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查尔斯·阿尔伯特·霍布鲁克(英语:Richard Charles Albert Holbrooke,1941年4月24日—2010年12月13日),生于美国纽约市,资深外交官、杂志编辑、作家、和平队官员。曾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美国驻联合国驻德国大使,是美国史上唯一一位曾担任两个不同区域(亚洲欧洲)助理国务卿的人。

Quick Facts 理查德·霍布鲁克, 美国阿富汗暨巴基斯坦特使 ...
理查德·霍布鲁克
Thumb
美国阿富汗暨巴基斯坦特使
任期
2009年1月22日—2010年12月12日
总统贝拉克·奥巴马
前任首任
继任马克·格罗斯曼英语Marc Grossman
第22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任期
1999年8月25日—2001年1月20日
总统比尔·克林顿
前任比尔·理查森
继任约翰·D·内格罗蓬特
欧洲与欧亚事务助理国务卿
任期
1994年9月13日—1996年2月21日
总统比尔·克林顿
前任史蒂芬·A·欧克斯曼英语Stephen A. Oxman
继任约翰·C·科恩布卢姆英语John C. Kornblum
美国驻德国大使
任期
1993年10月19日—1994年9月12日
总统比尔·克林顿
前任劳勃·M·金密特英语Robert M. Kimmitt
继任查尔斯·E·莱德曼英语Charles E. Redman
第15任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
任期
1977年3月31日—1981年1月13日
总统吉米·卡特
前任恒安石
继任何志立
个人资料
出生Richard Charles Albert Holbrooke
(1941-04-24)1941年4月24日
纽约州纽约
逝世2010年12月13日(2010岁—12—13)(69岁)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政党民主党人
配偶莱莲·苏利文 (m. 1964)
布莱丝·巴比亚克 (m. 1977)
凯蒂·马顿英语Kati Marton (m. 1995–2010; his death)
儿女2 sons
母校布朗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Close

曾七度获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以富有耐性、意志坚定、擅长协调而闻名,在外交界有“推土机”(the bulldozer)的绰号。被《时代周刊》誉为“华府最受欢迎的终极外交官”和“美国最强悍的外交策略家”。

生平

1962年,毕业于布朗大学

1977年,美国国务卿赛勒斯·万斯至中国访问。霍布鲁克担任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曾经因此被派遣至台湾,向蒋经国总统说明美国态度[1]

1978年,负责美国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组织工作小组,推动《中美建交公报》的签署。

1995年参与调停波士尼亚战争,让岱顿协定成功签署。

2001年,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主张因应反恐议题,美国应与中国签署第四公报,并借此机会重新定位华府对北京关系对台北关系。因此被中华民国的外交官认定为亲北京派的美国外交官[1]

2010年12月10日,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会面时身体不适被送医急救。12月13日,因主动脉夹层破裂去世。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