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正在爆發衝突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兩國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不過,這個兩國鄰國在俄羅斯帝國覆滅後,獨立為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於1918年和1921年間有過正式的政府關係,這種交往甚至在俄國革命後依然存在,直到兩國被蘇聯佔領吞併後才結束。由於兩國在過去一世紀以來於1918年到1921年1988年到1994年間兩度爆發戰爭,雙方關係一直很緊張。在敵對情緒的持續發展下,兩國大範圍抹煞了蘇聯時期雙方共居的社會記憶[1]。目前伊朗駐兩國的大使館分別為兩國的利益代表處。

Quick Facts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 ...
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
Close

歷史

1918年至1921年

1918年5月26日,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解體,格魯吉亞民主共和國宣告獨立後,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均於5月28日同步宣佈獨立。兩國聲索歷史上和民族上屬於他們的土地,爆發領土衝突,最終演變成1918年至1920年間的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戰爭。一系列的衝突直到兩國被蘇聯兼併後才結束。

蘇聯時代

1922年,蘇聯成立,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構成國,後於1936年成為獨立實體。當時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內部以及兩國的關係是蘇聯所有構成國中最為和平友好的。雖然偶爾會發生衝突,尤其是1948年和1964年亞美尼亞民眾抗議促使大批亞美尼亞人出走,但由於蘇聯的審查制度極為嚴苛,大部分民眾未能了解他們的情況。

卡拉巴赫戰爭

1988年,卡拉巴赫的亞美尼亞居民投票決定離開阿塞拜疆,加入亞美尼亞,導致阿塞拜疆當局屠殺了蘇姆蓋特巴庫基洛夫堡三個城市的亞美尼亞人,引發軍事衝突,也就是後來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戰爭使得亞美尼亞事實佔領前納卡地區及周圍阿塞拜疆的七個類似的地區,但最終因雙方自1994年5月統一停火而停止。1995年底,雙方同意接受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集團的斡旋。明斯克集團目前由美國、法國和俄羅斯共同主持,成員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土耳其及幾個西歐國家組成。

1991年底至1992年5月,阿塞拜疆部隊圍攻最大城市斯捷潘納克特,當地亞美尼亞人全民武裝,迎面轟炸[2][3][4]。肆意的炮擊、狙擊手射擊及空中打擊致使數百名平民遇害或致殘,民居、醫院及其他為不屬於合法軍事目標英語legitimate military target的建築被毀,當地居民驚恐萬分[5]。阿塞拜疆封鎖所有必需品補給,包括水、電力、食物和藥品,造成多人死亡。人權觀察組織指部隊使用霍賈雷舒沙等城鎮作為轟炸行動的主要基地[6]。在此期間的發生的1992年2月26日霍賈利大屠殺[7]至少造成霍賈雷161名阿塞拜疆族死亡。人權觀察組織表示,這次悲劇發生時,大批居民由一群撤退士兵伴隨,在城市落在亞美尼亞手上時離開城市。就在他們接近阿塞拜疆的邊境時,他們碰到了亞美尼亞的一座軍事哨所,遭受猛烈火力的攻擊[8][9]

1994年至2015年

戰後,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關係非常緊張。2008年,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表示「納卡地區永遠不會獨立,這個主張也是國際調解員所支持的,亞美尼亞也接受這個現實」,「1918年,葉里溫被亞美尼亞人拿下,這顯然是錯誤的。葉里溫汗國是阿塞拜疆的領土,亞美尼亞只不過是過客[10]。」

到2009年,兩國尚未達成協議,阿塞拜疆經常威脅要以武力奪回該地區,如果明斯克集團不能成功[11]

亞美尼亞公民、亞美尼亞僑民及曾到訪爭議地區的人士被禁止進入亞美尼亞,未經事先正式授權[12][13]

2008年瑪達克衝突英語2008 Mardakert Skirmishes中,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於納卡地區爆發衝突,時間不長,但各有傷亡[10]

2010年6月,雙方爆發短暫衝突,造成4名亞美尼亞士兵、1名阿塞拜疆士兵死亡。衝突隔天,兩國總統在莫斯科舉行和談[14]

2010年8月31日的邊境衝突造成3名亞美尼亞人、2名阿塞拜疆人死亡。亞美尼亞軍方表示有7名阿塞拜疆人遇害。雙方均指責對方造成事件[15]。在此之前於9月4日的另一起事件,造成2名阿塞拜疆士兵被殺,1名亞美尼亞人受傷[16]

2011年6月24日,雙方在俄羅斯喀山接觸,商討納卡地區問題的結局,但最終以失敗收場。會談破裂後,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6月26日的「救贖日」閱兵式上警告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可能會武力奪回納卡地區[17]。2011年10月5日,雙方在納卡爆發衝突,造成1名亞美尼亞士兵、2名阿塞拜疆人死亡。2名亞美尼亞人同日被狙擊手開槍打傷[18]。另一起爆發事件發生在2012年6月5日。阿塞拜疆方表示亞美尼亞士兵跨過邊境,打傷5名阿塞拜疆士兵,隨後撤退。亞美尼亞否認,指阿塞拜疆率先跨越邊境[19]

2013年10月,扎基爾·哈桑諾夫在爭議聲中被任命為阿塞拜疆國防部長。

2014年7月27日至8月8日,雙方軍隊爆發衝突英語2014 Armenian–Azerbaijani clashes。報道指雙方的衝突達到了1994年停火協議英語Bishkek Protocol以來的最高潮[20]

2016年衝突

Thumb
2019年1月,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和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舉行會談

2016年亞美尼亞–阿塞拜疆衝突中,雙方有350名士兵和平民遇害,阿塞拜疆宣佈單方面停火[21][22]

2020年衝突

2020年7月12日至18日,雙方在亞美尼亞塔武什州和阿塞拜疆塔烏茲區兩個邊境地區爆發武裝衝突。雙方動用大炮、坦克和衝擊無人機,造成至少17名士兵和1名平民遇害。另有多人受傷。雙方報告有四名指揮官或下級軍官死亡,一名阿塞拜疆人為少將[23]

2020年9月27日,亞美尼亞本地人和阿塞拜疆士兵繼續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接觸線爆發衝突。亞美尼亞、納卡(或稱阿爾察赫的事實領土)與阿塞拜疆宣佈戒嚴,動員新舊應徵入伍者和專業士兵[24]

2020年10月9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蜜雪兒·巴舍萊表示納卡地區有平民傷亡,關切人口密集地區成為重型武器襲擊的目標,呼籲雙方馬上停火[25]

2020年10月17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外交部長在與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通電話,被拉夫羅夫強烈敦促遵守莫斯科協議後,宣佈達成停火協議[26]。然而雙方都指責對方違反休戰協定,進一步加劇衝突。蜜雪兒·巴舍萊擔心雙方在納卡衝突地區有可能的戰爭犯罪行為。10月30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達成協議,避免故意打擊平民人口,但人口密集地區據報遭遇了空襲[27]

停火

Thumb
協議簽訂時的衝突前線地區,其中紅色所示為阿塞拜疆所獲領土,藍色所示為俄羅斯維和部隊控制下的拉欽走廊,其餘為亞美尼亞向阿塞拜疆投降的地區。

在俄羅斯的斡旋下,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阿爾察赫共和國(非締約國)於2020年11月9日達成停火協議,莫斯科11月10日午夜起正式生效,申明納卡地區的所有敵對需要都要結束[28][29][30]。阿塞拜疆控制5個城市、4座城鎮和240個村莊外加整個阿塞拜疆–伊朗邊境[31]。納卡部分地區及亞美尼亞控制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周邊地區於2020年12月1日移交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可以通過穿越亞美尼亞走廊,對外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行使主權;同樣亞美尼亞也可以使用穿越阿塞拜疆、連接阿爾察赫的走廊[32]

魯斯塔姆·穆拉多夫英語Rustam Muradov的帶領下,約2000名俄羅斯士兵[33]以維護部隊的身份進駐亞美尼亞和納卡地區直接的陸路走廊進行保護,期限至少5年[34]。俄羅斯部隊還將負責管理連接阿塞拜疆和納希切萬的陸路[35]

2021年衝突

2021年11月中旬,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再次爆發衝突。亞美尼亞軍隊共有1人死亡,13人被俘,另有24人失蹤,兩個陣地被佔領[36]。阿塞拜疆軍方在衝突中共有近70人傷亡。[37]

2022年衝突

2022年7月16日,亞美尼亞外長和阿塞拜疆外長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舉行會談。這是第二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以來兩國外長首次會面。[38]

2022年8月3日,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在邊境地區發生衝突。阿塞拜疆外交部表示阿方一人死亡。亞美尼亞外交部表示亞方人員2死14人傷。[39]

2022年9月,當地時間周一(12日)晚至周二(13日)凌晨,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邊境發生大規模衝突,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挑起衝突。 [40]

2022年10月6日,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和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會面,在會後發表的聲明中,雙方確認致力於維護《聯合國憲章》和《阿拉木圖宣言》,雙方通過該議定書承認彼此的領土完整和主權。[41][42]

2023年衝突

2023年9月19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再次爆發;阿塞拜疆控制局勢,結束當地亞美尼亞裔自治時期,阿爾察赫共和國總統宣佈2024年1月1日解散所有國家機構,大部分亞美尼亞裔人逃往亞美尼亞[43]

2023年10月24日,亞美尼亞外長和阿塞拜疆外長在德黑蘭舉行非正式會議。[44]

邁向正常化

2023年12月7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兩國認為「該地區出現了實現期待已久的和平的歷史性機遇」,重申「有意在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的基礎上實現關係正常化並達成和平條約 」,並同意交換戰俘,以採取「切實步驟」。[45][46][47]2023年12月13日,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交換被俘軍人,阿塞拜疆釋放32名亞美尼亞軍人,亞美尼亞則釋放2名阿塞拜疆軍人。[48] 獲釋的亞美尼亞人大多於2020年底被捕,而獲釋的阿塞拜疆士兵則自4月以來被關押。[49]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