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奧特·克雷森獎章(英語:Elliott Cresson Medal),也被稱為埃利奧特·克雷森金質獎章, 是富蘭克林研究所頒發的最高獎項。 該獎項是由富蘭克林研究所終身會員埃利奧特·克雷森於1848年以1,000美元獎金設立。[1] 該獎項旨在表彰「在工藝和科學領域的新發現、或發明改進實用的機器、或在製造上提供創新製程或材料、或提昇技術使工藝更加完善。」[1]。這個獎項在克雷松去世21年後,才在1875年頒發第一個獎章。[1]
富蘭克林研究所一直斷斷續續頒發埃利奧特·克雷森獎章,直到1998年他們重新整合旗下的獎項,並合併成為含蓋七大領域的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2] 在這期間共頒發出268枚埃利奧特·克雷森獎章。[3]
獲獎者列表
年份 | 獲獎者 | 領域 | 獲獎原因 | 參考文獻 |
---|---|---|---|---|
1875 |
威廉·吉布森·A·邦維爾 | 生命科學 | 電磁牙槌 | [4] |
1875 |
Fiss, Banes, Erben & Co. | 工程 | 精紡紗線 | [4] |
1875 |
Powers and Weightman | 工程 | 藥品製造 | [4] |
1875 |
威廉·P·泰勝 | 發明 | 印刷機 | [4] |
1875 |
本傑明·考·泰爾赫曼 | 工程 | 噴砂 | [4] |
1875 |
約瑟夫·森麥爾 | 工程 | 顯微鏡及光學設備 | [4] |
1877 |
約翰·查爾頓 | 工程 | 軸型式聯軸器 | [4] |
1877 |
P·H·達德利 | 工程 | Dynomagraph | [4] |
1878 |
亨利·鮑爾 | 化學 | 無味甘油 | [4] |
1878 |
賽勒斯·錢伯斯 | 工程 | 螺栓和鉚釘鉗 | [4] |
1878 |
威廉姆斯·法爾·古德溫 | 工程 | 割草機競賽 | [4] |
1879 |
諾伯特·迪蘭席爾 | 發明 | 亞麻測試機 | [4] |
1880 |
路易斯·H·斯貝利爾 | 發明 | 時間電報 | [4] |
1881 |
威廉·伍德特·格里斯科姆 | 工程 | 電動感應馬達和電池 | [4] |
1885 |
西普里安·夏波 | 工程 | 鞋子縫紉機 | [4] |
1885 |
弗雷德里克·西門子 | 工程 | 再生氣體燃燒器 | [4] |
1886 |
帕特里克·貝爾納·德蘭尼 | 工程 | 同步電報 | [4] |
1886 |
沙德烏斯·S·C·羅威 | 工程 | 水煤氣處理流程及裝置 | [4] |
1886 |
Ott & Brewer | 工程 | 陶瓷器 | [4] |
1886 |
Pratt & Whitney Co. | 工程 | 可互換切割齒輪系統 | [4] |
1886 |
羅伯特·H·拉姆齊 | 工程 | 鐵路車輛轉運裝置 | [4] |
1886 |
利伯蒂·沃爾考普 | 發明 | 噴槍 | [4] |
1887 |
查爾斯·F·阿爾伯特 | 工程 | 小提琴及琴弓 | [4] |
1887 |
雨果·比爾格拉姆 | 工程 | 斜角齒輪切割器 | [4] |
1887 |
阿爾弗雷德·H·考爾斯 | 工程 | 電力熔爐 | [4] |
1887 |
尤金·H·考爾斯 | 工程 | 電力熔爐 | [4] |
1887 |
湯瑪斯·蕭爾 | 工程 | 礦井氣體測試和礦井信號系統 | [4] |
1889 |
艾華·阿爾弗雷德·考柏 | 發明 | 手寫電報 | [4] |
1889 |
奧特瑪·默根瑟勒 | 工程 | Linotype排字機 | [4] |
1889 |
T·哈特·羅伯遜 | 發明 | 手寫電報 | [4] |
1889 |
喬治·弗雷德里克·西蒙德斯 | 工程 | 萬能滾壓機 | [4] |
1890 |
詹姆斯·B·哈蒙德 | 工程 | 打字機改良 | [4] |
1890 |
赫爾曼·何樂禮 | 電腦與認知科學 | 電動製表裝置 | [4] |
1890 |
Mayer Hayes & Co. | 工程 | 銼刀生產 | [4] |
1891 |
斯托克頓·貝茨 | 工程 | 主軸支架 | [4] |
1891 |
詹姆斯·H·貝文頓 | 工程 | 金屬焊接、管材旋壓和成型 | [4] |
1891 |
布拉德利·A·費斯克 | 工程 | 測距儀 | [4] |
1891 |
汀尼爾斯·奧爾森 | 工程 | 測試機器 | [4] |
1891 |
愛德溫·F·蕭爾 | 工程 | 主軸支架 | [4] |
1891 |
薩繆爾·M·禾克倫 | 工程 | 複合式火車頭 | [4] |
1891 |
喬治·M·馮·庫林 | 工程 | 主軸支架 | [4] |
1892 |
菲利普·H·霍姆斯 | 工程 | 軸頸軸承的組成 | [4] |
1892 |
亨利·M·豪 | 工程 | 鋼鐵冶金 | [4] |
1893 |
克利福德·H·巴徹勒 | 工程 | 複合式火車頭 | [4] |
1893 |
佛雷德利·歐仁·艾伍士 | 工程 | 彩色攝影 | [4] |
1893 |
喬治·愛德溫·馬克斯 | 生命科學 | 義肢改良 | [4] |
1893 |
保羅·馮·揚科 | 工程 | 揚科鋼琴鍵盤 | [4] |
1894 |
尼古拉·特斯拉 | 工程 | 交流高頻電流 | [4] |
1895 |
亨利·M·豪 | 工程 | 鋼鐵的實驗研究 | [4] |
1895 |
詹姆斯·佩克弗 | 發明 | 石材鋸床 | [4] |
1895 |
萊斯特·艾倫·佩爾頓 | 工程 | 佩爾頓式水輪機 | [4] |
1896 |
帕特里克·貝爾納·德蘭尼 | 工程 | 電報,高速系統 | [4] |
1896 |
托爾伯特·蘭斯頓 | 發明 | 自動排版機 | [4] |
1897 |
漢密爾頓·卡斯特納 | 工程 | 鹼性氯化物的電解分解處理流程 | [4] |
1897 |
以利沙·格雷 | 工程 | 電報傳真機 | [4] |
1897 |
查爾斯·法蘭西斯·詹金斯 | 發明 | 影片投影機 | [4] |
1897 |
威廉·倫琴 | 物理 | 發現 X光 | [4] |
1897 |
約瑟·威爾克斯 | 發明 | 經濟量表:顯示爐膛中氣體平衡的碳酸氣體比例 [5] | [4] |
1898 |
威布爾·奧林·阿特華特 | 工程 | 呼吸量熱計 | [4] |
1898 |
托馬斯·科斯卡登 | 工程 | 耐磨鋼帶輪 | [4] |
1898 |
克萊門斯·赫歇爾 | 發明 | 文丘里量測儀 | [4] |
1898 |
亨利·莫瓦桑 | 工程 | 電力熔爐調研 | [4] |
1898 |
艾華·班尼特·羅莎 | 工程 | 呼吸量熱計 | [4] |
1900 |
American Cotton Company | 工程 | 圓形捆包系統 | [4] |
1900 |
路易·艾華·利維 | 工程 | 用於金屬板噴酸蝕刻的方法和裝置 | [4] |
1900 |
Pencoyd Iron Works | 工程 | 橋樑結構 | [4] |
1900 |
美國地質調查局 | 地球科學 | USGS博覽會 | [4] |
1900 |
卡爾·奧爾·馮·威爾斯巴赫 | 化學 | 關於金屬氧化物的發現 | [4] |
1901 |
魯道夫·狄塞爾 | 工程 | 柴油引擎 | [4] |
1901 |
約翰·S·福布斯 | 化學 | 自動加熱和消毒流體的處理流程 | [4] |
1901 |
劉易斯·M·赫普特 | 工程 | 反應式防波堤 | [4] |
1901 |
Mason & Hamlin Company | 工程 | 李斯特管風琴 | [4] |
1901 |
A·G·沃特豪斯 | 工程 | 自動加熱和消毒流體的處理流程 | [4] |
1902 |
查爾斯·歐內斯特·阿克 | 工程 | 製造腐蝕性鹼和鹵素氣體 | [4] |
1902 |
腓德烈·溫斯羅·泰勒 | 工程 | 處理工具鋼的流程 | [4] |
1902 |
馬塞爾·懷特 | 工程 | 處理工具鋼的流程 | [4] |
1903 |
G·H·克萊姆 | 工程 | 從金屬混合物除去特定金屬的方法 | [4] |
1903 |
約瑟夫·L·費雷爾 | 工程 | 防火木材的處理流程 | [4] |
1903 |
威爾遜·林斯·利吉爾 | 工程; 電腦與認知科學 | 學校城市教育計劃 | [4] |
1903 |
維克多·戈爾德施密特 | 工程 | 音樂和聲理論 | [4] |
1903 |
法蘭克·J·史伯格 | 工程 | 電力牽引系統 | [4] |
1904 |
詹姆斯·馬佩斯·多奇 | 工程 | 儲煤系統 | [4] |
1904 |
威爾遜·林斯·利吉爾 | 工程; 電腦與認知科學 | 學校城市 | [4] |
1904 |
漢斯·戈爾德施密特 | 物理 | 鋁熱法 | [4] |
1904 |
路易斯·艾華·利維 | 工程 | 用於準備蝕刻板材的機器 | [4] |
1904 |
L·D·拉芙肯 | 工程 | 管材展延翻邊機 | [4] |
1904 |
亞歷山大·E·歐特布立吉 | 工程 | 鑄鐵的分子結構 | [4] |
1904 |
約翰·克林頓·帕克 | 工程 | 蒸汽產生器 | [4] |
1905 |
Gray National Telautograph Company | 工程 | 電報傳真機 | [4] |
1905 |
米海洛·卜平 | 物理 | 減少電波的衰減 | [4] |
1906 |
American Paper Bottle Company | 工程 | 紙製牛奶瓶 | [4] |
1906 |
威廉·約瑟·漢默 | (未標定) | 白熾電燈的歷史典藏 | [4] |
1907 |
鮑爾溫機車廠 | 工程 | 在美國火車頭進展上的貢獻 | [4] |
1907 |
約翰·L·博爾施 | 物理 | 新式雙焦鏡頭 | [4] |
1907 |
J·艾倫·海尼 | 工程 | 防火絕緣電線 | [4] |
1907 |
費迪南德·飛利浦 | 工程 | 用於動力傳動的壓製鋼滑輪 | [4] |
1907 |
艾華·R·泰勒 | 化學 | 電爐製造二硫化碳 | [4] |
1908 |
羅梅·貝克·胡赫 | 工程 | 美國木材的運用 | [4] |
1908 |
阿納托利·馬利特 | 工程 | 改良鉸接式複合火車頭 | [4] |
1909 |
瑪麗·居禮 | 化學 | 發現放射線物質鐳 | [4] |
1909 |
皮耶·居禮 | 化學 | 發現放射線物質鐳 | [4] |
1909 |
沃爾夫岡·蓋德 | 工程 | 分子空氣泵 | [4] |
1909 |
詹姆斯·蓋利 | 工程 | 高爐作業使用的乾燥空氣鼓風 | [4] |
1909 |
盧米埃兄弟 | 工程 | 彩色攝影 | [4] |
1909 |
喬治·歐文·斯克爾 | 工程 | 多路電話 | [4] |
1909 |
本傑明·塔爾博特 | 工程 | 平爐煉鋼法處理流程 | [4] |
1909 |
沃爾特·維克托·特納 | 工程 | 空氣煞車設計與應用 | [4] |
1909 |
安德伍德打字機公司 | 工程 | 安德伍德打字機 | [4] |
1909 |
亞歷克西斯·維納茨 | 工程 | 銑削銼刀 | [4] |
1909 |
H·A·外斯·伍德 | 工程 | 報紙鉛版自動鑄版機 | [4] |
1910 |
Automatic Electric Company | 工程 | 自動電話系統 | [4] |
1910 |
約翰·A·布拉希爾 | 物理 | 在天文儀器的傑出工作 | [4] |
1910 |
彼得·庫珀·休伊特 | 發明 | 水銀整流器 | [4] |
1910 |
約翰·弗里茨 | 工程 | 在鋼鐵工業的傑出工作 | [4] |
1910 |
羅伯特·哈德菲爾 | 工程 | 在冶金學的傑出工作 | [4] |
1910 |
歐尼斯特·拉塞福 | 工程 | 在電子理論的傑出工作 | [4] |
1910 |
約瑟夫·湯姆森 | 物理 | 在物理科學的傑出工作 | [4] |
1910 |
愛德華·韋斯頓(化學家) | 工程 | 在電子方面發現的傑出工作 | [4] |
1910 |
哈維·華盛頓·懷爾 | 生命科學 | 在農業化學的傑出工作 | [4] |
1912 |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 工程 | 電訊傳輸清晰語音 | [4] |
1912 |
威廉·克魯克斯 | 化學 | 在化學上的發現 | [4] |
1912 |
阿爾弗雷德·E·諾伯 | 工程 | 在土木工程的傑出工作 | [4] |
1912 |
愛德華·莫立 | 化學 | 測定化學物原子量 | [4] |
1912 |
阿爾伯特·邁克生 | 物理 | 物理光學研究 | [4] |
1912 |
亨利·羅斯科 | 化學 | 在化學上的重要研究 | [4] |
1912 |
塞謬爾·韋斯利·斯特拉頓 | 工程 | 在計量學的傑出工作 | [4] |
1912 |
伊萊休·湯姆森 | 工程 | 電力的工業應用 | [4] |
1912 |
阿道夫·馮·拜爾 | 化學 | 有機化學的延伸研究 | [4] |
1913 |
愛米爾·貝利納 | 工程 | 對電話和聲音重現科學的貢獻 | [4] |
1913 |
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 | 生命科學 | 有機和生物化學 | [4] |
1913 |
威廉·拉姆齊 | 化學 | 化學上的發現 | [4] |
1913 |
易沙哈姆·蘭多夫 | 工程 | 在土木工程的傑出工作 | [4] |
1913 |
約翰·斯特拉特 | 物理 | 物理科學的延伸研究 | [4] |
1913 |
阿爾伯特·索弗爾 | 工程 | 鋼鐵的冶金學 | [4] |
1913 |
查爾斯·普羅透斯·斯泰因梅茨 | 工程 | 在電子工程上的分析方法 | [4] |
1914 |
約瑟夫·瑪麗亞·埃德爾 | 化學 | 光化學的原始研究 | [4] |
1914 |
卡爾·馮林德 | 工程 | 液化氣體和製冷 | [4] |
1914 |
愛德嘉·法赫斯·史密斯 | 化學 | 在電化學的先導工作 | [4] |
1914 |
奧維爾·萊特 | 工程 | 航空的工藝和科學 | [4] |
1915 |
邁克爾·約瑟·歐文斯 | 工程 | 自動吹瓶機 | [4] |
1916 |
AT&T公司 | 工程 | 在電話工藝的發展 | [4] |
1916 |
拜倫·E·埃爾德雷德 | 工程 | 用於白熾燈的低膨脹線 | [4] |
1916 |
羅伯特·甘斯 | 工程 | 用軟水砂軟化水的處理流程 | [4] |
1917 |
愛德溫·費奇·諾思魯普 | 工程 | 電爐及高溫的研究 | [4] |
1918 |
艾薩克·牛頓·路易士 | 工程 | 路易士機槍 | [4] |
1920 |
威廉·勒·羅伊·埃米特 | 工程 | 電力推進船舶 | [4] |
1923 |
李·德富雷斯特 | 工程 | 三極管 | [4] |
1923 |
雷蒙德·D·約翰遜 | 工程 | 液壓閥 | [4] |
1923 |
阿爾伯特·金斯伯里 | 工程 | 推力軸承 | [4] |
1925 |
法蘭西斯·霍奇金森 | 工程 | 渦輪發電的器具 | [4] |
1926 |
喬治·海爾 | 物理 | 太陽、太陽大氣和太陽物理的天文研究 | [4] |
1926 |
查爾斯·S·黑斯廷斯 | 工程 | 光學系統設計 | [4] |
1927 |
戴頓·米勒 | 物理 | 聲音研究 | [4] |
1927 |
愛德華·利明頓·尼科爾斯 | 物理 | 物理科學的調研 | [4] |
1928 |
古斯塔夫·W·艾爾蒙 | 工程 | 透磁合金 | [4] |
1928 |
亨利·福特 | 工程 | 在汽車產業的革新和在產業的領導力 | [4] |
1928 |
弗拉基米爾·卡拉佩多夫 | 電腦與認知科學 | 運動計算設備 | [4] |
1928 |
查爾斯·L·勞倫斯 | 工程 | 萊特旋風風冷式J-5型引擎 | [4] |
1929 |
詹姆斯·伊爾文 | 生命科學 | 碳水化合物化學 | [4] |
1929 |
舍瓦利耶·傑克遜 | 生命科學 | 清除呼吸道和食道異物的儀器 | [4] |
1929 |
埃爾默·安布洛斯·施佩里 [6] | 工程 | 導航和記錄儀器(陀螺儀) | [4] |
1930 |
諾曼·羅斯威爾·吉布森 | 物理 | 封閉管道中流動液體的測量 | [4] |
1930 |
艾爾文·愛德溫·穆爾特羅普 | 工程 | 發電站高壓蒸汽鍋爐 | [4] |
1931 |
柯林頓·戴維孫 | 物理 | 晶體對電子的散射和衍射 | [4] |
1931 |
雷斯特·革末 | 物理 | 晶體對電子的散射和衍射 | [4] |
1931 |
本多光太郎 | 工程 | 在磁性和冶金學的貢獻 | [4] |
1931 |
西奧多·萊曼 | 物理 | 在光譜學工作成就 | [4] |
1932 |
珀西·布里奇曼 | 物理 | 在高壓的工作成就 | [4] |
1932 |
查爾斯·拉格特·福特斯科 | 工程 | 多相網絡中的對稱坐標 | [4] |
1932 |
約翰·B·懷特黑德 | (未標定) | 介電質行為 | [4] |
1933 |
瓦爾特·鮑爾斯費爾德 | 物理 | 光學天象儀 | [4] |
1933 |
胡安·德拉謝爾瓦 | 工程 | 具自由旋翼的自轉旋翼機 | [4] |
1934 |
斯圖亞特·巴蘭汀 | 工程 | 用於無線電傳輸的垂直天線 | [4] |
1934 |
聯合道岔與信號公司 | 工程 | 連續駕駛室信號和自動列車控制系統 | [4] |
1936 |
喬治·奧利佛·庫姆 | 化學 | 合成脂肪烴化學的發展 | [4] |
1936 |
羅伯特·傑米森·范德格拉夫 | 工程 | 高壓靜電產生器 | [4] |
1937 |
卡爾·戴維·安德森 | 化學 | 發現正電子 | [4] |
1937 |
威廉·鮑威 | 地球科學 | 在大地測量學地殼均衡論的貢獻 | [4] |
1937 |
雅克·艾德溫·布蘭德伯格 | 工程 | 玻璃紙的製造流程 | [4] |
1937 |
威廉·吉奧克 | 物理 | 低溫研究 | [4] |
1937 |
歐內斯特·勞倫斯 | 工程 | 迴旋加速器的發展 | [4] |
1938 |
埃德溫·赫伯特·蘭德 | 工程 | 寶麗萊拍立得相機 | [4] |
1939 |
查理士·凡而儂·波伊斯 | 物理 | 創建測量引力、聲音、熱量、輻射以及電流和靜電的新方法 | [4] |
1939 |
喬治·阿什利·坎貝爾 | 工程 | 改良電話的電路理論 | [4] |
1939 |
約翰·倫肖·卡森 | 工程 | 在電力通信的貢獻 | [4] |
1940 |
弗雷德里克·M·巴斯凱特 | 工程 | 低碳鐵合金和電冶金 | [4] |
1940 |
羅伯特·R·威廉斯 | 生命科學 | 在維生素B1的研究,包括在足夠數量純態下的分離 | [4] |
1941 |
美國海軍 | 工程 | 潛艇救援裝置,美國肺和救援艙 | [4] |
1942 |
克勞德·哈德森 | 生命科學 | 碳水化合物化學研究 | [4] |
1942 |
伊西多·拉比 | 物理 | 測量原子核的磁矩及其射頻頻譜 | [4] |
1943 |
查爾斯·麥特卡爾夫·阿倫 | 工程 | 用於測量管道中水流量的鹽速法 | [4] |
1944 |
羅傑·亞當斯 | 化學 | 在有機化學的貢獻 | [4] |
1945 |
史丹佛·考德威爾·霍伯 | 工程 | 美國海軍在無線電領域的領導地位 | [4] |
1945 |
劉易斯·費里·穆迪 | 工程 | 水輪機 | [4] |
1946 |
格拉登·M·巴恩斯 | 工程 | 設計和開發高射砲,坦克,海岸火砲和焊接炮座的貢獻 | [4] |
1948 |
艾德溫·H·考畢茲 | 工程 | 遠距通信的實用系統 | [4] |
1950 |
貝西·史蘭 | 物理 | 在大氣電力和閃電放電機制相關領域的工作 | [4] |
1952 |
艾華·C·莫利納 | 工程 | 將數學概率應用於電話業務研究並發明交換設備來改良電話通信的貢獻 | [4] |
1952 |
H·伯查德·泰勒 | 工程 | 單流道垂直反應式渦輪機的開發 | [4] |
1953 |
威廉·布倫姆 | 物理 | 金屬電沉積的科學依據 | [4] |
1953 |
喬治·羅素·哈里森 | 物理 | 精確量測塞曼效應 | [4] |
1953 |
威廉·弗雷德里克·梅格斯 | 物理 | 在光譜領域的貢獻以及對許多元素的電子結構的了解 | [4] |
1955 |
法蘭克·菲力普·鮑登 | 物理 | 在固體表面之間摩擦的廣泛調研 | [4] |
1957 |
威拉得·利比 | 物理 | 放射性碳定年法 | [4] |
1957 |
雷金納德·J·S·皮戈特 | 工程 | 在工程方面的成就、發明和領導 | [4] |
1957 |
勞勃·華生-瓦特 | 工程 | 脈衝雷達和雷達系統的發展 | [4] |
1958 |
約瑟·C·帕特里克 | 化學 | 在多硫化物聚合物的發現以及將化學化合物結合來製造合成橡膠的新工藝 | [4] |
1958 |
史蒂芬·鐵摩辛柯 | 工程 | 彈性理論和彈性穩定性 | [4] |
1959 |
約翰·海斯·哈蒙德 | 工程 | 開發移動車輛的遠程無線電控制 | [4] |
1959 |
亨利·查爾斯·哈里森 | 工程 | 機電設備中的阻抗匹配原理 | [4] |
1959 |
歐文·沃爾夫 | 工程 | 在無線電、雷達和電子方面的貢獻 | [4] |
1960 |
休伊·拉蒂默·德萊頓 | 工程 | 在空氣動力學理論和應用的貢獻,推進了風洞和飛機設計工藝,並為第一個自動雷達導引飛彈的設計和開發做出的貢獻 | [4] |
1960 |
阿帕·德路德維希·納戴 | 工程 | 在材料彈性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 [4] |
1960 |
威廉·弗朗西斯·格雷·斯旺 | 物理 | 在宇宙輻射領域的重要研究 | [4] |
1961 |
唐納德·格拉澤 | 物理 | 用於追蹤和拍攝高能電離粒子軌道和核碰撞碎片的氣泡室 | [4] |
1961 |
魯道夫·穆斯堡爾 | 物理 | 無反沖發射 | [4] |
1961 |
萊因霍爾德·盧登堡 | 工程 | 在電力系統的性能提昇 | [4] |
1961 |
詹姆斯·范艾倫 | 物理 | 在太空科學領域取得開創性成就,范艾倫輻射帶 | [4] |
1962 |
詹姆斯·吉爾伯特·貝克 | 物理 | 在天文儀器設計的創新和使用在光學設計的數學 | [4] |
1962 |
華納·馮·布朗 | 工程 | 液體火箭發動機和火箭的發展 | [4] |
1963 |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費洛斯 | 物理 | 用電磁學和核物理學的貢獻,如同步加速器中奇異聚焦原理的概念,ARGUS實驗和Astron開發的原理 | [4] |
1963 |
格羅特·雷伯 | 物理 | 無線電天文學、早期的電波望遠鏡, 及辨識第一顆無線電星球 | [4] |
1964 |
瓦勒度·L·塞蒙 | 工程 | 在天然和合成橡膠生產的成就 | [4] |
1964 |
理查德·V·蘇韋爾 | 物理 | 解決物理與工程中的屈曲問題 | [4] |
1964 |
羅伯特·賴斯本·威爾遜 | 物理 | 對高能粒子束方向和控制,及設計高能物理現象測量儀器的貢獻, | [4] |
1965 |
唐納德·斯萊克 | 生命科學 | 臨床化學的程序和設備 | [4] |
1966 |
埃弗里特·P·白萊澤 | 物理 | 在輻射屏蔽理論的發展 | [4] |
1966 |
赫爾曼·弗朗西斯·馬克 | 化學 | 聚合物 | [4] |
1968 |
尼爾·巴特利特 | 化學 | 氙和氡的氟化物 | [4] |
1969 |
亨利·艾林 | 化學 | 活化能的量子力學計算 | [4] |
1969 |
彼得·卡爾·戈德馬克 | 工程 | 在電子領域的貢獻 | [4] |
1970 |
沃爾特·亨利·津恩 | 工程 | 核能反應爐 | [4] |
1971 |
保羅·弗洛里 | 化學 | 聚合物科學 | [4] |
1971 |
約翰·凡扶累克 | 物理 | 磁性和電介質的理論 | [4] |
1972 |
布萊恩·約瑟夫森 | 物理 | 約瑟夫森效應和物質在低溫下的理論 | [4] |
1972 |
威廉·鮑威爾·李爾 | 工程 | 開發全自動駕駛儀和里爾噴射機 | [4] |
1973 |
艾倫·桑德奇 | 物理 | 天文學 | [4] |
1973 |
約翰·保羅·斯塔普 | 生命科學 | 碰撞傷害研究 | [4] |
1974 |
西奧多·L·凱爾斯 | 化學 | 過氰化合物的合成及化學和物理性質的探索 | [4] |
1974 |
羅伯特·H·迪克 | 物理 | 在引力實驗和理論中的關鍵角色 | [4] |
1974 |
阿里·珍·哈根達斯-斯密特 | 地球科學 | 植物激素和空氣污染化學 | [4] |
1974 |
布魯諾·羅西 | 物理 | 宇宙線及伽馬射線天文學 | [4] |
1975 |
米爾德里德·考恩 | 生命科學 | 酶複合物的核磁共振分析 | [4] |
1975 |
麥可·詹姆斯·萊特希爾 | 物理 | 產生空氣動力噪音的聲學四極理論 | [4] |
1976 |
利昂·萊德曼 | 物理 | 領導在高能相互作用,核力和粒子物理研究的前導實驗 | [4] |
1978 |
赫伯特·布朗 | 化學 | 開發合成乙硼烷和鹼金屬氫化物的方法 | [4] |
1978 |
法蘭克·H·史迪林傑 | 化學 | 以電腦模擬水分子 | [4] |
1979 |
史蒂文·溫伯格 | 物理 | 在弱交互作用和電磁交互作用的統一理論 | [4] |
1980 |
里卡爾多·賈科尼 | 物理 | 在X射線天文學方面的傑出表現 | [4] |
1981 |
馬里昂·金·哈伯特 | 地球科學 | 定量方法在地質問題上的應用 | [4] |
1982 |
哈羅德·P·尤班克 | 物理 | 電漿物理 | [4] |
1982 |
埃德加·布賴特·威爾遜 | 物理 | 對分子結構和分子動力學理解的貢獻 | [4] |
1984 |
伊莉莎白·諾伊費爾德 | 生命科學 | 在遺傳學黏多醣貯積症的研究 | [4] |
1985 |
羅伯特·N·克萊頓 | 工程 | 質譜在地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 [4] |
1985 |
安德烈·迪米崔維奇·沙卡洛夫 | 物理 | 在控制熱核反應、重子合成和質子衰變、誘導重力和夸克模型所做的貢獻 | [4] |
1986 |
利奧·卡達諾夫 | 物理 | 在當前解析二級相變所做的貢獻 | [4] |
1987 |
格爾德·賓寧 | 物理 | 開發掃描隧道顯微鏡 | [4] |
1987 |
海因里希·羅雷爾 | 物理 | 開發掃描隧道顯微鏡 | [4] |
1988 |
哈里·喬治·德里卡默 | 工程 | 釐清壓力在產生順磁性-鐵磁性和導體-絕緣體轉變中的作用 | [4] |
1989 |
愛德華·諾頓·羅倫茲 | 物理 | 解讀物理系統中的動態混沌現象 | [4] |
1990 |
馬蘭·O·斯卡利 | 物理 | 在雷射物理和量子光學、原子及統計物理以及生物工程方面的發現 | [4] |
1991 |
亞基爾·阿哈羅諾夫 | 物理 | 在電磁勢的觀測和對量子力學的見解 | [4] |
1991 |
戴維·玻姆 | 物理 | 將電磁勢提升到物理可觀測的狀態 | [4] |
1992 |
徐立之 | 生命科學 | 發現囊腫性纖維化基因 | [4] |
1995 |
馬爾文·H·卡洛特斯 | 生命科學 | 在合成DNA寡核苷酸自動化的貢獻 | [4] |
1995 |
卓以和 | 物理 | 在量子物理中分子束磊晶技術的開發與改良 | [4] |
1997 |
艾爾文·弗里多維奇 | 生命科學 | 在活體器官發現生物的自由基反應 | [4] |
1997 |
喬·M·麥克科德 | 生命科學 | 在活體器官發現生物的自由基反應 | [4] |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