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掌管金錢與財富的神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財神是掌管金錢與財富的神明[1]。財富是人類共同的需求與夢想,大多數的宗教也都有滿足信徒求財的儀式,在中國大陸、港澳與台灣、東南亞等地民間廣泛尊崇,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都會信奉不同的財神。
不同的地方、行業供奉的財神均不一定,通常分為「文財神」與「武財神」兩類,農夫、文職人員信奉的多是文財神;經商者則信仰武財神[2]。文財神包含比干、陶朱公范蠡等,武財神則包含玄壇真君趙公明、關聖帝君關公等[3]。「文財神」與「武財神」又合稱為「正財神」,「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如五路神等[4]。民間說法認為指引人們走正路的是「正財神」,指引人們走旁門左道發橫財的就是「偏財神」[4]。
中國民間信仰的諸多財神中,趙公明是最為常見的財神。他原是道教中的護法神,隋唐之後奉為瘟神,元明之後逐漸演變為財神。在《三教搜神大全》中,他既是瘟神,又是掌管買賣公平得利的財神。元代刻版的《搜神廣記》更稱趙公明「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合和」。元代時上海嘉定就有元壇祠祭祀趙公明。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峨眉山道人趙公明死後被姜子牙封為玄壇真君,手下又有招財、納珍、招寶、利市四名司財部下,進一步確立了趙公明的財神地位,玄壇廟在江浙一帶的商業城市大量出現。[4]:3-7
明代時西亞與中國商貿往來頻繁,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西亞商人被稱為「回回」,開始出現趙公明是回族的說法,在北京、江蘇、四川等地供奉他不用豬肉,而用牛肉代之。[4]:8
清朝時民間以三月十五為趙公明誕辰[5],但也有許多地方以正月初二為其誕辰,當天天沒亮就要放鞭炮請財神到家[4]:8。
清朝時的銀錢業多奉趙公明為祖師爺。寧波錢莊在正月初五會拜祭趙公明。南昌各家錢莊都會設置神龕供奉趙公明和招財童子,每日早晚敬香,朔望點蠟燭,並在神龕前懸掛一盞油燈,名為長明燈,日夜不熄。[4]:9
關羽自清代以來稱為城市各個行業與商業的保護神和財神[4]:14。傳說關聖帝君(關羽)從軍之前,擅長簿記方法,能保護商業利益。這在台灣、港澳、南洋地區較為普遍。又因為關羽有武聖之稱,所以也被稱為「武財神」。
《封神演義》中比干為商朝忠臣,被紂王剖心而死,民間認為其無心而不偏私,故尊為財神[4]:16。因為比干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稱為文財神。
民間還有傳說趙公明的坐騎黑虎扒開比干的肚子找心,把比干的肚子染黑了,用「比干也黑了肚腸」表達對貧富差別造成的不公無可奈何[4]:17。
文財神還有財帛星君,又稱增福財神,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稱「福祿壽財喜」。其形象多為長發白臉,手捧聚寶盆,「招財進寶」一詞即由此而來。[4]:23
唐玄宗的宰相姚崇,由於政績良好被敕封為財神。臺灣基隆八斗子財神廟尊其為「文財神」,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為其聖誕。[6]:31
一般民間常說的偏財神多指五路財神。五路財神的崇拜盛於明朝,有多種說法[4]:24-27:
招財童子常作為財神的配神形象出現,也是年畫的一個常見主題。其起源可能來自於民間剪紙抓錢娃娃,也可能來自於佛教中的善財童子形象。[4]:30-32
寒山、拾得兩人為唐太宗時期的高僧,民間傳說二人年輕時愛上了同一個女子,寒山得知拾得要與女子結婚,遂出家為僧。拾得聽說後找到寒山也一同出家了。後二人被尊為和合二仙,並有「我是招財利市仙,行行步步灑金錢,世人誠意來供奉,管教財利涌如泉」之句,而被人奉為財神。[4]:32
近代民間年畫中和合財神的形象則多為兩個童子,一個持荷花,一個持寶盒,盒中飛出五隻蝙蝠,「荷」與「盒」諧音「和合」,五隻蝙蝠寓意五福臨門[4]:34。
還有說法認為民間有「和氣生財」之說,「和合」的名號非常適合財神[4]:34。
財神像中常有進寶力士畫像。其形象多為短裝戴草帽,推着一輛滿載金銀財寶的車子,車上寫有「滿載而歸」字樣[4]:35。
傳說唐太祖時武舉子鍾馗歿後成仙,幕府中有五鬼,可以為信眾帶來財富,稱之為「五鬼搬運」,故鍾馗亦稱「偏財神」[來源請求]。
佛教要求信徒去除貪慾,甚至鼓勵拋棄所有世俗財富過著簡樸的出家生活。從教義上來看,佛教教導人們離苦得樂,財富或許能解決人們一些物質上的苦,但只有智慧才能引導人們真正脫離各種痛苦,因此教義上,智慧被視為最高的財富,如《瑜伽師地論》以信佛、持戒、慚、愧、聞法、佈施、慧為七聖財,四種資具為非聖財[11][12]。
然而,佛教雖然教導人們過簡樸和清淨的生活,但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社會力量的認同與支持,因此權貴者與富人的護持是非常重要的。釋迦牟尼剛成道的時候因為得到舍衛城給孤獨長者(Sudatta)供養的祇園精舍,才得以建立僧院,後來佛教能傳播到印度和世界各地,也受到各國國王和大施主的支持,同樣的,佛弟子不管是出家僧團或在家修行,也都需要金錢的護持,如閉關、讀佛學院、翻譯經典、建立修行道場等等,所需的金錢,除了在家眾部份自己經營所得外,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支持,尤其是出家僧團更是全部依於施主的護持。[12]
另外還有幾種佛教財神源自於印度或西藏,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印度各種民間信仰中的財神如藥叉神(Kubela)、象鼻天(Ganesa)、財續母(vasudhara)等,以及西藏和各地的具有財神屬性的神祇,都被組織起來,並賦予佛教上的涵義,成為佛教的護法或本尊[12]。
佛教認為地藏菩薩能滿足眾生在世間的一切願望[4]:52,「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13]。
豐財菩薩又名資財主菩薩,能夠施予祈求者福德、智慧和資財[4]:53。
蓮師財神即蓮花生大士,據說蓮花生為了解除眾生貧窮,將蓮師財神法傳授給佛母依喜措嘉及其眷屬。受蓮師財神灌頂,可財源廣進。[4]:56
以財神護法來說,比較重要且常見的有如下數尊:
迎財神在除夕夜,吃完餃子(有些地方稱為「財神爺給的元寶」)後等着迎財神。送財神來的是賣財神像的小販。正月初二還要祭財神,把除夕接的財神像等祭祀後燒掉,祭品多用活鯉魚和羊肉。當天的午飯則要吃餛飩,稱為「元寶湯」。[4]:77
正月初五為財神生日,初四時各家會置辦酒席,為財神賀歲[4]:78。一些地方信奉五路財神,初五當天接財神會稱為「接五路」、「搶路頭」[4]:79。
正月初五有送財神的習俗。古時多由窮人戴面具裝扮成財神,稱為「跳財神」,在主人家門口耍鬧,主人必須送上錢財酬謝才會散去。[4]:78
舊時陝西地區正月初六早上,各商家會一起帶上香燭、表紙去郊外祭祀,回家時帶幾塊土供在財神像前,寓意「招財進寶」[4]:86-87。
舊時元宵節在浙江地區的商家會籌錢製作趙公元帥的塑像,然後抬着遊街,每經過商家門口,該店家就會點放鞭炮,說是讓財神保持頭腦清醒,多降一些財氣[4]:86。
送窮習俗出現在漢朝,唐朝時期十分盛行,此後逐漸固定在正月二十九日送窮。人們把房間裡打掃出來的污垢當作窮神,用紙包好依次在上房、大門前和村口燒掉,表示將窮神送出了家門,一直送到村外。之後要在河邊撿一塊白色鵝卵石回家,表示帶回了錢財。此外還要燒紙車、紙馬、紙錢等送窮。[4]:76
寧波地區舊時商家若一年生意不好,在新春開門後去廟裡敬神,遇到僧尼就悄悄把僧尼夾在中間而過,認為財神常附在僧尼身上,這樣就能把財神兜過來[4]:8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