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山市

中國廣東省轄縣級市,由廣東省江門市管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山市
Remove ads

台山市漢語拼音: Taishan傳統外文名Toisan或Toishan [註 1]),舊稱新寧,為中國廣東省縣級市,現由江門市代管。位於珠江三角洲的西側、南海岸邊,過去與新會開平恩平合稱「四邑」,近年加上鶴山,改稱「五邑」。市人民政府駐中山路23號。

事实速览 台山市, 國家 ...
Remove ads

明朝至民國初年,稱新寧縣。1914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改定各省重復縣名,因湖南、四川、廣西、廣東四省皆存在同名之「新寧縣」,廣東省新寧縣以城北有三台山以及縣城寧城別名台城而改名為台山縣[3]。1953年,赤溪縣併入台山縣。1992年4月,撤縣設市,改名台山市。市名在轉換成繁體字時常被誤寫成「臺山市」,這是不正確的。台山市名源自其主山三台山,古代用「三台」比「三公」(古代最高官位),所以舊時常用「台」來作為對別人的尊稱。而「臺」意為土築的高壇,亦表示古代的官署名。兩者含義大不相同。[4]

台山市是著名的排球之鄉、廣東音樂之鄉、中國曲藝之鄉、飄色藝術之鄉,還是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是嶺南著名的僑鄉,目前全市旅居海外的華僑約有180多萬。

Remove ads

歷史

台山新石器時代已經有居民。秦漢三國番禺縣( 不過《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地區韶關地區沿革地理》認為屬四會縣)。三國至明初,屬新會縣。註:西晉時,今台山市西南部曾設置海安縣,但東晉時已併入新會縣。

明清時期

台山原屬新會縣地,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八月丁卯(1498年8月20日),由巡撫鄧贊、巡按王哲審議,知府林泮親詣經理,從新會縣地析置新寧縣Sunning),隸屬廣州府。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月新寧縣正式設立,八月縣城建成。

明昭宗永曆八年(1654年),起兵反清的恩平守備王興占汶村(今台山市汶村鎮一帶),改汶村為「汶安城」,擁朱聿釤為王,奉永曆年號。永曆十至十一年(1656年至1657年),王興二度擊退清軍討伐。永曆十二年(1658年),清將尚可喜圍汶安城至次年,城中糧盡,王興自焚。

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二十日,設赤溪廳(今台山市赤溪鎮),直屬廣東布政司。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美灣鄉500多位伍氏旅外鄉親捐建成務學校,開僑資興學的先例。三年後全縣第一個學術團體——新寧教育會落成。1908年1月,新寧鐵路首段建成通車。[5]

中華民國

Thumb
新寧鐵路列車車廂,攝於1935年。

民國元年(1912年),赤溪廳改赤溪縣。次年4月26日,新寧鐵路第二期幹線工程通車;由公益埠附近麥巷站起,經新會縣城、至江門北街。同年,創辦新寧縣立師範學校。

民國三年(1914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改定各省重復縣名,因湖南、四川、廣西、廣東四省皆存在同名之「新寧縣」,改名為台山縣。民國九年(1920年),廢道制,赤溪縣隸屬廣東省政府管轄。3月,新寧鐵路支線台城至白沙圩通車。

民國十三年(1924年),台山縣獲孫中山大元帥特許試行自治。時年,台山附城橫湖人劉栽甫,早期同盟會成員,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並於1921年至1927年間四次出任台山縣長。1924年,劉栽甫第三次擔任縣長期間,開始在台山推行中華民國首個縣級地方自治實驗。劉栽甫也成為台山縣第一任民選縣長。自此,台山縣大部分縣長都是台山籍或者廣東籍直至新中國成立。同年,台山第一條公路台城至園山路段通車。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六月,台山縣先後屬第一區、第十區行政督察區。[1]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全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台山市在全面抗戰時期在《廣東省台山縣抗日戰爭年表》一書中有詳細講解。九月三十日,日軍首次派軍機進入台山領空偵察。10月15日,日軍機突襲台山十九人遇難,二十六人受傷,房屋、商店倒塌四十一間,鐵船被毀一艘。12月28日,兩艘日艦入侵上川島沙堤港,上川淪陷。[6]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在1月份,日本飛機對公益、水步、斗山、金雞凹和平逕等地進行了轟炸,兩個機車箱被摧毀,並造成多處鐵路軌道受損。而後國民政府下令拆毀新寧鐵路全線毀路抗日。[6]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在2月份,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台山縣隊部成立。3月30日,日本飛機轟炸了白沙和公益,造成了134人喪生,77人受傷,同時還有59間商鋪和房屋倒塌。同日,鄰近的縣市,新會縣的江門鎮被日軍占領。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20日,日軍駕駛三艘汽艇計劃從斗山河距離約1500米的三夾海口登陸橫江村。廣東省國民黨保安團駐守斗山河三夾海口部隊在排長蘇立輝的領導下,英勇地與進犯的日軍展開了抗擊。在這場戰鬥中,在斃傷了日軍20多人後,廣東省國軍保安七團排長蘇立輝和他全排官兵壯烈犧牲。當時,還有一小部分日軍成功進入了橫江村。然而,橫江村民勇敢地與日軍展開了抗擊。村民利用村裡的洋樓作為掩體,與日軍進行戰鬥。至今,在橫江村,一些洋樓的外牆上仍然保留着當時的彈痕。在11月份,日機對廣海南灣進行了轟炸,導致23間商店的倒塌,以及3艘小艇被炸沉。[7]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軍入侵台山。3月3日,日軍在軍機掩護下分兩路入侵廣海(今台山市廣海鎮),同日下午4時台城淪陷。3月10日,國軍第七挺進縱隊司令彭林生調所屬部隊及省保安第七團張翹柳部,開抵三合;駐陡門的袁帶司令所屬部隊亦趕到四九大塘,作包圍台城之勢,日軍遁去。

5月18日晚,台山漁船3艘於上川海面用土炮及漁炮擊沉日軍電艇2艘,艦上日軍18人盡數死亡。

9月20日,日軍侵占了廣海和斗山,接着於22日進攻了台城,台城再次淪陷,日軍在各地四處姦殺擄掠。23日又占領了三埠。城東、城南、城西各鄉以及三社、陳邊、浮石、西村等地的居民組織壯丁抗擊日軍。至9月28日,日軍撤退。在九天內,日軍殺害了557名平民,打傷了277人,並燒毀了70多間商店和房屋。守軍共有28人犧牲,17人受傷。[6]10月23日,日軍岩木川男率日偽軍占據上、下川島,並在上川島設立「南支海防軍挺進隊上川基地指揮所」。

1943年廣東饑荒時,餓死者有15萬人在台山市[8]

民國三十三年七月四日(1944年),日軍火燒「三社」,史稱「三社大屠殺慘案」,被殺和燒死的群眾達700餘人,傷40多人;燒毀房屋531間,學校3間,祠堂5間。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5月2日,日軍由崖西入侵都斛,留30人駐守,餘70人向赤溪進犯。3日夜,日軍侵入赤溪。6月23日,駐台城日軍60多人竄到附城大亨市,勒令鄉民每天繳白米100斤,每5天繳生豬1頭。6月25日,駐台城日軍40多人到倉下、東坑等地大肆搶掠。7月23日,駐台山日軍逃走,強搶民船數十艘集中赤溪,四出附近鄉村搜劫、拉伕。7月24日晨,駐斗山、沖蔞日軍被抗日鄉民擊敗,逃回台城。7月30日,日軍在台城被迫潰逃,台山縣城第五次光復。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台山光復。8月23日,日軍從上下川島撤離,台山全境宣布取得抗戰勝利。[9]

1946年2月,由中共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四團部分武裝人員組織成立濱海大隊。台山濱海大隊根據中共廣東臨時區委的決定,部分骨幹隨東江縱隊北撤,留下少數精幹隊伍分散活動,堅持鬥爭。同年7月, (國民黨)台山縣政府派遣政警部隊進駐深井、大隆洞,偵察中共游擊隊的活動。對游擊區進行「掃蕩」和「圍剿」。濱海大隊為保存力量、減少損失,召回隱蔽在農村的三十多名游擊隊員,由副大隊長林興華帶領撤離禾鐮坑,轉移到漭洲島,開展海上游擊活動。[10] 1946年冬,當時台山高校發生教師欠薪事件。中共台山黨組織指導的民主同盟組織進行公開合法的鬥爭。組織發動台中、台師、女師三校教師針對(國民黨)台山政府拖發教師工資事件開展索薪鬥爭,當天一百多名教師到縣府請願,[11]時任縣長伍仕焜迫於形勢答應如數補發拖欠工資,並承諾今後每月按時發放。1947年雙十日,由游擊隊組成的台山人民解放軍正式成立,由林興華擔任軍事指揮。1948年4月,在大隆洞宣布將台山人民解放軍改編為廣東人民解放軍台開赤總隊,林興華任總隊長,黃文康任政治委員,趙向明任政治處主任。[12]

1949年1月,廣東人民解放軍台開赤總隊改編為粵中人民解放軍濱海總隊。7月,經中共中央批准,撤銷中共粵中分區和粵中軍分委,成立中共粵中臨時區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根據原粵中分委和粵中軍分委的指示,粵中人民解放軍濱海總隊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濱海總隊,此時部隊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1500餘人的革命武裝力量。[12]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22日,解放軍在濱海總隊和各地武裝工作隊的配合下,清除台山地區的國民黨軍政殘餘勢力。10月24日,濱海總隊1500餘人在總隊長林興華和政委謝永寬的率領下進入台城。進城後,隨即宣布成立台山縣軍事管制委員會,由謝永寬為主任,林興華為副主任,全面開展接管政權工作。至28日已占領台山(除上、下川島)全境。11月4日,赤溪縣人民政府成立。[12]

1950年,3月22日至25日,台山縣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台城召開,出席代表500人。3月29日,台山縣召開第一次農民代表會議,傳達1950年農村工作任務,並成立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

1951年5月,台山縣開始土地改革。8月15日,台山縣第一批志願軍30人,組成赴朝鮮醫療手術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52年5月,台山、赤溪兩縣隸屬粵中專區。1952年5月,改屬粵西專區。同年6月,新昌、荻海兩埠及其郊區劃歸開平縣。1953年4月,赤溪撤縣為區,歸併台山縣。[1]6月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廣海、斗山、都斛、公益、海宴、白沙、大江、沖蔞等8個圩鎮為鄉級鎮。6月30日,全縣開展第一次人口普查,總人口655567人。

1955年,台山縣第十五區允泊鄉劃歸陽江縣。1959年2月,隸屬江門專區;1961年4月,隸屬肇慶專區;1963年6月,隸屬佛山專區[1]

1956年12月4日,台山縣召開第一屆歸僑、僑眷代表大會,遵照全國僑聯的規定,將「台山縣歸國華僑聯誼會」正式改為「台山縣歸國華僑聯合會」(簡稱縣僑聯會)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縣級華僑及歸僑人民團體。市僑聯大廈坐落於台城的人工湖旁。

1966年文革開始,中共台山縣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和辦公室。1967年1月3日,成立台山縣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辦公室和接待辦公室。3月31日,縣建立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9日,「造反派」衝擊台山縣軍事管制委員會。

1970年5月18日至25日,廣東省革委會生產組在台山縣斗山公社召開全省農村商業斗、批、改現場會議。7月3日至8月6日,台山地區共發生地震400多次,其中3.5級1次,3.9級1次,3級至3.4級10次,2.5級至2.9級24次,2級至2.4級90次,1.5級至1.9級120次,其餘為0.5級,震中位於溫泉圩以南約5公里處,震源深度為10公里。其中3.9級主震發生於7月4日4時34分。

1983年5月5日,中共廣東省委通知,撤銷佛山地區建制,劃分為佛山市江門市,台山縣劃歸江門市管轄。

1985年5月2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台山縣沙欄區更名為海宴東區,海宴區更名為海宴中區,汶村區更名為海宴西區。10月4日,省政府批准公益鎮、廣海鎮、白沙鎮、斗山鎮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第一批重點工業衛星鎮。[13]

1992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批准,台山縣撤縣設市(縣級市),成為台山市。[1]

黃仁夫撰寫的《台山古今五百年》,對台山之歷史有較為全面的概述。[需要解釋]

Remove ads

地理

地貌

台山地貌多樣,兼有平原濕地丘陵山地海岸島嶼,平均高度為100-300米不等,地勢中部較高,東部北峰山脈主峰獅子頭海拔986米,為境內最高峰。從獅子山向西南經三合鎮橫塘圩至馬山為隆起軸,把境內陸地地形為南北兩部分。南部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北部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境內丘陵、台地零星分布,北峰山脈以西(境內中部和北部)除潭江中游南岸一帶是河流沖積平原外,均為丘陵。北峰山、銅鼓山、大隆洞山之間的三角地帶及大隆洞山以南是海積平原。全市山地丘陵占60.5%,平原占39.5%。

台山的大陸海岸線曲折,呈西南—東北走向,長294.8千米,占全省海岸線的1/11。沿海岸線分布有大小海灣35個,其中較大海灣有鎮海灣100平方千米、廣海灣236平方千米、赤溪灣6平方千米。台山海岸附近多平原灘涂,主要分布在廣海灣、鎮海灣、崖門水道西側,共有157平方千米。台山海岸盛產奇石,如雨花石龜文石花崗岩等,其中又以黃蠟石為最。南部海上有大小島嶼(礁)268個,占全省島嶼的1/5,其中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96個。較大的島嶼有上川島(137.16平方千米)、下川島(81.73平方千米)。[1]

Remove ads

氣候

2017年第14號颱風帕卡曾登陸台山

台山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吹南風,冬季盛吹北風,受海洋天氣影響顯著,夏季不酷熱,冬季不嚴寒,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熱量豐富。

根據1981到2010年氣象觀測數據統計,台山年平均氣溫22.3℃,最熱的月(7月)平均氣溫28.4℃,最冷的月(1月)平均氣溫14.2℃。年均降雨量2007.7毫米,沿海地區2200毫米,年均暴雨日有10天。雨季正常始於4月上、中旬,結束於10月上旬,降雨集中在4—9月,占全年雨量的85%;冬春少雨,10月—次年3月雨量只占全年15%。每年5—11月是颱風影響季節,相對集中在7—9月,年均有3~4個熱帶氣旋影響台山。[1]

更多信息 台山(1981−2010), 月份 ...
Remove ads

水文

台山境內河流分屬兩個流域,北部河流由東南向西北流歸潭江,屬珠江流域水系河流;南部和西南部河流從北向南注入南海,屬粵西沿海諸小河水系河流。

Thumb
潭江新會牛灣段

全市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0條,主河道總長334.4千米。其中屬珠江水系河流有潭江、新昌水、五十水、三合水、公益水和白沙水6條,屬粵西沿海諸小河水系河流有大隆洞河、斗山河、那扶河和深井河4條。集雨面積小於100平方千米直接流入南海的河流7條,其中南部有東滘河、赤溪河、曹沖河、大馬河,西部有海宴河、汶村河和那琴河。[1]

更多信息 河名, 所屬水系 ...
Remove ads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台山市發現的礦物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兩大類,以非金屬礦為主,主要有花崗岩石灰石高嶺土綠柱石水晶石硅砂鉀長石黃玉;金屬礦主要有鈮鉭等;稀土金屬有稀土礦。建材礦產有石灰石、花崗岩和石英砂。此外,還有煤、地熱和礦泉水等礦產。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藏產地80處,其中大型礦藏產地2處,中型礦藏產地7處,小型藏產地71處。[1]

土地資源

台山市土地總面積328630.05公頃,其中耕地57023.34公頃,園地10704.13公頃,林地164339.23公頃,草地2456.51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7132.8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5058.14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66021.56公頃,其他土地5894.32公頃。此外,歸屬園地、草地、林地等地類中共有15127.41公頃土地,按規定可以調整為耕地[1]

水資源

Thumb
台山台城石花山水庫堤畔風光

台山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颱風多,降雨充沛,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降雨量2122毫米,比全廣東省多年平均降雨量高351毫米;多年平均降水總量67.20億立方米,占全省的2.14%。水資源總量以河川徑流量為主,台山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1.60億立方米,占全省的 2.27%。其中台北片11.50億立方米、東南片13.60億立方米、西南片13.40億立方米,川島片3.1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4389立方米,比全廣東省人均水資源量高2289立方米。

截至2015年末,全台山市有水庫200宗,總庫容8.90億立方米,興利庫容5.58億立方米,是工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至同年5月15日止,水庫蓄水總量0.88億立方米,全市水庫可用水量占總興利庫容16%,中小型水庫80%接近死庫容,有53宗水庫完全乾涸。台山市地下水主要為河川基流,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7.66億立方米。

台山市地熱水豐富,已查明有三合溫泉、白沙朗南溫泉、都斛東洲溫泉和莘村溫泉、汶村神灶溫泉。全市地質D級儲量6069.80立方米/天,年總流量264.75萬立方米,水溫最低52℃,最高87℃。[1]

海洋資源

台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南臨南海,距香港87海里,距澳門48海里,向南距國際主航道12海里。根據《台山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和《江門市海島保護規劃》的統計,台山領海基線以內海域面積約2717平方千米,沿海海岸線長約306千米,島岸線長約391千米,大小島嶼557個,其中無居民海島552個,有居民海島5個。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有126個,海島總面積約248平方千米,上川島面積137.15平方千米,為全省第二大島;下川島面積81.07平方千米,為全省第六大島。海(港)灣119個,三大漁港分別為沙堤漁港、橫山漁港和廣海漁港,沿海30多千米長的深水岸段中有上川圍夾、下川王府洲萬噸級以上的優良港池。大襟島周圍海域是廣東省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台山鰻魚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亦是台山名片。

台山市海洋生物種類繁多,主要經濟魚、蝦、蟹、貝類達100多種。海水養殖資源豐富,20米等深淺海面積21萬公頃,灘涂面積1.3萬公頃。有濱海砂礦資源、旅遊資源和潮汐能波浪能風能等海洋再生資源。[1]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末,台山市轄18個鎮級(街、鎮、場)行政單位;全市有村民委員會277個,居民委員會36個。[14]

台城街道、​大江鎮、​水步鎮、​四九鎮、​白沙鎮、​三合鎮、​沖蔞鎮、​斗山鎮、​都斛鎮、​赤溪鎮、​端芬鎮、​廣海鎮、​海宴鎮、​汶村鎮、​深井鎮、​北陡鎮、​川島鎮和​華僑農場

村(居)委會

截至2020年,台山市各鎮(街、場)村(居)委會設置如下:

更多信息 區劃名稱, 村委會 ...

人口

2021年末,台山市戶籍總人口96.2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2.34萬人,鄉村人口53.94萬人。

交通

台山市內交通有公路航運鐵路三種。

交通概況

公路方面,台山境內各級公路總長2823.907千米。[1]其中有兩條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S32橫貫市境,並連接港珠澳大橋新台高速公路S49直達台城街道。水路方面,沿潭江南海有公益港、廣海港、魚塘港等客、貨、漁港碼頭。鐵路方面,2018年7月1日開通的深湛鐵路在台城街道南坑村設台山站[15]

公路

Thumb
台山境內的S365省道(2015年)

截至2020年底,台山市公路通車里程3128.7千米,公路密度95.2千米/百平方千米。按千米等級分,其中,高速公路162.227千米,一級公路137.143千米,二級公路307.584千米,三級公路323.933千米,四級公路1907.591千米,等外路 290.222千米;按路面狀況分,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2821.8千米,瀝青混凝土路面公路216.9千米,砂土路90.0千米。全市有橋梁782座、28419延米。[1] 228國道240國道過境。 新台高速公路S49新會司前段往台山方向(2015年)。中陽高速公路經過。

路橋

公共交通

台山境內擁有15條公共汽車路線,主要運行於台山市區(台城)一帶以及臨近的四九鎮白沙鎮等鎮的部分地區,由廣東省江門市汽運集團有限公司台山公共汽車分公司運營。[16]

汽運

Thumb
台山汽車總站,位於台城中心。攝於2014年

台山市道路運輸由廣東省江門市汽運集團有限公司台山公共汽車分公司運營,擁有二級站場台山市汽車客運站一個,三級客運站場有塔山車站、白沙車站、橫山車站、海宴車站4個。[16]

至2020年末,台山汽車總站有營運客車305台,總座位1.11萬個;營運線路101條(含公共交通),其中公交線路18條,公路客運線路83條(包括省際線路6條,市際線路52條,縣際線路7條,農村線路18條);2020年完成客運量1007.05萬人,客運周轉量26925.91萬人千米。2020年春運(1月10日至2月18日)期間,投入車輛289台、座位1.04萬個,總行駛里程199萬千米,總發送班車5.59萬班次,發送旅客69.37萬人次。[1][16]

水路

2020年底,台山市有水運企業11家。[1]2015年,營運船舶159艘,其中普通貨船189艘,載重量238639 噸,集裝箱船18艘,載重量36361噸;客船27艘,客座位2797個。港口17家(經營8家、歇業9家),其中具備危險貨物作業資質的港口2家。簡易碼頭裝卸點17家。[17]

更多信息 項目, 貨運量(萬噸) ...

鐵路

新寧鐵路

早在1909年,台山已擁有一條由陳宜禧主持修建的商辦鐵路新寧鐵路,它亦是全部不用外國資本和技術人員建造的鐵路,幹線由北街至斗山,支線由寧城至白沙。1938年日軍入侵廣東時,為防備日軍沿鐵路進犯,國民政府下令拆毀新寧鐵路。[9]

1995年3月,因城市發展需要,原新寧鐵路寧城車站被清拆。寧城車站遺址上為現今的台山商業城。目前倖存車站舊址僅有北街火車站,其於1998年被江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18][19]

Thumb
20世紀80年代的寧城火車站舊址

深湛鐵路台山站

Thumb
深湛鐵路台山站

台山境內擁有鐵路車站台山站一座。台山站於2018年7月1日正式開通,屬於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深湛鐵路沿線其中一站。位於台城南坑永隆村,屬台山工業新城的核心區,毗鄰中開高速(深中通道)、新台高速、 240國道、台開快速路、公益港。站房設計以原新寧鐵路寧城站為原型。[20][21]

台山站站前大道全長1.5公里,總用地115畝,按雙向4-6車道建設;站前廣場占地約45畝。廣場分3個區域,其中廣場中心(景觀綠化)區域占地面積為23畝;廣場西面的停車場占地面積10畝,含小車停車位110個、摩托車停車位210個;廣場東面的公交車和出租車接駁站占地面積12畝,公共汽車接駁位6個和出租車接駁位21個。[15]

經濟

Thumb
大廣海灣經濟區港口

近年市政府大力打造大廣海灣經濟區

台山市曾多次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工業有機械醫藥建材紡織食品電器五金等諸多門類。農業主產水稻花生甘蔗蔬菜水果、禽畜、花卉等,林業發達,盛產近千種海產品。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台山市地區生產總值為547.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38.85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8.4億元,全市工業用電量達25.15億千瓦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204.24億元。截至2023年底,台山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為975.86億元。[22]

能源

台山建設了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的神華能源台山發電廠,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發電企業之一。

台山核電站位於赤溪鎮,項目規劃一期建設2台核電機組,採用三代EPR壓水堆核電技術,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為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這是中法合作的大型核電站。

文化

Thumb
位於台城的商業步行街

城市文化設施先進,排球運動非常普及,有「排球之鄉」的美譽。

台山與廣州為廣東音樂粵曲的兩大發祥地。

市里斗山鎮浮石村南宋崖山海戰倖存宋朝皇室後裔村,[23]並以三月三拜祭北帝飄色遊行風俗藝術馳名於四邑地區。

語言

台山人基本95%的人都說粵語台山話,屬粵語四邑片。而在台山話各個地區都有帶著鄉音的台山話;隔幾座村的人說的台山話都有一定的差異,不過不至於影響交流。在改革開放以後,這個現象越來越得到改變;特別是在台山市區的市民說的台山話,基本都是標準的台山話。隨着近年來推普政策的進行,學校限制方言的使用,許多年輕一代特別是2015年後,方言使用減少,導致台山話或粵語會聽不會講,或者完全不會。[24]

教育

Thumb
台山市第一中學

發展情況

截至2020年11月,台山市有眾多學校,涵蓋了公立和民辦學校。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03所(含特殊教育學校)。其中,普通高中4所,完全中學3所,共計高中7所。職業中學4所,獨立初中20所,十二年一貫制1所,九年一貫制9所,共計普通初中34所,完全小學57所,小學分教點1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公民辦)85所。另外,成人社區大學1所。[25]

學校

小學

Thumb
台山市新寧小學

台山市小學主要有:新寧小學,東暉小學,伯宏小學,育才小學,台城第一小學,台城第二小學,台城第三小學,斗山中心小學,都斛中心小學,汶村中心小學,海宴中心小學,廣海中心小學等。

初級中學

台山市的初級中學主要有:新寧中學,學業初級中學,廣州大學台山附屬中學,居正學校,武溪中學,越華中學,水步中學,沖蔞中學,大江中學,任遠中學,海宴中學,深井中學等。

高級中學

台山市普通高中有:台山一中台山華僑中學台山培正中學台師高級中學,鵬權中學,李潭更開紀念中學,台山一中大江實驗中學。[26]

大學

台山開放大學(台山市社區學院/台山市老年大學/台山市電視大學)

旅遊

Thumb
中國廣東省江門市台山上川島海灘。台山旅遊發展迅速,「海島、溫泉、濕地、漂流、僑鄉」是其旅遊賣點。2011年全市共接待遊客52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0億元人民幣。
Thumb
廣東省江門市台山下川島的海灣

特產

Thumb
都斛海鮮街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