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具包含陸上、水上、水下、空中、太空等分類。在中文中,陸上載具通常稱為車輛或車,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記錄出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
歷史
早期的車輛、船舶等運輸工具自身本不具備任何驅動力,而需靠外掛人力或獸力才能行進(牛、馬、狗等動物和人屬於運輸的動力來源,並不在車自身的範圍內)。
獨木舟與筏是最為古老的水路交通工具。陸路交通工具方面則是車,而組成車最重要部分的輪最早出現於六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高加索及中歐等地。「車」的最早文史記錄出自於五千年前的中國,為中國歷史上傳說黃帝時期。黃帝是「軒轅」的發明者,所以黃帝又被稱為「軒轅氏」(軒轅在中文裡的意思就是「車」)。另有「奚仲造車」之說。秦漢以後,車與服、印、綬取代鼎彝成為個人身份的象徵,並遵循等級分明的車駕制度[1]:178。
數千年以來,人類都使用無動力的車船等,但人們不斷的提出新的想法、做了許多實驗,讓科技一步一步的改革,並持續的發展。西元1698-1769年出現了初代的蒸汽機,西元1800年初開始使用,如果將蒸汽機用於汽車上只能跑幾十公里。蒸汽機使用了八十多年後,世界上第一輛真正的汽車出現了。而西元1794-1867年的這幾年的發明,也為汽車鋪了長遠的後路。
後來,交通工具有了機械動力引擎(內燃機、電動機)的驅動,只需人類的控制即可行進。或是編寫一些程式,使車可自行行進,此即自動駕駛汽車。汽車引擎的動力可取代以前無動力車的人力和獸力,引擎動力比人力和獸力更有效率。速度加快,運輸的時間也跟著減少,現今成為人們主要的載運工具。而現今的無動力車多數用於休閒之活動使用(如牛車、馬車),但如腳踏車這類的人力無動力車,也有不少人當作主要的載運工具(像是近年來,因臺灣環保意織抬頭,也愈來愈多人使用腳踏車通勤,而部分西歐國家也致力推行腳踏車的好處)。1885年,真正的現代汽車誕生的時刻,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在曼海姆製造成一輛裝有0.85馬力汽油機的三輪車,這一輛裝有內燃機的汽車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輛真正的汽車(因為它以汽油為動力源,而不是蒸汽機)。
種類
圖集
-
秦朝銅馬車(陪葬品)
-
郵輪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