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倫加利拉交響曲(Turangalîla-Symphonie)是奧利維埃·梅西安(1908-92)在1946年至1948年受謝爾蓋·庫塞維茲基委託為波士頓交響樂團創作的大型管弦樂作品。

事实速览 圖倫加利拉交響曲, 時期 ...
圖倫加利拉交響曲
奧利維埃·梅西安作品
Thumb
1986年的奧利維埃·梅西安
時期20世紀音樂
時長約80分鐘
樂章十樂章
配器大型管弦樂團
首演
日期1949年12月2日
位置波士頓
指揮倫納德·伯恩斯坦
表演者波士頓交響樂團
伊馮娜·洛里奧德 (鋼琴)
吉內特·馬特諾特 (馬特諾琴)
关闭

這部交響曲於1949年12月2日由倫納德·伯恩斯坦指揮在波士頓首演,委託書中沒有明確規定樂曲的時長、管弦樂要求和風格,等於將決定權留給了作曲家。[1] 原初是庫塞維茨基被安排指揮首演,但他卻病倒了,於是這個任務落到了年輕的伯恩斯坦身上。 [2] 伯恩斯坦被譽為「最理想的指揮家,並且使梅西安的名字更加廣為人知。」[3] 首演中由後來成為梅西安第二任妻子的伊馮娜·洛里奧德擔任鋼琴獨奏,吉內特·馬特諾特在第一場和隨後的幾場演出中負責演奏馬特諾琴

從1953年開始,伊馮娜的妹妹讓娜·洛里歐德在許多演出和錄音中擔任馬特諾琴的演奏者。[4]

favicon
4 sources

創作理念

雖然梅西安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宗教為靈感,但在創作這部交響曲時,梅西安卻被《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神話所吸引,《圖倫加利拉交響曲》成為了他浪漫、愛情和死亡主題的三部曲中的核心作品,其他兩部作品是為鋼琴與女高音創作的《阿拉維》和為無伴奏合唱團創作的《五首疊歌》。[5] 圖倫加利拉交響曲被認為是20世紀的傑作,它典型的演出時長約80分鐘。當被問及作品十個樂章的時長意義以及使用馬特諾琴的原因時,梅西安簡單地回答說:「這是一首情歌。」[6]

雖然早在1944年梅西安的《對聖嬰耶穌的二十凝視》中就出現了與半音對應的音階概念(即十二音技法),但在圖倫加利拉交響曲第二樂章的開頭插曲中第一次出現了把音符持續時間安排成固定的序列,這是標誌着整體序列主義概念形成中邁出的重要歷史性一步。[7]

作品的標題及其樂章的標題是梅西安在列出作品的樂章清單後才確定的,他在1947-1948年的信件中描述了他是從兩個梵文單詞turanga(圖倫加)和līlā(利拉)中得出了這個標題,[8]他這樣解釋:[6]

利拉(「Lîla」)的字面意思是遊戲—但遊戲的意義是對宇宙的神聖行動,是創造、毀滅、重建的遊戲,是生命和死亡的遊戲,「利拉 」同時也有愛的意思。「圖倫加」是奔跑的時間,像一匹奔騰的馬;像流動的時間,像沙漏中的沙子。「圖倫加」是運動和節奏。因此,「圖倫加利拉」既是情歌,又是歡樂、時間、運動、節奏、生死的讚歌。 梅西安形容《圖倫加利拉交響曲》的快樂是 「超人的、溢出的、盲目的、無限的」。[6]

在1990年梅西安對作品進行了修改。 [4]

樂器使用

這首曲子是為以下樂器所作:

曲子裡同時要求了鋼琴的幾段華彩

循環主題

Thumb
馬特諾琴是一種電子樂器,用於圖倫加利拉交響曲中的感性和戲劇性部分,如 「愛情主題」

梅西安在寫這部作品時,確定了四個循環主題並且這些主題在整個作品中反覆出現;還有其他主題是每個樂章所特有的。[6] 在樂譜中這些主題是有編號的,不過但在後來的著作中梅西安給這些主題起了名字以便於識別,但並沒有打算賦予這些名字有其他的或者文學上的意義。

由長號和大號引入的是雕像主題。梅西安認為它具有墨西哥古代紀念碑式的壓迫性以及可怕的殘暴性所以一直讓人感到恐懼。它的演奏速度很慢,很沉重。[a]

花的主題由兩支單簧管引入。

愛情主題從第6樂章的沉靜弦樂到終曲高潮的全部齊奏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出現。

另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