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制度改革(英语:Hong Kong Education Reform)主要是指香港主权移交之后,就教育政策及制度上之改革。
本条目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近年以来,香港教育改革的讨论重点,主要集中在香港中学的教学语言政策、中小学结龙计划、杀校政策、引进副学士制度、大学学士课程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中学改为六年制、把通识教育、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成为必修科目,以及将香港中学会考与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合并成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等。
历史
1997年以前,大多数的中学以英语教学,部分学校以中英混合教学。1995年起,政府开始检讨教学制度;1998年开始推行“母语教学”,政府强制大多数公营中学改用中文教学,只允许保留114间作英文教学。不过此项计画推行一波三折,舆论对母语教学的成效满有质疑,因此作为殖民地产物的英文学校仍被视为占优。经济许可的家长为了让子女获派到英文学校,甚至会不惜在英文学校校网置业。每学年开始前,家长四处奔命为子女寻找考入英文名校机会的情景,往往成为本地新闻头条。
2000年9月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报告书提出容许教学理念相近的小学与中学结盟,使小学毕业生直接升上结盟的中学称为“一条龙”办学模式。同年10月获政府接纳。但由于该计划申请者多为传统上著名的英文中小学,使减低竞争入读的情况无多大帮助。
1997年教育统筹局于每一所中、小学开设一个简称为“家教会”组织,旨在使学校与家长多些了解及沟通。2004年7月立法会通过俗称为校本条例的《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规定每一所中、小学的校董会,在2010年前加入校友、教师及家长代表及注册为法团,当局并标榜校政民主化、办学团体可保留最多六成的代表。故当时得到大部分立法会议员及“家教会”代表支持,但条例当中指出政府可解散校董会及原有的办学团体不能再绝对控制校董会,使部分办学团体强烈不满,认为假以民主之名来消灭传统有宗教背景的办学团体,以及有市民担心校董会涉及刑事或民事案件时的法律问题。
教育统筹局于2006年至2007年年度新学年的中一新生起,教育制度改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学,并于2009年推行校本评核作为学生在会考成绩的其中一个评分准则及推行高中通识教育科。
2006年10月行政长官曾荫权于施政报告宣布,将于2007年至2008年起向每名就读于每年学费不超过2.4万元的非牟利幼稚园(全日班不超过4.8万元)的3至6岁的幼稚园学生提供每人每年13000元的“学券”[1]及3000元给予非牟利幼稚园作为提升教学质素。2006年11月14日教育统筹局暂时妥协,宣布只要牟利幼稚园公开帐目及符合一系列条件,便可于2008年前获得学券资助[2],唯随后牟利幼稚园代表指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拒绝履行先前承诺,使学券制推行处于胶著,2006年12月教育统筹局正式宣布向立法会申请拨款20亿元,于2007年-2008学年起推行学券制[3],唯条款不变。
评核策略的改革
学科的增减
2021年《香港国安法》施行后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自2021/22学年起,中四级开始推行的“优化高中四个核心科目”,将原有核心课程中的通识教育更改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并以“达标”与“不达标”作为评核结果。首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香港中学文凭公开考试将于2024年开考。[6]
2024年7月31日,香港教育局宣布,香港初中生活与社会科将改名为“公民、经济与社会”将于2024年9月新学年在全港中一级推行,教育局向全港中学发通告公布相关课程指引。[7]
自《2015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起,资助学校于高小推行强化编程教育,以及在初中课程加入创科元素,例如人工智能。 小学常识科于25/26年起分拆为人文科及科学科,并于27/28学年全面推行。
争议
香港朝令夕改的教育制度,自母语教学、三三四、小班推行以来,都令学生及家长们带来巨大压力。
2006年1月,在两位教师相继自杀死亡后,时任教育统筹局局长的李国章承认教育改革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及压力,但不认为该两位教师的自杀与教育改革有关。李表示改革是为了学生好,“如果教师接受不了,可以选择参加提早退休计划”,希望教师可以承受压力。[8]同年1月22日,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发起游行,抗议教育改革措施过多及步伐过急、教师工作压力沉重等。[9]当日游行人士从中环爱丁堡广场游行至政府总部,教协称有超过1万人参加。[10]
相关条目
- 优质教育基金:为鼓励学校进行教育改革,政府特别拨款50亿港元成立优质教育基金,使学校能够透过基金的拨款而改善学校的基础建设,从而使改革顺利推行。
- 母语教学:本来政府欲将全港所有中学的授课语言变成中文(粤语)。不过,基于部分社会人士和部分英文中学的反对下,最终有114所学校(一说为112所)可以保留以英语授课的传统。后来,政府改为推行校本语文政策,容许学校因应本身学生的特质而选择合适的语文教学环境及措施。港府再于2009年“微调”教学语言政策。
- 一条龙学校:让相关的小学及中学“结龙”,一方面为学校的招生人数做出保证,二来透过结龙学校之间的协作,从而使所收学生的质素得到保证。
- 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把原有的两年高中、两年预科及三年制大学改成三年高中连预科及四年制的大学课程,以便与国际教育接轨。
- 法团校董会:透过校本条例,强制学校成立法团校董会,使学校校董会变成学校的不同持分者所掌管。一方面避免学校行政被少数人士操控,减少利益输送的机会;另外亦有助提高学校行政的透明度。不过,教会学校普遍担心容许教会以外人士参与校政,会使学校的教会背景聊备一格,失去与其他非教会学校的优势。
- 自愿优化班级结构计划:旨在纾缓部分中学收生不足而被“杀校”的压力。
- 直接资助计划:计划目标是以促进优质的私立学校发展,为鼓励学生提供教育水平的非官立中学及资助学校以外的更多选择。教学以开放式为主,以提高私立学校的教育质素。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