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經扶,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廟背村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參與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甚得蔣介石賞識。抗戰時曾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司令。1948年,受蔣介石召任為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惟南京國防部有解放軍間諜洩密,蔣介石所策劃通盤潰敗,以致劉峙戰事慘敗。劉峙被撤職後,改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1949年底,經香港赴印尼。1953年,奉蔣介石允准赴台灣,任職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至1971年病逝。
生平
劉峙出身一農民家庭,其父因放水被地主打死。母親無靠,只好到吉安街上爆竹店裡做爆竹,後嫁給店裡老闆。老闆病死後,又嫁給吉安的卸任統帶黃小山。卸任統帶把繼子劉峙(這時改名叫黃誼本)帶到湖南老家瀘溪。年幼時在私塾、觀瀾書院、浦市高等小學堂就讀。
1905年冬,隨繼父赴日。到達東京後,正值中國留學生抗議日本政府的罷課運動,他只好離日回國。雖然沒有完成留學夢,但卻大大開闊了眼界。
1907年,入讀湖南陸軍小學堂,為該校第三期生。1911年,畢業後,升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為該校第三期生。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劉峙加入了學生軍,守衛武昌。後來又離開隊伍返回吉安,考入憲兵,到南昌服務。
1912年7月,各軍事學校恢復上課後,北上進入北京清河鎮的陸軍第一預備學校。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鈞在湖口誓師,發表討袁通電。劉峙藉故請假南下,參加國民黨的「二次革命」。李烈鈞指揮的省建新軍在8月底遭到袁世凱訓練的新軍擊敗,失敗後的李烈鈞遭解職遁逃日本,劉峙是重返學校繼續學業。1913年考入保定軍校,為第二期步兵科。
1915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被分配到冀東開平巡防營見習排長。因受歧視,回吉安家中閒居數月到廣東,劉峙在岑春煊的護國軍司令部任上尉參謀,後到滇軍朱培德部第四師第七旅步兵三十八團任六連連長,參加了南路討伐龍濟光的戰鬥,旋被調到援贛賴世璜部第四軍第一梯團第四支隊任隊副兼第一營營長。
1920年,援贛軍與舊桂系陸榮廷發生衝突,被迫移駐福建投靠陳炯明,部隊改名為護法贛軍第四支隊,劉峙仍為該支隊第一營營長,後參與第一次粵桂戰爭擊敗舊桂系。但是因為支隊內的權力衝突,劉峙與賴世璜關係決裂,在缺少政治奧援的情況下劉峙棄職潛逃,投靠陳炯明。
1921年初,劉峙被陳炯明調入粵軍總司令部當少校副官,並加入中國國民黨,6月,調往粵軍第二軍任中校副官,不久,又被調到粵軍第七旅第十三團任中校團副,參與第二次粵桂戰爭。
1922年春,孫中山在桂林誓師北伐。劉峙被任命為大本營游擊第一支隊隊長。該支隊作為北伐軍的先頭部隊,進入江西與北洋軍作戰。劉峙部雖僅有一百餘支槍,但在當地民眾的幫助下,連戰皆捷,一直攻到吉安附近。 11月,返回廣東,被安排在許崇智的東路討賊軍總司令部任中校參謀兼衛隊隊長。討伐陳炯明的戰役結束後,許崇智軍中非廣東籍的軍官多遭排斥,劉峙也被改任為少校軍事參議。
黃埔軍校成立後,1924年夏,何應欽提名劉峙擔任中校戰術教官,兼參謀科長。
1924年底,黃埔官兵成立教導團,劉峙任第二營中校營長。
1925年2月,劉率部參加第一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因在淡水、棉湖激戰中戰績顯著,接着又在平定劉震寰和楊希閔的叛亂中建立戰功,8月接替何應欽升為第一團上校團長。10月,又率部參加第二次東征。
1926年2月,教導團擴編為第二師,劉峙被任命為副師長兼參謀長,旋任師長,下轄蔣鼎文、陳繼承等團,駐防廣州。3月20日「中山艦事件」,蔣介石召集衛戍部隊講話後,劉峙緊跟着宣讀了要逮捕的共產黨人名單,隨即率部扣押了第二師和海軍中的所有黨代表及共產黨員並清洗之,從此受到蔣介石信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介石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派何應欽任第一軍軍長,劉峙任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北伐時,劉峙的第二師作為總預備隊。
1927年3月16日,劉峙奉命移駐上海,擔任交通警備。8月,孫傳芳渡江反攻。進逼南京。劉峙奉命從上海趕到龍潭,協同友軍把孫傳芳打垮。之後,劉峙升任第一軍軍長率部進駐徐州。寧漢分裂時,劉峙奉命進軍湖北,把鄂軍胡宗鐸、陶鈞等軍隊打垮收編。在漢口兼任編練區主任,晉升為上將(錯,見下,1935年升為上將)。
1928年國民黨決定繼續"北伐",進攻山東張宗昌部,命劉峙為第一軍團總指揮,指揮第一軍、第九軍、第四軍,向棗莊、臨城、兗州之敵攻擊前進,於5月1日夜進入濟南城。
1928年12月,唐生智在河南通電反蔣。湖南的何鍵態度不明,北方的馮玉祥、閻錫山也躍躍欲動。蔣介石寫信叫劉峙能戰就戰,否則退回南京。劉峙指揮第一軍出武勝關與唐生智主力大戰於駐馬店。並暗中策動陝軍一個師出抄唐生智的後路,結果打垮唐生智,使何、馮、閻不敢動。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劉峙任討逆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率本師和顧祝同的第二師和蔣鼎文的第九師和朱紹良的第二軍,水陸兩路,沿長江西上,首戰即將胡宗鐸擊敗,直搗武漢。4月5日,桂系棄城而逃,劉峙等部進占武漢後繼續追擊。夏、胡、陶見大勢已去,於4月21日聯合通電下野,其餘部隊全被劉峙等部包圍繳械。
1930年「中原大戰」,蔣介石晉升劉峙為二級上將(錯,見下,1935年升為上將),任「討逆軍」第二路總指揮,從山東回師河南,與馮、閻大軍激戰於許昌、新鄭之間。「中原大戰」結束後,劉峙任駐豫綏靖公署(1937年春「西安事變」結束後,擴大為豫皖綏靖公署。)主任,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296。短短7年之間,由中校升到二級上將,38歲就當上省主席,有「福將」、「常勝將軍」之稱。劉在軍事、行政用人方面,凡師長以上的只保薦保定軍校同學,先後與黃埔生胡宗南、黃杰、關麟徵、陳明仁等不睦。
1932年至1934年,參予對紅軍圍剿,成功擊破紅四方面軍根據地。蔣中正曾以河南新集改名經扶縣以誌其功。1932年6月,蔣介石發動對鄂豫皖的第四次圍剿,劉峙率領7個軍迫使紅四方面軍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離開根據地。
1933年,蔣介石在南昌行營下令調劉峙任圍剿中央蘇區的北路軍總司令,駐撫州。劉峙託詞不肯回贛,並親書長信請何應欽從中斡旋,結果沒有調動。蔣介石把劉峙的河南省主席職務給予商震。
1935年4月,劉峙因功升為二級陸軍上將,與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一起被稱為五虎上將,劉峙是五虎之首。
1936年12月12日凌晨發生西安事變,駐豫綏靖公署主任劉峙聞訊後即電南京向何應欽報告,並下令四十六軍樊松甫搶奪潼關,並命令隴海鐵路停止客運。何應欽派劉峙任東路討伐軍總司令。劉峙全力以赴地分六路進逼西安,並拉走楊虎城部下馮欽哉一個師。宋美齡偕宋子文、端納乘飛機飛西安時,途徑洛陽,宋美齡對劉峙說:「請你停止進攻西安,要注意委員長的安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抗戰初期,劉峙任第一戰區副司令,兼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在平漢鐵路北段地區指揮作戰[1]:296。劉峙從開封進駐保定,負責守衛平漢路,以老一套戰術和日軍作戰,打算防守琉璃河,以孫連仲部守平漢路的良鄉,以萬福麟軍守右翼的固安,以孫殿英軍守左翼的門頭溝,以中央軍守涿州和保定,布成三道防線,劉峙自己坐在保定指揮作戰。日軍突然猛攻右翼萬福麟陣地,只一天功夫把萬軍打垮,迂迴直插保定。劉峙率領總部官兵沿平漢路南撤,孫連仲、關麟徵亦而沿太行山撤退。劉峙到石家莊後,把兵權移交商震、黃紹竑,自己回到開封。事後何應欽向蔣介石建議把劉峙調洛陽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兵督練公署主任。不久又調宜昌任湘鄂川黔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後武漢陷落,宜昌吃緊。蔣介石派陳誠兼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駐恩施。1939年劉峙調任重慶衛戍總司令。任不久派出高級參謀,與川軍鄧錫侯、潘文華、劉文輝結為拜把兄弟,並派川軍李根固為重慶警備司令。劉自己兼任重慶防空司令,組織工程處,構築對空防禦工事,大挖防空洞。後來又在綦江、涪陵分設衛戍分區司令。1941年6月,日軍對重慶發動大空襲,發生隧道慘案,身兼防空司令的劉峙受壓被撤去防空司令職務,交中央審訊,由吳鐵城擔任審判長。後來何應欽、錢大鈞電話告吳鐵城說:「劉峙是二級上將,你們不要亂來。」因此把劉峙的防空司令兼職撤掉。
抗戰末期,蔣介石把李宗仁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升任漢中行營主任,名義上指揮第一、第五兩個戰區,實際上坐冷板凳。1944年1月,劉峙從重慶到老河口接任五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派參謀長郭寄嶠作劉的副手,又派趙子立任參謀處長(後升中將參謀長)。劉峙到任後,日軍就攻陷老河口,劉峙退駐草店,與日軍在漢水隔岸相峙。
日軍投降後,1945年12月21日改任鄭州綏靖公署主任,作戰不大光榮[1]:296。劉峙把總部從草店遷到洛河準備受降。何應欽任中國最高受降官,在接受岡村寧次投降後,向蔣介石建議祕密布置與中共作戰,下轄原第一戰區及第五戰區,指揮軍隊沿平漢路向北進攻解放區。1946年6月18日,蔣介石電令劉峙「統一指揮五、六兩綏署之部隊圍殲李先念部」。劉峙率領30萬大軍圍攻位於中原地區的李先念部共產黨軍隊,共產黨軍隊中原突圍。1946年9月受定陶戰役趙錫田整編第三師被全殲,趙是顧祝同的外甥,到南京國防部哭訴控告劉峙見死不救。受此牽連,被免去所有職務。蔣介石發表劉峙任戰略顧問委員會上將委員,閒居上海迪化路公館裡過寓公生活。同年在原籍江西省吉安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到香港,1950年到印尼以教中文為生。1953年獲准赴臺,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定居台中。著有《我的回憶》等。1971年1月15日病逝於台中。
評價
劉峙軍事生涯早年頗有戰功,在北伐及中原大戰時皆有勝果,因而甚得蔣中正器重。但到抗戰以後則屢戰屢敗。
一般人對於劉峙,認為他是有著名「福將」而非「能將」,他之所以有福,是因為那時碰上之對手不是勁敵,所以在北伐靖亂多次戰役中,他才能有好表現,立下不少戰功[1]:296。坐鎮中原達7、8年,穩重有餘,作為不足,說不上有什麼建樹[1]:296。暗指他其實庸碌無能。
劉峙在抗戰初期之表現,更令他被譏為「長腿將軍、長敗將軍」。劉峙雖屢戰屢敗,偏受蔣中正重用,連宋美齡都勸道:「外邊閒話很多,劉峙恐不能再指揮作戰吧?」但蔣中正卻不以為然說:「劉打仗是不行,可你說,將領中還有誰比劉更聽話?」[3]
1948年5月,劉峙被推薦為徐州剿總總司令。然當時國軍將士對其能力已多有不服。據其副司令杜聿明晚年所撰寫的《杜聿明回憶錄》所述,第五軍軍長邱清泉就不屑的說:「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指薛岳)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指顧祝同)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守不住。」
家庭
- 夫人楊莊麗:1892年生。劉峙19歲時,受父母之命和楊莊麗結婚。
- 二姨太廣東石城陳氏:1920年結婚。生育子女六人
- 三姨太黃佩芬:上海美專畢業後,到北京師範大學念書。在開封時,楊莊麗聘她任家庭教師。1941年與劉結婚。後隨劉峙赴台,以教書為生。1965年病逝。
- 長子劉滌寰,1920年生,曾在台灣農復會擔任事務員。與張克瑤之女結婚。
- 次子劉滌宇
- 三子劉滌安
- 四子劉滌定,在台游泳夭折
- 五子劉滌寅
- 六子劉滌宣
- 長女劉滌宙
- 次女劉滌寧
- 三女劉滌宸
- 侄子劉夷:黃埔二期,曾任國民黨中央黨務訓練團軍訓處長,1938年抗戰中被俘投敵,任汪偽軍官訓練團團長、軍事參議院參議。1942年成立汪偽中央警備軍後,劉夷被任命為獨立警備旅旅長,所部負責南京衛戍任務。1945年,抗戰勝利後,該旅由國民政府編入第74軍,劉夷被南京國民政府逮捕,經劉峙說情獲釋,移居香港,後返江西定居。
- 外孫劉偉超,與國民黨陸軍少將舒適存之女舒瑞可結婚,1970年代赴美留學定居
劉峙的曾孫女劉潔(Jessamyn Liu)於2006年5月27日上午8點30分,以美國西點軍校當屆成績第一名畢業。該校舉行2006年度學生畢業典禮,美國總統布什親率國務卿以及國防部等高級官員蒞臨現場。21歲的美籍華裔女子劉潔代表全體畢業生,從總統布什手中接下畢業證書,成為建校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裔女狀元。 劉潔從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五、六歲開始就對軍事方面的事務很有興趣,也很獨立自主,不需父母擔心課業。主修政治與美國歷史的劉潔對美國歷史、憲法非常有興趣。她在西點取得政治學和歷史學的雙學士,畢業後則前往劍橋大學政治學院繼續攻讀政治思想與思想史的碩士學位。之後被授以少尉軍階,返美在軍隊服務。她說在軍隊服務是她的義務,未來她則希望可以回西點軍校教書,將她的所學繼續傳授給學弟妹。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