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島

位於南海的群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沙群岛

南沙群島(英語:Nansha Islands),菲律賓稱斯普拉特利群島(英語:Spratly Islands),越南稱長沙群島[2]越南語Quần đảo Trường Sa),古稱萬里長沙[3]萬里石塘,是南中國海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組群島,地理上位於北緯3°40′-11°55′和東經109°30′-117°50′。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總面積約90萬平方公里,由230多個組成,露出水面的約占總數的1/5,目前已定名的約192個,總陸地面積約17.06平方公里。

事实速览 主權存議島嶼 其他名稱:斯普拉特利群島、長沙群島、森馬朗-柏寧照群礁、卡拉延群島, 地理 ...
南沙群島
主權存議島嶼
其他名稱:斯普拉特利群島、長沙群島、森馬朗-柏寧照群礁、卡拉延群島
地理
Thumb
南沙群島的位置
位置南海
座標10°N 114°E
總島嶼數750個以上
主要島嶼美濟礁
渚碧礁
永暑礁
太平島
中洲礁
中業島
仁愛暗沙
西月島
南威島
南子島
敦謙沙洲
彈丸礁
面積16平方公里(6.2平方英里)
海岸線926公里(575英里)
最高海拔4公尺(13英尺)
最高點位於南子島
實際管理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汶萊 馬來西亞 菲律賓 越南
主權聲索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市轄區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
 中華民國
高雄市旗津區
 汶萊
專屬經濟區汶萊專屬經濟區
 馬來西亞
沙巴沙巴州
 菲律賓
民馬羅巴區巴拉望省卡拉延市
 越南
慶和省長沙島縣
 印度尼西亞
無島礁爭議,與其納土納群島主張的海域有所重疊[1]
关闭

南沙群島也是全球邊界爭議最多的島嶼群,多達七個國家聲稱各自擁有島礁主權並且互相對峙。

名稱

1934年,中央大學教授胡煥庸在《外交評論》期刊首次提出「南沙群島」的名稱[4]。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159個南海諸島名稱,並公布《中國南海疆域圖》,用11段線標註南海領土主權和歷史性水域範圍。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這一命名。

西方國家、東盟多數國家稱為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5]

日本二戰前稱為新南群島しんなんぐんとう Shinnanguntou[6]戰後則改稱南沙諸島なんさしょとう Nansashotou[6]

越南方面稱為長沙群島越南語Quần đảo Trường Sa群島長沙[3]

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均沿用「斯普拉特利群島」這一名稱來稱呼整個島群(馬來語印尼語:Kepulauan Spratly;他加祿語:Kapuluang Spratly);但馬來西亞稱自己所控制的部分為森馬朗-柏寧照群礁馬來語Gugusan Semarang Peninjau),[7]菲律賓稱自己所控制的部分為卡拉延群島他加祿語Kapuluan ng Kalayaan)。[8]

地理位置

南沙群島位於北緯3°35′~11°55′,東經109°30′~117°50′,東西長約905公里,南北寬約887公里,海域面積為88.6萬平方公里。其西北與越南相對,東北與菲律賓隔海相望,南部水域與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沿海相接。[9]

地質地貌

南海的地質構造比較複雜,主要以大陸架大陸坡中央海盆三個部分呈環狀分布。其中南沙群島形成於南海陸坡區的南沙台階上,處於多山的海底高原上。南沙群島共有大小島礁200多個,一般按照它們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為五類:沙洲暗礁暗沙、暗灘等。南沙群島跨過四個地貌與地質構造單元,分別是:

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7月12日之菲律賓控告中國案仲裁書中,指南沙群島是岩礁而非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該仲裁均表示不予承認。[11]

地質構造

南沙群島海區的斷裂構造是燕山期華夏陸緣解體,喜馬拉雅山期擴張陸緣形成的斷裂系,以張性或張剪性斷裂為特徵,屬於東亞型陸緣斷裂體系之南海陸緣地塹系的一部分。[12]

島礁地圖


主權爭議

南沙群島的主權爭議主要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中華民國,其皆有部署軍力在此地區。而汶萊印度尼西亞雖然宣稱擁有部分海域的主權,但沒有實際駐兵。[13]

Thumb

重要島礁

(粗體*標示行政中心

更多信息 序號, 名稱 ...
序號 名稱 陸地面積
公頃
實際控制者 備註
1 美濟礁 566[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5年1月26日開始填海。人工島上有機場、港池及基建設施,是目前南沙群島面積最大的島嶼。
2 渚碧礁 430[註 2]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5年1月26日開始填海。人工島上有機場、港池及基建設施,是南沙群島面積第二大的島嶼。
3 永暑礁* 280[註 3]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4年8月開始填海。2016年第一條3,140×50m飛機跑道完工,可以起降A320,已完成中型軍事港岸與居民區、運動場等。
4 太平島* 51  中華民國 南沙群島面積最大的天然島嶼,太平島機場有1,200×30m跑道及補給碼頭,島上還有淡水水井。
5 中業島* 37  菲律賓 南沙群島面積第二大天然島嶼,1971年菲律賓與中華民國發生衝突,中華民國國軍撤退後,菲律賓佔領並擴建一條1,300×90m混凝土跑道,2018年底開始填海。
6 彈丸礁* 35  馬來西亞 本為面積6.5公頃的天然小島,於1993年填海至現面積,擁有1,370×40m的飛行跑道。
7 南華礁 35  越南 2015年開始填海[註 4]
8 華陽礁 30[註 5]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3年底開始填海。
9 西礁 28.5  越南 2013年底進行土地擴張工程並持續中[14]
10 南子島 26  越南 2013年開始填海[15]
11 西月島 18  菲律賓 天然島嶼。
12 南薰礁 17.8[註 6]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4年3月開始填海。
13 景宏島 17  越南 2014年4月左右開始填海及建造簡易港。
14 南威島* 15  越南 20世紀時建造,有550m混凝土跑道,另有直昇機坪。
15 北子島 14  菲律賓 1971年從中華民國國軍手上奪占。
16 染青沙洲 12  越南
17 赤瓜礁 11[註 7]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4年1月開始填海,目前人工島已經建成,有港口、大廈等建物。
18 東門礁 10[註 8]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3年底開始填海,僅完成海堤與守衛用地。
关闭

地圖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