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辉石(英语:Rhodonite),又称玫瑰石[注 1],是一种含链矽酸盐矿物以及准辉石族的成员,以三斜晶系结晶。它通常以可解理的形式出现,呈现玫瑰红色(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ῥόδοςrhodos,玫瑰色),由于表面氧化,因此往往趋近于褐色。

Quick Facts 蔷薇辉石, 基本资料 ...
蔷薇辉石
Thumb
秘鲁安卡什大区博洛涅西省瓦兰卡区丘鲁库圣马丁矿的蔷薇辉石。尺寸:53 x 52 x 40 mm
基本资料
类别链矽酸盐矿物
化学式CaMn3Si5O15[1]
IMA记号Rdn[2][3]
施特龙茨分类9.DK.05
戴纳矿物分类65.04.01.01
晶体分类平行双面 (1)
H-M记号相同)
晶体空间群P1
晶胞a = 9.758 Å, b = 10.499 Å, c = 12.205 Å; α = 108.58°, β = 102.92°, γ = 82.52°; Z = 20
性质
颜色粉红色、玫瑰粉红色至棕红色、红色、灰色和黄色
晶体惯态板状晶体,块状,粒状
晶系三斜
双晶{010}层状,复合平面
解理{110}和{110}完美,(110) ^ (110) = 92.5°;{001}良好
断口贝壳状到参差状
莫氏硬度5.5–6.5
光泽玻璃光泽到珍珠光泽
条痕白色
透明性透明到半透明
比重3.57–3.76
光学性质双轴 (+)
折射率nα = 1.711–1.738, nβ = 1.714–1.741, nγ = 1.724–1.751
双折射δ = 0.013
多色性
2V夹角58° - 73°(测量),58°(计算)
可转变为外观通常因氧化锰而变黑
参考文献[4][3][5]
Close

蔷薇辉石的晶体通常有厚板状习性,但很少见。它有一个完美的棱柱形解理,几乎成直角。硬度为5.5-6.5,和比重3.4-3.7;光泽为玻璃光泽,在解理面上不太常见。通常部分被、有时是取代,这些锌有时可能大量存在;一种含有高达20%氧化钙的灰棕色品种被称为钙蔷薇辉石; 锌蔷薇辉石是一种含锌品种,含有氧化锌7%。

蔷薇辉石是马萨诸塞州的官方宝石[6]

Thumb
与黑色氧化锰形成鲜明对比的粉红色蔷薇辉石有时被用作宝石材料,如内华达州洪堡县的这个标本中所见。

晶体结构

蔷薇辉石的链矽酸盐结构有五个二氧化矽四面体的重复单元。稀有的多型体三斜锰辉石是在不同的压力与温度条件下形成,化学成分相同,但有七个四面体的重复单元。

蔷薇辉石族矿物

2019年经过晶体结构的分析,过去被称为蔷薇辉石的矿物又可以再细分以下几种,并建立“蔷薇辉石族矿物”。[1][3]

  • 狭义的蔷薇辉石 (Rhodonite、CaMn2+3Mn2+(Si5O15))
  • Vittinkiite[注 2](Vittinkiite、MnMn3Mn(Si5O15))[7]
  • 铁蔷薇辉石(Ferrorhodonite、CaMn3Fe(Si5O15))[8]

另见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