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发智论》(梵语:Jñāna-prasthāna),又译《发慧论》[1],也被称为《智慧基本论》[2]、《智安足处论》[3]、《八犍度论》[4],佛教论书,作者为说一切有部迦旃延尼子,最初传入汉地时曾误解为十大弟子之一迦旃延所作[5]。《发智论》是使说一切有部成为独立教派的根本论书,因而更被称为“身论”,其他与先上座部共通的论书则称为“足论”。有人认为《发趣论》的地位与旨趣类似于此论书[6]。
阿毘达磨发智论(梵文:Abhidharma Jñāna-prasthāna śāstra):
其内容分为八蕴即八章,也被称为八犍度(梵文 skandha, 巴利文 khandha,即蕴,类聚的意思)。
《发智论》最早是以背诵方式来传播,也因此在不同地域中发展出不同的版本,不同诵本间有少许出入。
汉译有两本:
根据日本学者山田龙城、西义雄、桝田善夫等的考证,此二本为异本异译。玄奘译《阿毘达磨发智论》,属于正统迦湿弥罗系统的译本;竺佛念译《阿毗昙八犍度论》则是非迦湿弥罗系统如犍陀罗国西方师的诵本[7]。
《发智论》否定了大众部、法藏部和化地部等的核心宗义[8],《大毘婆沙论》称它还否定了犊子部的“有补特伽罗”宗义[9],从而确立了说一切有部的新阿毘达磨体系[10]。《发智论》对后来增编为《品类论》的《五法论》的心所法[11]进行了细化,将在一切心中可得的十个心所归为一类[12],不再计入善根、不善根、无记根,补入同无惭与无愧相对的惭与愧等等,受本论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界身论》[13]、《品类论·辩七事品》[14]和《大毘婆沙论》[15]的新理论。《发智论》变革了源自先上座部而共通于犊子部[16]的传统九十八随眠学说[17],提出了“异生修道”的划时代理论创新[18]。
本论分八蕴(又称犍度Skandha,相当于“章”),共四十四纳息(又称跋渠Varga,相当于“节”),涵盖了阿毘达磨的几乎所有论题[20]。根据印顺法师的研究,《发智论》的组织形式,与《舍利弗阿毘昙》及《施设论》有许多相同点,可以看出《发智论》的组织形式继承了先上座部的传统[21]。
蕴 | 纳息 | 摄颂 |
---|---|---|
杂蕴 | 世第一法 | 世第一法七。顶二暖身见。十一见摄断。此章愿具说。 |
智 | 一智识因缘。二心念祭祀。三根用过去。疑名句文身。 佛诃责六因。随眠心及断。因境断识义。此章愿具说。 | |
补特伽罗 | 缘起缘息依。心依无有爱。心脱依界想。此章愿具说。 | |
爱敬 | 爱养敬力灭。涅槃蕴究竟。取遍知三归。此章愿具说 | |
无惭 | 黑白二根心。掉悔惛睡梦。盖无明不共。此章愿具说。 | |
相 | 二三相同异。老死无常强。三相一刹那。此章愿具说。 | |
无义 | 无义念无相。知法轮漏尽。多欲足满养。此章愿具说。 | |
思 | 思寻掉等别。愚知㤭慢害。多行根性邪。此章愿具说。 | |
结蕴 | 不善 | 三结等性熟。断见有根系。是在具成缘。此章愿具说。 |
一行 | 结一行历六。小大七摄有。依系道遍知。此章愿见说。 | |
有情 | 顿渐系离系。果摄七成三。死生不六种。此章愿具说。 | |
十门 | 四十二随增。二缘无间有。根成不知证。此章愿具说。 | |
智蕴 | 觉支 | 八学十无学。见等觉道三。俗无漏见智。此章愿具说。 |
五种 | 邪正见智五。左慧学等三。梵忍五恶见。此章愿具说。 | |
他心智 | 二智二解脱。明智三证净。颠倒等持修。此章愿具说。 | |
修智 | 八智摄成修。相缘缘断证。智知想七善。此章愿具说。 | |
七圣 | 七圣于五德。二成现三现。相应事四门。此章愿具说。 | |
业蕴 | 恶行 | 三行对三根。及对十业道。三业对十道。九门业相摄。 身心受四句。三障体云何。何大罪大果。此章愿具说。 |
邪语 | 三邪正一异。三恶行曲等。妙净默相摄。非理等六句。 业得果三世。八句异熟果。五业非前后。此章愿具说。 | |
害生 | 害生命四种。二熟二防护。身及业成就。杂染果异熟。 不善颠倒等。系不系成就。命终受生处。此章愿具说。 | |
表无表 | 表无表总别。四性三世成。业果界是非。有漏等学等。 身戒与心慧。总别修不修。戒类三世成。此章愿具说。 | |
自业 | 自业义世成。对异熟成堕。智谋害留舍。心乱缠佛教。 书数算印诗。世间工业处。成就学等戒。此章愿具说。 | |
大种蕴 | 大造 | 大种所造处。几四二五三。大造成不成。成大对造四。 唯成所造四。大种等七种。依定灭住果。此章愿具说。 |
缘 | 大造心处根。相对缘有几。相应造三世。世界辩成缘。 大种与造色。界世为同异。四体摄识门。此章愿具说。 | |
具见 | 六色何大造。三色孰为因。化九中有七。世劫心三分。 缘因缘各四。无色除色想。互摄四七九。此章愿具说。 | |
执受 | 十七对几缘。对自他有八。唯对他有九。八何义内外。 八门受相摄。九位十五门。现在未来修。此章愿具说。 | |
根蕴 | 根 | 根学善等三。异熟三六断。见等有寻等。受相应界系。 因缘四凡圣。蕴摄七摄三。为缘生几缘。此章愿具说。 |
有 | 得一遍知三。沙门果九节。四智法类智。缘相应五门。 学无学根得。无间证四果。几根断灭起。此章愿具说。 | |
触 | 十六触相摄。根相应成就。遍知灭作证。此章愿具说。 | |
心 | 等心寿二定。无想摄相应。界死生涅槃。此章愿具说。 | |
一心 | 相应缘不离。不修修得根。舍得未知根。五门辩二智。 初尽无生智。尽无生所缘。七正互相应。此章愿具说。 | |
鱼 | 总三世成就。不成就亦然。善等根为因。此章愿具说。 | |
因缘 | 五三四四八。八八八四门。辩根因所缘。此章愿具说。 | |
定蕴 | 得 | 五得四起支。味入生无量。断结受果处。此章愿具说。 |
缘 | 八味净无漏。成不成得舍。退修初入缘。此章愿具说。 | |
摄 | 摄可得相应。成不得舍退。顿渐灭依定。此章愿具说。 | |
不还 | 不还学无学。顺逆住极二。菩萨记愿智。无诤四双别。 住断法调伏。法随法及行。法轮正法世。此章愿具说。 | |
一行 | 一行六七修。断正性二智。二乐异二起。相定出定闻。 定不定觉支。断知天眼耳。退得五通果。此章愿具说。 | |
见蕴 | 念住 | 念住有六门。如实知有八。贪瞋痴增减。死受涅槃心。 弟子先涅槃。佛涅槃出定。四有三有行。此章愿具说。 |
三有 | 三有随眠想。六寻明无明。对因等有无。此章愿具说。 | |
想 | 想心知等四。无缘法见疑。因道等摄三。此章愿具说。 | |
智 | 智断厌离修。缘触慢业事。摄馀摄一切。此章愿具说。 | |
见 | 邪断邪常见。戒邪戒邪常。六见五涅槃。九慢类常见。 迷执自他作。悟则二非有。具慢及得等。此章愿具说。 | |
伽他[22] | 见梵父胜网。车本信流转。母王慧脱根。此章愿具胜。 |
本论引用的几段契经[23],在无著《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被列为五种需要秘密决择的内容[24]。无著以“转变秘密”来解释这些契经,认为不能以字面来加以解释,印顺法师认为,这反映了,在无著、世亲时,“以欲离欲”的无上瑜伽双身法已经开始流行,但正常佛法中尚不能容忍,因此无著以秘密的不了义说来解释[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