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英語:Violin)屬於四弦的弓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弦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之一,一般在管弦樂作品中會分成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兩個聲部。 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種[1],比它體型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事实速览 分類, 音域 ...
小提琴
現藏柏林的一把史特拉第瓦里小提琴
分類弓弦樂器
音域
相關樂器
相關條目
关闭

小提琴可以和交響樂團一起演奏,小提琴在台前(最靠近指揮的也叫做首席小提琴),後面是交響樂團為小提琴伴奏,這種表演形式演奏的曲目稱之為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也可以與鋼琴一起演奏,一般小提琴奏鳴曲以這形式演奏;小提琴還可以和中提琴、大提琴一起演奏室內樂,稱之為弦樂三重奏、弦樂四重奏、弦樂五重奏等等。

而現今小提琴的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億元不等。 因為其受歡迎的程度和普及率都極高,被部分人美稱為樂器女王。

歷史

最早出現的弓弦樂器可能出自中亞,並逐漸傳播到中國印度中東

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最早出現於16世紀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熱那亞等港口。它在意大利文中稱為「violino」,意為「小的中提琴」。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藝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沒有保存至今的實物。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條弦,由此推斷,小提琴最初的製作者可能借鑑了其它早於小提琴的樂器,比如中世紀三弦琴,這種琴自10世紀開始出現並被使用,它自身源於阿拉伯雷貝琴英語Rebab

馬蒂應梅第奇家族之請製作於1555年。阿瑪蒂是當時著名的撥弦樂器製作師,他有一套嚴格的製作流程來保證他作品的精緻優雅。不僅如此,他還率先將拱形結構引入撥弦樂器的製作中,據他所知,拱形結構能明顯提升撥弦樂器的音色與聽感。

當時魯特琴在貴族中很流行。而梅第奇家族需要一種與魯特琴類似,但能用於街頭演奏的樂器,故爾向安德雷亞·阿瑪蒂定做了小提琴。

小提琴迅速流行起來,不論是街頭藝人還是貴族都對它青睞有加。法國國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命令阿瑪蒂組建了一隻完整的弦樂隊,這便足以說明當時小提琴的熱度。

據琴身所標明的日期來看,現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由安德雷亞·阿瑪蒂在1560年製作於義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納(Cremona)。而至今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應該是安東尼奧·史特拉第瓦里1716年製作的「彌賽亞」(Le Messie),也作「Salabue」,這把琴現藏於英國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

從16世紀到18世紀最著名的製琴師有:

  • 阿瑪蒂家族(義大利),包括:安德雷亞·阿瑪蒂(Andrea Amati,1500-1577),安東尼奧·阿瑪蒂(Antonio Amati,1540-1607),基羅拉摩·阿瑪蒂I(Girolamo Amati I,1550-1630),吉羅拉莫·阿瑪蒂II(Girolamo Amati II,1649-1740),尼古拉·阿瑪蒂(Nicolo Amati,1596-1684)
  • 瓜奈里家族(義大利),包括:安德雷亞·瓜奈里(Andrea Guarneri,1626-1698),曼圖阿(義大利北部城市)的皮埃特羅·瓜奈里(Pietro of Mantua,1655-1720),朱塞佩·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Joseph filius Andreae,1666-1739),(威尼斯的)皮埃特羅·瓜奈里(Pietro Guarneri,1695-1762),朱塞佩·瓜奈里·德爾·傑素(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1698-1744)
  • 斯特拉迪瓦里琴家族(義大利克雷莫納)。
  • 雅各·史坦納(Jacob Stainer,1617-1683,蒂羅爾地區)

初始設計

談到小提琴的設計,就必然要涉及古提琴原始設計者的藝術觀點和技術方法。現代的數學是技術學的工具,但在文藝復興時期數學是藝術的啟蒙,比例和序列是美學研究的要素,並且為所有的藝術家所採用。大師級的小提琴製作者,不僅僅是個數學家而且是個真正的藝術家,小提琴的整體協調和一致主宰着整個設計。

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認為是由許多弧形線條構成的,用圓弧可以近似地畫出小提琴輪廓的草圖,但也並非都是圓弧。原始設計者先用圓規畫出各段相聯的弧,再用藝術的眼光修正和彎曲成最終形狀的弧線。用筆和刀在製作時修改圖樣,修光修滑一條由足夠數量的圓弧所構成的曲線。小提琴頂部和底部的曲線,就是採用經典的設計橋拱的方法設計的,也有人認為像籃子提把的形狀。琴板弧度的形狀像垂鏈線,旋首則是仿照古希臘柱子上優美的螺旋形設計的。當然,除去使用圓弧之外,也可能採取一些其他的線條。

圓規和直尺既是古代幾何學家又是中世紀建築學家的工具,也是設計樂器的工具。一般的樂器設計者,試着在不同的位置處安放圓心和圓弧,經多次試驗畫出樂器的輪廓。但大師級的樂器設計者是經過縝密的構思後,才設計出既美觀而又符合演奏要求的外形,同時還周密地考慮到內外的一致性,以及聲學的諧和性,使製作的提琴不僅外形優美、演奏方便,更重要的是具有動聽而又感人的音色、洪亮而又豐滿的力度、極具穿透力的音量和抑揚頓挫控制如意的品質。

結構

Thumb
小提琴的結構(分解)
Thumb
小提琴的結構(正面)
Thumb
琴馬(琴橋)
Thumb
f孔
Thumb
從上至下依次為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的琴弓

小提琴包括琴身(包括琴頭、琴頸、指板和共鳴箱)、琴弦系統(包括弦軸、掛弦板、琴馬和琴弦)和琴弓。琴身為木製結構,以槭木和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琴弦一般為金屬絲;琴弓由尾毛製成。

  • 琴身
    • 背板(back):琴身背部的硬木
    • 低音梁(bass bar):靠琴馬低音腳一側縱向粘在面板裡面
    • 蜂針(bee-sting):飾緣伸入琴角,經過斜接縫的黑色部分
    • 尾木(bottom block)
    • 段(bouts):小提琴兩側的弧形部位;琴頸末端外弧為上段,腰部內弧叫做中段或C段,琴尾部外弧為下段
    • 腮托(chin rest):彎曲的木板或塑料板,固定在小提琴上,當演奏者用下巴固定小提琴時,可以提供舒適性和穩定性[2]
    • 眼(eye):琴頭外側部件,一圈螺旋形上升的終止點
    • f孔(f-holes):又叫音孔,面板每一側的f形開口
    • 微調鈎(fine-tuner):用於微小的音準調整,比起弦軸更容易[3]
    • 指板(fingerboard):是指在樂器琴弦下面粘在琴頸上的木質黑色光滑表面[4]
    • 榫眼(mortise):琴身上的一個縫隙,用於固定琴頸突出的相等尺寸,使它們能夠連接在一起[5]
    • 琴頸(neck):指板後的長木條。(指板粘於琴頸之上)[6]
    • 側板(琴框,ribs):是指構成小提琴側面的木片,在上板和下板的外緣之間,並將琴身的琴盒包圍起來[7]
    • 尾枕(琴鞍)(saddle):一小長方形木塊,通常是用黑檀木製作,用於減輕琴弦對琴身施加的壓力。位於小提琴的尾部,腮托的下方或旁邊,支撐着小提琴的弦尾繩[8]
    • 琴頭(scroll):琴的最上端,位於弦軸箱的上方。可以通過其特有的捲曲設計來識別[6]
    • 音柱(soundpost):在琴馬高音腳一邊,垂直立在面板和背板之間
    • 旋首(volutes):琴頭的螺旋形部分
  • 琴弦系統
    • 琴馬、琴橋英語Bridge_(instrument):支撐琴弦的薄木片
    • 弦枕(nut):保持琴弦位置的木塊
    • 弦軸(peg):拉緊琴弦
    • 弦軸箱(pegbox):琴頸上挖空的部位,以使四個弦軸穿過
    • 系弦板(拉弦板、弦總,tailpiece):系琴弦的硬木
    • 弦尾繩(tailgut):將系弦板掛在尾柱上的羊腸線或尼龍繩
  • 琴弦

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粗到細的定音依次是G、D、A、E[9]。每一根空弦之間相差的音程都是純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

演奏

小提琴演奏時,是將小提琴夾在左手、左肩下巴之間,用右手拉琴弓,左手除了握住琴頸外,依樂曲需要也可能要按住特定弦的特定位置,以調整小提琴的音高。

小提琴演奏時可以站著或是坐著,小提琴手在獨奏時多半會站著。當室內樂演奏或是在交響樂團演奏時多半會坐著,但也有例外。若是坐著演奏,小提琴手需調整右腿位置,以免影響琴弓的移動。

小提琴的學習不容易,尤其是初學時發出的聲音不好聽,學習又比較枯燥,為一大瓶頸[10]。學習小提琴的人需要花數年的時間練習,才能成為好的小提琴手。一開始可以從一些不需要手部複雜及精確動作的曲子開始,如《小星星》。在練習這些較簡單的曲子時,也會建立一些練習其他演奏技巧時需要的基礎技巧,例如琴弓和小提琴的握法。當小提琴手對雙手的技巧越來越有把握時,練習的曲目也就會越來越困難。有必要時,小提琴手也需要學習可以使樂曲增色的演奏技巧,包括演奏揉音、右手琴弓平順的移動。

小提琴手一開始要學習將手指放在可以使小提琴發出正確音高的位置,這稱為音準英語intonation (music),小提琴手也要練習揉音,控制按弦手指使音高有高低起伏的效果。

小提琴除了撥弦英語pizzicato之外,還有許多的特殊技巧。例如滑音(portamento)、滑奏(glissando)[11]泛音等,小提琴也可以演奏雙音英語double stopping和弦變格定弦等演奏方式。還有拋弓、跳弓等。

18世紀的三本重要書籍,對當時小提琴的傳統奏法提出了系統性的總結,他們分別是:義大利傑米尼亞尼《小提琴演奏的藝術》,奧地利列奧波爾德·莫扎特《小提琴教學法》,以及法國拉菲爾斯《小提琴演奏原則》[12]

音樂風格

古典音樂

巴洛克時期音樂家泰勒曼的小提琴奏鳴曲,依一般巴洛克時期的小提琴作曲方式,以往可能會用較少的揉音來呈現

巴洛克時期,小提琴就已是古典音樂中的重要樂器之一。原因有很多,小提琴的音色和其他樂器有明顯的不同,因此適合演奏旋律。若是由優秀的小提琴手演奏,小提琴可以很敏捷的處理快速且複雜的樂句。

一個交響樂團多半會有很多人演奏小提琴,一般會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兩組,作曲時一般會將第一小提琴演奏旋律,多半會較複雜,用到高把位。再由第二小提琴演奏泛音,伴奏或是較第一小提琴低八度以上的旋律。弦樂四重奏一般會包括兩把小提琴,分別擔任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再加上中提琴,低音樂器一般會用大提琴,偶爾會用低音提琴代替[13]

流行音樂

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大部份的流行音樂都還使用弓弦樂器,在1920年代及1930年代初期的流行音樂使用的特別多。從1935到1945年代搖擺樂興起,弦樂器的聲音認為不符合搖擺樂的即興風格,因此流行音樂使用弓弦樂器的比例巨幅的下降。在搖擺年代英語swing era之後,弦樂器是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中期的傳統流行樂英語traditional pop常見的成份之一。1970年代的迪斯可音樂流行.因此繼續了大量在流行迪斯可樂團中使用弦樂器的風潮,例如愛無限樂團英語Love Unlimited Orchestra等。

Thumb
2009年,Andrew Bird演奏小提琴

1980年代電子音樂興起,由於小提琴的聲音被電子合成的弦樂代替,因此小提琴的使用又開始減少。在搖滾樂中很少用到小提琴,但在前衛搖滾中曾有些使用小提琴的歷史(如電光交響樂團深紅之王等)。

在粵劇、粵曲、粵樂裡的應用

1920年代,司徒夢岩尹自重呂文成等樂師引進小提琴給粵曲粵劇粵樂伴奏[14],現時已是最常見的棚面(樂隊)頭架(領奏樂器)。

著名小提琴家

錄音年代之前

二十世紀名家

活躍於二十一世紀者

小提琴著名作品

Thumb
小提琴

小提琴著名比賽

小提琴驗證

小提琴驗證是確認小提琴製作者及製作日期的程序,類似驗證藝術品的出處英語Provenance。由於由製作者製作的小提琴,或是在特定時間及地點製作的小提琴有很多的價值,因此會有藝術贗品及其他詐騙手法來高抬小提琴的價值。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