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美國第46任總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約瑟夫·羅賓內特·拜登(英語:Joseph Robinette Biden Jr.,i/ˈbaɪdən/ BY-dən;1942年11月20日—),通稱喬·拜登(Joe Biden),現任美國總統(第46任),曾於2009年至2017年擔任第47任美國副總統,1973年至2009年間擔任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是美國政壇資深政治人物,亦是美國政治史上最年長的在任總統。
此條目已超出維基百科的模板大小限制。 |
喬·拜登 Joe Biden | |
---|---|
第46任美國總統 選舉:2020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21年1月20日 | |
副總統 | 賀錦麗 |
前任 | 唐納·川普 |
繼任 | 唐納·川普(候任) |
第47任美國副總統 選舉:2008、2012 | |
任期 2009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 | |
總統 | 貝拉克·奧巴馬 |
前任 | 迪克·切尼 |
繼任 | 邁克·彭斯 |
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 | |
任期 1973年1月3日—2009年1月15日辭職 | |
前任 | 卡萊布·博格斯 |
繼任 | 特德·考夫曼 |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 | |
任期 2007年1月4日—2009年1月3日 | |
前任 | 理查德·盧加爾 |
繼任 | 約翰·福布斯·凱瑞 |
任期 2001年6月6日—2003年1月3日 | |
前任 | 傑西·赫爾姆斯 |
繼任 | 理查德·盧加爾 |
任期 2001年1月3日—2001年1月20日 | |
前任 | 傑西·赫爾姆斯 |
繼任 | 傑西·赫爾姆斯 |
參議院禁毒黨團主席 | |
任期 2007年1月4日—2009年1月3日 | |
前任 | 查克·格拉斯利 |
繼任 | 黛安娜·范斯坦 |
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 | |
任期 1987年1月6日—1995年1月3日 | |
前任 | 斯特羅姆·瑟蒙德 |
繼任 | 奧林·哈奇 |
新堡郡議會議員 | |
任期 1970年11月4日—1972年11月8日 | |
選區 | 第4選區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聖瑪麗醫院 | 1942年11月20日
國籍 | 美國 |
政黨 | 民主黨 |
配偶 | 內莉亞·亨特 (1966年結婚—1972年喪偶) 吉爾·拜登(1977年結婚) |
兒女 | |
居住地 | 美國白宮(2021年-至今) 美國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私人) |
學歷 | 特拉華大學(BA) 雪城大學(JD) |
專業 | 律師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簽名 | |
網站 | 喬·拜登官方網站(英文) 白宮網站 |
拜登曾在1988年和2008年競選過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但都沒有成功。2019年4月,拜登宣布參加隔年的總統大選,並成功獲得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2020年11月,拜登與賀錦麗搭檔在大選中擊敗時任總統唐納·川普和副總統邁克·彭斯,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就任,成為就任時年齡最大的總統,也是繼約翰·肯尼迪之後第二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美國總統。拜登早期的總統活動主要圍繞着提議、遊說並簽署《2021年美國救助計劃》以加速美國從COVID-19大流行和其引發的經濟衰退中復甦。另外,拜登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其中涉及COVID-19,並扭轉特朗普政府的幾項政策,包括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與重申對童年入境者暫緩遣返手續接受者的保護。2021年8月,拜登執行將美軍全部撤出阿富汗的期間,阿富汗政府進而垮台,塔利班控制阿富汗大部分地區。對於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他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並授權向烏克蘭運送數百億美元的援助和武器。2023年起以色列—哈馬斯戰爭期間,他支持以色列對哈瑪斯的軍事行動。
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斯克蘭頓和特拉華州的紐卡斯爾縣長大,1968年在雪城大學獲得法律學位之前曾在特拉華大學學習。1970年,他被選為紐卡斯爾縣議員,1972年29歲的他當選特拉華州參議員,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六年輕的參議員。拜登是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長期成員,並最終成為委員會主席。他在1991年反對海灣戰爭,但支持將北約聯盟擴大到東歐,並支持美國介入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他支持2002年授權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決議,但反對美國在2007年增兵。他還於1987年至1995年擔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負責處理毒品政策、犯罪預防和公民自由問題;領導通過了《1984年綜合犯罪控制法案》和《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法》;並監督了六次美國最高法院確認聽證會,包括羅伯特·博克和克拉倫斯·托馬斯的具爭議性聽證會。
拜登曾6次連任參議院議員,貝拉克·奧巴馬與拜登搭檔在2008年總統選舉獲勝後,拜登辭去參議員以出任副總統[注 1]。奧巴馬和拜登在2012年總統選舉連任。拜登作為副總統在2009年監督基礎設施支出,以應對金融危機所導致的大衰退。他與國會共和黨議員的談判幫助通過了包括《2010年稅收減免、失業保險重新授權和創造就業法案》在內的立法,該法案解決了稅收僵局;《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解決了債務上限危機;《2012年美國納稅人減免法案》,解決了迫在眉睫的「財政懸崖」。他主力帶領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獲得通過,支持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並在2011年美軍撤出伊拉克前,幫助美國制定對伊政策。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後,他領導了槍支暴力專案組。2017年1月,拜登獲奧巴馬頒授總統自由勳章,不久後隨著政府交接卸任副總統。後來拜登在2020年總統選舉勝出並就任總統。
拜登有過兩次婚姻。他與首任妻子內莉亞·亨特於1966年結婚,生有2子1女;內莉亞與長女內奧米於1972年冬天的一場嚴重車禍中喪生,長子博·拜登於2015年因腦癌逝世。與第二任妻子吉爾·拜登於1977年結婚,生有1女。
2022年11月20日,拜登在任上度過80歲生日,是美國自1776年建國以來第一位在任時期踏入80歲的總統。
2024年7月21日,由於年事已高以及眾多民主黨員的勸退下,黯然宣布放棄競選連任;成為自二戰以來,繼林登·約翰遜之後,美國第二位主動放棄競選連任的總統。
1942年11月20日,拜登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的聖瑪麗凱勒紀念醫院。[1]:5他的父親是老約瑟夫·R·拜登,母親名為凱瑟琳·歐根尼婭·「簡」·福納根。[2][3]他是四個兄弟姐妹之中的老大[3],其家族是愛爾蘭裔的天主教徒。喬有兩個弟弟——詹姆斯·布萊恩·拜登,和弗朗西斯·W·拜登。並有一位妹妹瓦萊里·拜登。[4]他的母親簡是愛爾蘭後裔,[5][6][1]:8而老約瑟夫則有英國、法國和愛爾蘭血統。[7][1]:8
拜登的父親最初很富有,但在拜登出生前後由於挫折而處境拮据,[8][9][10]有幾年,拜登一家人不得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1]在20世紀50年代,斯克蘭頓陷入經濟衰退,拜登的父親找不到穩定的工作。[12]拜登10歲時(1953年),全家搬到了特拉華州克萊蒙特,後來又搬到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房子裡。[11]老拜登後來成了一名成功的二手車銷售員,以此維持着一家人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11][12][13]
少年時期的拜登熱衷體育運動。他就讀克萊蒙特的阿馳米爾學院期間,曾是高中橄欖球隊的中衛和外接手。[11][14]除了橄欖球,他還打過棒球。[11]雖然成績並不名列前茅,但他在初三和高三的時候擔任了班長。[1]:40–41[15]:991961年,拜登從高中畢業。[3][1]:40–41
在特拉華大學就讀期間,拜登也曾短暫地加入過新生橄欖球隊[16][17]。1965年,拜登於該校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主修歷史和政治學,輔修英語[18][15]:98,他的平均成績不是很高,為C等,在全班688人中排名第506位。[19][20]他在1968年開始在雪城大學法學院修習法律博士學位,不過他表示法學院非常無聊[21]。期間他競選班長,結果以一票之差輸給了威廉·J·布羅德斯基。拜登在攻讀博士時曾提交了一份15頁的課程作業,結果拜登的作業被發現是抄襲自福特漢姆法律評論上的一篇文章,於是拜登的該門課程被判定不及格[22]。1968年,拜登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畢業時他的成績在全班所有的85人中排名第76名[23]。1969年拜登獲許進入特拉華律師會。[23][24]
拜登原本有一定程度的口吃,但自20多歲起就有所改善。[25]拜登說自己曾通過在鏡子前朗誦詩歌來減少口吃,[15]:99[26]但有人認為口吃影響了他在2020年民主黨總統辯論中的表現。[27]
1966年8月27日,還在就讀法學院的拜登與雪城大學的學生內利亞·亨特(1942-1972)結婚。為此,他成功克服了女方父母不願意女方與羅馬天主教徒成婚的困難。[18]婚禮在紐約州斯凱尼特爾斯的一座天主教堂舉行。[28]拜登與內莉亞有三個孩子:長子博·拜登,次子亨特·拜登和女兒內奧米·拜登。[18]
1968年,拜登順利獲得雪城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在同級85位學生中排名第76位,[19][20]次年拜登取得了特拉華州律師資格,獲許進入特拉華律師會。[29]在校期間,他因是大學學生徵兵延期,[30]畢業後因哮喘被列為不能服兵役的對象。[30][31]
1968年,拜登在威明頓的共和黨人威廉·普利克特(William Prickett)領導的威明頓律師事務所擔任書記員,他後來回憶說,「當時感覺自己是共和黨人。」[32][33]他不喜歡當時民主黨特拉華州州長查爾斯·特里(Charles L. Terry)的保守派種族政治,而支持持自由主義的共和黨人拉塞爾·彼得森(Russell W. Peterson),後者在1968年擊敗了特里。[32]拜登被當地共和黨人招募,但拜登不喜歡當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理查德·尼克松,所以他註冊為了獨立選民。[32]
1969年,拜登於特拉華州威爾明頓進入法律界。拜登先是以公設辯護人的身份工作,然後在當地一家由一名活躍的民主黨人[34][32]所領導的律所執業。這位民主黨人任命他為民主論壇的成員,該論壇是一個試圖改革和振興特拉華州民主黨的團體。[1]:86拜登隨後重新註冊為民主黨人[32],他和另一位律師還組建了一家律師事務所。[34]然而,成為公司法律師對拜登來說沒有吸引力,而刑法律師的報酬也不高。[11]拜登於是通過管理房產來補充收入。[35]
1969年晚期,拜登在特拉華州紐卡斯爾縣成功當選為縣議會議員,該縣一向是偏向共和黨的區域。拜登的競選綱領偏向於自由主義,例如支持郊區的公共住房。[34][36][1]:59拜登從1970年至1972年在議會工作,同時他還堅持從事法律工作。[23][37]在此期間,拜登反對了一項大型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因為其有可能影響威爾明頓的街區。[1]:62
1972年,美國聯邦參議院舉行選舉。時任共和黨參議院議員博格斯正考慮退休,導致眾議員皮特·杜邦和威爾明頓市長哈里·哈斯科爾關係不和,兩人發生了直接的爭鬥。為了緩和兩人的對立,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應邀參加一個會議,說服博格斯在全共和黨的支持下再次參選,博格斯才被說服。[38]而拜登是唯一一位願意挑戰時任共和黨參議院議員博格斯的民主黨人。[34]他的競選活動幾乎沒有資金,獲勝希望也看起來非常渺茫。[11]拜登的家庭成員負責管理和組織競選活動,活動方式則主要依靠面對面地會見選民和在現場發傳單。[39]幸運的是特拉華州面積較小,拜登的這種做法才行得通。[35]他還獲得了美國勞工會和民主黨民調者帕特里克·卡德爾(Patrick Caddell)的幫助。[34]拜登的競選政綱主要集中在從越南撤軍、民權、公共交通、更公平的稅收、醫療保健和公眾對「政治常態」的不滿方面。[34][39]選舉前幾個月,拜登在民調中落後博格斯近30個百分點。[34]但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年輕的拜登乘勢而上,因他的活力,年輕又有吸引力的特質,[13]最終意外地以以50.5%的選票獲得了這個參議員席位。[39]
在成功當選參議員後不久,1972年12月18日,妻子內莉亞和當時剛滿1歲的女兒內奧米駕車出門採購聖誕節物品,[18]在從十字路口駛出時,內莉亞的旅行車被一輛帶有拖車的卡車撞上,事故相當嚴重,兩人當場喪生,兩個年幼的兒子博和亨特也在場並受了重傷,但保住了性命。博遭腿部骨折,並有其他傷口。亨特頭骨輕微骨折,還受到了其他頭部傷。[1]:93, 98眼見幸福美滿的家庭被頃刻粉碎,拜登心痛欲裂、六神無主,並想放棄參議員的職位,[13]但最終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邁克·曼斯菲爾德(Mike Mansfield)等同事好友的勸說下,他才打消了放棄職位的念頭。[40]多年後,拜登稱他聽說卡車司機在撞車前喝了酒。但司機的家人否認了這一說法,而警方也從未證實這一說法。拜登及後為此向卡車司機的家人道歉。[41][42][43][44][45]
1973年1月5日,拜登在威爾明頓醫療中心特拉華分院兒子的病床旁宣誓就職,見證者為參議院秘書長弗朗西斯·瓦萊奧(Francis R. Valeo)。[46][1]:93, 98在場的人包括兒子博·拜登(他的腿還在車禍所致的牽引架中)等家庭成員。[46][1]:93, 98當時以拜登31歲之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六年輕的參議員。[47][48]
為了能每天見到他的兒子們[49],拜登每天都需要從位於威爾明頓的寓所搭乘一個半小時的美鐵火車到華盛頓特區,這個習慣貫穿了他的參議院生涯,一連保持了36年。[13]而突如其來的劫難也讓拜登一度十分懷疑宗教,他後來寫道,他「覺得上帝對他玩了一個可怕的把戲」,[50]並使之有時難以集中在工作上。[51][52]
拜登對第二任妻子吉爾·特蕾西·雅各布斯讓他重拾了對政治和生活的興趣。[53]兩人在1975年通過朋友介紹相識[54],後於1977年6月17日在紐約的聯合國小教堂舉行了婚禮[55][56]兩人都是天主教徒,在特拉華州格林維爾布蘭迪河畔的聖約瑟夫教堂參加彌撒。[57]他們的女兒阿什莉·拜登生於1981年[18],成為了一位社會工作者。[58]亨特·拜登成為了在華盛頓的律師和遊說家。[59]拜登的長子博·拜登是一名相貌堂堂的青年才俊,長大後步父親後塵進入法律界及政界,成為了特拉華州的總檢察長[60],並曾參軍赴伊拉克駐紮,在成為少校後退役。然而天妒英才,博·拜登由於罹患腦癌不治,於2015年5月30日病逝,年僅46歲。[59]這使得經歷本就坎坷的拜登老年喪子,悲痛不已。
從1991年至2008年,拜登在威德恩大學法學院與其他教授一起執教了一門憲法學研討會,[61]該研討會在學生中非常火爆,供不應求,課的空位時常有個等候名單。拜登有時候還會從海外專門飛回特拉華州教課。[62][63][64][65]
拜登從事參議員不久,便專注於消費者保護和環境問題,他還呼籲加強政府問責制。[66]在1974年的一次採訪中,他稱自己在公民權利和自由、老年人關注的問題和醫療保健方面是自由派,但在其他問題上,包括墮胎和徵兵問題上則偏向保守派。[67]
拜登在任期前十年關注於軍控問題。[68][69]在國會未能批准蘇聯總書記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和吉米·卡特總統於1979年簽署的《美蘇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SALT II)》後,拜登會見了蘇聯外交部長安德烈·葛羅米柯,傳達了美國的關切,並爭取到了針對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所提之反對意見的調整。[70]在里根政府想故意對1972年所簽的《美蘇關於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臨時協定》以寬泛的方式解釋,以允許制定《星球大戰計劃》時,拜登則主張嚴格遵守該條約。[68]拜登還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斥責國務卿喬治·舒爾茨,指責里根政府不顧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繼續支持南非,受到了廣泛關注。[32]
1981年,拜登成為了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成員。1984年,他曾代表民主黨負責並成功通過了《1984年綜合犯罪控制法案》。隨着時間的推移,該法對犯罪行為的嚴苛刑罰引起了爭議。2019年,拜登承認自己推動該法案,是「犯下了大錯」。[71][72]拜登的支持者稱讚他修改了該法案中最糟糕的條款,這是他在該時期立法方面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73]該法案包括了《聯邦攻擊性武器禁令》[74][75]和《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法》。[76]
1993年,拜登對一項認為同性戀與軍旅生活不相容的條款投了贊成票,從而禁止了同性戀者服役。[77][78][79]1996年,他投票贊成《捍衛婚姻法案》,該法案禁止聯邦政府承認同性婚姻,從而禁止這類婚姻中的個人獲得聯邦法律的平等保護,並允許各州也這樣做。[80]2015年,該法案在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中被裁定違憲。[81]
拜登在1970年代中期是參議院種族融合校車政策的主要反對者之一。主要原因是他的特拉華州選民強烈反對,這種全國範圍內的反對意見導致民主黨放棄了多數針對學校的種族融合政策。[82]在第一次參議院競選中,拜登曾表示支持用校車來補救法律上的隔離政策,如美國南方所作所為,但反對用校車來補救因不同種族在某個地區居住而導致的實際上的隔離。在特拉華州,拜登則反對了一條擬議將會完全禁止校車的憲法修正案。[83]
1974年5月,拜登投票決定擱置一項包含反濫用和反隔離條款的提案,但後來又投票支持一個修改後的版本,其中包含一個限定條件,即該提案無意削弱司法部門執行憲法第五修正案和第十四修正案的權力。[84]1975年,他支持一項將阻止衛生、教育和福利部削減聯邦資金給拒絕融合的地區的提案。[85]拜登稱:「種族融合校車的想法(違反)基本的常識」,而他的反對讓自由主義者更容易效仿類似立場。[73]同時拜登支持關於住房、就業機會和投票權的倡議。拜登支持了一項法案,規定只允許使用聯邦資金將學生送到離住地最近的學校。1977年,拜登與他人共同提出了一項修正案,以彌補該措施的漏洞,卡特總統於1978年將其簽署為法律。[86]
1987年6月9日,拜登正式宣布參加1988年民主黨黨內總統選舉。[87]他被認為是一個強有力的候選人,因為他的形象溫和、演講能力不俗,以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在即將舉行的羅伯特·博克最高法院提名聽證會頻繁曝光、對嬰兒潮一代富有吸引力。如果拜登當選,他將成為僅次於約翰·肯尼迪之後第二年輕的總統。[32][88][15]:83他在1987年第一季度籌集的資金比任何其他候選人都多。[88][15]:83
到了8月,拜登的競選信息因工作人員的競爭而變得混亂。[15]:108–1099月,他被指責抄襲了英國工黨領袖尼爾·基諾克的演講[89],拜登在講自己是家裡首個上大學的人時有與基諾克所言相似的句子。拜登曾將類似表述歸功於基諾克[90][91],但他在8月下旬的兩個場合卻沒有這樣做。[91][92]:230–232當年早些時候,拜登還使用了羅伯特·肯尼迪1967年演講中的段落(他的助手承擔了責任)和約翰·肯尼迪的就職演說。兩年前,他還使用過休伯特·漢弗萊1976年的一段話。[93]拜登回應說,政治家們經常相互借鑑,他的一個競爭對手傑西·傑克遜曾打電話給他,稱他(傑克遜)也使用了漢弗萊的材料。[13][22]
幾天後,拜登在法學院時的事被媒體曝光,他當時引用了《福特漢姆法律評論》的一篇文章,但卻沒有提供足夠的注釋。[22]拜登在事後被要求重修課程,並以高分通過。[94]應拜登的要求,特拉華州最高法院專業人員責任委員會對該事件進行了審查,並得出結論稱拜登沒有違反任何規則。[95]
拜登曾經對自己的早年生活做了一些虛假或誇大其詞的說法,例如他在大學裡獲得了三個學位,曾靠全額獎學金上的法學院,畢業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96][97],以及他曾參加過民權運動。[98]競選相關的其他媒體報道十分有限,導致拜登早年的這些問題被放大。[99]1987年9月23日,拜登退出了選舉,他說他的候選人資格已經被他過去的「不實陰影」所占據。[100]
1988年2月,拜登再次面臨人生考驗。在數次發作越來越嚴重的頸部疼痛之後,拜登被救護車送往沃爾特·里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進行手術,他接受手術切除他的兩個腦動脈瘤,因為其中有一個已經開始漏出,境況兇險。[101][102]在休養期間,他還患上了肺栓塞,這是一種嚴重的併發症。在5月第二次動脈瘤手術後,術後護理與康復使得拜登有七個月未能到參議院工作。[102]
拜登長期在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任職,他在1987年至1995年擔任該委員會主席,從1981年至1987年和1995年至1997年為少數黨最資深成員。
拜登以主席的身份主持了兩次極具爭議性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聽證會。[13]在1988年羅伯特·博克(Robert Bork)被提名時,拜登推翻了他在前一年接受採訪時的立場,反對提名博克。他因此激怒了保守派,[103]但在聽證會結束時,拜登因其在聽證會期間所展示的公正、幽默和勇氣而受到讚揚。[103][104]拜登拒絕了一些反對博克的人所持的論點,[13]他將自己對博克的反對意見定位於博克強烈的原教旨主義與美國憲法規定的自由和隱私權超出憲法文本中明確列舉的權利這一觀點之間的衝突。博克的提名在司法委員會中以9比5的票數被否決,[104]然後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以58比42的票數被否決。[105]
在1991年克拉倫斯·托馬斯的提名聽證會上,拜登就憲法問題提出的問題常常是錯綜複雜,以至於托馬斯有時會跟不上,[106]托馬斯後來寫道,拜登的問題就像「故意砸向選手的棒球」一樣。[107]在委員會聽證會結束後,公眾得知俄克拉何馬大學法學院教授安妮塔·希爾(Aenita Hill)指控托馬斯在他們共事時性騷擾她。[108][109]拜登已經知道了其中一些指控,但最初只與委員會分享,因為希爾當時不願作證。[13]委員會聽證會因此再次重啟,希爾出庭作證,但拜登不允許其他證人作證,如一名提出類似指控的婦女和性騷擾問題專家。[110]拜登說,他要維護托馬斯的隱私和聽證會的體面。[106][110]最終,參議院全體議員以52比48票確認了托馬斯的提名,拜登則反對。[13]自由派和婦女團體認為拜登對聽證會處理不當,覺得他在支持希爾方面做得不夠,[110]拜登後來開始注重尋找願意在司法委員會上擔職的女性成員,並在委員會的立法議程中強調婦女問題,[13]2019年,他告訴希爾,他對自己在聽證會期間對待她的做法感到遺憾,但希爾在事後表示,她仍然不滿意。[111]
拜登在90年代白水事件和萊溫斯基醜聞調查期間對獨立檢察官肯尼斯·斯塔爾(Kenneth Starr)提出批評,稱在另一位獨立檢察官被授予類似權力之前,「將是地獄裡的寒冷日子。」[112]在彈劾克林頓總統期間,他投票支持無罪。[113]在2000年代,拜登發起了信用卡發卡機構尋求的破產立法。[13]比爾·克林頓總統在2000年否決了該法案,但該法案在2005年作為《防止破產濫用和消費者保護法案》獲得通過,[13]拜登是18名投贊成票的民主黨人之一,而絕大多數的民主黨人和消費者權益組織則反對該法案。[114]作為參議員,拜登強烈支持增加美鐵的投資和加強鐵路安全。[115][116]
拜登也是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長期成員。他於1997年成為該委員會的少數黨成員,並在2001年6月至2003年和2007年至2009年擔任該委員會主席。[117]他總體上持偏向自由主義的國際主義立場。[68][118]他和共和黨人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有時還會反對自己黨派的某些主張。[117][118]在委員會任職期間,拜登會見了至少來自6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50名領導人,成為了民主黨在外交政策方面的著名聲音。[119]
拜登在1991年投票反對授權發動海灣戰爭,[118]與55名民主黨參議員中的45名觀點一致。他指出在反伊拉克聯盟中,美國幾乎承擔了所有的負擔。[120]
1991年,拜登在聽聞塞爾維亞在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期間所犯的暴行後,對南斯拉夫戰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68]波士尼亞戰爭爆發後,拜登成為了最早呼籲解除武器禁運、訓練波斯尼亞穆斯林並派北約空襲支持、調查戰爭罪行的「解除與打擊」政策的人之一。[68][117]布什和克林頓政府都不願意實施這一政策,擔心巴爾幹地區的糾葛。[68][118]1993年4月,拜登在巴爾幹地區呆了一周,與塞爾維亞領導人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舉行了長達3小時的緊張面談。[121]拜登對他說:「我認為你就是一個該死的戰犯,你應該被當作戰犯來審判。」[121]
拜登在1992年提出了一個修正案,迫使布什政府武裝波斯尼亞人,但他在1994年軟化了自己的立場,因為克林頓政府在第二年簽署由鮑勃·多爾和喬·李伯曼所提出的一項更強有力的措施前傾向於採取更加平和的立場。[121]這一舉動導致了北約維和行動的成功。[68]拜登稱他在90年代中期在影響巴爾幹政策中扮演的角色,是他在外交政策相關事宜上「最為自豪的一刻」。[118]
在科索沃戰爭期間,拜登支持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共和國的行動。[68]他與約翰·麥凱恩共同提出了麥凱恩·拜登科索沃決議案,呼籲克林頓總統動用一切必要的武力,包括地面部隊,就南斯拉夫對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人的行動與米洛舍維奇對抗。[118][122]
拜登是2001年阿富汗戰爭的堅定支持者,他說:「無論付出什麼代價,我們都應該這樣做。」[123]拜登以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負責人的身份在2002年說,薩達姆·侯賽因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除了「消除」這一威脅,美國別無選擇。[124]
2002年10月,他對《對伊拉克使用武力授權書》投了贊成票,批准美國入侵伊拉克。[118]拜登以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召集了一系列證人為授權書作證。他們的證詞嚴重歪曲了薩達姆及其世俗政府的意圖、歷史和地位,而薩達姆及其世俗政府是基地組織的公然敵人,他們還吹捧虛構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25]
拜登最終成為戰爭的批評者,並將自己曾經的投票支持和在過程中的作用視為「錯誤」,但他也沒有推動美國撤軍。[118][121]他支持撥款支付占領費,但一再主張戰爭應該國際化,需要更多的士兵,而布什政府應該在衝突的成本和時間長短上「與美國人民意願持平」。[117][122]
到2006年底,拜登的立場發生了很大轉變,他反對在2007年增兵,[118][121]稱戴維·彼得雷烏斯將軍認為增兵能夠奏效是「沒用,完全錯誤」。[126]拜登轉而主張將伊拉克劃分為一個由三個民族國家組成的鬆散聯邦[127]。2006年11月,拜登和外交關係委員會名譽主席萊斯利·蓋爾布(Leslie Gelb)一起發布了一項結束伊拉克教派暴力的全面戰略。[128]該計劃沒有延續目前的做法或撤軍,而是呼籲「第三條道路」:將伊拉克聯邦化,讓庫爾德人、什葉派和遜尼派在自己的地區有「喘息空間」。[1]:572–5732007年9月,參議院通過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支持該計劃。[128]但人們對該計劃並不熟悉,政治上也沒有支持者,導致起最終未能獲得支持。[126]伊拉克政治領導層譴責該決議是事實上的國家分治,而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則發表了一份聲明與之保持距離。[128]2008年5月,他對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在以色列議會的一次演講提出尖銳批評,他在演講中把一些民主黨人比作二戰前姑息希特勒的西方領導人。拜登稱他的演講是「胡說八道」、「惡語相向」、「令人憤怒」,但他後來為自己的語言道歉。[129]
拜登於1972年當選參議員,並非常順利地贏得了之後的連任選舉。1974年,剛上任參議員不久的拜登就被當時的時代雜誌評為「200個未來有所作為的新面孔」。[130]隨後相繼於1978年戰勝詹姆斯·巴克斯特,1984年戰勝約翰·巴瑞斯,1990年戰勝簡·布雷迪,1996年和2002年兩次勝過雷蒙德·克萊特沃斯,並且其支持率通常高於60%。[115]1981年,拜登獲得了聖約瑟夫大學的榮譽學位。[131]他是特拉華州1970年首次當選的威廉·羅斯(William Roth)後的新任參議員,直到2000年羅斯被擊敗。[132]截至2020年,他是美國歷史上任期第18長的參議員。[133]
拜登一直被列為參議院最不富裕的議員之一,[134][135][136]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年輕時就當選的緣故,[137]他覺得不太富裕的公職人員可能會受到誘惑,從而接受他人捐款以換取政治利益,因此在第一個任期內就提出了競選財務改革措施。[73]
政治作家霍華德·芬曼(Howard Fineman)曾寫道:「拜登不是一個學者,他也不是一個理論思想家,但他是一個偉大的街頭政治家。他是來自於斯克蘭頓的一長串勞動人民中——汽車銷售員、汽車經銷商,知道如何做銷售的人。他有那種偉大的愛爾蘭天賦。」[35]政治專欄作家大衛·布羅德(David S. Broder)認為,拜登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成長:「他對真實的人作出回應——這是始終如一的。而且他理解自己和與其他政治家打交道的能力也變得更好了。」[35]記者詹姆斯·特拉布(James Traub)曾評價稱:「拜登是那種內在快樂的人,他對別人可以像對自己一樣慷慨。」[126]2006年,特拉華州報紙專欄作家哈里·西馬爾(Harry Themal)寫道,拜登「占據了民主黨的理智中心。」[138]
拜登以好辯著稱,[139]他是一個強有力的演講者和辯論者,[140]也是一位周日早上脫口秀節目的理想嘉賓。[141]他常常會偏離預先準備好的草稿,[142]有時也會不小心「把腳放在嘴裡」(指犯錯誤)。[143][144][145][146]《紐約時報》寫道,拜登腦子裡「薄弱的過濾器使他能夠說出幾乎任何東西。」[144]
拜登在1992年選擇不參加總統競選,部分原因是他曾投票反對授權海灣戰爭。[115]2004年拜登也沒有參加競選,因為他覺得自己勝算不大,留在參議院最能為國家服務。[147]2007年1月,拜登宣布參加2008年大選。[148]
在競選期間,拜登重點介紹了伊拉克戰爭、他作為參議院主要委員會主席的歷史以及他的外交政策經驗。拜登否決了他可能成為國務卿的猜測,[149]稱他只關注總統職位。[150]2007年年中,拜登在與奧巴馬相比時強調自己的外交政策專長,他在談到後者時說:「我認為他可以做好準備,但我不相信他現在準備好了。總統職位可不是適合在職培訓的東西。」[151]拜登還說,奧巴馬抄襲了他的一些外交政策理念。[126]拜登在競選期間以單刀直入著稱;在一次辯論中,他對共和黨候選人魯迪·朱利安尼說:「他只會在句子裡提到三個東西:一個名詞,一個動詞,和九一一」(朱利安尼是襲擊時的紐約市長)。[152]總的來說,拜登的辯論表現有效地混合了幽默和犀利而又出人意料的正經評論。[153]:336
拜登在籌集資金上遇到了困難,也難以吸引民眾參加他的集會,在面對奧巴馬和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的高調參選時,也未能獲得吸引力。[154]在民主黨候選人的全國性民調中,他的排名從未超過個位數。在2008年1月3日的第一場比賽中,拜登在艾奧瓦州黨團選舉中名列第五,獲得略低於1.3%的州代表名額。[155]他在當晚退出了競選。[156]
儘管沒有取得成功,但拜登2008年的競選活動提高了他在政界的地位,[153]:336特別是改變了拜登和奧巴馬之間的關係。雖然他們曾一起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任職,但關係並不密切。拜登曾憎恨奧巴馬迅速崛起的政治名聲,[126][157]而奧巴馬則曾認為拜登矯揉造作、居高臨下。[153]:28, 337–338在2007年競選期間相互了解後,奧巴馬欣賞拜登的競選風格和對工人階級選民的吸引力,拜登則說他開始相信奧巴馬是「貨真價實的」。[157][153]:28, 337–338
在拜登退出總統競選後不久,奧巴馬就在私底下告訴他稱有興趣為拜登在其政府里找一個重要的位置。[158]當奧巴馬向拜登第一次提出擔任副總統的可能性時,他拒絕了請求。拜登最初擔心副總統職位與參議員一職相比代表着他在地位和話語權上的損失,但他後來改變了主意。[126][159]在2008年6月22日,拜登在NBC節目《與媒體見面》中表示,雖然他並不積極尋求副總統提名,但如果得到提名,他將接受。[160]8月初,奧巴馬和拜登會面討論了副總統提名的可能性,[158]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個人關係。[157]2008年8月22日,奧巴馬宣布拜登將成為他的競選夥伴。[161]《紐約時報》報道稱,選擇拜登反映了奧巴馬希望有一位有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經驗的人充實票面,而不是為了幫助他贏得一個搖擺州或者強調他的「變革」(Change)信息。[162]其他人則指出拜登對中產階級和藍領選民的吸引力,以及他願意積極挑戰共和黨提名人約翰·麥凱恩的意願,而奧巴馬有時則似乎對挑戰麥凱恩的做法感到不舒服。[163][164]在接受奧巴馬的邀請時,拜登排除了在2016年再次競選總統的可能性,[158]但他在後來的言論似乎又打消了這一念頭,因為他不想因顯得對升遷不感興趣而削弱自己的政治能量。[165][166][167]拜登於8月27日在丹佛舉行的2008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以聲音投票的方式正式被提名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168]
拜登的副總統競選活動幾乎沒有獲得媒體的關注,因為媒體將其注意力聚焦在了共和黨競選搭檔,阿拉斯加州長莎拉·佩林身上。[144][169]皮尤研究中心的卓越新聞項目發現,在2008年9月的一個星期里,拜登僅被列入5%的競選報道中,遠低於票上其他三位候選人的報道。[170]不過,拜登還是專注於在搖擺州的經濟困難地區開展競選活動,並試圖贏得藍領民主黨人的支持,尤其是那些曾支持希拉里·克林頓的人。[126][144]儘管拜登與麥凱恩有着長期的私人友誼,但他還是對麥凱恩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注 2]拜登說:「那個我曾經認識的傢伙已經走了。這真的讓我很傷心。」[144]隨着2008年9月流動性危機的爆發,2007-2010年的金融危機達到頂峰,對美國金融體系的救助提議成為了競選的主要議題,拜登對2008年7000億美元的《經濟穩定緊急法案》投了贊成票,該法案後來在參議院以74-25獲得通過。[172]
2008年10月2日,拜登在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與佩林進行了副總統辯論。辯論後的民調結果顯示,雖然佩林超出了許多選民的預期,但拜登總體上贏得了辯論。[1]:655–661在競選活動的最後幾天時,拜登把重點放在人口較少、年齡較大、經濟條件較差的戰場州,特別是佛羅里達州、俄亥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民調顯示他在這些地方很受歡迎,而奧巴馬則在民主黨初選中的競選活動和表現都不太理想。[173][174][175]他還在一些通常投給共和黨的州和天主教徒居多的地區開展競選活動。[175]
在競選團隊的指示下,拜登的演講言簡意賅,儘量避免不經意的言論,比如關於奧巴馬上任後不久就可能會被外國勢力挑戰的言論就曾引起負面關注。[173][174]私下裡,拜登的言論曾讓奧巴馬感到沮喪。他問道:「拜登還要說多少次蠢話?」[153]:411–414, 419奧巴馬競選工作人員將拜登的失誤稱為「喬彈」,並故意避免讓拜登參與競選策略討論,這反過來又讓拜登感到惱火。[167]兩場競選活動之間的緊張關係持續了約一個月,直到拜登在給奧巴馬的電話中道歉,兩人則建立了更牢固的敵對關係。[153]:411–414奧巴馬競選團隊策略師大衛·阿克塞爾羅德(David Axelrod)在公開場合說,拜登的高人氣評價已經勝過了他任何意料之外的言論。[176]拜登在皮尤研究中心的全國範圍民調中獲得了60%的支持率,而佩林只獲得了44%。[173]
2008年11月4日,奧巴馬和拜登以53%的普選票和365張選舉人票當選,而麥凱恩-佩林組合只獲得了173張選舉人票。[177][178][179]
拜登先前已登記競選連任參議員,後又被奧巴馬選為副總統候選人。[180]雖然他同時參與了兩場選舉,但這是特拉華州法律所允許的。[115]11月4日,拜登還擊敗了共和黨人克里斯蒂娜·奧唐奈爾(Christine O'Donnell)並成功連任參議員。[181]由於聯邦法律禁止任何人同時擔任行政官員與國會議員,拜登必須辭去參議員一職才能就任副總統。在贏得這兩場競選後,拜登特意暫緩辭去參議員職務,以便能在2009年1月6日宣誓就任第七個任期。[182]拜登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開始第七個完整任期的參議員,他說:「我的一生中所賦予的最大榮譽就是作為特拉華州人民的參議員,為他們服務。」[182]拜登在1月15日投下了在參議院的最後一票,支持發放第二筆35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183]並在當天晚些時候辭去了參議員一職。[注 3]特拉華州州長露絲·安·明納宣布他將任命拜登的助手泰德·考夫曼接替拜登留下的參議員職位。[184][187]在深情的告別儀式上,拜登對參議院成員說:「我在這裡36年多的時間裡,所看到的每一件好事,所邁出的每一個大膽的步伐,從未來自於利益團體的施壓,而來自人際關係的成熟。」[188]
拜登說,他打算取消喬治·沃克·布什的副總統迪克·切尼所承擔的一些角色,並不打算效仿以前任何一位副總統的做法。[189]他主持了奧巴馬的總統過渡團隊[190],並領導了一項改善中產階級經濟福祉的倡議。[191]2009年1月初,在他作為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的最後一次活動中,他會見了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領導人。[192]2009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任美國第47任副總統。[193]他是第一位來自特拉華州的副總統[194]和第一位天主教副總統。[195][196]
奧巴馬很快就把拜登比作一個籃球運動員,稱「他做了很多數據表上顯示不出的事。」[197]5月,拜登訪問科索沃,再次肯定了美國對其「獨立且不可逆轉」的立場。[198]拜登在向阿富汗擴充2.1萬名兵力的內部辯論中輸給了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199][200]但他對增兵所持的懷疑態度受到了重視,[159]隨後在2009年,因奧巴馬重新考慮其阿富汗戰略,拜登的觀點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201]拜登約每兩個月就會訪問一次伊拉克,[126]成為了美國政府向伊拉克領導層傳遞有關伊拉克預期進展的聯絡人。[159]總地來說,監督伊拉克政策成為了拜登的責任,奧巴馬則曾對拜登說:「喬,你負責伊拉克。」[202]拜登說,伊拉克「可能是本屆政府的偉大成就之一」。[203]他在2010年1月訪問伊拉克時,正值因即將舉行的伊拉克議會選舉中的被禁候選人而引起的動盪。在他訪問兩天後,伊拉克政府就恢復了幾百名候選人中的59名。[204]截止2012年,拜登曾8次前往伊拉克,但隨着2011年美軍從伊拉克撤離,他對美國對伊拉克政策的監督力度有所減弱。[205][206]
拜登還負責監督奧巴馬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中,旨在應對當前經濟衰退的基礎設施支出,並強調只有有價值的項目才能得到資金支持。[207]他在這一角色中與數百名州長、市長和其他地方官員進行了交談。[205]拜登對在此期間沒有發生重大浪費或腐敗事件感到滿意[159],當他在2011年2月完成這一職位時,他表示,利用經濟刺激資金進行欺詐的事件僅占不到1%。[208]
2009年4月下旬,拜登在H1N1流感爆發之初對一個問題脫口回答稱,他會建議家人不要乘坐飛機或地鐵,導致白宮迅速收回了這一言論。[209]這句話讓拜登的大嘴巴名聲再度興起。[210][201][211]面對2009年7月失業率上升的情況,拜登承認政府「誤讀了經濟有多糟糕」,但他仍然相信,一旦支出步伐加快,經濟刺激計劃就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212]2010年3月23日,在面向全國的新聞直播中,一個麥克風拾音到了拜登對奧巴馬說,他簽署《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是「他媽的大事」。白宮新聞秘書羅伯特·吉布斯(Robert Gibbs)後來在推特上回答說:「是的,副總統先生,你說對了……」[213]儘管性格不同,奧巴馬和拜登還是建立了友誼,部分原因是奧巴馬的女兒薩沙(Sasha)和拜登的外孫女梅茜(Maisy)一起在西德韋爾友好學校上學。[167]
奧巴馬政府成員說,拜登在白宮的作用是作為一個對立面,迫使別人為自己的立場辯護。[214]白宮幕僚長赫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稱,拜登幫助對抗群體思維。[197]白宮新聞秘書傑伊·卡尼(Jay Carney)是拜登的前通訊主管,他說拜登時常扮演了「情況室里的壞人」的角色。"[214]奧巴馬的另一位高級顧問說,拜登「總是準備做家庭野餐時的臭鼬,以確保我們在智力上儘可能誠實。」[159]奧巴馬說:「喬最好的一點是,當我們把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他真的會迫使人們思考和捍衛自己的立場,從多個角度看問題,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159]2010年6月11日,拜登代表美國出席了國際足協世界盃開幕式,出席了英格蘭對美國隊的比賽,並訪問了埃及、肯尼亞和南非。[215]拜登夫婦在華盛頓的官邸保持着輕鬆的氣氛,經常招待孫子,並定期回到特拉華州的家中。[216]
拜登在2010年中期選舉中大力為民主黨助選,在預測民主黨將大規模失利的情況下,仍保持樂觀態度。[217]在共和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白宮幕僚長拉赫姆·伊曼紐爾離職後,拜登過去與國會共和黨人的關係變得更加重要,[218][219]他領導政府成功地爭取到參議院批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218][219]2010年12月,拜登持中間立場,隨後與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進行談判,對政府提出包括暫時延長布什減稅政策在內的妥協性稅收方案起到了重要作用。[219][220]隨後,拜登帶頭試圖向國會中不情願的民主黨成員推銷該協議。[219][221]最後該方案成功作為《2010年稅收減免、失業保險重新授權和創造就業法案》獲得通過。[219]
2011年3月19日,為紀念拜登對美鐵和美國鐵路客運的支持的紀念,位於東北走廊上的威爾明頓站被命名為小約瑟夫·R·拜登車站。在拜登擔任美國聯邦參議員期間,他在本站和華府間乘坐火車超過7000次,[222][223]他也因與美鐵的深厚歷史而被稱作「美鐵喬」。[224]同月,奧巴馬委託拜登領導國會與白宮之間的談判,以解決2011年餘下時間的聯邦預算,避免政府停擺。[225]2011年5月,由6名國會成員組成的「拜登小組」試圖就提高美國債務上限達成兩黨協議,作為整體赤字消減計劃的一部分。[226][227]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繼續,但拜登與米奇·麥康諾的關係再次被證明是打破僵局、促成達成解決協議的關鍵。該法案以2011年8月2日簽署的《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的形式通過,在簽署當天,美國前所未有的債務違約已經迫在眉睫。[228][229][230]在奧巴馬政府中,拜登在債務問題上與國會討價還價的時間是最多的。[229]一位共和黨幕僚說:「拜登是唯一有真正談判權力的人,麥康奈爾知道他的話算數。他是達成這筆交易的關鍵」。[228]
有報道稱,拜登曾反對繼續執行2011年5月美國擊斃奧薩馬·本·拉登的任務,[205][231]以免可能的失敗對奧巴馬的連任前景造成不利影響。[232][233]他後來帶頭將成功結果通知了國會領導人。[234]
2010年10月,拜登表示,奧巴馬要求他繼續擔任2012年總統大選的競選搭檔,[217]但由於奧巴馬的人氣在下降,白宮幕僚長威廉·戴利在2011年年底進行了一些秘密民調和研究,提出了用希拉里·克林頓取代拜登參選的想法,[235]當結果顯示奧巴馬的情況沒有明顯改善時,這個想法就被放棄了,[235]白宮官員後來表示,奧巴馬從未考慮過這個想法。[236]
拜登在2012年5月發表聲明,稱他對同性婚姻「絕對沒問題」。拜登與奧巴馬的立場相比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奧巴馬的立場曾被描述為「不斷演變」。[237]拜登在未經白宮同意的情況下發表聲明令奧巴馬和他的助手們相當惱火,因為奧巴馬曾計劃在幾個月後的民主黨代表大會籌備期間再轉變立場,而且拜登此前曾勸告總統迴避這一問題,以免冒犯關鍵的天主教選民。[167][238][239][240]同性戀權利倡導者立即抓住了拜登的聲明,[238]幾天內,奧巴馬宣布他也支持同性婚姻,這一行動部分因拜登的意外言論所迫。[241]拜登私下裡為自己的發言向奧巴馬道歉,[239][242]同時奧巴馬公開稱拜登的發言是發自內心的,[238]這一事件表明,拜登有時仍無法控制自己的大嘴巴,[167]正如《時代雜誌》所寫:「每個人都知道拜登最大的優勢也是他最大的弱點。」[205]雙方的關係在拜登似乎在利用自己的地位為他可能的2016年總統競選尋找籌款聯繫人時變得更為緊張,最終他被排除在奧巴馬競選團隊的戰略會議之外。[235]
儘管如此,奧巴馬競選團隊仍然十分看重拜登,認為他是一個能與心懷不滿的藍領工人和農村居民建立聯繫的政治家,隨着2012年春季奧巴馬連任競選活動的正式開始,他在搖擺州的出場日程安排變得繁重。[243][205]2012年8月,拜登在一位混血聽眾面前說,共和黨提出的放寬華爾街監管的建議會「讓你們重新戴上鐐銬」,這讓人們對拜登與人面對面的能力與他偏離軌道的傾向進行了分析。[243][244][245]《洛杉磯時報》寫道:「大多數候選人都會反覆說同樣的言論,讓記者甚至觀眾都想睡覺。但拜登任何一次演講中,可能會出現十幾個讓負責媒體的幕僚們尷尬的時刻,並促使記者們既好笑又困惑地相互交談。」[244]《時代雜誌》寫道,拜登經常走得太遠,「除了令人熟悉的華盛頓政治家的需求性與過度自信的混合,拜登的大腦還是比一般的程度更傻。」[243]
拜登在9月舉行的2012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正式提名連任副總統。[246]在10月11日的副總統辯論中,拜登在與共和黨候選人保羅·瑞安議員辯論時,對奧巴馬政府的政績進行了慷慨激昂的辯護,並對共和黨的選舉組合進行了有力的抨擊。[247][248]11月6日,奧巴馬和拜登以538張選舉人票中的332張和51%的普選得票再次當選。[249][250]
2012年12月,奧巴馬任命拜登為槍支暴力特別工作組負責人,該工作組在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後為解決美國槍械暴力而設立。[251]當月晚些時候,在美國跌落「財政懸崖」前的最後幾天,拜登與麥康諾的關係再次顯現了其重要性,兩人通過談判達成了一項協議,導致《2012年美國納稅人減免法案》在2013年初得以通過,[252][253]該法案將布什的許多減稅措施永久化,但提高了高收入階層的稅率。[253]
2013年1月20日,拜登在他的官邸舉行小型儀式,由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主持(1月21日舉行了公開儀式),正式就任第二任期。[254]他繼續站在立法最前線,在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後,奧巴馬政府提出行政命令並提出新的槍支管制措施[75](但這些措施未能通過)。[255]在2013年10月通過《2014年持續撥款法案》的討論中,拜登幾乎沒有參與,該法案解決了2013年聯邦政府關門和2013年的債務上限危機。這因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哈里·瑞德和其他民主黨領袖將他排除在與國會的任何直接談判之外,他們覺得拜登在之前的談判中透露了太多信息。[256][257][258]
2013年,拜登的《暴力侵害婦女法》再次得到授權。該法案導致了一系列進展,如在拜登第一任期成立的白宮婦女和女孩委員會,以及2014年1月成立的由拜登和瓦萊麗·賈雷特(Valerie Jarrett)擔任聯合主席的白宮保護學生免受性侵犯特別工作組。[259][260]拜登在新罕布什爾大學發表演講時討論了大學校園性侵犯相關的聯邦指導方針。他說:「不管你喝醉了還是意識清醒,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管你在床上還是在宿舍里,抑或在街上,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即使你一開始說同意,但隨後改變主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261][262][263]
拜登贊成為敘利亞的反叛戰士提供裝備。[264]在2014年期間,隨着伊拉克的分崩離析,人們重新關注2006年拜登·蓋爾布的伊拉克聯邦化計劃,一些觀察家認為拜登一直都是對的。[265][266]拜登本人表示,美國將追着伊斯蘭國「進入地獄之門」。[267]2013年12月,拜登在兒子亨特·拜登的陪同下訪問中國。2014年4月,拜登出訪烏克蘭,再次呼籲烏克蘭增加天然氣生產。[268]2015年12月8日,拜登在基輔的烏克蘭議會發表講話,[269][270]這是他多次對烏克蘭訪問之一,以確定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和政策立場。[271][272]拜登與多位拉美領導人關係密切,並在執政期間被指派關注該地區。他在副總統任期內訪問該地區16次,是所有總統或副總統中最多的。[273]
2015年2月17日,在新任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的宣誓儀式上,拜登站在卡特妻子斯蒂芬尼身後,把雙手放在她的雙肩上,又把鼻靠近她的頭髮,引起熱議。斯蒂芬妮·卡特稱這些照片具有誤導性,是在老朋友之間較長互動時提取出來的。卡特說,她對照片被濫用感到失望。[274]拜登也被指在2015年1月參議員宣誓儀式的合照時段對參議員庫恩斯的女兒瑪姬有過分親近的舉止而引發爭議。但庫恩斯很快澄清稱他的女兒並不覺得拜登有過分行為。庫恩斯稱拜登當時向前俯身低聲告訴瑪姬說,當拜登宣誓就職時,他13歲的女兒阿什利也覺得很尷尬和不自在,拜登只不過在鼓勵她如何度過在眾人注視和媒體鏡頭下的一天。[275]
2015年,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在沒有通知奧巴馬政府的情況下,邀請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言。這種無視禮節的做法導致拜登和50多名國會民主黨人跳過了內塔尼亞胡的演講。[276]2016年8月,拜登訪問塞爾維亞,在那裡他會見了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並對科索沃戰爭期間轟炸戰役中的平民受害者表示慰問。[277]在科索沃,他出席了以他兒子博的名字命名一條高速公路的儀式,以紀念博在培訓科索沃法官和檢察官方面為該國所做出的貢獻。[278][279][280]
拜登在任副總統期間,從未在參議員投出過打破平局的票,使他成為獲此殊榮時間最長的副總統。[281]2017年2月,拜登在卸任前夕獲奧巴馬頒授國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感動得當場流淚。[282]他與歐巴馬之間情誼密切、合作無間,稱呼彼此為「好兄弟」,[283]並誓言對其畢生支持。[284]
2014年2月7日,美國副總統拜登7日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坦言,稱他看不出什麼明顯的原因,讓其不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的角逐。拜登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訪問時說,他將在2015年夏季作出正式決定。拜登表示,他將根據對自己的評估作出決定——他是否是最有資格治理國家的人。「這並不意味着我是唯一一個符合條件的人」。[285]在他的第二個副總統任期內,拜登經常被說成是在為可能在為參加2016年民主黨總統提名做準備。[286]在2015年年中,他的家人、許多朋友和捐助者都鼓勵他參加競選,而當時希拉里·克林頓的支持率也在下降。據報道稱拜登曾認真考慮參選,一個名作2016提名拜登(Draft Biden 2016)的政治行動委員會也註冊成立。[286][287][288]
到了2015年9月11日,拜登仍不確定是否要參選,他稱兒子最近的去世極大地消耗了他的感情和能量,並說:「沒有人有權利……去尋求那個職位,除非他們願意把自己的110%奉獻給它。」[289]10月21日,拜登在妻子和奧巴馬的陪伴下於玫瑰園的講台上宣布他不會參加2016年總統競選的決定。[290][291][292]2016年1月,拜登稱確認其覺得這是正確的決定,但承認「每天都有後悔沒有競選總統」。[293]
2016年6月9日,奧巴馬宣布支持希拉里·克林頓,同日稍晚拜登也宣布對她的支持。[294]在整個2016年大選期間,拜登一直在強烈批評克林頓的對手唐納·川普,並經常用很生動多彩的詞語來形容他。[295][296]
從副總統職位卸任後,拜登成為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同時繼續領導尋找新癌症療法的工作。[297]拜登在2017年撰寫了回憶錄《答應我,爸爸》,並進行了一次巡展。[298]拜登在2017至18年的總收入達1560萬美元。[299]2017年6月1日,拜登宣佈組成一個政治行動委員會(PAC)「美國可能性」(American Possibilities),這可能是他考慮參與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一個跡象。[300][301]
2018年,拜登為有所交情的亞利桑那州已故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致悼詞,稱讚他對美國精神的維護和跨越黨派的友誼。拜登仍留在公眾視野中為候選人背書,同時繼續對政治、氣候變遷和時任總統特朗普等議題發表評論。[302][303][304]他還繼續為LGBT權利發聲,倡導這個在其副總統任內與他關係更為密切的議題。[305][306]2019年,拜登批評文萊打算實施伊斯蘭法律,允許對通姦和同性戀者處以石刑。拜登稱這是「駭人聽聞和不道德的」,並說:「不能用文化和傳統為這種仇恨和不人道的行為開脫。」[307]拜登和他的妻子報告說,截至2019年,因為演講活動和寫書的合同,他們的資產增加到了220萬美元到800萬美元之間。[308]
在2016年至2019年間,媒體常將拜登視作2020年可能的總統候選人[309]。當問及是否有意參選時,拜登給出了多種模糊的回答,稱「莫言決不」(never say never)[310],並一度表示看不到會讓他再次參選的局面[311][312],然而數日後表示「我能走就會參選」(I'll run if I can walk.)[313]。2018年1月,一個名為拜登時間到(Time for Biden)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成立,旨在尋求拜登參選[314]。
拜登表示最晚會在2019年一月決定是否參選[315],但最終並未宣布。其友人稱其「非常接近要參選」,但擔心再次競選總統可能會對其家庭和聲譽的影響,以及籌款的挑戰和對他的年齡與相對中間派立場的看法[316]。另一方面,其參選的動機包括其「義務感」、反感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其他可能參選的民主黨人在外交政策方面缺乏經驗、以及希望在黨內培養「架起橋梁的進步主義」[316]。他於2019年4月25日宣布參選[317]。
2019年9月,報道稱特朗普曾施壓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調查特朗普方面未有憑據主張的拜登和其子亨特·拜登的不當行為[318],儘管尚無任何證據表明拜登一家有任何不當行為[319][320][321]。媒體廣泛認為,施壓調查拜登一家是為了損害拜登當選總統的機會,因而引發一樁政治醜聞[322][323],並導致眾議院將特朗普彈劾。
從2019年開始,特朗普及其盟友謬控拜登將烏克蘭檢察長維克多·肖金出於對亨特·拜登受僱的布利斯瑪股份公司進行調查而開除,並指控其從烏克蘭扣留了10億美元的援助。實際上,2015年,因為美國、歐盟和其他國際組織認為肖金腐敗無能,尤其是因為肖金並未堅定地調查布力斯馬,拜登向烏克蘭議會施壓,要求其撤下肖金,而扣留10億美元的援助是這項官方政策的一部分[324][325][326][327]。
整個2019年間,拜登在全國民意調查中總體上領先於其他民主黨人[328][329]。儘管如此,他在愛荷華州初選中得票第四,並在八天後的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中列第五[330][331]。他在內華達州黨會中表現稍好,拿下了獲得代表所需的15%選票,但仍落後伯尼·桑德斯21.6個百分點[332]。藉在競選活動與南卡羅來納州辯論中對黑人選民發出的強烈呼籲,拜登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初選中以超28點的優勢勝出[333]。在彼特·布塔朱吉和艾米·克羅布徹相繼退選並背書後,他在2020年3月3日的超級星期二初選中表現卓異,並贏下26場競爭中的18場,包括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明尼蘇達州、北卡羅來納州、俄克拉荷馬州、田納西州、德克薩斯州、弗吉尼亞州,從而整體處於領先[334]。邁克·布隆伯格和伊麗莎白·沃倫分別在3月4日和5日相繼退選,拜登又在3月10日的四州中擴大了其對桑德斯的優勢(愛達荷州、密歇根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335]。而在3月,拜登一名前女職員塔拉·里德宣稱拜登於1993年曾經「把手伸到她的襯衫和裙子裏」,當時她29歲。拜登的競選團隊否認里德的指控。[336]
在桑德斯於2020年4月8日中止競選後,拜登便成為了民主黨的推定總統候選人[337]。4月13日,在從各自家裡舉行的實時直播討論中,桑德斯背書了拜登[338]。前任總統奧巴馬次日背書拜登[339]。2020年3月間,拜登承諾會將一名女性選作競選夥伴[340]。6月,拜登拿下了本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所需的1991名代表數。8月11日,他宣布將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賀錦麗選定為其競選搭檔,後者亦成為美國史上首個主要黨派的非裔及南亞裔副總統提名者[341]。
2020年8月18日,拜登正式於2020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獲提名為民主黨2020年大選的總統候選人[342][343][344]。
10月14日,《紐約郵報》援引特朗普律師,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向該報提供的一個硬碟複製本爆料,指一個自稱是其子亨特·拜登的人在2019年4月將一台受損的筆記本電腦送交特拉華州某電腦維修店修理後未有取回,該筆記本電腦和一個載有成功恢復數據的硬碟於2019年11月被聯邦調查局取走,然而店主在此之前已複製了該硬碟的內容。《紐約郵報》宣稱在該複製本找到涉及拜登的電郵記錄,該報列舉了一封宣稱來自該筆記本電腦、日期為2015年4月17日的電郵,內容顯示烏克蘭天然氣能源公司布利斯瑪一位高層感謝亨特邀請他到華盛頓與喬·拜登會面。[345][346]10月21日,亨特·拜登前商業合作夥伴東尼·鮑布林斯基(Tony Bobulinski)發表聲明,宣稱《紐約郵報》提到的一封於2017年5月13日寄給他,副本收件人之一是亨特的電郵是真實的。郵件中提到了股權分割,稱「20為H……H為大人物持有10?」[61]他確認該電郵提到的「大人物」是喬·拜登。[347]鮑布林斯基隨後在接受福斯新聞頻道採訪時表示,喬·拜登涉嫌與一家中國能源公司的合資公司有聯繫。[348]但是,《華爾街日報》所獲的公司記錄顯示,喬·拜登與鮑布林斯基所指的合資公司沒有任何關聯。該合資公司,在2017年拜登卸任副總統後成立,從未收到中國公司的擬議投資或完成了任何交易。[349]
2020年11月,新一屆美國總統選舉如期舉行。根據各州投票結果,拜登以306:232的巨大優勢擊敗了時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及副總統邁克·彭斯,當選為美國第46任總統,其搭檔副總統為賀錦麗。自此,拜登成為自1992年比爾·克林頓擊敗喬治·布什以來第一位擊敗現任總統的候選人。[350]他是第二位非現任副總統(繼1968年的理查德·尼克松之後)當選總統,也有望成為最年長的總統,[351][352]同時也是第一位家鄉是特拉華州的總統(儘管他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以及繼約翰·肯尼迪之後的第二位天主教總統。[注 4]
大選後幾天,拜登成立了COVID-19諮詢委員會,以取代之前的白宮冠狀病毒特別工作組。[357][358]他承諾,政府將採取比特朗普更有力的應對措施,[359]包括增加檢測、穩定供應個人防護裝備、分發疫苗,以及為學校和醫院提供資金,所有這些都將由一個全國性的「供應鏈指揮」負責,他將協調個人防護裝備和檢測包的製造和分發。測試材料將由「大流行病測試委員會」分發。[359]拜登還承諾將比特朗普更積極地使用《國防生產法》來積累物資,並將僱傭10萬名接觸者追蹤者來追蹤和限制疫情爆發。[359]
2020年11月11日,拜登選擇羅恩·克萊恩為白宮幕僚長。克萊恩在1980年代曾是拜登的參議院助手,是拜登作為副總統的第一任幕僚長,也是副總統阿爾·戈爾的幕僚長。[360]
2020年11月23日,拜登首次作出國家安全提名和任命,提名安東尼·布林肯為國務卿,亞歷杭德羅·馬約爾卡斯為國土安全部部長,艾薇兒·海恩斯為國家情報總監,傑克·蘇利文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前國務卿約翰·克里為總統氣候問題特使。[361]如果提名得到確認,海因斯將成為第一位擔任國家情報總監的女性,馬約卡斯將成為第一位擔任美國國土安全部負責人的拉美人和第一位移民。拜登後來宣布,珍妮特·耶倫是他提名的財政部長人選。[362]
同在11月23日,聯邦總務署署長艾米麗·墨菲正式承認拜登是2020年大選的贏家,並授權啟動向拜登政府的過渡進程。[363]2020年12月21日,拜登在電視直播中接種了他的第一劑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364],第二劑在2021年1月11日完成。[365]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最終清點了拜登與賀錦麗的選舉人票數,正式確認了他們的正、副總統當選資格。[366]
2021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367]就職後,拜登成為了繼約翰·肯尼迪之後的第二位信奉天主教的總統[368][369],第一位特拉華州出身的總統,[369]並以78歲高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370]前任總統唐納·川普拒絕參加拜登的就職典禮,這是自理查德·尼克松以來首次出現在世的任滿或因故離任的前任總統缺席繼任就職儀式。[371]前任副總統邁克·彭斯伉儷出席了儀式。[372]
上任首天,拜登就簽署了17項行政命令,涉及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議、強制在聯邦政府機構和聯邦土地上佩戴口罩、撤銷拱心石輸油管道第四期項目(Keystone XL)許可、結束了特朗普對數個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撤銷特朗普下達的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命令、撤銷修建美墨邊境牆等措施。[373]1月21日,拜登又簽署十項抗疫行政令,涉及搭飛機及公交車時必須配戴口罩等內容。[374][375]1月25日,拜登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美國政府增加採購對美國製造的產品。[376]1月27日,拜登簽署行政令,要求將應對氣候危機置於美國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的中心位置,並鼓勵發展清潔能源以轉變美國對化石能源的嚴重依賴,暫停相關企業在美國聯邦土地上開採石油和天然氣。[377]2月2日,拜登簽署3項涉及糾正特朗普政府強硬移民政策的行政命令。[378]拜登在上任內頭兩周所簽署的行政命令比羅斯福以來的任何一位總統上任首個月內所簽署的行政命令都多。[379]
2月4日,拜登政府結束了美國對沙特領導的干預也門行動的支持。拜登在首次以總統身份訪問美國國務院時表示,「這場戰爭必須結束」,衝突造成了「人道主義和戰略災難」。[380]2月24日,拜登取消了前總統特朗普於2020年為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實施的大多數移民限制措施,[381]不過拜登一系列寬鬆的移民政策導致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數量創20年來最高水平[382]。2月25日,拜登政府「打擊了敘利亞境內兩個伊朗所支持的民兵組織的據點,以回應過去兩周對該地區美軍的火箭彈襲擊」。這也是美國軍方在拜登領導下首次採取行動。[383]
3月10日,美國國務院允許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三國合法在美居留移民的未成年子女赴美。[384]3月11日,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COVID-19為全球大流行病一周年之際,拜登簽署了《2021年美國救援方案法》,一個由他提出並推動的1.9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救濟方案,旨在加快擺脫疫情影響並推動美國經濟復甦。[385]該方案包括直接給大多數美國人支付救助金,延長增加失業救濟金額的期限,為疫苗分發和學校重新開放提供資金,支持小企業和州及地方政府,擴大醫療保險補貼和兒童稅收抵免。[386]拜登還嘗試遊說提高聯邦最低工資標準,但在參議院議事法規專家表示該增加條款違反議事規定後未被納入最終法案中。[387][388]
5月,在以巴衝突期間,拜登表達了對以色列的支持,他稱:「我的政黨仍然支持以色列」,儘管一些民主黨人持不同意見。[390]
5月20日,拜登簽署《反新冠仇恨犯罪法》(COVID-19 Hate Crimes Act),當中定明司法部指派官員調查仇恨犯罪,加強各州的仇恨犯罪調查等,當中主要是旨在緩減疫情期間針對亞裔的歧視[391]。
6月,拜登就職總統後首次外訪。6月11日,拜登開始前往英國會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屆時將參加在英國康沃爾郡舉行的為期三天的七國集團峰會。在此期間,拜登還將與七國集團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晤。[392]6月13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將在於溫莎城堡會見拜登夫婦。[393]6月14日,拜登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峰會。[394]6月15日,拜登在布魯塞爾參加美歐峰會。[395]6月16日,拜登在瑞士日內瓦會見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396]
6月17日,拜登簽署《六月節國家獨立日法案》,將6月19日定為「六月全國獨立日」。就此,6月19日正式成為美國結束奴隸制的聯邦假日。「六月節」成為自1983年馬丁·路德·金紀念日以來設立的第一個聯邦假日。[397][398]
7月初,大部分駐阿富汗美軍從阿富汗撤出。[399]拜登在談到撤軍問題時稱:「塔利班壓倒一切並占領整個國家(阿富汗)的可能性非常小。」[399]8月15日,在塔利班的攻勢下,阿富汗政府迅速崩潰,阿富汗總統阿什拉夫·加尼逃離到了第三國。[399][400]拜登的回應是下令派遣6000名美軍協助美國公民和阿富汗盟友撤離。[401]拜登撤軍的方式受到了批評,國會兩黨議員都指責他的撤離計劃對美國人和阿富汗盟友不周。[400][402]
9月,拜登宣布要簽署一項名為「AUKUS」(澳英美聯盟)的歷史性安全合作協議,以深化印太地區的外交、安全和防務合作。[403][404]通過該協議,美國將幫助澳洲首次建造核動力潛艇。協議還涵蓋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和網絡安全合作。[405]
11月15日,拜登簽署總額約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法案。[406]
到2021年底,美國聯邦參議院確認了今年拜登政府提名的第40名聯邦法官。拜登是過去四十年中,在首年任期內提名最多法官的總統。[407]拜登在其司法任命中比美國歷史上任何一位總統都更重視多樣性,大多數任命是女性和有色人種。
在他擔任總統的前八個月里,根據美國晨間諮詢公布的民意調查,拜登的支持率保持在50%以上。8月,支持率開始下降,到12月降至40%以下。[408]他的支持率下降的原因是阿富汗撤軍、新型冠狀病毒Delta變異株造成的住院人數增加、高通脹、汽油價格上漲、民主黨內部的混亂以及政治中慣常出現的支持率下降。[409][410][411][412]
拜登上任9個月後,美國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的衰退中復甦。在此期間美國經濟的特點是:在通脹明顯上升的情況下,實際GDP、就業、工資和股票收益率都有強勁的增長。實際GDP增長5.7% ,是37年來的最快增速。在創紀錄的就業機會中,失業率也以有記錄以來最快的速度下降。[413][414]到2021年底,通貨膨脹率達到7.1%,這是近40年來的最高水平,被至少20年來最高的工資和薪水增長部分抵消。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尤其強勁。[415][416][417][418]
2021年3月底,作為拜登「重建美好」議程的一部分,他提出了美國就業計劃,聯邦政府將在未來8年內花費約2.25萬億美元用於基建,並提議通過提高企業稅稅率來為基建提供資金,旨在解決交通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寬帶基礎設施、住房、學校、製造業、研究和勞動力發展等問題。[419]經過拜登和國會議員數月的談判,2021年8月10日,參議院通過了一項總額約1.2萬億美元的跨黨派基礎設施投資法案,名為《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而眾議院也在2021年11月5日批准了該法案,涵蓋與交通、公用事業和寬帶相關的基礎設施。2021年11月15日,拜登簽署該法案。[420][421][422]
「重建美好」議程的另一個核心部分是「重建美好法案」 ,這是一項3.5萬億美元的社會支出法案,旨在擴大社會保障體系,以及關注氣候變化。[423][424]這項法案沒有得到共和黨人的支持,因此民主黨人試圖通過預算和解,以黨派立場投票的方式通過該法案,儘管該法案的總額降至2.2萬億美元,仍難以贏得參議員曼欽的支持。[425]曼欽最終否決了這項法案,該法案未能通過。[426]
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和期間,拜登推動了美國和歐盟在2030年之前將甲烷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的協議,並試圖讓其他幾十個國家加入這一協議。[427]他試圖說服中國[428]和澳大利亞[429]採取更多行動。他召集了一個主要經濟體能源和氣候論壇,敦促其他國家加強其氣候政策。[430][431]拜登承諾到2024年將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援助增加一倍。[432]同樣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美國和中國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了協議。這兩個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40%。[433]
2022年1月,在大法官史蒂芬·布雷耶宣佈退休後,拜登在2月25日提名黑人女性法官凱坦吉·布朗·傑克遜繼任大法官,並在4月7日獲美國參議院以53票支持、47票反對的票數通過,成功使其成為美國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女性大法官。
2022年5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1%,同比增長8.6%。同比漲幅繼2022年3月後再創1981年12月以來最大值。[434]
2022年6月25日,拜登簽署了《兩黨更安全社區法》(Bipartisan Safer Communities Act),內容包括對青少年買槍的背景調查、花費150億美元升級心理健康項目和學校安全、鼓勵各州允許地方法官強制收繳被法官認為具有危險性的持槍人員的槍支等。該法案打破美國近30年來未出台任何控槍法案的局面[435]。
2022年7月21日,拜登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並且症狀輕微。[436]7月27日,拜登痊癒。[437]7月30日,拜登的新冠檢測再次呈陽性。[438]8月6日,拜登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439]
2022年8月9日,拜登簽署《晶片與科學法》,該法針對中國及促進美國半導體的研究和製造投資520億美元[440][441]。截至2024年5月,該法案已創造超過36300個就業機會和接近2720億的投資[442]。
2022年8月10日,拜登簽署《全面解決有毒物資法案》(PACT Act),該法案擴大對退伍軍人和家屬的保障。直至2023年11月,該法案已令超過50多萬名健康受損的軍人受惠[443]。
2022年8月16日,拜登簽署《2022年降低通脹法》法案,該法案包括對於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徵收最低企業稅、增加股票回購稅、進行處方藥價改革、強化國稅局稅收執法等,並涉及3,690億美元的氣侯和綠色投資、640億美元的《平價醫療法案》內容擴充。
2022年11月舉行的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拜登所屬的民主黨失去眾議院控制權,但保留參議院控制權,本屆選舉中的民主黨表現明顯優於歷史同期的執政黨表現[444][445]。
2022年12月13日,拜登簽署《尊重婚姻法案》,該法案要求美國聯邦政府承認美國同性婚姻和異族通婚的有效性,並保護宗教自由。
2023年2月,拜登胸口皮膚基底細胞癌組織被切除。[446]
2023年2月20日,拜登在事先未宣布之下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此行是他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首次訪問烏克蘭[447]。
2023年4月25日,拜登正式宣布競逐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提名,尋求連任。[448]
2023年6月30日,美國最高法院以6比3的票數否決拜登政府提出的學貸減免計畫。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表示,政府要執行這項計畫必須獲得來自國會的直接授權。[449]
2023年8月11日,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格雷格·斯圖布宣布,已提交針對拜登的彈劾條款,他指控後者涉嫌賄賂、威脅和欺詐等。[450]9月1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表示,美國眾議院將對總統拜登展開彈劾調查。[451]12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授權對喬·拜登進行彈劾調查。[452]
美國能源信息署發表的2023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報告》指出2023年的美國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22年下降7%,住宅、商業領域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均有較顯注改善[453]。
在《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簽署兩周年後,負責督導基建案實施的紐奧良前市長蘭德魯(Mitch Landrieu)指出目前已宣布的基建項目包括機場、橋梁、道路、建造更多電動車充電站、建立高速互聯網等,總價值超過4000億元,涵蓋全部50個州、哥倫比亞特區以及美洲原住民部落地區,涉及4500多個社區共4萬個項目[454]。
根據清潔投資監測報告,在《2022年降低通脹法》通過後,2023年第四季度的潔淨能源投資較2022年度同比上升40%、公用事業太陽能和儲存系統部署投資上升50%、清潔技術的製造業上升153%,而新興氣候技術的部署則比去年同期提升超過十倍(從9億美元成長至91億美元)。美國清潔能源技術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則從2022年的1740億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2370億美元,年升幅達36.2%。[455] 2023年潔淨能源行業增加了14.2 萬個就業崗位,約佔去年全國新增就業人數總數的 5%,就業工人的薪資亦比平均高出21%,而工人中有12%加入了工會,這一比例高於整體能源產業。[456]
2024年4月24日,拜登簽署了總額為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項目包括610億美元對烏克蘭的援助、260億美元用於以色列的戰時援助以及向加沙民眾提供人道主義救濟、80億美元涉台和亞太戰略的開支[457]。
2024年5月2日,EPA(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宣布,拜登總統挹注30億美元,協助每個州及地區找出並替換鉛製供水管,以免飲用水暴露於鉛汙染的環境中。EPA的「鉛水管更換飲用水各州循環基金」計畫已宣布資助90億美元,預計更換全國多達170萬條鉛水管[458]。
2024年7月9日,拜登簽署《加速部署多功能先進核能以實現清潔能源法案》(ADVANCE Act of 2024),內容包括為核能技術發展和開發提供激勵措施、支持核能管理委員會(NRC)降低監管審查成本、加強核燃料循環、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等[459] 。法案旨在促進核能發電,以為太陽能和風能等間歇性再生能源提供穩定的補充。
2024年7月17日,拜登再度確診新冠病毒而居家隔離。[460]
2024年7月21日,拜登因先前與川普辯論時表現不佳,加上健康疑雲以及民主黨內勸退的聲浪下,使他在選前107天宣布放棄競選連任,並表態支持副手賀錦麗代表民主黨參選。[461][462][463]
2024年8月2日,拜登簽署了兩黨共同提出的《全美國旗法案》(All-American Flag Act),法案旨在逆轉美國每年花費440萬美元從中國進口國旗的情況,要求聯邦政府只購買完全在美國製造的美國國旗[464]。
2024年8月15日,在《2022年降低通脹法》簽署兩年後,拜登政府公佈第一輪藥物價格談判結果,10種包括治療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牛皮癬、血栓、血癌的藥物將會大幅減價38%至79%不等,並每年為美國醫療保險(Medicare)節省約 60 億美元開支[465],節省醫保個人自付費用約15億美元開支,協議將在2026年1月1日正式生效[466]。
2024年10月2日,拜登簽署了兩黨共同提出的《美國晶片建設法案》(Building Chips in America Act),該法案旨在簡化晶片製造項目相關的聯邦許可流程和豁免部份環境評估的審查,從而加快《晶片與科學法》簽署後政府補貼的審批速度和加強半導體產業的開發 。[467][468]
職位 | 姓名 | 任期 |
---|---|---|
總統 | 喬·拜登 | 2021- |
副總統 | 賀錦麗 | 2021- |
國務卿 | 安東尼·布林肯 | 2021.1- |
財政部長 | 珍妮特·耶倫 | 2021.1- |
國防部長 | 勞埃德·奧斯汀 | 2021.1- |
司法部長 | 梅里克·加蘭 | 2021.3- |
內政部長 | 德布·哈蘭德 | 2021.3- |
農業部長 | 湯姆·維爾薩克 | 2021.2- |
商務部長 | 吉娜·雷蒙多 | 2021.3- |
勞工部長 | 蘇維思(代理) | 2023.3- |
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 | 哈維·貝西拉 | 2021.3- |
住房及城市發展部長 | 阿德里安·托德曼(代理) | 2024.3- |
教育部長 | 米格爾·卡多納 | 2021.3- |
運輸部長 | 皮特·布蒂吉格 | 2021.2- |
能源部長 | 珍妮弗·格蘭霍姆 | 2021.2- |
退伍軍人部長 | 丹尼斯·麥克多諾 | 2021.2- |
國土安全部長 | 亞歷杭德羅·馬約爾卡斯 | 2021.2- |
拜登普遍被定性為溫和派民主黨人和中間主義者。[469]美國民主行動組織(ADA)給拜登截止到2004年的終身自由派評分為72%,而美國保守派聯盟(ACU)到2008年給他的終身保守派評分為13%。[470]
拜登曾支持2009年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中的財政刺激措施,[471][472]例如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增加基礎設施支出,[472]用於公共交通,包括美鐵、公共汽車和地鐵補貼[473]以及奧巴馬政府在2014財年預算中提出的消減軍費支出。[474][475]他曾提議扭轉部分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中包括的企業減稅政策,稱這樣做不會損害企業的僱傭能力。[476][477]他給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478]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投了贊成票。[479]拜登是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ACA)的堅定支持者。[480][481]他推還動了一項在此基礎上擴大並發展所覆蓋範圍的計劃,預計將由取消特朗普政府所做的一些減稅條款來支付。[480]拜登的計劃是建立一個公共的醫療保險體系,目的是將醫療保險的覆蓋面擴大到97%的美國人。[482]
拜登支持生育權[483]、同性婚姻[484]、羅訴韋德案的判決。自2019年以來,他還支持廢除海德修正案。[485][486]他反對在極地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鑽探石油,支持政府出資尋找新能源。[487]他認為美國必須對全球變暖採取行動。他是參議院最嚴格的氣候相關法案《2007年全球變暖減少污染法案》的共同提案人,此一法案呼籲美國參加聯合國氣候談判。[488]他希望在2035年實現美國電力部門無碳化,並在2050年實現零排放。[489]他的方案包括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自然保育和建設綠色建築。[490]拜登希望向中國和其他國家施壓,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必要時可徵收碳關稅。[491][492]作為參議員,他與警察團體建立了深厚的聯繫。拜登是《警察權利法案》的主要支持者——此一法案雖受到警察工會支持,但卻為警察局長們反對。作為副總統,他曾擔任白宮與警察的聯絡人。[493][494]
拜登稱,他反對以軍事力量幫助別國實行政權更迭,但支持為反對派運動提供非軍事支持。[495]他反對美國直接干預利比亞[496][497],但支持北約主導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498]他曾投票反對美國參與海灣戰爭,[499]投票支持美國參與伊拉克戰爭。[500]他還支持以巴衝突的兩國方案。[501]拜登承諾結束美國對沙特領導的干預也門行動的支持,並重新評估與沙特阿拉伯的關係。[502]他稱朝鮮是一隻「紙老虎」。[503]作為副總統,拜登支持奧巴馬的古巴解凍政策。[504]他曾表示,作為總統,他將恢復美國在聯合國主要機構的成員資格,如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505],並重新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進行接觸。[506][507]
拜登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應是與之共事(Engagement)及融合(Integrate)中國到國際秩序中。他同時強調必須推動中國遵循法律和政治方面的國際準則,以及鞏固現有聯盟以提防中國異常地侵犯美國及其盟國的根本利益。他反對把中國視為敵人,也不以中國為盟友,而是認識到中美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共同利益。他認為能源及環境是對中關係的兩個特別重要的領域。[508]作為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他於2007年要求議會研究服務(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全面研究中國在亞非拉正在增長的軟勢力,[509]並於次年主持了參議院「全球化時代的美中關係」聽證會,[508]對中國的國情及外交有較一般美國政治家更廣泛,深入的認識及思考。
拜登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主張結束自2018年爆發的中美貿易戰並終止川普政府對中國貨品加徵的額外關稅。[510]比起川普政府,拜登更加願意增進和中國的合作關係。因為拜登認為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兼合作夥伴而非敵國。[510]拜登曾於2011年9月7日在《紐約時報》發表題為《中國崛起不是我們的終結》(China's Rise Isn't Our Demise)的文章。稱雖然中國崛起帶來挑戰,但「美國和中國合作的同時也在競爭。」拜登相信,「美國能夠並將在這種競爭中蓬勃發展。」拜登稱美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在競爭中有利。而如果中國想要向創新型經濟轉型,則必須改變制度。[511]
2020年起拜登關於中國的言論變得比往年更加尖銳,曾經公開批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惡棍」,並指控時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巴結習近平。[512][513][514]拜登亦抨擊中國新疆再教育營的人權問題,並且表示當選總統後將會延續川普的反中政策來反制中國「濫用經濟政策」的手段。[515][477]拜登表示,美國需要對中國「強硬起來」,建立「美國盟友和夥伴的統一戰線,以對抗中國的虐待行為和侵犯人權行為。」[516]拜登承諾,如果當選,他將對進行壓迫的中國政府官員和實體進行經濟制裁和商業限制。[517]2020年12月,他宣布會繼續保持對華關稅,將與盟友共同制衡中國。[518]2021年2月,拜登稱中國是對美國「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構成挑戰的「最嚴重的競爭對手」。[519]隨後拜登在當選總統後首次與習近平通話時表達了對中國在新疆「脅迫和不公平」的經濟行為和侵犯人權行為的擔憂。[520]
2021年4月28日,拜登在上任美國總統100天前夕,到國會發表約65分鐘的演講,其間多次提及中國的威脅,他稱習近平等認為在21世紀民主制度不敵專制主義,拜登表明會維護美國利益,應對中國的挑戰。拜登在演說中強調專制不會贏得未來,未來屬於美國[521][522]。
2023年6月,拜登公開稱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獨裁者」,引起中方強烈不滿[523]。8月,拜登將中國經濟問題稱為「定時炸彈」,將中共領導人稱為「壞人」(bad folks),將「一帶一路」稱為「債務和絞索」,並稱「壞人遇到問題時,就會做壞事。」但同時,拜登政府尋求與北京改善關係,他一方面試圖利用貿易限制來阻止中國進步,一方面又希望與中國領導人實現外交和解。[524]2023年11月15日,習近平與拜登在APEC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談[525],拜登在兩人會面後的記者會上再次重申習近平是一名獨裁者,源於共產黨統治下的一人體制[526][527]。
2021年1月6日,香港發生了民主派初選大搜捕,其後他們會站在香港人的一方,同時反對北京施壓香港的民主。[528][529]6月17日,壹傳媒高層大搜捕中,拜登稱對於香港和世界各地的新聞自由來說,這是悲傷的一天。「北京的鎮壓力度已達到如此程度,以至於香港急需的獨立新聞堡壘《蘋果日報》現已停止出版。通過逮捕、威脅和強制通過懲罰言論自由的港版國安法,北京堅持行使權力壓制獨立媒體並壓制不同意見。獨立媒體在恢復活力和繁榮的社會中發揮著寶貴的作用。記者是說真話的人,他們讓領導人負責並保持信息自由流動,這在香港和世界各地民主受到威脅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北京必須停止針對獨立媒體,並釋放被拘留的記者和媒體高層。新聞業的行為不是犯罪。香港人有新聞自由的權利。相反,北京否認基本自由並攻擊香港的自治和民主制度和程序,這與其國際義務不符。美國不會動搖我們對香港人民和所有捍衛所有人應得的基本自由的人的支持」[530]。
拜登認為俄羅斯是美國的最大威脅,表示他當選總統後會打擊俄羅斯的勢力。[531]但他曾支持與俄羅斯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532]拜登支持延長美國與俄羅斯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以限制雙方所部署的核武器數量。[533][534]他承諾將對俄羅斯疑似干預美國大選和俄羅斯疑似向成功攻擊美軍的塔利班武裝份子提供獎金等事件做出有力回應。[515][531]
美國白宮2021年4月30日表示,拜登政府已完成對朝鮮的政策評估,將以「務實方式」尋求與朝鮮展開外交。[536]
拜登受到來自多方面正反各異的評價。2020年11月21日,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在接受《日經亞洲評論》訪問時說,他預期拜登會採取比時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更理性的方法,特朗普引發的中美貿易戰,對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全球經濟帶來影響:「在特朗普的主政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毀於一旦,因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歐洲、墨西哥甚至加拿大吵架。」「拜登將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常化的關係,而這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他還認為,拜登可以重建美國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受損的一切[537][538]。2014年,美國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在其新書中宣稱拜登於過去40年在幾乎每項主要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議題上都犯錯[539]。
2021年,《紐約時報》評價拜登是「又一個失敗的總統」,並表示他驕傲,固執,高估自己的能力。面對阿富汗問題,他固執但搖擺不定,雄心勃勃但無能。比如從阿富汗撤出剩餘部隊的決定所依據的軍事和情報假設存在嚴重缺陷,其執行方式簡直是對國家的羞辱和道德上的背叛,其時機是災難性的,拜登似乎是美國最後一個意識到這些的人。[540]
2021年11月6日,美國智庫學者痛批,自拜登上任以來,中國大陸和俄羅斯持續展開行動,測試美國新政府是否有能力威脅其政策,但拜登卻做出一系列失敗的錯誤決策,讓中俄占據上風。前美國海軍少將及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ASC)政策主任、美國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蒙哥馬利6日投書《紐約郵報》,強調中俄自拜登上任以來便不斷進行試探,但新政府卻未能有效回應。 蒙哥馬利表示,中國大陸最令人擔憂,因為其20年來「大規模且成功」的軍事投資,已讓美軍於西太平洋的海空行動面臨極大風險;不僅如此,中國更尋求將影響力擴展至全球,除了已在非洲建立功能完善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還在非洲西岸進行長期投資,準備於2030至2040年代直接威脅美國東岸;而自2014 年以來,俄羅斯便不斷對烏克蘭發動攻擊,並對拜登「停止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網路攻擊」的警告「不屑一顧」;一名聯邦調查局(FBI)高階官員已在國會聽證會中承認,距離拜登對俄羅斯發出警告已有4個月的時間,但來自該國的網路間諜活動仍「有增無減」。蒙哥馬利指出,拜登過度執著於拉攏盟友因應極權政府的挑戰,但又在阿富汗和澳洲下一代潛艦上「單打獨鬥」,損害與盟友之間的關係,並強調惹惱擁有強大影響力的法國「尤其不智」[541]。
2022年6月1日,美國民調公司FiveThirtyEight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拜登(Joe Biden)於就任490天之後的滿意度跌到40.9%,是二次大戰後歷任總統在這個時間點的最低紀錄[542]。
2024年12月2日,拜登宣佈特赦了他的兒子亨特·拜登,[543]即使他之前多次稱不會如此做。[544]此行為被民主黨人士批評[545][546]。
拜登獲得了以下大學的榮譽學位:斯克蘭頓大學(1976年)[547]、聖約瑟夫大學(1981年法學博士)[548]、威德恩大學法學院(2000年)[63]、愛默生學院(2003年)[549]、特拉華州立大學(2003年)[550]、其母校特拉華大學(2004年法學博士)[551]、薩福克大學法學院(2005年)[552]、其另一母校雪城大學(2009年法學博士)[553]、維克森林大學(2009年法學博士)[554]、賓夕法尼亞大學(2013年法學博士)[555]、邁阿密戴德學院(2014年)[556]、南卡羅來納大學(2014年)[557]、都柏林三一學院(2016年法學博士)[558]、科爾比學院(2017年法學博士)[559]、和摩根州立大學(2017年法學博士)。[560]
拜登還獲得了雪城大學的校長獎章(1980年)和喬治·艾瑞茨先鋒獎章(2005年)。[561][562]
2008年,拜登獲得《職業母親》雜誌的「最佳國會獎」,以表彰他「通過有利於家庭的工作政策提高美國人的生活質量」。[563]同年,他與也是參議員的理查德·盧格共同獲得巴基斯坦政府的「Hilal-i-Pakistan獎」,「以表彰他們對巴基斯坦的一貫支持」。[564]2009年,科索沃授予拜登該地區最高獎「金自由獎章」,以表彰他在20世紀90年代末對其獨立的大力支持。[565]
拜登是特拉華州志願消防員協會名人堂的入選者。[566]他在2009年入選了美國職棒小聯盟卓越名人堂。[567]
2016年5月15日,聖母大學向拜登頒發了被認為是美國天主教徒最高榮譽的萊塔雷勳章。該勳章同時授予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568][569]
2016年6月25日,拜登獲得愛爾蘭共和國勞斯郡市自由勳章。[570]
2017年1月12日,奧巴馬出人意料地授予拜登傑出總統自由勳章,稱他「對美國同胞的信仰、對國家的熱愛和一生的服務將世代相傳」。[571][572]這也是奧巴馬唯一一次授予傑出總統自由勳章;歷史上其他傑出總統自由勳章獲獎者包括羅納德·里根、科林·鮑威爾和教皇約翰·保羅二世。[573]
2018年12月11日,特拉華大學將其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更名為小約瑟夫·拜登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拜登研究所也設在那裡。[574]
年份 | 職務 | 黨派 | 拜登得票 | % | 對手 | 黨派 | 得票 | % |
---|---|---|---|---|---|---|---|---|
1970 | 縣議員 | 民主黨 | 10,573 | 55% | 勞倫斯·梅西克
(Lawrence T. Messick) |
共和黨 | 8,192 | 43% |
1972 | 參議院 | 民主黨 | 116,006 | 50% | 卡萊布·博格斯
(J. Caleb Boggs) |
共和黨 | 112,844 | 49% |
1978 | 民主黨 | 93,930 | 58% | 小詹姆斯·H·巴克斯特
(James H. Baxter Jr.) |
共和黨 | 66,479 | 41% | |
1984 | 民主黨 | 147,831 | 60% | 約翰·M·伯里斯
(John M. Burris) |
共和黨 | 98,101 | 40% | |
1990 | 民主黨 | 112,918 | 63% | 簡·布雷迪
(M. Jane Brady) |
共和黨 | 64,554 | 36% | |
1996 | 民主黨 | 165,465 | 60% | 雷蒙德·J·克拉特沃西
(Raymond J. Clatworthy) |
共和黨 | 105,088 | 38% | |
2002 | 民主黨 | 135,253 | 58% | 雷蒙德·J·克拉特沃西
(Raymond J. Clatworthy) |
共和黨 | 94,793 | 41% | |
2008 | 民主黨 | 257,484 | 65% | 克里斯蒂娜·奧唐奈兒
(Christine O'Donnell) |
共和黨 | 140,584 | 35% | |
2008 | 副總統 | 民主黨 | 69,498,516 365張選舉人票(需270張) |
53% | 莎拉·佩林
(Sarah Palin) |
共和黨 | 59,948,323 173張選舉人票 |
46% |
2012 | 民主黨 | 65,915,795 332張選舉人票(需270張) |
51% | 保羅·萊恩
(Paul Ryan) |
共和黨 | 60,933,504 206張選舉人票 |
47% | |
2020 | 總統 | 民主黨 | 81,283,501 306張選舉人票(需270張) |
51% | 唐納·川普
(Donald Trump) |
共和黨 | 74,223,975 232張選舉人票 |
47%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