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姓是一個中文姓氏,也是中國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2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3位,其中於青海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是第一大姓,同時是回族第一大姓。
姓氏 | |
馬 | |
《百家姓》第52位 | |
6: |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
7: |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
8: |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
郡望 | 扶風郡 |
來源
馬氏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 由趙氏而來。
- 由他姓改姓。
- 由他族改姓。
- 據《金史·列傳第六十二·忠義四》所載,馬慶祥,字瑞寧,本名習禮吉思。先世自西域入居臨洮狄道,以馬為氏,後徙家淨州天山(今內蒙古四子王旗)。......即拜鳳翔府路兵馬都總管判官。另據《元史·列傳第三十三》所載,馬祖常,字伯庸,世為雍古部,居淨州天山。有錫里吉思者,於祖常為高祖,金季為鳳翔兵馬判官,以節死贈恆州刺史,子孫因其官,以馬為氏。曾祖月合乃,從世祖征宋,留汴,掌饋餉,累官禮部尚書。馬祖常姓的「馬」其涵義是敘利亞文Mar,意為「主教」。
-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被譯為「馬哈麻」、「摩珂末」、「謨罕德」等。後信奉伊斯蘭教的一些少數民族便以「馬」為姓(其他還有以「哈」、「麻」等為姓的),這也是回族中馬姓最多的原因之一,俗語中的「十回九馬」,如馬家軍;例如回族出身的鄭和原姓馬,小名三寶,便是其中著名的例子之一。
- 其他如沙陀部(金朝時汪古氏)[1],元朝時蒙古合魯氏,清滿洲八旗費莫氏、馬佳氏,均有改姓為馬者,故東北馬姓中不少是滿族子弟。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滿族馬姓亦可能是來自漢軍八旗的馬姓[2]。
分佈
趙奢之後遷至右扶風茂陵後,此地便成為馬氏發展繁衍中心,所以《姓譜》中曾說,馬氏的發源地是扶風。西漢末年,大司徒馬矢宮改姓馬,馬姓中又增添了由馬矢姓改馬姓而來的一支。兩漢及南北朝時,馬氏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佈於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湖北、湖南、四川、甘肅、江蘇及浙江等地。唐朝時,有河南馬氏在福建落戶。唐朝末年,許州鄢陵人(今河南許昌鄢陵縣)馬殷從軍作戰,被朱溫封為王,建立楚國,包括現今湖南,廣西大部及廣東、貴州等地。宋以後,閩粵地區馬氏人口逐漸增多。明代時,馬氏族人已遍布福建、廣東、廣西。在清代,有馬氏移居台灣,進而又遷至東南亞及澳、美、加。
如今,馬氏主要分佈在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
以廣西馬姓爲例:
容公支系:
那坡縣:三例Oα1c1a1a3,全序檢測共祖時間500年內。
藤縣:四例D1a,其中三例全序檢測500年共祖,一例和他們共祖2500年。
玉林市:一例O1a1a1b1a1a。
藤縣:一例O1b1a1a1b1。
合浦縣:一例O2a2a1a1。
廣東化州:三例O1b1a,YSTR推測共祖500年內;一例O2a。
容縣:一例O1a1a1a2a1。
桂平:一例Oα。
昭平:三例O1a1a1a1,YSTR推測共祖500年內。
芩溪:一例Qα。
郡望
堂號
- 銅柱堂(伏波堂)
- 絳紗堂(絳帳堂)
- 扶風堂
- 樹德堂
- 聚未堂
- 寶善堂
- 文英堂
- 懷遠堂
- 青雲堂
- 金紫堂
- 忠德堂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