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唐朝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中宗李顯(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時間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時間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兩次在位合共五年半。
唐中宗孝和皇帝 | |||||||||||||||||
---|---|---|---|---|---|---|---|---|---|---|---|---|---|---|---|---|---|
唐朝皇帝 | |||||||||||||||||
唐朝第4位(第4、6任)皇帝 天可汗 | |||||||||||||||||
第一次統治 | 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54天)遭廢黜 | ||||||||||||||||
前任 | 唐高宗李治 | ||||||||||||||||
繼任 | 唐睿宗李旦 | ||||||||||||||||
攝政 | 皇太后武則天(684年[1]) | ||||||||||||||||
第二次統治 | 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5年130天) | ||||||||||||||||
前任 | 唐睿宗李旦(唐朝) 聖神皇帝武則天(武周) | ||||||||||||||||
繼任 | 唐殤帝李重茂 | ||||||||||||||||
太上皇 | 武則天(705年) | ||||||||||||||||
出生 | 唐高宗顯慶元年十一月五日 | 656年11月26日||||||||||||||||
逝世 | 710年7月3日 景龍四年六月初二日 | (53歲)||||||||||||||||
安葬 | |||||||||||||||||
配偶 | 趙皇后 韋皇后 昭容上官婉兒 鄭氏 姓不詳,李重福母 姓不詳,李重茂母 | ||||||||||||||||
子嗣 | 子: 李重福 李重潤 李重俊 李重茂 女: 新都公主 宜城公主 定安公主 長寧公主 永壽公主 成安公主 永泰公主 安樂公主 | ||||||||||||||||
| |||||||||||||||||
王朝 | 唐朝 |
唐中宗公元710年病逝,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葬於定陵。中宗的祖父(唐太宗)、父親(唐高宗)、母親(武則天)、弟弟(唐睿宗)、兒子(唐殤帝)和侄子(唐玄宗)皆為皇帝,這在中國史上極為少見。
李顯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兒子。顯慶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生於長安。號為佛光王。[2]一開始他被封為周王。娶祖姑母常樂公主的女兒趙氏為王妃。但趙氏為武則天所不喜,最終在675年幽禁於內侍省而死。儀鳳二年(677年),李顯為徙封英王,改名李哲。永隆元年(680年),兄長李賢的太子地位被廢黜,李顯繼立為太子。同年,他的庶長子李重福出生。而後,選韋玄貞女韋氏為太子妃。高宗去世後,李顯於弘道元年十二月初五日(683年12月28日)繼位。
繼位後,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與母親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韋氏外戚。他打算將國丈(韋後之父)韋玄貞提拔為侍中,遭到武后親信裴炎的反對。李顯怒下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於是,武后便以此為理由,將其貶為「廬陵王」,軟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鎮)和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縣)。嗣聖元年(684年),武后廢李顯,改立李旦為帝。
698年,武則天將李顯重新立為太子。701年李顯的嫡長子李重潤、女兒永泰公主因得罪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賜死。705年2月22日,宰相張柬之、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仲曄、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五人以禁軍發動兵變,史稱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軍隊包圍,被迫下詔禪位給李顯。2月23日,李顯復辟,同年3月3日,復國號為唐。
中宗對與他患難與共的韋後非常信任,與她同參朝政,將她已過世的父親追封王爵,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也得參政,獲大權。安樂公主希望李顯能將她立為皇太女,以繼帝位,韋後這時也對他越來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學武則天般當皇帝。韋後認為李顯庶長子李重福告密導致了李重潤和永泰公主的死,對李顯進讒,使得李重福被外放不得回京,而庶三子李重俊被立為太子。
707年,太子李重俊被安樂公主迫害,於是發動了重俊之變,率兵攻殺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於其門第,又攻玄武門,欲殺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等人。不幸被守城的衛兵攔阻,李顯見狀呼喊,以重賞要求士兵歸順。於是軍官王歡喜倒戈,斬殺李多祚等於樓下,餘黨潰散。李重俊逃亡途中,被左右殺死。
710年中宗病逝,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死後不久,韋後降下懿旨,立年僅16歲的李重茂為帝,是為唐殤帝,不久就被唐玄宗與太平公主發動兵變推翻,史稱唐隆之變。
因大臣們認為韋後有罪被剝奪皇室身份不再適合與中宗合葬,李旦復登皇位後,追諡被李顯追封為皇后的趙氏為和思皇后,因不知道她的墓地,就舉行了招魂祔葬之禮,將皇后翟衣葬於陵所。
按照兩《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按說,韋後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後又想當皇帝,安樂公主就想當皇太女,幾方勢力都覺得中宗礙手礙腳。於是,大家聯合搞出一碗毒湯餅[3]。為了增強說法合理性,《資治通鑑》在景龍四年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個月特意加上一筆:「五月,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復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
唐中宗的死因還有以下幾種可能。李唐家族有心腦血管遺傳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長孫皇后、唐高宗統統患有「氣疾」、「風疾」,這在古代都指心腦血管類疾病,因此李唐王朝的皇帝們都不長壽,李顯五十五歲死亡尚屬正常。李顯事先沒有表現不適而暴卒,也符合部分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急、死亡率高的特點。
唐中宗被母后武則天所廢,原因是多方面,對後世的影響也頗大,直接導致李唐王朝一度中斷和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則天發動武周革命的先奏。
中宗繼位後,由於為先皇守喪,政事暫時取決於母后武則天,但喪期過後,母后仍無意還政,他不甘心受制於人,便提拔妻子韋皇后的娘家人試圖向母后挑戰,任人唯親,更說出「讓天下」的氣話[4],卻成為母后廢他的把柄。
武則天的政治野心也是重要因素。武則天自成為高宗皇后後,就逐步掌握大唐朝廷最高權力,高宗遺囑里雖說:「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但沒有說讓武后臨朝稱制,行使君權,武后臨朝稱制乃是擅自而為。她無意還政,圖謀自立為女皇帝[5],不願意中宗成為自己稱帝道路上的絆腳石,所以要廢黜他,讓睿宗來當傀儡皇帝。
裴炎心術不正,曾經排擠多位名臣(如裴行儉),被人猜測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李唐皇室而代之[6],他助武后臨朝稱制(見弘道大事記)後,又助武后廢中宗,但終於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而被殺(見光宅大事記),死後沒多少人同情他,或認為他活該[7];但也有人認為他對唐室忠心不二;還有人認為他只是貪圖權位的普通政客,並非想要篡權。因此,他助武后廢中宗也有三種不同看法:
李顯是自商朝太甲後除了曾短暫被廢的晉惠帝以外的第一位兩朝天子,第一個復辟的「皇帝」,但他昏庸無能,親小人遠賢臣,受制母妻女,無法控制宗室、權臣與皇后間的爭鬥。然而武功方面,他派張仁願修建三受降城,鞏固了河套,嫁金城公主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在鞏固邊疆有一定貢獻。
《新唐書·諸帝公主列傳》,記唐中宗有八位女兒[14],具體排行不詳,出於對個人的記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