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硫磺島的信》(英語:Letters from Iwo Jima ,日語:硫黄島からの手紙)是一部由克林·伊斯威特所執導,並在2006年時上映的戰爭電影。該片與較早上映的《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同樣都是由克林·伊斯威特所執導,兩部片合組成關於二戰中硫磺島戰役的電影二部曲「硫磺島計畫」。不同的是,有別於以美方角度來描述該戰役的《硫磺島的英雄們》,此片講述的是日方觀點的故事。
劇情概要
本片的開頭是2005年,調查隊在硫磺島的一個洞穴裡發現埋藏的包裹,裡頭有數百封信。之後場景來到1944年的硫磺島,駐守當地的日軍正在海岸挖掘壕溝,其中一名士兵西鄉想要寫信給妻子。當時的二戰戰況開始對日軍不利,美軍艦隊攻下了塞班島,接下來將往硫磺島進軍。日本本土無力提供海軍和空軍支援硫磺島,只能下令島上軍隊死守該島。
曾經留美的陸軍中將栗林忠道奉命到硫磺島指揮,在視察全島後,他下令取消在海岸建立防線的常見做法,改採用在內陸迎擊的持久戰策略。其他高階將領不滿栗林的判斷,認為他只會紙上談兵。士兵們開始挖掘山壁,開鑿通道,西鄉結識了被憲兵開除的清水。西鄉在日本有個妻子和還未見過面的女兒,而清水則有個掛念他的母親。栗林也想念妻子和兒子,經常寫信並附上插圖。
之後美軍發動進攻,日軍的防線很快被迫後撤。為了盡可能延長抵抗的時間,栗林下令士兵即使戰敗也不許自盡,應重新集結繼續防禦,但許多營的將領仍鼓勵或迫使屬下集體自殺。栗林派出的傳訊兵無一回歸,因此難以擬定戰略。西鄉和清水違抗自殺命令,努力與其他部隊會合。兩人遇到了中佐西竹一,西竹一下令救助一名中槍的美國士兵,並與他談話。美國士兵最後不治,但西竹一與他的互動使眾日本士兵了解到,美軍並不如他們所認知的不堪。
西竹一因砲擊失明後要求眾人繼續往北撤退,隨後自盡。西鄉與清水開始覺得為日軍送死沒有意義,於是決定偷偷投降。西鄉未能成功逃出,清水雖然投降,但美軍認為帶著戰俘容易成為目標,所以槍斃了清水。西鄉最終與栗林在指揮本營會合,然而經過多天的戰鬥,指揮本營的糧食和水也已用盡。
栗林決定帶著餘下士兵發起敢死衝鋒,請西鄉留下將資料銷毀,並將眾人的信蒐集起來裝成一袋,要西鄉埋好。衝鋒傷亡慘重,栗林的副官將負傷的栗林救到一處海崖。副官原本要幫栗林斬首,但被美軍射殺。西鄉完成栗林的指示,之後正好找到栗林。栗林用美國朋友贈送的M1911手槍自盡前,請西鄉將他埋在不會被美軍找到的地方。
西鄉埋葬栗林的同時,一群美軍發現栗林副官的屍體,其中一人撿起栗林的M1911手槍當作己有。西鄉回來時看到手槍被取走,憤怒地揮舞鏟子試圖搶回。領頭的美軍下令別開槍,其他人將西鄉打昏。西鄉醒來時已躺在美軍的醫療營,他看著夕陽,露出了一絲微笑。
鏡頭轉至2005年,調查隊發現的信就是由西鄉所埋。信散落出來時,觀眾可以聽見寫信者們的聲音。
角色
- 渡邊謙:大日本帝國陸軍中將栗林忠道*
- 二宮和也:陸軍一等兵西鄉昇
- 伊原剛志:陸軍中佐西竹一(西男爵)*
- 加瀨亮:陸軍上等兵清水洋一
- ケン・ケンセイ:陸軍少將林貞季(改編自陸軍少將千田貞季*)
- 中村獅童:大日本帝國海軍伊藤大尉
- 長土居政史:海軍少將市丸利之助*
- 裕木奈江:西鄉花子(西鄉昇的妻子)
註:標示「*」符號者為歷史中真實存在人物。
得獎/提名紀錄
- 得獎
- 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NBR)
- 2006年最佳影片獎[1]
- 金球獎
- 2006年最佳外語片
-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混音
- 日本電影金像獎
- 最佳外語片
- 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NBR)
- 提名
-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
- 金球獎
- 最佳導演 - 克林·伊斯威特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