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

中國山東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威海市map

威海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最東端,別名威海衛。市境除西面與煙臺市接壤外,北東南三面皆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魯東丘陵區東部,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境內河流屬山東沿海諸河水系,北流入海的有初村河羊亭河五渚河等,南流入海的有沽河母豬河黃壘河乳山河等。海岸線曲折,島礁眾多,有劉公島雞鳴島鏌鋣島等島嶼,沿岸並有多個海灣,市人民政府駐環翠區新威路1號

事实速览 威海市 威, 國家 ...
威海市
地級市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從上到下,從左至右:
那香海景區、幸福門定遠號博物館、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館、天鵝湖、收回威海衛紀念塔、威海港的貨輪、共濟會東住宅舊址
Thumb
威海市在山東省的地理位置
坐標:37°30′45″N 122°06′55″E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山東省
設立1987年6月15日
語源取「威震海疆」之意
政府駐地環翠區
下級行政區2市轄區、2縣級市
政府
 • 市委書記閆劍波
 • 人大常委會主任賈瑞靄(女)
 • 市長孔凡萍(女)
 • 政協主席高旭光
面積
 • 地級市5,797 平方公里(2,238 平方英里)
 • 市區2,606 平方公里(1,006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參考山東省各地級市面積列表(佔全山東省3.67%)
最高海拔922.8 公尺(3,027.6 英尺)
人口(2022)
 • 常住291.78萬人
 • 排名參考山東省各地級市人口列表
 • 城鎮(2021)208.16萬人
語言
 • 方言膠遼官話登連片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64200
電話區號631
車輛號牌魯K
氣候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
年均溫12.2 ℃
年降水687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371000
舊稱威海衛
國內生產毛額(2017)¥3,512.91億(參考山東各地級市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人均¥124,463
HDI(2016)0.797 高 [1]
網站威海市人民政府網
市象徵
桂花
合歡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山東統計年鑑》
关闭

2021年,威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3463.93億元,同比增長7.5%。

歷史

威海歷史悠久,東夷人最早生活的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三代,今市境為東夷之地,屬青州,有萊夷聚居。西漢不夜縣,屬東萊郡北齊天統四年(568年),境內設文登縣,今市境盡屬之。此後,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Thumb
英租威海衛旗幟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即由此而來。威海市是中國第一支現代海軍的搖籃,也是1894-1895年甲午戰爭北洋海軍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1895年,日軍從榮成登陸,攻占威海衛。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7月1日,英國與清政府簽訂了《訂租威海衛專條》,成為英租威海衛,成立威海衛華勇營負責威海衛的防務與治安,並於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1930年10月,中國收回除劉公島外的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劉公島至1940年由英國歸還中國。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政權華北政務委員會將威海衛改為縣級特別區,由煙臺管轄。

戰後由中共接收,改稱威海衛市,隸於山東省膠東行政公署治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隸屬於煙臺地區下屬的縣級市,1950年5月,成立文登專區,管轄威海、榮成文登崑嵛乳山海陽牟平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今威海地域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萊陽專區改為煙臺專區,1967年2月,煙臺專區更名為煙臺地區,今威海地域屬之。

1983年8月撤銷煙臺地區,設煙臺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臺市管轄。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臺市的榮成、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24日,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2014年初,文登市撤市劃區,成為威海市區級行政單位。3月18日,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正式掛牌成立。按照國務院《批覆》(國函〔2014〕13號)和省政府《通知》(魯政字〔2014〕48號)精神,威海市此次部分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是撤銷文登市設立威海市文登區,以原文登市的行政區域(不含汪疃鎮、 山鎮)為文登區的行政區域。同時,將原文登市的汪疃鎮山鎮從行政區域上劃歸威海市環翠區,仍由臨港區管轄。[2]

地理

威海市地處北緯36°41′ - 37°35′、東經121°11′ - 122°42′,作為山東半島的最東端三面環海,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琉球群島隔海相望,西與煙臺市接壤。東西最大橫距 13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 81公里,總面積 569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769平方公里。其中,低山占土地總面積的 15.77%,丘陵占 52.38% ,平原占 27.56%,島嶼占 0.28%,灘涂占 4.01%。海岸線長 985.9公里,[3]海岸類型屬於港灣海岸,海岸線曲折,岬灣交錯,多港灣、島嶼。

氣候

威海市屬北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及季風進退都很明顯,氣溫變化和緩,降水較為充足。因受海洋調節作用,表現出春冷、夏涼、秋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大風多和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4]。年平均氣溫約12.2℃,氣溫通常在-4°C至29°C之間變化,極少低於-8°C或高於33°C。一月最冷,平均氣溫−1.4℃;八月最熱,平均氣溫25.1℃。年均降水量687mm,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和8月。年均日照時數2538小時[5]

3-5月是春季,較同緯度的內陸相比氣溫低2-3°C且回升慢,推遲約半個月,大風多,降水少,大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14%,易發春旱。

6-8月為夏季,受海洋影響,溫度比同緯度內陸相比低1-4°C。由於夏季東南季風的關係,降水多,濕度大,降水占全年59%。

9-11月是秋季,溫度與同緯度內陸相比偏高1-2°C。秋季總降水量占全年的23%,集中在9月份。10月份起,多秋高氣爽的晴天。11月中旬起,冷空氣開始加強,氣溫迅速下降。

12-2月為冬季,受蒙古高氣壓影響,西北季風致使氣候乾燥寒冷,冬季溫度比同緯度內陸相比偏高約2°C,且晝夜溫差小。12月下旬起,受海洋影響,陰天和陣雪天氣增多,雨雪量比內陸同緯度地區多三倍以上[6]

更多信息 威海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極端值1898年至今, 月份 ...
威海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極端值1898年至今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3.6
(56.5)
19.8
(67.6)
23.4
(74.1)
29.6
(85.3)
34.2
(93.6)
38.4
(101.1)
37.4
(99.3)
35.4
(95.7)
33.7
(92.7)
30.4
(86.7)
24.0
(75.2)
18.0
(64.4)
38.4
(101.1)
平均高溫 °C(°F) 2.0
(35.6)
3.4
(38.1)
8.5
(47.3)
16.0
(60.8)
21.6
(70.9)
25.5
(77.9)
27.8
(82.0)
27.8
(82.0)
24.4
(75.9)
19.1
(66.4)
11.8
(53.2)
5.2
(41.4)
16.1
(61.0)
日均氣溫 °C(°F) −0.9
(30.4)
0.1
(32.2)
4.6
(40.3)
11.4
(52.5)
16.9
(62.4)
21.2
(70.2)
24.3
(75.7)
24.7
(76.5)
21.2
(70.2)
15.6
(60.1)
8.5
(47.3)
2.1
(35.8)
12.5
(54.5)
平均低溫 °C(°F) −3.4
(25.9)
−2.5
(27.5)
1.3
(34.3)
7.5
(45.5)
12.8
(55.0)
17.7
(63.9)
21.3
(70.3)
22.0
(71.6)
18.2
(64.8)
12.4
(54.3)
5.5
(41.9)
−0.5
(31.1)
9.4
(48.8)
歷史最低溫 °C(°F) −12.3
(9.9)
−13.2
(8.2)
−8.6
(16.5)
−1.2
(29.8)
5.7
(42.3)
10.7
(51.3)
14.4
(57.9)
15.3
(59.5)
7.5
(45.5)
0.8
(33.4)
−7.4
(18.7)
−11.3
(11.7)
−13.2
(8.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2.9
(0.51)
12.2
(0.48)
17.8
(0.70)
36.1
(1.42)
49.0
(1.93)
74.5
(2.93)
132.6
(5.22)
175.7
(6.92)
79.9
(3.15)
37.3
(1.47)
29.9
(1.18)
22.1
(0.87)
680.0
(26.77)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30.24
(11.91)
19.32
(7.61)
6.56
(2.58)
0.18
(0.07)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4
(0.02)
7.07
(2.78)
31.51
(12.41)
94.92
(37.38)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6.5 5.1 4.6 5.8 6.9 7.9 11.5 10.2 6.9 6.4 7.8 8.2 87.8
數據來源:中國天氣網(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7]
关闭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信息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威海市委員會 ...
威海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威海市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威海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威海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閆劍波[8] 賈瑞靄(女)[9] 孔凡萍(女)[10] 林強[11]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山東省諸城市 山東省萊陽市 山東省萊蕪市
出生日期 1971年12月(53歲) 1967年12月(57歲) 1969年1月(56歲) 1968年6月(56歲)
就任日期 2022年6月 2022年2月 2022年6月 2025年1月
关闭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威海市現轄2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

在正式行政區劃外,威海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威海工業新區)、石島管理區(位於榮成市,副縣級)。

更多信息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2] ...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2]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 1][13]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14]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5]
街道辦事處
371000 威海市 Wēihǎi Shì 5,796.98 2,906,548 環翠區 264200 23 48
371002 環翠區 Huáncuì Qū 991.28 1,164,730 環翠樓街道 264200 9 10
371003 文登區 Wéndēng Qū 1,614.62 563,529 天福路街道 264400 3 12
371082 榮成市 Róngchéng Shì 1,526.20 714,211 崖頭街道 264300 10 12
371083 乳山市 Rǔshān Shì 1,664.88 464,078 城區街道 264500 1 14
註: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关闭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91.78萬人[16],其中,城鎮人口209.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1.76%,比上年提高0.34個百分點。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55.28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61.60%,比上年提高0.59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906,548人[17]。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04,77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1,777人,增長3.63%,年平均增長率為0.36%。其中,男性人口為1,467,079人,占總人口的50.47%;女性人口為1,439,469人,占總人口的49.5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92。0-14歲的人口為343,483人,占總人口的11.82%;15-59歲的人口為1,769,649人,占總人口的60.8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93,416人,占總人口的27.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59,847人,占總人口的19.2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040,910人,占總人口的70.2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65,638人,占總人口的29.78%。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875,752人,占98.9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0,796人,占1.0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95,427人,增長3.4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6,350人,增長25.9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9個百分點。

對近年公安戶政部門的人口數據進行分析比對,實有少數民族暫住人口約2萬人,共計有少數民族人口約4.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

交通

教育

高等院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Thumb
從海灣內遠眺威海港
Thumb
威海

威海旅遊資源豐富,有海島海岸、城市園林、歷史遺蹟、民俗風情等10多種類型。擁有國家級5A級風景名勝區1處,4A級風景名勝區8處,3A級風景名勝區6處,2A級風景名勝區1處;省級旅遊度假區4處,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8處,遊覽景區(點)80多處。境內近千公里的海岸線上,有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的誕生地劉公島秦始皇東巡過的「東方好望角」天盡頭、中國道教全真派發祥地聖經山、凝聚中日韓三國人民友誼的赤山法華院、亞洲最大的天鵝棲息地天鵝湖、大東勝境鐵槎山、天下第一灘銀灘、母愛聖地大乳山等眾多自然、人文景觀。

旅遊度假區

  • 威海洲際休閒旅遊度假區
  • 西霞口旅遊度假區
  • 天沐溫泉度假區
  • 湯泊溫泉度假村
  • 文登青龍生態旅遊度假村
  • 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
  • 乳山銀灘旅遊度假區
  • 海螺灣休閒驛區(內有有軌小火車)[18]

自然風景區

  • 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
  • 里口山國家森林公園
  • 崑嵛山國家森林公園 - (全真教發祥地)
  • 赤山風景區
  • 成山頭景區 - (天之盡頭,東方好望角
  • 天鵝湖 - (亞洲最大的天鵝棲息地)
  • 聖水觀景區
  • 聖經山景區
  • 銀灘 - (天下第一灘)
  • 九頂鐵槎山
  • 大乳山
  • 海驢島
  • 仙姑頂景區

名勝古跡

主題景點

  • 環翠樓公園
  • 威海公園
  • 威海影視城
  • 威海國際海水浴場
  • 威海海上公園
  • 定遠艦景區
  • 華夏城遊樂景區
  • 韓樂坊 - (中國第一家韓式主題公園)
  • 西霞口野生動物園

博物館

文化

  • 威海是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源地,中國第一塊高爾夫球場於1902年誕生於劉公島。
  • 中國現代足球運動起源地,經由英國殖民者傳入威海。
  • 威海擁有中國最好的自然環境,1990年威海被授予國家級衛生城市,是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 威海是全國著名的溫泉之鄉,自古泡湯文化盛行,山東省內18座天然泉眼威海擁有其中的9座。
  • 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誕生在威海的劉公島
  • 崑嵛山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王玄甫,王重陽,全真七子等歷代高道大德曾於此修真煉性。
  • 成山頭被認為是古時日神所居之地,姜子牙秦始皇漢武帝康熙華國鋒胡耀邦胡錦濤等眾多古今中外名人曾到此觀光朝拜。中國現存唯一一座始皇廟坐落於此。
  • 這裡是中國沿海距韓國最近的城市,1990年,威海率先開通了中國至韓國的第一條海上航線。

榮譽

威海市被評為中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以及全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城市。1984年成為第一批中國沿海開放城市。1996年由建設部評為國家園林城市。1997年10月13日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1999年1月成為第一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3年10月6日成為國內第十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中國城市(第一個為1990年,唐山市人民政府的震後重建項目)。2009年5月7日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城市。2015年2月28日成為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

賽事會展

  • 世界海洋大會
  • 東北亞經濟論壇
  • 中韓貿易論壇
  • 中韓FTA地方經濟合作論壇
  • 中韓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
  • 中國山東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會
  • 威商大會
  • 威海市市長國際經濟諮詢委員會年會
  • 中國漁具製造業基地漁具博覽會
  • 中國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獎賽
  • 國際鐵人三項賽
  • 國際帆船拉力賽
  • 亞洲HOBIE級帆船錦標賽
  • 亞洲沙灘手球錦標賽
  • 全國青少年棒球冠軍賽
  • 韓亞航空高爾夫公開賽

名人

友好關係

友好城市

友好合作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