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華民國曾設立的一級行政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津市,(郵政式拼音:Tientsin;漢語拼音:Tianjin),簡稱「津」,是中華民國在兩岸分治前所設置的12院轄市之一,亦是華北地區4個院轄市之一。
1906年,天津府在當時全國範圍內首先施行地方自治,同年設立「天津府自治局」。1907年,天津議事局成立,並舉行了中國近代政治史上第一次投票選舉。
1912年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成立,同年7月天津縣署裁撤,其所屬機構歸併天津府接管。1913年4月,恢復天津縣,將天津府裁撤。縣署設在原府署,後易名為天津縣行政公署。
1916年10月,法租界拘捕中國警察,企圖強占老西開。天津人民組成「維持國權國土會」,數千人舉行示威。後來由於北洋政府的妥協,老西開歸「中法共管」,史稱「老西開事件」。1917年3月1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政府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的當天,中國軍警進駐並收復天津德租界和奧租界。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將民國政府遷往天津,實際是天津英租界,並在當地發布總統指令和總統任命,設立議員招待所,使天津英租界一度成為民國大總統的駐地以及沒有內閣的政府所在地[1]。到20世紀初期,以永利鹼廠為代表的天津工業迅速發展,在192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永利鹼廠生產的純鹼獲得了金獎和證書,證書中稱其為「發展中華民國主要化學工業的象徵」[2]。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占領天津,設立「天津特別市」並成立天津特別市政府。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由行政院直轄。同年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改為省轄市。1929年8月,比利時簽訂了交還天津比租界的約章。1931年3月,正式舉行交接典禮,比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第四區。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恢復院轄市。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天津隨即捲入戰火。7月29日,日本侵略軍派遣飛機對天津市包括私立南開大學在內的重點目標進行轟炸[3]。7月30日,日軍占領天津並成立天津市治安維持會,並任命高凌霨為委員長。同年12月,改組為天津特別市公署。1939年4月,親日派的新任天津海關監督程錫庚在天津英租界大光明影院被刺殺,引發英國與日本的外交糾紛。同年6月起,日軍對英、法租界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武裝封鎖。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占天津英租界。同年8月至10月,因連續暴雨和日軍扒開河堤的因素[4],天津遭受嚴重水災,天津市區百分之八十的地區被洪水所淹,超過10萬間房屋被沖毀,八百多萬人受災,六十五萬天津及其周邊居民成為災民[5]。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政府收復天津以及西方各國在天津設立的租界。9月30日,美國海軍陸戰隊2萬餘人在塘沽地區登陸,10月8日,在駐津美軍司令部門前廣場舉行在津日軍簽降儀式。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1948年11月,平津戰役開始。1949年1月,解放軍擊敗國軍後控制天津全境。
天津歷史系列條目 |
天津先秦至唐朝歷史 |
天津經濟史 |
其他天津系列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