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清初五位漢王之一; 封平南親王 (1675)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尚可喜(1604年8月25日—1676年12月4日),字元吉,號震陽,初為明朝東江軍將領,後投降後金(清朝),為清初五位漢王之一。祖籍山西平陽府洪洞縣,後遷至北直隸真定府衡水縣,萬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繼官舉家遷往遼東都司海州衛(今遼寧海城)。生於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隨父尚學禮加入東江軍,積功至副總兵。崇禎七年(1634年)投奔後金,授總兵職,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智順王,順治六年(1649年)封平南王,康熙十四年(1675年)晉封平南親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去世,諡敬。
其父尚學禮,生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年幼時隨父尚繼官遷居遼東海州衛[2]。遼陽陷落後,家人罹難。遂投奔遼東巡撫王化貞,授千總職,追隨明將毛文龍深入敵後[3],襲擊鎮江,取得「鎮江大捷」。毛文龍開鎮東江後,尚學禮多次跟隨毛文龍作戰,積功至都司。天啟四年三月二十四日(1624年5月11日),尚學禮在旋城(今遼寧省莊河市境內)巡邏時,遭遇後金軍,力戰殉國[4]。
尚可喜長兄尚可進,生於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亦為遼東名將,明崇禎六年(1633年)陣亡於對後金的作戰中。
尚可喜不好學問,但便弓馬,有智勇,暢曉軍事。從軍後,效命於東江總兵毛文龍帳下。官至廣鹿島副將。及至1629年袁崇煥斬毛文龍,皮島總兵沈世奎接任,排擠原毛文龍舊部。明崇禎七年(1634年),沈世奎誑尚可喜至皮島,意圖誣以罪名,加以謀害。此事為尚可喜部下許爾顯等人偵知,尚可喜遂有去意。於是,遣許爾顯、班志富諸部下前往瀋陽,與後金接洽。皇太極聞之,興奮至極,大呼「天助我也」,並賜尚可喜部名「天助兵」。尚可喜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歸降。皇太極出城30里相迎,賞賜珍寶無數,發還先前所俘虜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員共計27人(彼時後金所俘100餘人,尚可喜二位夫人亂中自盡)。旋即封總兵官。
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加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是為清初「三順王」。並將海州賜尚可喜為封地,家口舊部安置於此。受到皇太極極高禮遇。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隨豫親王多鐸南下,兵至湖北鄂州(今武昌),後回師海州。
順治四年(1647年)清軍攻克廣東。次年,南昌金聲桓、王得仁舉事反清,清廣東提督李成棟也在廣州響應,三次北上進攻贛州。
順治六年(1649年)清軍收復南昌。李成棟在贛州信豐縣兵敗墜馬身亡,廣東仍由李成棟留後南明總督杜永和鎮守。尚可喜晉爵平南王,賜金印、金冊,與靖南王耿仲明攜家口舊部進軍廣東。沿海州、山海關、天津、登州、武昌、岳陽、南韶、肇慶,最後直至廣州。行至武昌,由於部下違反軍法,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裁,由其子耿繼茂接任,兩路大軍同歸平南王節制。清順治七年春,平靖大軍抵達廣州城下,圍城長達10個月。
到1650年十月下旬,清軍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就緒,尚可喜、耿繼茂下令全力進攻廣州,總兵連得成、班志富、郭虎、高進庫首先攻克廣州西關。十一月初,一日,清軍集中炮火轟擊西北角城垣。第二天該處城牆已被轟塌三十丈,尚可喜、耿繼茂親臨前線督戰,指揮清軍從闕口攻入城內。在巷戰中,明軍官兵被殺六千多名,總兵范承恩被擒。杜永和見大勢已去,同「偽伯張月、李四、李五、水師偽總兵吳文獻、殷志榮等俱由水路逃去,大小船隻千餘一時奔竄出海」。清軍占領廣州全城後,瘋狂地進行屠殺、姦淫、搶劫,一位外國傳教士記載:「大屠殺從十一月二十四日一直進行到十二月五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殘酷地殺死,他們不說別的,只說:殺!殺死這些反叛的蠻子。」中國史籍也記載:順治七年尚可喜、耿繼茂「再破廣州,屠戮甚慘,居民幾無噍類。浮屠真修曾受紫衣之賜,號紫衣僧者,募役購薪聚胔於東門外焚之,累骸燼成阜,行人於二三里外望如積雪。因築大坎痤焉,表曰共冢。」番禺縣人王鳴雷寫了一篇聲淚俱下的祭文,摘錄一段以見當日情狀:……甲申更姓,七年討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極。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飢鳥啄腸,飛上城北。北風牛溲,堆積髑髏。或如寶塔,或如山邱。便房已朽,項門未枯。欲奪其妻,先殺其夫;男多於女,野火模糊。羸老就戮,少者為奴;老多於少,野火轆轤。五行共盡,無智無愚,無貴無賤,同為一區。……廣東著名文人鄺露就是在這次屠城中遇難的。[5]十一月攻陷廣州城,大肆屠殺城中居民,後世稱為「廣州大屠殺」。廣州城當時人口大約40萬,死難者約五分之一[6],《廣州市志》記載「死難70萬人」。
尚可喜與耿繼茂二王同在廣州建立王府,放縱部屬為害當地人民。廣東左布政使胡章曾經上疏彈劾二王,指控包括二王所部將士掠辱士紳婦女,結果二王未受懲處,胡章反而被指誣告而獲罪。其後高要知縣楊雍建內遷給事中,上疏陳述廣東濫役、私稅諸大害,又謂:「一省不堪兩藩,請量移他省。」[7]
1660年耿繼茂移鎮福建,尚可喜專鎮廣東。
尚可喜的廣州王府故址為今廣州市越秀區的人民公園。1655年首次上疏以「痰疾時作」請求歸老遼東,為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挽留。在東南沿海打擊海盜,上書朝廷取消遷界禁海之命令,獲得當地百姓支持。尚可喜在廣東私市私稅,「每歲所獲銀兩不下數百萬」,用以支付高昂的軍費開支。
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因與其長子尚之信不和,上書朝廷請求歸老遼東,以次子尚之孝襲爵留守廣東。不久尚之孝因兄弟之爭主動辭退,康熙帝順勢宣布裁撤尚藩的封地,間接引發三藩之亂。
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尚可喜進爵平南親王,以次子尚之孝襲爵,並授平南大將軍。
康熙十五年二月(1676年),尚之信發兵圍困其府邸,奪取廣東最高指揮權,響應吳三桂叛亂。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平南親王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康熙皇帝給諡曰「敬」。棺槨暫厝於廣州大佛寺,1681年歸葬海城鳳翔山,後又遷葬海城市八里鎮大新村文安山。康熙皇帝派遣親王於歸葬道路三次拜祭,親自撰寫御賜功德碑碑文,並置兩個四品佐領為平南王守陵,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
其子尚之信在「三藩之亂」中以觀望態度守衛廣東,保存實力。1677年降清後,襲爵平南王,加封太子太保。1680年尚之信被康熙賜死,年52歲。
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農曆八月初一(西曆1604年8月25日)生於海州衛(今遼寧海城);
1623年(明代天啟三年)從軍;
1625年(明天啟五年)其父尚學禮偷襲後金首都未成,戰歿於陣;
1633年(明崇禎六年)長兄尚可進戰歿於陣;
1634年(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率部航海棄明投金,部隊被封為「天助兵」,發還被俘人口,封總兵官;
1636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國號大清,改元崇德,加封「智順王」,移師海州;
1645年(清順治二年)隨豫親王多鐸南下,揮師湖北,後復歸海州;
1649年(清順治六年)尚可喜被封為平南王,賜金冊、金印,率家口舊部南征廣東;
1650年(清順治七年)與耿繼茂攻下廣州城,進行「廣州大屠殺」,城中死者數萬(一說70萬人西方人說10萬人),在廣州營建府邸;
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首次上疏歸老遼東,為順治皇帝挽留,上疏諫止遷界禁海獲准;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第十一次上疏歸老遼東獲准,不意吳三桂於雲南起兵反清,耿精忠舉兵響應,朝廷命令留鎮廣東。吳三桂致書尚可喜,勸其反清。尚可喜將吳三桂的勸反書呈報給朝廷,以表忠心;
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朝廷加封尚可喜為平南親王,在廣州鎮海樓召集畫師繪七幅畫像傳世;
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二月,尚可喜長子尚之信發兵圍困尚可喜府邸,響應吳三桂叛亂,同年十月二十九日(西曆1676年12月4日)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康熙皇帝給諡曰「敬」,棺槨暫厝廣州大佛寺;
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尚之信投降清兵;
前任: 始封 |
智順王 1636年-1649年 |
繼任: 改封平南王 |
前任: 始封 |
平南敬親王 1649年-1676年 |
繼任: 子 尚之孝 |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