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冕座T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冕座T

北冕座TT Coronae Borealis,縮寫T CrB)是位於星座北冕座的一顆再發新星[11]。它最早是由約翰·伯明罕 (天文學家)英語John Birmingham (astronomer)在1866年爆發時發現的[12],然而它早些時候被觀測到是一顆10等星[13]。它可能在1217年和1787年被觀測到[14][15]

事实速览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 特性 ...
北冕座T
Thumb
北冕座T的位置(紅色圓圈)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
星座 北冕座
星官
赤經 15h 59m 30.1622s[1]
赤緯 25° 55′ 12.613″[1]
視星等(V) 2.0–10.8[2]
特性
演化階段紅巨星 + 白矮星
光譜分類M3III+p[3]
變星類型再發新星[2]
天體測定
徑向速度 (Rv)−27.79[4] km/s
自行 (μ) 赤經:−4.220[5] mas/yr
赤緯:12.364[5] mas/yr
視差 (π)1.2127 ± 0.0488[5] mas
距離806+34
−30
[6] pc
軌道
繞行週期 (P)227.8 d[7]
半長軸 (a)0.54 AU[6]
偏心率 (e)0.0[7]
傾斜角 (i)67[8]°
詳細資料
紅巨星
質量1.12[6] M
半徑75[8] R
表面重力 (log g)2.0[9]
亮度655[10] L
溫度3,600[9] K
白矮星
質量1.37[6] M
亮度~100[8] L
其他命名
BD+26° 2765、​HD 143454、​HIP 78322、​SAO 84129、​2MASS J15593015+2555126
參考資料庫
SIMBAD資料
关闭

描述

Thumb
根據AAVSO數據繪製的北冕座T在1946年爆發前後的光變曲線

北冕座T的星等通常約為10等,接近典型雙筒望遠鏡的極限。 之前曾觀察過它兩次爆發,分別在1866年5月12日和1946年2月9日,視星等分別達到2.0等和3.0等[16]。然而,最近的一篇論文顯示,1866年的爆發可能具有2.5等的峰值範圍,± 0.5[17]。即使在2.5等的峰值星等下,這顆再發新星也比夜空中大約120顆恆星還要暗[18]。它有時被暱稱為「烈焰之星」[19]

北冕座T是一個 聯星系統,包含一顆巨大的低溫恆星和一顆緻密的高溫恆星。主星是一顆表面溫度較低的紅巨星,它正在將物質轉移到炙熱的伴星上。熾熱的伴星全部隱藏在來自紅巨星的密集物質雲中,是一顆被吸積盤環繞的白矮星。當系統處於寧靜狀態時,紅巨星主導可見光的輸出,系統呈現的恆星光譜為M3的巨星。熾熱的伴星會貢獻一些發射並主導紫外線的輸出。在爆發過程中,白矮星因為熱失控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系統的光度因而暴增[6][8][20] [21]

Thumb
AAVSO 觀測的再發新星北冕座T 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1月17日的光變曲線,顯示了紅巨星主星的脈動。日數為儒略日

該系統的兩顆恆星每228天相互繞行一次。軌道幾乎是圓形的,傾斜角度為67°[6]

2016年迄當前的活動

2016年4月20日,天空與望遠鏡雜誌的網站報導,自2015年2月以來,它的亮度從10.5等持續變亮到約9.2等。1938 年,也有類似事件的報導,然後在1946年發生了爆發[22]。到2018年6月,這顆恆星略微變暗,但仍保持著異常高的活動水準。到2023年中期,它的亮度下降了0.35等;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低亮度[23]。1946年爆發前的一年也發生了類似的變暗[24],表明可能在2024年9月之前爆發[25]。儘管據信它即將到來,但截至2024年10月,尚未觀測到這樣的新星[26]

對下一次新星爆發的預測:

  • 2026-2027(由N.F.H.Knight或W.M.Lindley在1946年所做的預測)[27]
  • 2024年2月中旬至2026年9月底(2023年3月做出的預測)[28]
  • 2024年1月至2024年8月中旬(2023年6月做出的預測)[29]
  • 2024年一月(2023年8月做出的預測)[30]
  • 2024年10月底(2024年6月做出的預測)[31]
  • 2025年3月27日左右、2025年11月10日、2026年6月25日或2027年2月8日(2024年10月做出的預測)[32]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