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爭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西藏、東海、南海等地區與周邊國家存在的尚未解決的領土爭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邊界線並未正式勘定,同時由於邊疆地區的中下級政權多數是歷史上長期形成的少數民族政權,中央政府也未能有效控制[1]。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已與12個鄰國簽訂了邊界條約或協定,多處領土爭端得到解決。
西藏地區
中印邊界總長超過3000公里(按實控線,按印度主張為3440公里,中國主張則為近2000公里)[2],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區域存在領土糾紛,涉及西段、中段和東段三個部分[3],發生過多次對峙、衝突甚至戰爭。中印原則上都同意和平解決爭議[4]。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不丹兩國邊界長600餘公里,歷史上從未正式劃定。1998年,兩國在第12輪邊界會談期間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不丹王國政府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目前存在爭議的是白玉地區和亞東地區(含基伍、查瑪浦、魯林和洞朗地區)。因不丹的外交和國防被印度控制,中不邊界爭議也受印度關注。2017年6月18日,印軍稱「接不丹政府求助」,進入洞朗地區和中國邊防部隊形成長達71天的緊張對峙。[5]
2021年10月14日,中國政府代表、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江浩同不丹政府代表、外交大臣丹迪·多吉通過視頻形式在北京和廷布簽署《關於加快中不邊界談判「三步走」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6],將推進兩國劃界談判工作。
海參崴問題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Владивосток,羅馬化:Vladivostok)簡稱符市,通稱海參崴(滿語:ᡥᠠᡳ᠌ᡧᡝᠨᠸᡝᡳ),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最大城市和行政中心。該市位於日本海金角灣周邊,面積331.16平方公里(127.86平方英里),截至2021年人口為603,519人。作為俄羅斯遠東聯邦區的行政中心和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司令部所在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僅次於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的俄羅斯遠東地區第二大城市。[7]
符拉迪沃斯托克距中俄邊界約45公里(28英里),距朝俄邊界約134公里(83英里),三面臨海,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遠東地區的經濟、科學、文化和近海運輸中心。同時還是重要的旅遊勝地。作為西伯利亞鐵路的終點站,在2017年接待了超過300萬名遊客。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濃厚的俄羅斯文化氛圍,符拉迪沃斯托克也被稱為「遠東的歐洲」。市內設有多個外國領事館和企業,每年還舉辦東方經濟論壇。[8]
中俄北京條約。條約承認1858年的《璦琿條約》的有效性,並將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不凍港海參崴在內,未提及庫頁島之歸屬)約40萬平方公里永久歸予俄國所屬,從此中國喪失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海口,並開放張家口、庫倫、喀什噶爾為商埠。自古以來亦為中國固有領土。
台海與東海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實際控制台澎金馬地區,獲得美國支持[9]並多次擊退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金門戰役失敗,無法武力解放臺灣之後,自1980年代開始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和戰兩手策略為基本方針,以求統一台灣;執政中華民國政府的國民黨在1990年代前持謀求中華民國統一大陸的立場。國民黨的李登輝執政前期曾提出國家統一綱領,謀求經由和平方式,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逐步統一[10],執政後期提出特殊兩國論。民主進步黨的陳水扁執政時,傾向一邊一國。國民黨的馬英九則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立場,主張一中各表,並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11]。
目前國民黨與民進黨拒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執政時拒絕九二共識。兩岸政治分立至今。位於福建近海的金門群島與馬祖列島的部分地區歸屬也存在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釣魚台列嶼與日本有主權爭議。釣魚台列嶼位於東海大陸架南部邊緣、台灣島與八重山群島以北、沖繩海槽南端西北方向的一組島嶼,由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及岩礁構成,總陸地面積約6平方公里。中國政府將其劃歸台灣省宜蘭縣管轄。日本政府在1895年認為釣魚島是無人島,而且沒有受清朝統治的跡象,基於無主地先占先得的原則將其劃歸沖繩縣[12]。二戰結束後,該島嶼實際由美國控制[13]。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管理權移交日本,同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71年開始對美日政府拿釣魚島「私相授受」提出抗議。[14]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實行釣魚島國有化行動。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了《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中日釣魚島領土爭端危機爆發。中國大陸的海監船、漁政船等公務船均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延伸的12海里領海內巡航,中國大陸漁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捕撈作業,而日本海上保安廳在釣魚島(尖閣諸島)附近22公里海域內加派船隻警戒監視。[15]
南海
南海領土爭端包括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海島,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有主權爭議。其中,越南民主共和國在統一前,曾經承認中國擁有西沙群島主權[17],但在統一越南後,於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先後發表白皮書,主張對西沙和南沙兩群島擁有全部主權。中越兩國曾爆發1974年西沙海戰和1988年赤瓜礁海戰,菲律賓嘗試在1995及1998年奪取美濟礁未遂[18]。為減少衝突,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東盟十國於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金邊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作為各國在南海活動的準則。2011年7月20日再於印尼巴厘島落實指導方針草案[19]。
2013年,菲律賓提出南海仲裁案,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九段線主張和海洋執法活動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16年7月,仲裁庭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停止在南中國海的「活動」[20][21][22]。東盟和美國對此表示歡迎,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則不承認該案。進入21世紀,越南、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多國分別展開填海造陸。
1935年1月,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稱其為「南石」,列入中華民國版圖。1947年,為了紀念中華民國行憲,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該島礁命名為民主礁。1947年底,中華民國內政部正式編制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將民主礁劃在「十一段線」內。1978年,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簽署第1599號法令,將黃岩島列入菲律賓領土[23]。該島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24][25]。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派遣軍艦收回被日軍所佔據的南海諸島,並劃入其十一段線之內,稱其為中華民國在南海的疆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主張已繼承了中華民國在南海的權利,改定九段線。1970年以後,南海被發現蘊含大量資源,越南共和國(南越)、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乘機進佔領台海雙方所聲索的南海島礁。198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爆發赤瓜礁海戰,前者再度戰勝,並取得赤瓜礁等7個島礁的控制權,鞏固了主權。[26]
1979年馬來西亞出版新地圖,將12個島礁和南沙2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入其版圖。馬來西亞政府認為,南沙群島位於馬來西亞的大陸架上,其主權符合1958年《日內瓦公約》和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7]。文萊則聲稱對南通礁擁有主權,並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
序號 | 名稱 | 陸地面積 (公頃) |
實際控制者 | 地圖 |
---|---|---|---|---|
1 | 美濟礁 | 566[註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2 | 渚碧礁 | 430[註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3 | 永暑礁* | 280[註 3]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4 | 太平島* | 51 | 中華民國 | |
5 | 中業島* | 37 | 菲律賓 | |
6 | 彈丸礁* | 35 | 馬來西亞 | |
7 | 南華礁 | 35 | 越南 | |
8 | 華陽礁 | 30[註 4]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9 | 西礁 | 28.5 | 越南 | |
10 | 南子島 | 26 | 越南 | |
11 | 西月島 | 18 | 菲律賓 | |
12 | 南薰礁 | 17.8[註 5]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13 | 景宏島 | 17 | 越南 | |
14 | 南威島* | 15 | 越南 | |
15 | 北子島 | 14 | 菲律賓 | |
16 | 染青沙洲 | 12 | 越南 | |
17 | 赤瓜礁 | 11[註 6]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18 | 東門礁 | 10[註 7]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粗體*標示行政中心。 |
已解決的爭端
1949年建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應周恩來總理要求,根據國共內戰結束前的地圖計算出中國領土的總面積是960萬km2。但由於當時中國和許多鄰國沒有劃定邊界,該數值並不準確[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與緬甸有三段未定邊界:中緬北段未定界、猛卯三角地、中緬南段未定界。對於北段界,中共北京政府未主張原國民政府的「尹明德線」,只希望收回片馬、崗房與古浪;對於猛卯三角地,北京政府希望能廢除「永租」關係,並收回領土;對於南段界,北京政府不承認原國民政府與英方換文劃定的「1941年線」,並一度向「1941」年線以西駐軍。1961年10月13日,中緬兩國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緬甸聯邦政府關於兩國邊界的議定書》,中國對晚清和民國時期的中緬邊界條約基本予以承認,緬甸同意把片馬、古浪、崗房地區(面積約153平方公里)歸還中國;中國將緬甸「永租」的猛卯三角地區(面積約220平方公里)劃歸緬甸;作為交換,緬甸把南段界班洪、班老部落轄區(面積約189平方公里)劃給中國。[29]
1958年7月16日中國外交部《關於邊界委員會工作問題的報告》中關於長白山天池問題記載,邊委會曾主張天池屬中國領土,並向朝方表示過這種看法。但196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朝鮮簽定界約,明確長白山以南、一半長白山頂峰和一半長白山頭天池、鴨綠江的多個島嶼都劃歸朝鮮。[30]。
1961年,中國和巴基斯坦原則上同意劃定共同邊界,並於次年展開談判,最終於1963年簽署中巴邊界協定。[31]雙方在條約中均作出讓步,巴基斯坦給予了中國沙克思干谷地周圍的區域,被稱為喀喇崑崙走廊。中國給予了巴基斯坦罕薩河谷周圍的區域,古代被稱為坎巨提。但印度拒絕承認《中國-巴基斯坦邊界條約》的合法性,也拒絕承認割讓喀喇崑崙走廊地區(沙克思干谷地)給中國的立場。《中巴邊界協定》第6條規定,如果克什米爾爭議得到解決,就應重新談判中巴邊界。[32][33]
從1964年開始,中國政府與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政府共進行了三次多輪邊界談判和數次中蘇邊界衝突,歷時40多年,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34]、《關於中俄國界西段的協定》[35]、《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36],確定兩國以來長期爭議的黑瞎子島和阿巴該圖洲渚地區的歸屬問題。2005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中俄兩國最高權力機關分別批准了該協定。2005年6月2日,協定在雙方互換批准書後正式生效,標誌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37]
從1983年7月開始,中英雙方政府代表團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在北京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38]:4。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1966年12月3日,澳門發生一二·三事件,事件導致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勢力將中國國民黨勢力逐出澳門。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軍隊發動康乃馨革命,新的葡萄牙文人政府實行去殖民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39],當時也希望立即歸還澳門的主權,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40]直到1979年2月8日,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交換《建交公報》。雙方共同肯定澳門是中國領土,至於歸還時間與細節將在適當時間由兩國政府協商解決。[39]1986年6月30日,雙方開始就歸還問題進行談判,[39]1987年4月13日,雙方簽署《中葡聯合聲明》。[41]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1999年12月30日,《中越陸地邊界條約》簽訂,正式劃定1,347公里長的共同陸地邊界。227平方公里的爭議區,劃歸中國114平方公里,劃歸越南113平方公里[42]。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簽署了《關於中塔國界的協定》。[43]2000年7月,中塔吉三國簽署了《中塔吉關於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2002年5月27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於中塔國界的補充協定》。2011年塔吉克斯坦議會批准了1999年與2002年的兩個邊界協定[44],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約1000 km2土地。[45][46]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