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比租界是近代中國唯一的一個比利時租界,也是天津的九國租界之一,但是如今在天津已經見不到任何比利時租界建築的痕跡,甚至有很多天津本地人並不知道天津曾經有個比利時租界。
設立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北京時,比利時王國並沒有派兵參戰,但是在11月17日,比利時駐天津領事梅祿德向天津領事團宣布,他奉比利時欽差駐紮中華及暹羅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姚士登(Maurice Joostens)之命,占領海河東岸俄國占領區以下長1公里的地段,比利時租界原本應劃歸俄羅斯租界,但比利時向俄羅斯表示會在該界建工廠,俄羅斯最終妥協。1902年2月6日,清政府天津道台張蓮芬與比利時駐天津代理領事嘎德斯(Henri Ketels)簽定《天津比國租界合同》。位置在俄租界以南,海河與大直沽村之間,直到小孫莊,面積740畝[1]。同時,還規定,如果日後比租界商務興旺,可以開闢由比租界到京山鐵路的通道,作為比租界的預備租界,這片土地不得賣與別國。
發展
-
比利時租界的主街道
-
比利時天津領事館
天津比租界地處偏僻,從開闢直到交還中國,始終未能進行開發,就連比利時領事的工作地點其實是位於天津英租界內。雖然比利時商人在天津開設有不少工商企業,包括世昌洋行(電車、電燈)、華比銀行等,但是均未在該租界進行投資。後來僅有英國和記洋行在界內租地180畝,開辦了蛋廠。因而該租界的收入極為有限,僅能維持日常開支,唯一的一項市政工程(沿河馬路)所花費的8萬兩白銀也必須依靠舉債。天津比租界屬於各國在華租界中極不發達的一類。
收回
由於天津比租界面臨財政危機,1927年1月17日,比利時駐華公使洛恩宣布,比利時願意將天津比租界交還中國,以示友好。1929年8月31日,中比兩國簽訂了交還天津比租界的約章,規定該租界的行政管理權,以及所有租界公產,移交中國政府;而比租界工部局所負的9萬3千兩白銀(包括利息)由中國政府償還。1931年1月15日,正式舉行交接典禮,天津比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第四區(特四區)。
現狀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