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伯陽父(?—?),又稱伯陽甫、史伯,為周宣王、周幽王時期的太史,西周末年哲學家。周幽王二年(前780年)發生地震,史載「三川竭,岐山崩」。伯陽父認為「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幽王八年,伯陽父告誡鄭桓公西周將亡而應到東方謀一條生路,其後便退隱,不久西周便滅亡。
現存文獻中對史伯的記載較為簡略,只知道其認為地震是自然界「陰陽不合」後衝突下的產物,並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命題,認為事物只有多元化發展才可能自然延續,一元化的專制必然走向滅亡。清華簡《良臣》有提及「鄭桓公與周之遺老:史全(伯)、宦中(仲)、虢叔、土(杜)白(伯),後出邦。」
宋代《博古圖》載錄的史伯碩父鼎,被當時的金石學家認為其中的史伯碩父就是史伯本人。[1]1975年2月在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出土的訓匜,所刻金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法律判決文書,其中的法官「伯揚父」被不少學者認為就是《國語》中的伯陽父本人。
由於《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和其他傳世文獻對老子其人的記載非常模糊,從東漢創立道教開始,就有許多人懷疑史伯才是真正的老子,正是他「見周之衰」,其哲學思想風格與《道德經》的作者有驚人的一致性。[2][3][4][5][6][7][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