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注》,是南朝宋的歷史學家裴松之西晉陳壽所編著的史書《三國志》作的注,也稱裴注,或與原文並稱壽志裴注

概述

南朝宋文帝認為晉代陳壽撰修的《三國志》,內容精潔,但太過簡略,故詔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彌補《三國志》記載之不足,他的注釋方法有四大原則:「一曰補闕、二曰備異、三曰懲妄,四曰辯論。」清代四庫提要》將其所用方法,分析為六類:「一是引諸家之論,以辯是非;二是參諸家之說,以核偽異;三是傳所有之事,詳其委屈;四是傳所無之事,補其闕佚;五是傳所有之人,詳其生平;六是傳所無之人,附以同類。」

裴松之作注所根據的史料,可考者多達二百一十餘種[1]。宋文帝歎為「不朽」之業。例如:《三國志》卷21《王粲傳附吳質傳》記載文帝〈與吳質書〉一文,近二百字,而裴注詳引《魏略》所載此書,竟多達八百餘字。裴松之解釋說:「臣松之以本傳雖略載太子此書,美辭多被刪落,今故悉取《魏略》所述以備其文。」《三國志》在許多關鍵處多語焉不詳。如關於九品中正制的創立,《陳群傳》中只有一句:「制九品官人法,群所建也。」這必須靠裴松之的注加以補充。侯康說:「陳承祚《三國志》世稱良史,裴注尤博贍可觀。」[2]清人錢大昕認為:「裴氏注摭羅缺佚,尤為功臣。」[3]「(裴松之所引用書)凡百四十餘種,其餘史家無涉者,不在數內。」[4]李慈銘說:「裴松之注博採異聞,而多所折衷,在諸史注中為最善,注家亦絕少此體。」[5]趙翼說:「今按松之所引用書多凡百五十餘種,……皆注出書名,可見其採輯之博矣!」[6]

唐代開始,有學者對裴松之《三國志注》亦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主要針對裴注資料龐雜繁蕪和體例不純[7]劉知幾說裴松之「才短力微,不能自達……喜聚異同,不加刊定,恣其擊難,坐長煩蕪,觀其成書表獻,自比蜜蜂兼採,但甘苦不分,難以味同萍實矣!」[8]陳振孫認為裴注「鳩集傳記,增廣異文。大抵本書固率略,而注又繁蕪」[9]章學誠也說:「裴松之依光於陳壽,非緣附驥,其力不足自存也。」[10]葉適則認為「注之所載,皆壽書之棄余」[11]。近代學人陳寅恪認為,裴注是受到佛教典籍《合本子注》的影響所致。他在《支愍度學說考》一文中說:「中土佛典譯出既多,往往同本而異譯,於是有編纂『合本』以資對比者焉。」

現今中國大陸學者對《三國志》正文及注文的字數進行了認真的統計,依據中華書局的三國志點校本作計算,發現陳壽正文有36萬餘字,裴松之注文為32萬餘字[12][13][14][15]宋代晁公武所謂的《三國志注》文多出《三國志》全文數倍之說[16],不攻自破[17]

《三國志注》中收錄了不少的知名文章,至今在後朝已失佚的當朝文學,在《三國志注》都能一窺原貌。如建安七子的文章、曹丕的《典論》和《與吳質書》、曹植的《洛神賦》、《銅雀臺賦》、諸葛亮的《出師表》、曹操的《短歌行》、李密的《陳情表》等在《三國志注》皆有收錄。日後如鍾嶸的《詩品》和以後的《古文觀止》皆有引用《三國志注》裡的文章。

註解所引文獻

早期文獻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作者 ...
名稱 作者 注釋
新序 劉向 西漢
Close

書籍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作者 ...
名稱 作者 注釋
三輔決錄[18] 趙岐
三輔決錄注 摯虞
後漢書[19] 謝承 亦作漢書
後漢紀[20] 袁宏 亦作漢紀
後漢紀[21] 張璠 亦作漢紀
漢後書[22] 華嶠 亦作漢書、後漢書
續漢書[23] 司馬彪
九州春秋[24] 司馬彪
靈帝紀 劉艾
獻帝紀 劉艾
獻帝傳 佚名
獻帝起居注 佚名
山陽公載記 樂資
獻帝春秋[25] 袁暐 亦作袁曄
漢魏春秋 孔衍
漢晉春秋[26] 習鑿齒
魏氏春秋 孫盛
魏書[27] 王沈
魏紀 陰澹
魏略[28] 魚豢
典略 魚豢
魏末傳 佚名
魏武故事 佚名
曹瞞傳[29] 佚名(人)
魏世譜 孫盛
蜀世譜 孫盛
蜀本紀 譙周
蜀記 王隱
吳書 韋昭
吳歷 胡沖
吳錄[30] 張勃
吳紀 環濟
江表傳 虞溥
晉書[31] 王隱
晉書[32] 虞預
晉紀[33] 干寶
晉陽秋[34] 孫盛
晉起居注[35] 李軌 亦作晉泰始起居注
晉惠帝起居注[36] 陸機
晉諸公贊 傅暢
晉百官名 佚名 亦作百官名、武帝百官名、百官志
傅子[37] 傅玄
袁子[38] 袁準
啟事[39] 山濤
戰略[40] 司馬彪
志林[41] 虞喜
世語[42] 郭頒
通語 殷基
博物記 佚名
博物志[43] 張華
異物志 楊孚
列異傳[44] 曹丕
異林 佚名(陸氏)
搜神記[45] 干寶
神仙傳[46] 葛洪
列女傳[47] 皇甫謐
逸士傳 皇甫謐
高士傳[48] 皇甫謐
文士傳[49] 張隱 亦作張衡、張隲
英雄記[50] 王粲
先賢行狀 佚名
漢末名士錄 佚名
零陵先賢傳[51] 司馬彪
楚國先賢傳[52] 張方
汝南先賢傳[53] 周斐
益部耆舊傳[54] 陳壽 又有益州耆舊傳、益部耆舊雜記
陳留耆舊傳[55] 蘇林
襄陽耆舊記[56] 習鑿齒 亦作襄陽記
九州記 荀綽 包括兗州記冀州記
華陽國志[57] 常璩
會稽典錄[58] 虞預
交廣記 王隱
交廣二州春秋 王範
晉太康三年地記[59] 畢沅
決疑要注[60] 摯虞
文章志 摯虞
國語注 韋昭
異同雜語 孫盛 又有異同記、異同評、雜語、雜記
漢書音義 蘇林
三國評 徐眾
默記 張儼
典論[61] 曹丕
風俗通義[62] 應劭 亦作風俗通
新論[63] 桓譚
魏名臣奏 陳壽
抱朴子[64] 葛洪
文章敘錄 荀勗
書林 應璩
三朝錄 佚名
禮論 佚名
啟蒙注 顧愷之
四體書勢[65] 衛恆
Close

氏譜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人物 ...
名稱 人物
郭氏譜 太原郭氏郭淮
庾氏譜 潁川庾氏庾嶷
劉氏譜 南陽劉氏劉廙
嵇氏譜 嵇康
王氏譜 太原王氏王昶)、琅邪王氏王叡王雄
胡氏譜 胡質
孫氏譜 孫資
崔氏譜 博陵崔氏崔州平
孔氏譜 孔乂
陳氏譜 潁川陳氏陳群
阮氏譜 陳留阮氏阮武
諸葛氏譜 琅邪諸葛氏諸葛亮
Close

家傳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作者 ...
名稱 作者 人物
杜氏新書 京兆杜氏杜畿
袁氏世紀 陳郡袁氏袁渙
陸氏世頌 吳郡陸氏陸遜
陸氏祠堂像讚 吳郡陸氏(陸遜)
裴氏家記 傅暢 河東裴氏裴潛
朗家傳 東海王氏王朗
荀氏家傳[66] 潁川荀氏荀彧
會稽邵氏家傳 會稽邵氏邵疇
廬江何氏家傳 廬江何氏何楨
譜敘[67] 華嶠 華歆
序傳 司馬彪 河內司馬氏司馬朗
Close

傳記

別傳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人物 ...
名稱 人物
雲別傳 趙雲
佗別傳 華佗
(嘏)別傳 任嘏
原別傳 邴原
尼別傳 潘尼
岳別傳 潘岳
康別傳 嵇康
廙別傳 劉廙
彧別傳 荀彧
志別傳 曹志
恪別傳 諸葛恪
惠別傳 孫惠
曉別傳 程曉
機雲別傳 陸機陸雲
玄別傳 鄭玄
禕別傳 費禕
翻別傳 虞翻
荀勗別傳 荀勗
諶別傳 盧諶
質別傳 吳質
資別傳 孫資
輅別傳 管輅
Close

文集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編者 ...
名稱 編者
王朗 佚名
孔融 佚名
曹公 佚名
姚信 佚名
高貴鄉公 佚名
嵇康 佚名
傅咸 佚名
張超 佚名
諸葛亮 陳壽
Close

文章

More information 作者, 文章 ...
作者 文章
蔡邕 明堂論[75]
蔣濟 萬機論[76]
王粲 從軍詩[77]
曹植 辯道論[78]、武帝誄[79]、文帝誄[80]、贈白馬王彪[81]
應璩 百一詩[82]
陸機 辨亡論[83]、大墓賦[84]、陸遜銘[85]
曹嘉 楚王世子嘉遺石崇詩[86]
嵇康 嵇康自責詩[87]
庾闡 揚都賦[88]
左思 蜀都賦[89]、魏都賦[90]
Close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