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馮翊(「馮翊」,拼音:píng yì,注音:ㄆㄧㄥˊ ㄧˋ,南京官話:pin2 i5),為兩漢三國時期三輔之一,取義「憑輔京師」,負責管理當時京畿附近地方行政事務,類似太守之職。始於漢武帝改左內史更名左馮翊所置,治所在長安。東漢時治所移至高陵,三國時改為馮翊郡,官名改稱馮翊太守。左馮翊既可以指此官名,也可以指所轄地區。
建置沿革
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前206年)屬塞國,二年(前205年)更名河上郡,九年(前198年)罷,復為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分內史置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左馮翊。
西漢左馮翊 | |||||
西漢郡縣 - 漢平帝元始二年 (2年) 領縣二十四 | |||||
縣名 | 守尉治所 | 縣治所在地 | 王莽改名 | 備註 | |
高陵縣 | 左輔都尉治 | 千春 | |||
櫟陽縣 | 師亭 | ||||
翟道縣 | 渙 | ||||
池陽縣 | 惠帝四年置。 | ||||
夏陽縣 | 冀亭 | 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 | |||
衙縣 | 達昌 | ||||
粟邑縣 | 粟城 | ||||
谷口縣 | 谷喙 | ||||
蓮勺縣 | |||||
鄜縣 | 修令 | ||||
頻陽縣 | 秦厲公置。 | ||||
臨晉縣 | 監晉 | 故大荔,秦獲之,更名。 | |||
重泉縣 | 調泉 | ||||
郃陽縣 | 景帝二年置。 | ||||
祋祤縣 | 景帝二年置。 | ||||
武城縣 | 桓城 | ||||
沈陽縣 | 制昌 | ||||
懷德縣 | 德驩 | ||||
徵縣 | 泛愛 | ||||
雲陵縣 | 昭帝置。 | ||||
萬年縣 | 異赤 | 高帝置。 | |||
長陵縣 | 長平 | 高帝置。 | |||
陽陵縣 | 渭陽 | 故弋陽,景帝更名。 | |||
雲陽縣 |
新朝始建國天鳳元年(14年),廢三輔,改置京尉、師尉、翊尉、光尉、扶尉、列尉六尉郡,各領十縣,郡官稱大夫[1]。更始元年(23年),恢復漢制。
東漢初左馮翊遷治高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西南)[2],領縣有高陵、郃陽、祋祤、粟邑、池陽、雲陽、頻陽、萬年、蓮勺、重泉、臨晉、夏陽、衙縣、長陵、陽陵、櫟陽、翟道、谷口、鄜縣、武城、沈陽、徵縣、雲陵、懷德24縣。建武六年(30年)廢郃陽、祋祤、粟邑、櫟陽、翟道、谷口、鄜縣、武城、沈陽、徵縣、雲陵、懷德12縣[3]。建武十五年(39年),長陵、陽陵2縣移屬京兆尹[4];永平二年(59年)復置郃陽縣,永元九年(66年)復置祋祤、粟邑2縣[5]。
東漢左馮翊 | |||||
東漢郡縣 - 漢順帝永和五年 (140年) 領縣十三 | |||||
縣名 | 守尉治所 | 縣治所在地 | 王莽改名 | 備註 | |
高陵縣 | 左輔都尉治 | 千春 | |||
池陽縣 | 惠帝四年置。 | ||||
祋祤縣 | 景帝二年置。 | ||||
雲陽縣 | |||||
頻陽縣 | 秦厲公置。 | ||||
萬年縣 | 異赤 | 高帝置。 | |||
蓮勺縣 | |||||
重泉縣 | 調泉 | ||||
臨晉縣 | 監晉 | 故大荔,秦獲之,更名。 | |||
郃陽縣 | 景帝二年置。 | ||||
夏陽縣 | 冀亭 | 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 | |||
衙縣 | 達昌 | ||||
粟邑縣 | 粟城 |
建安初,分左馮翊西數縣置左內史郡,左馮翊遷治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東朝邑鎮)[6]。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前省左內史郡,併回左馮翊[7]。東漢末,左馮翊領高陵、池陽、雲陽、頻陽、萬年、蓮勺、重泉、臨晉、夏陽、衙、郃陽、祋祤、粟邑13縣。
三國時左馮翊改為馮翊郡[8],郡治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東朝邑鎮),領高陵、池陽、雲陽、頻陽、萬年、蓮芍、重泉、臨晉、夏陽、衙、郃陽、祋祤、粟邑13縣。東漢末時已廢衙縣[9],黃初元年(220年)高陵縣、池陽縣移屬京兆郡;新置懷德縣(不詳何時),廢雲陽縣(太和、青龍年間)[10]。魏末領臨晉、頻陽、蓮芍、重泉、郃陽、夏陽、粟邑、萬年、祋祤、懷德10縣。
曹魏馮翊郡 | ||
三國郡縣 - 魏元帝咸熙二年 (265年) 領縣十 | ||
縣名 | 縣治所在地 | 備註 |
臨晉縣 | 今陝西省大荔縣 | |
頻陽縣 | 今陝西省蒲城縣西 | |
蓮芍縣 | 今陝西省蒲城縣南 | |
重泉縣 | 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南 | |
郃陽縣 | 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 | |
夏陽縣 | 今陝西省韓城市西南 | |
粟邑縣 | 今陝西省白水縣西北 | |
萬年縣 | 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圖組》作京兆郡屬縣。 |
祋祤縣 | 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圖組》無此縣。 |
懷德縣 | 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 | 三國時置縣(不詳何時)。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圖組》無此縣。 |
雲陽縣 | 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 | 魏太和、青龍年間廢縣。 |
衙縣 | 今陝西省澄城縣西南 | 漢末魏初時已廢縣。 |
西晉時廢懷德、祋祤2縣[11],萬年縣移屬京兆郡,京兆郡下邽縣來隸。
西晉馮翊郡 | ||
西晉郡縣 - 晉愍帝建興四年 (316年) 領縣八 | ||
縣名 | 縣治所在地 | 備註 |
臨晉縣 | 今陝西省大荔縣 | |
下邽縣 | 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西北 | |
重泉縣 | 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南 | |
頻陽縣 | 今陝西省蒲城縣西 | |
粟邑縣 | 今陝西省白水縣西北 | |
蓮芍縣 | 今陝西省蒲城縣南 | |
郃陽縣 | 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 | |
夏陽縣 | 今陝西省韓城市西南 | |
祋祤縣 | 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 | 西晉初廢縣。 |
懷德縣 | 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 | 西晉初廢縣。 |
北魏時,分京兆郡、馮翊郡置華山郡,夏陽、郃陽二縣改屬華山郡。北魏後期,馮翊郡領高陸、頻陽、萬年、蓮芍、廣陽、鄣六縣[12]。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實行廢郡存州,廢除州下所有的郡。馮翊郡廢除,由同州直轄屬縣。
大業三年(607年)改同州為馮翊郡,治馮翊,領馮翊(治今陝西省大荔縣)、韓城(治今陝西省韓城市)、郃陽(治今陝西省合陽縣)、朝邑(治今陝西省大荔縣朝邑鎮)、澄城(治今陝西省澄城縣)、蒲城(治今陝西省蒲城縣)、下邽(治今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白水(治今陝西省白水縣城北37.5里一帶)8縣。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馮翊郡為同州。天寶元年(742年)復為馮翊郡,下領馮翊(今陝西省大荔縣)、朝邑(今陝西省大荔縣朝邑鎮)、白水(今陝西省白水縣北)、澄城(今陝西省澄城縣)、韓城(今陝西省韓城市)、郃陽(今陝西省合陽縣)、河西(武德三年置縣,今陝西合陽縣東黃河沿岸一帶)7縣。乾元三年(780年)又改為同州,至此馮翊郡之名不復存在。
人口
按《漢書》載,漢平帝元始二年共轄:二十四城,戶二十三萬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萬七千八百二十二。 《後漢書》載,漢順帝永和五年共轄:十三城,戶三萬七千九十,口十四萬五千一百九十五。 《隋書》載,隋殤帝大業五年共轄:八縣,戶九萬一千五百七十二。 《通典》載,唐天寶年間共轄:七縣,戶五萬八千五百六十一,口三十八萬五千五百六十。
行政長官
- 殷周,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出任。
- 韓不害,漢武帝天漢四年(前97年)出任。
- 賈勝胡,漢昭帝元鳳元年(前80年)出任,三年(前78年)坐縱謀反者棄市。
- 田廣明,字子公,京兆尹鄭縣人。漢昭帝元鳳三年(前78年)至元平元年(前74年)在任。
- □武,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出任。
- 宋疇,漢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在任。
- □延,漢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至地節三年(前67年)在任。
- □官,漢宣帝地節三年(前67年)出任。
- □讓,漢宣帝地節四年(前66年)出任。
- 蕭望之,字長倩,東海郡蘭陵縣人,漢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至神爵元年(前61年)在任。
- □彊,漢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至三年(前59年)在任。
- 韓延壽,字長公,燕國人。漢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至五鳳元年(前57年)在任,下獄棄市。
- □信,漢宣帝五鳳元年(前57年)守。
- □延壽,漢宣帝五鳳二年(前56年)守。
- □充郎,漢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守。
- □讓,漢宣帝黃龍元年(前49年)出任。
- □延,漢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免守。
- 劉彭祖,漢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至永光二年(前42年)在任。
- 馮野王,字君卿,上黨郡潞縣人,漢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至建昭二年(前37年)在任。
- 郭延,漢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出任。
- 畢衆,漢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出任。
- 浩賞,漢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至河平元年(前28年)在任。
- 韓勳,字長賔,京兆尹杜陵縣人。漢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至三年(前26年)在任。
- □武,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出任。
- 薛宣,字贛君,東海郡郯縣人。漢成帝陽朔元年(前24年)至四年(前21年)在任。
- 趙增壽,字禪公。漢成帝鴻嘉元年(前20年)至二年(前19年)在任。
- 滿黔,字子橋,右扶風茂陵縣人。漢成帝鴻嘉二年(前19年)至永始二年(前15年)在任。
- 朱博,字子元,京兆尹杜陵縣人。漢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至三年(前14年)在任。
- 龐真,字稺孫,京兆尹杜陵縣人。漢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至元延元年(前12年)在任。
- 徐讓,字子張。漢成帝元延元年(前12年)至綏和元年(前8年)在任。
- 遂義,字子贛,琅邪郡人。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出任,坐選舉免。
- 方賞,字君賔,東海郡人,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至三年(前4年)在任。
- 左威,漢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至元壽二年(前1年)在任。
- 方賞,字君賔,東海郡人,漢平帝元壽二年(前1年)至元始元年(1年)在任。
- 張嘉,漢平帝元始元年(1年)出任。
- 匡咸,字子期,東海郡承縣人。漢平帝元始三年(3年)出任。
- 孫信,字子儒,沛郡人。漢平帝元始四年(4年)出任。
- 郝黨,字子嚴,南陽郡人。漢平帝元始五年(5年)出任。[13]
- 郭伋,字細侯,扶風茂陵人,漢更始帝時在任。[14]
-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漢光武帝建武初領。[15]
- 張湛,字子孝,扶風平陵人,漢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離任。[15]
- 蓋延,字巨卿,漁陽要陽人,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至十五年(39年)在任。[16]
- 郭丹,字少卿,南陽穰人,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離任。[15]
- 孫堪,字子稚,河南緱氏人。[17]
- 鄭眾,字仲師,河南開封人,漢章帝建初六年(81年)離任。[18]
- 劉均,沛國人,漢章帝建初七年(82年)前後在任。[19]
- 張郴,汝南人,漢和帝時在任。[20]
- 司馬鈞,漢安帝元初二年(115年)下獄,自殺。[21]
- 陳禪,字紀山,巴郡安漢人,漢安帝時在任。[22]
- 滕撫,字叔輔,北海劇人,漢質帝永嘉元年(145年)出任。[23]
- 梁並,漢桓帝時在任。[24]
- 延篤,字叔堅,南陽犨人,漢桓帝時在任。[25]
- 趙謙,漢桓帝永康元年(167年)前後在任。[26]
- 宋翼,太原人,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被殺。[27]
- 韓斌,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前後在任。[28]
- 邢顒,字子昂,河間鄚人,漢獻帝建安中在任。[29]
- 鄭渾,字文公,河南開封人,漢獻帝建安中在任。[30]
- 束龕,陽平元城人。[31]
- 范晷,字彥長,南陽順陽人,晉武帝時在任。[32]
- 孫楚,字子荊,太原中都人,晉惠帝元康三年(293年)卒官。[33]
- 歐陽建,字堅石,勃海南皮人,晉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前後在任。[34]
- 張方,河間人,晉惠帝永安元年(304年)在任。[35]
- 張輔,字世偉,南陽西鄂人,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至二年(305年)在任。[35]
- 江瓊,字孟琚,陳留濟陽人,晉懷帝永嘉中在任。[36]
- 索綝,字巨秀,敦煌人,晉懷帝永嘉中在任。[35]
- 梁緯,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年)前後在任。[35]
- 梁肅,晉愍帝建興三年(315年)城陷出奔。[37]
- 韋華,前秦宣昭帝時在任。[38]
- 仇騰,前秦宣昭帝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出任。[39]
- 韋謙,西燕威帝更始元年(385年)在任。[40]
- 蘭櫝,前秦高帝太初二年(387年)前後在任。[41]
- 郭質,馮翊人,前秦高帝太初二年(390年)出任。[41]
- 田背,馮翊人,後秦時在任。[42]
- 毛德祖,滎陽陽武人,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在任。[43]
- 王鎮惡,北海劇人,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至十四年(418年)領,被殺。[44]
- 張偉,字仲業,小名翠螭,太原中都人,北魏太武帝時在任。[45]
- 韋真憙,京兆杜陵人,北魏前期在任。[46]
- 李子預,字元愷,中山盧奴人,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帶。[47]
- 辛顯崇,隴西狄道人。[48]
- 王安祖,太原祁人。[49]
國主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