體則將之與過去美國蘇聯間的太空競賽相類比[1]。如同過去的太空競賽,各國將國家安全擴展至太空領域,相繼發射人造衛星、載人太空任務以及更深度太空的探索[2]。亞洲主要發展太空國家仍持續追求超越他國的太空實力[3]

當前,亞洲國家中以中國日本印度的太空技術發展水準最具實力,三國皆擁有從地球低中高軌道到地外探測器的發射能力。

概述

亞洲國家隨着經濟成長,欲增加各自的區域影響力,而彼此間的競爭不限於經濟領域,更擴及科技、軍事各領域的對抗。更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印度等國間歷史上對立的因素,而將太空視為競爭的場域,而與歐洲以整合、合作的方式相當不同,各自發展其太空計劃[4]。有認為,亞洲太空大國間的競爭將帶動太空探索的熱潮[5]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0年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首個型號長征一號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進入航天國家行列。至2021年,中國已發展出多個不同型號的火箭,並擁有亞洲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征五號系列火箭

截至2021年,中國是亞洲唯一擁有獨立載人太空飛行能力的國家。中國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發射為2003年的神舟五號,並在隨後完成了太空行走和太空對接等活動。中國於2010年開始實施太空站計劃,以2011年天宮一號的發射揭開序幕,進行了多次相關的發射和技術驗證,並在2021年成功發射天和核心艙開始太空站的正式建造。

深空探測方面,中國在月球和火星探測活動中皆處在亞洲領先位置。中國自2004年立項以來進行的嫦娥工程先後實現了嫦娥一號(2007)、嫦娥二號(2010)繞月衛星,嫦娥三號(2013)登月探測器及玉兔號月球車巡視[6](亞洲首次月面軟着陸與巡視),嫦娥四號(2019)(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與巡視),以及嫦娥五號(2020)的亞洲首次月球表面採樣返回。中國於2011年藉助俄羅斯火箭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但以發射失敗收場[7] 。2020年7月獨立發射的天問一號於2021年2月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其攜帶的祝融號火星探測車於同年5月成功軟着陸於火星表面[8],是亞洲國家首次實現火星表面軟着陸與巡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歐洲太空總署巴西有所合作,並進行商業衛星發射。另有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太空計劃與其先進軍事科技發展相連結[9]。不過事實上,每個國家的太空計劃都與軍事科技發展緊密連結。

除國家航天之外,中國也有民營商業航天企業進行航天相關活動。民營公司星際榮耀於2019年以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成功進行了亞洲首次民營航天發射衛星入軌。而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成為全球首枚實現入軌的液氧甲烷動力運載火箭。

印度

印度於1960年到初期開始發展太空科學,於喀拉拉邦進行小型火箭發射[10]維克拉姆・薩拉巴伊時期則以遙測、通訊衛星等實際應用為主[11]。於2003年中國完成載人航天任務幾日後,時任印度總理的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力促該國科學家將人類送上月球[12]。印度於2008年10月成功完成月球環繞探測任務[13],2019年進行嘗試月球軟着陸任務月船二號但遭受失敗。印度於2013年11月5日發射火星軌道探測器,並於2014年9月24日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為第一個首次火星探測即成功的國家,並且僅花費7,400萬美元為最省錢的火星任務[14]

日本

日本自1999年起與美國合作導彈防禦[15],日本致力於軍用、民用太空科技、發展導彈防禦系統、新一代軍事間諜衛星並計劃月球有人基地[16]。日本尚未發展載人航天,亦無進行載人航天的計劃[17]。日本已完成或計劃進行月球、火星、金星、小行星的科學探測任務,其中隼鳥號於2010年完成了人類首次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

各項任務首次進行時間

  – 自主載人任務       – 載人任務   – 月球或太陽系探測   – 其他任務
More information 日期, 國家 ...
日期 國家 名稱 亞洲首次任務 相關世界紀錄
1957年10月4日  蘇聯
(今 哈薩克
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 人造衛星 發射場 世界首枚衛星史普尼克1號發射
1970年2月11日  日本 大隅號 人造衛星 最小運載火箭(L-4S:重9.4噸,長1.4公尺)
1975年2月24日  日本 太陽號
1975年10月26日  中國 返回式-0 衛星可控再入[18]
1975年10月26日  中國 返回式-0:
– 10公尺 (1975年)
返回式-1B:
– 4公尺(1992年)[19]
北斗
– 0.5公尺(至2007年)[20]
高解像度衛星影像
1976年7月8日  印度尼西亞 Palapa A1 地球同步衛星 (美國航太總署發射)
1977年2月23日  日本 N-I 地球同步衛星自主發射
1979年2月21日  日本 白鳥號 空間望遠鏡
1980年7月23日  越南 范遵 亞洲首位太空人 (聯盟37號英語Soyuz 37
1981年9月20日  中國 風暴一號 一箭多星發射[21]
1985年1月8日  日本 先驅號 脫離地球軌道 首次以固態火箭發射星際間任務 (M-3SII
1990年3月19日  日本 飛天號 飛抵月球軌道 (推測)
1990年4月7日  中國 長征三號 商業發射(亞洲1號通信衛星
1993年4月10日  日本 飛天號 調控月球撞擊 首次太空剎車測試[22]
1994年7月8日  日本 向井千秋 亞洲首位女性太空人(STS-65
1997年11月19日  日本 土井隆雄 太空漫步STS-87
1997年11月28日  日本 ETS-VII 太空會合
1998年7月3日  日本 希望號 火星探測 (失敗)
2000年10月30日  中國 北斗 衛星導航系統
2002年9月10日  日本 Kodama[23] 資訊中繼衛星 (與ESA合作)
2003年10月15日  中國 神舟五號楊利偉 載人太空飛行 亞洲首次載人發射任務
2005年11月19日  日本 隼鳥號 軟着陸於地球以外天體 首次小行星探測
2007年1月11日  中國 風雲一號丙 反衛星導彈試驗 為反衛星史上最高的865公里軌道,時速18,000英里也是史上最快
2008年2月23日  日本 互聯網衛星 最快速的互聯網衛星[24]
2008年3月1日  日本 希望號實驗艙 太空有人設施 (STS-123STS-124STS-127 世界最大太空加壓艙組[25]
2008年4月25日  中國 天鏈一號 自主資訊中繼衛星 首個支持載人任務的中繼衛星
2008年9月27日  中國 翟志剛神舟七號 自主艙外活動
2008年9月27日  中國 伴星一號 伴飛小衛星
2008年11月14日  印度 月球撞擊探測器 月球撞擊探測 撞擊前發現月球存在水[26][27]
2009年1月23日  日本 GOSAT 溫室氣體探測[28]
2010年5月20日  日本 破曉號 首個金星任務
2010年5月21日  日本 IKAROS 太陽帆 首次星際間太陽帆任務
2011年9月29日  中國 天宮一號 首個自主太空站
2012年6月18日  中國 神舟九號 首次載人飛船對接 (與天宮一號
2013年12月14日  中國 嫦娥三號/玉兔 首次月球軟着陸及月球車任務
2014年9月24日  印度 火星軌道探測器 首次成功探測火星 首次嘗試火星探測即成功,火星探測成功僅次於蘇聯及美國
2015年12月7日  日本 破曉號 首枚衛星進入金星軌道
2019年1月3日  中國 嫦娥四號/玉兔二號 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與首個月球背面巡視器
2020年5月5日  中國 長征五號B 首次發射20噸以上載荷至近地軌道
2020年11月23日  中國 嫦娥五號 首次月面採樣返回任務 世界首次太空船地外無人對接
2021年4月29日  中國 天宮空間站 首個長期太空站
2021年5月15日  中國 天問一號/祝融號 首次火星軟着陸及巡視任務 世界首個在一次嘗試中完成環繞、着陸和巡視的火星任務。
2021年11月7日  中國 王亞平 首名進行太空行走的女太空人(神舟十三號
Close

亞洲歷年最大火箭

More information 首次成功發射, LEO ...
亞洲歷年最大火箭
首次成功發射 LEO GTO / GEO 備註
1970年2月11日 日本 L-4S (26 kg) 首次發射為1966年(失敗4次)
1970年4月24日 中國 長征一號 (0.3 t) 1969年首次發射失敗
1975年7月26日 中國 風暴一號 (2.5 t) 1972年進行亞軌道飛行
中國1974年長征二號甲 (LEO 2t) 失敗
1975年9月9日 日本 N-I運載火箭 (GEO 0.13 t) N-I運載火箭LEO 1.2t
1981年2月11日 日本 N-II運載火箭 (GTO 0.54 t) N-II運載火箭LEO 2 t
1984年4月8日 中國 長征三號 (LEO 5 t / GTO 1.5 t) 長征三號1月29日首次發射失敗
1990年7月16日 中國 長征二號捆 (LEO 9.2 t / GTO 3.5 t)
1994年2月4日 日本 H-II運載火箭 (LEO 10 t / GTO 3.9 t)
1997年8月20日 中國 長征三號乙 (LEO 11.2 t / GTO 5.1 t) 長征三號乙1996年首次發射失敗
2006年12月18日 日本 H-IIA運載火箭204 (LEO 15 t / GTO 5.8 t)
2009年9月10日 日本 H-IIB運載火箭 (LEO 19 t / GTO 8 t)
2016年11月3日[29] 中國 長征五號 (LEO 25 t / GTO 14 t)
Close

重要比較項目

各國數據原則上依據時間先後排列,除非有特別標記。

首次獨立運載火箭發射(火箭/衛星)
衛星數量(使用中/總計,2023年2月亞洲前6名)[30]
首個自主近地軌道載人太空飛行
自主載人太空飛行(太空人人數/人次)
首次艙外活動
首次無人/有人太空會合
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數量排序)
穿梭機首飛
包括梭形高超音速太空返回系統
首個太空站
首個長期太空站
首次月球環繞任務
首次月球硬着陸
首次月球軟着陸/月球車
首次月球採樣返回
首次火星探測
首次火星軟着陸
首次金星探測
小行星探測
最大運載火箭 (使用中,依據載荷量排序)
最大火箭載荷量 (使用中,LEO載荷量排序)
最大火箭載荷量 (使用中,GTO載荷量排序)
低溫火箭引擎
固體燃料火箭
可見光衛星影像 (依據最高解像度排序)
雷達衛星影像 (依據最高解像度排序)
通訊衛星
  •  印度 - 2014 - GSAT-16 3,150公斤,48收發機,太陽能列陣6.8 kW.
  •  中國 - 2011 - NIGCOMSAT 1R[53] 5,150公斤,28收發機,太陽能列陣10.5 kW.
  •  日本 - 2011 - ST-2[54] 5,090公斤,51收發機[55]
貨運飛船(貨物裝載量)
太陽帆飛行器
離子推力器飛船
  •  日本 - 2003 - 隼鳥號[來源請求]
  •  印度 - 2010 - GSAT-4[56] (發射失敗)
  •  中國 - 2012 - 實踐九號[57]
More information 國家, 一箭多星 ...
其他比較數據
國家 一箭多星 外國衛星發射 同步軌道發射 可控再入 軌道太空會合 衛星導航系統 資訊中繼衛星 火星探測 太陽系探測 空間望遠鏡
 中國 1981
風暴一號[58]
3枚衛星
1990
長征二號捆
巴基斯坦巴達爾A
1984
東方紅二號
長征三號
1975
返回式-0
2011
天宮一號
2000
北斗
2008
天鏈一號
2021
天問一號/祝融號
(計劃中)
太陽太空望遠鏡
2016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印度 1999
PSLV-C2
3枚衛星
1999
PSLV-C2
大韓民國 Kitsat-3
德國 DLR-Tubsat
2001
GSAT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
2007
SRE-1
計劃中 2013
IRNSS[59]
2002
Kalpana-1[60]
2013
火星軌道探測器[37]
(環繞衛星)
2017/18 (計劃中)
Aditya
2015
Astrosat
 日本 1986
H-I運載火箭 H15F)[61]
3枚衛星
2002
H-IIA
澳洲 FedSat
1977
ETS-II[62]
N-I
1994
OREX
1997
ETS-VII[63]
2010
QZSS[64]
2002
Kodama
1998
希望號
(環繞衛星) (失敗)
1975
太陽號[65]
1979
白鳥號
Close

運載火箭發射次數

2001年-2010年

More information 2001[66], 2002[67] ...
2001[66] 2002[67] 2003[68] 2004[69] 2005[70] 2006[71] 2007[72] 2008[73] 2009[74] 2010[75] 總計
 中國 1 5 7 8 5 6 9 11 6 15 73
 日本 1 3 3 - 2 6 2 1 3 2 23
 印度 2 1 2 1 1 1 3 3 2 3 19
 伊朗 - - - - - - - 1 1 - 2
 以色列 - 1 - 1 - - 1 - - 1 4
 北韓 - - - - - - - - 1 - 1
 南韓 - - - - - - - - 1 1 2
總計 4 10 12 10 8 13 15 16 14 22
Close

2011年-2020年

More information 2011[76], 2012[77] ...
2011[76] 2012[77] 2013[78] 2014[79] 2015[80] 2016[81] 2017[82] 2018[83] 2019[84] 2020[85] 總計
 中國 19 19 15 16 19 22 18 39 34 39 240
 印度 3 2 4 5 5 7 5 7 6 2 46
 日本 3 2 3 4 4 4 7 6 2 4 39
 伊朗 1 3 1 - 1 - 1 - 3 2 12
 以色列 - - - 1 - 1 - - - 1 3
 北韓 - 2 - - - 1 - - - - 3
 南韓 - - 1 - - - - - - - 1
總計 26 28 24 26 29 35 31 52 45 48
Close

2021年-

More information 2021[86], 2022[87] ...
2021[86] 2022[87] 總計
 中國 56 64 120
 印度 2 4 6
 日本 3 1 4
 伊朗 2 1 3
 以色列 - - -
 北韓 - - -
 南韓 1 1 2
總計 64 71 135
Close

亞洲航天機構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