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位於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印爭議領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藏南(漢語拼音:Zàng Nān,英語:South Tibet)或藏南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印爭議地區的稱呼,中國認為其屬於西藏故稱其為「藏南」。[1]爭議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面積共約為9萬平方公里,其中印控約6.91萬平方公里。該地區構成了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大部分地區(不包括南部印緬邊界的幾個縣),之西是不丹領土,之東是緬甸,向南是印度的阿薩姆邦和那加蘭邦,向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實際控制地區。[2]
印度與中國的實際控制線以英藏西姆拉會議劃定的「麥克馬洪線」為基礎,雖然印度和中國均宣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但該地區實際上處於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的控制之下。[3]
藏南地區位於拉雅山脈東段的南坡,地形複雜,海拔從80米到5000米以上,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降雨量大,終年溫暖濕潤,水熱條件優越。位於該地區墨脫縣南部邊境的巴昔卡鎮平均年降水量高達4500mm,曾長期被中國大陸官方教科書中稱作「中國雨都」。該地區水力資源極其豐富,主要河流有雅魯藏布江、卡門河、西巴霞曲(蘇班西里河)、丹巴曲、察隅河等,水力資源較為豐富。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即位於該地區。藏南地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夏季的藏南地區,由於印度洋上吹來的西南季風帶來大量水分和熱量,而溫暖多雨,年平均降水較高,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可種植許多亞熱帶、熱帶作物,土壤肥沃,有西藏的「江南」之稱。
清朝征服西藏之前,西藏甘丹頗章政權的實際統治者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藏南西部的中心城市達旺出生。1904年,時任清朝駐俄羅斯公使胡惟德翻譯的《西藏全圖》出版,鄒代鈞根據《西藏全圖》,對《中外輿地全圖》的青海西藏圖做了重大訂正:①中印西段邊界新疆段,大致走向按分水嶺;西段西藏段,界線穿過班公湖東、西兩湖間,直到碟穆綽克(巴里加斯)西南,和現行地圖相似;②中段大致依分水嶺;③東段,不丹依然畫大,東段界線接近現行地圖,珞瑜地區注「無定山族」,但屬前藏,中間不再有界線。[4]
1912年,中華民國赴川滇邊特使抵達壓必曲龔後,於原界牌旁樹立新界牌。[5]1913年至1914年,由英國策劃、在印度西姆拉召開的中、英、藏三方代表參加的西姆拉會議上,擔任英屬印度政府外務大臣的英國人亨利·麥克馬洪與西藏當局(即噶廈)的代表夏扎·班覺多吉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將英藏劃定的「印藏分界線」加入到換文地圖中,簽訂《西姆拉條約》,訂出麥克馬洪線。此線把歷史上長期屬於西藏管轄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劃歸英屬印度,依此線劃定後的英屬印度東北邊界,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處(即中方所稱的傳統習慣線)向北推進到喜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將西藏地區向北壓縮一百多公里。參會的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因中央政府的反對而拒絕在條約上正式簽字,拒絕承認該條約,會談從而破裂。藏方因英方並未達成條約上允諾給予西藏的要求,因此也不承認麥克馬洪綫及條約。後中華民國政府又多次發表聲明,不承認西姆拉條約和麥克馬洪線。1948年,中國正在內戰中,剛獨立的印度認為有權繼承分治後的英屬印度領土,遂開始派軍隊進入該地。中方認為西姆拉條約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拒絕承認。不久後中華民國政府由於國共內戰失敗遷往台灣,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在此問題上無明確表態。
中印兩國在處理邊界爭端的過程中,無論是周恩來同尼赫魯的通信和會談,還是兩國政府之間的往來照會以及官員會談,都利用地圖作為各自權利主張的關鍵證據。在這一過程中,除中印各自堅持自己地圖上對邊界繪製的準確性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稱「印度對中印邊界線的畫法是英國近代史上侵略擴張政策的產物」,而印度政府則將中國地圖有關中印邊界的畫法稱為「製圖侵略」(cartographic aggression),即利用地圖開疆為領土擴張服務。[4]
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按照印度自治領的領土主張,占領達旺地區,驅趕西藏的宗本所派駐的官員。1954年,印度政府在該地區建立東北邊境特區並修改其官方地圖,將麥克馬洪線由原來的「未經標定邊界」第一次改標為「已定界」。截至1960年,印軍完全控制麥線以南。
在1962年10月至11月的中印邊境戰爭中,解放軍一度占領包括達旺、邦迪拉、梅楚卡及瓦弄等重要城鎮在內的藏南大部分區域,進逼至傳統習慣線附近。解放軍希望印度承認中方主權,並與中方開展邊界談判,不希望以武力收復失地,遂主動後撤至麥克馬洪線內。1964年,印軍重新占領該地區,在「麥線」附近與解放軍形成對峙。
1972年,印度將東北邊境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2月,印度宣布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聲明,不承認印方劃定的「非法的麥線」和阿邦,並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線設點的軍事人員。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印邊界局勢趨向緩和,中印邊界問題談判進入正常軌道,截止2007年4月,中印已經進行10輪邊界問題特別代表談判。到目前為止,藏南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在中國印製的中國地圖上,均將印度實際控制的藏南地區劃為自己的版圖,但一般地圖則多以務實原則將麥克馬洪線作為中印東段國界。
2008年6月4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表示阿魯納恰爾邦的達旺領土,也就是中國所宣稱的藏南為印度的一部分,他承認1914年藏、印代表及西藏簽訂的《西姆拉條約》的麥克馬洪線的有效性[3]。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行為在中國被視為叛國行為,遭到中國政府的抵制[6]。
註:大部分藏南地區中國並未實際控制,由印度控制並進行管理,詳見阿魯納恰爾邦。
藏南是印度所管轄的阿魯納恰爾邦的主體部分,而阿魯納恰爾邦的人口超過100萬人。根據當地政府統計,本地有82種的不同部族。主要的部族包括信仰藏傳佛教的門巴族、舍度苯族、珞巴族以及康巴族,信仰泛靈論的阿地族、阿加族、米濟族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主要部族是坎底傣(傣族分支)、帕基人和傈僳族,信仰印度教的主要部族是諾特族。諾特族是那加族的一個部族,阿魯納恰爾邦的那加族和阿締族有部分的人是信仰基督教新教浸信宗和羅馬天主教。
2014年1月,一名印度東北地區議員的兒子19歲青年尼杜·塔尼亞因為其長相和衣着髮型類似中國人,而遭到印度人的暴打致死,引起東北地區居民的強烈抗議。[7][8][9]
因中國聲稱其主權,藏南地區的居民前往中國時,中國政府會發出一種特殊的「裝訂簽證」,這種簽證不會在護照留下永久印記,在離開中國時會被銷毀。這種特殊的簽證有助於旅行者向印度政府隱藏其前往中國的經歷。[10][11]
2011年亞洲空手道錦標賽、2011年世界青年射箭錦標賽、2021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2022年亞洲運動會均有來自藏南地區的運動員因為另紙簽證或拒簽的問題而無法前往中國參賽[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