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葵芳站

荃湾线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葵芳站map
Remove ads

葵芳站(英语:Kwai Fong Station)是一个位于香港新界葵青区下葵涌醉酒湾葵仁路旁,属于港铁荃湾线铁路车站,于1982年5月10日启用。

事实速览 葵芳Kwai Fong, 位置 ...
Remove ads

车站结构

葵芳站是一个架空车站。车站大堂设于地面;而月台则设于大堂之上;而车站顶层则为新葵芳花园的公共空间。

另外,葵芳站与葵兴站之间的一段架空路轨设有混凝土隔音屏障,是首项地铁在兴建时已经规划的减低噪音工程,该隔音屏障有助减低列车于通过葵芳邨时的噪音影响以及防止葵芳邨居民将垃圾丢进轨道。

楼层

R平台新葵芳花园花园平台(公共空间,须经由新葵芳花园平台的楼梯进入)
U1月台
侧式站台 · 开左边车门
荃湾线中环荔景2
1荃湾线荃湾葵兴
侧式站台 · 开左边车门
E出口
G大堂A-D出口客务中心商店自助服务免费Wi-Fi热点

大堂

葵芳站大堂的两端非收费区是被收费区分隔,因此站外市民需要途径路面往返两端非收费区,此特点与荃湾站葵兴站相似。

葵芳站大堂现时有不同类型的车站商店、自助服务设施[2]、“iCentre”免费上网服务设施等。另外乘客亦可以设有Wi-Fi功能的电子设备于“iCentre”范围内享5节各15分钟的免费无线宽频服务[3]。此外,于非付费区近A、D出口位置亦设有港铁“會員服務站”[4]

葵芳站曾经是港铁数十年以来唯一在车站大堂使用强力顶部吊扇给大堂通风的一个车站,但自在2018年起车站内的顶部吊扇不再开动[原创研究?],且于2019年左右,设于大堂两个非付费区的多部顶部吊扇被拆除。

Thumb
大堂全景图(2017年9月)

月台

葵芳站采用一组对向式月台排列,两个月台的候车位置被路轨分隔,并已装设月台闸门。乘客如要往返两个月台须途径车站大堂。根据车站启用时的月台设计,在1号月台(往荃湾)墙身较低位置,由于面向当时的葵芳临时房屋区[注 1],故装设全身落地玻璃板及设有幼铁丝网栏的全身结构开口以便自然通风;而2号月台(往中环)因为太靠近建筑物(好爵中心),故其月台墙身并不设通风窗口或玻璃窗。两个月台的墙身较高位置设有大型广告灯箱,而每个灯箱以车站主色(绿色)的纤维板相间,纤维板上亦印有车站名称。而车站经历多次月台翻新工程,现今月台的设计与车站启用时大有不同。

出入口

更多信息 编号, 指示 ...
Remove ads

利用状况

葵芳站是葵青区内其中一个大型交通中转站,车站附近设有大型的公共运输交汇处,供乘客转乘巴士或小巴前往各区;而车站并邻近葵涌工业区、大型商场、住宅楼宇以及葵青剧院葵涌运动场等康乐设施,因此葵芳站一直有高企的客流量。

接驳交通

葵芳站旁建有葵芳站公共运输交汇处,供乘客转乘巴士或小巴。

更多信息 接驳交通列表 ...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地底集体运输系统路线图1967年建议方案。图中“垃圾湾”即今葵芳站
Thumb
未安装月台闸门的月台(2007年7月)
Thumb
翻新前的大堂设有特高楼底(2006年8月)

命名

葵芳站位于葵涌垃圾湾(即醉酒湾)堆填区,在1967年的地底集体运输系统建议书中,此站命名为垃圾湾,在通车时据附近兴建有政府廉租屋葵芳邨而命名为葵芳站。顺带一提,垃圾湾填海所得的土地最初计划兴建荃湾线车厂,但后来政府更改规划,将车厂位置两度更改,设于荃湾站以北位置[5]

与西铁交汇的建议

现时屯马线(即沙中线通车前的九广西铁)的葵青隧道在葵芳站南面约100米的葵福路地底路过,但不在葵青区设站。九广铁路公司约于1995年规划西部铁路走廊时,曾有意见认为该铁路应在下葵涌设站,并与葵芳站接驳。然而政府与九铁公司则认为兴建技术因难及转乘安排不便,而且需要封闭交通繁忙的葵福路作挖掘工作,对区内交通影响甚钜,故取消有关建议[6][7]

增建E出口

葵芳站1号月台过往没有与车站旁的新都会广场的行人天桥连接,当时往返车站与新都会广场的乘客需要经过大堂及D出口。后来前地铁因应车站人流增多[原创研究?]而决定兴建新出入口接驳1号月台及行人天桥,出入口于2006年5月24日启用,并编名为E出口

月台闸门

现时葵芳站所有月台已完成装设月台闸门,并已投入运作。月台闸门约高1.5米。整个计划于平日深夜终止服务的时间加建。此站与葵兴站观塘线九龙湾站牛头角站属于第二期进行月台闸门加装工程,车站所有月台的月台闸门加装工程经已于2011年8月完工。

翻新月台

早期的月台改善工程要牵涉在广告灯箱的位置,原本月台设计是每个在月台的大型广告灯箱与绿色站名纤维板梅花间竹地挂在墙身高位,1号月台共有34个广告灯箱,2号月台共有36个广告灯箱。后来于2000年代,基于工作安全理由,将部分在楼梯或扶手电梯之上的广告灯箱封上绿色胶布,这些灯箱不再作广告灯箱使用,这使1号月台可用广告灯箱减至25个,2号月台减至24个灯箱。

与市区线很多非地下车站一样,葵芳站月台由2011年起也开始展开翻新工程,当中包括安装假天花、改善照明,亦翻新了深绿色站名纤维板,将原本印在站名纤维板上的“往荃湾/中环”的行车方向资讯改为张贴在月台闸门之上。但由于假天花进一步阻挡大型广告灯箱的视线,故此港铁公司再大幅度减少可使用的月台广告灯箱数目,现时1号月台只馀下22个月台广告灯箱可用;2号月台则馀下8个,这些可继续使用的灯箱的位置也略为降低,而其他弃用的灯箱则以绿色胶布封掉。

相关事件

反修例运动相关冲突及关闭车站事件

Thumb
8月11日晚上,防暴警察在站内密闭空间施放催泪弹和发射橡胶子弹,浓烟攻陷整个大堂
Thumb
8月13日晚上,逾300名市民到葵芳站大堂聚集,要求港铁谴责警方在站内放催泪弹以及彻底清洁通风系统。港铁车务副总经理丁嘉俊到场听取意见
Thumb
8月16日早上,有网民发起到葵芳站清洁
  • 2019年8月11日晚上约9时,警方将葵涌警署外的示威者驱赶至葵芳站后,同时亦有大量防暴警员赶到车站出入口处。期间警方在站内密闭空间施放催泪弹及发射橡胶子弹,浓烟攻陷整个大堂。现场更留有橡胶子弹弹壳,有市民在站内感到不适及刺鼻,亦有人被催泪弹击中。而部分示威者走到楼上月台的列车离开和躲避。港铁在晚上约10时35分表示车站因发生特别事故而关闭[8]。直到翌日凌晨,港铁发声明指由于当时站内有乘客及港铁职员,有关事件及警方行动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安全,对此表示非常遗憾,港铁已就此向警方表示非常关注,并促请警方于执法期间必须先顾及港铁员工与乘客的安全[9];而警方最初否认曾在站内施放催泪弹[10],其后警察公共关系科高级警司江永祥在记者会称当时在现场的警员认为葵芳站是“半开放式设计”,“并非处于地底”,而且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故施放催泪烟[11]。而在翌日(2019年8月12日)早上,有身穿黑衣的年轻人自发在早上上班繁忙时间,于葵芳站内外免费派发口罩,并呼吁乘客戴上,以免吸入残馀化学物,甚至呼吁市民尽量不要使用葵芳站。而站内部分地砖沾有白色粉末,仍然有淡淡化学气味,故职员亦配戴口罩[12]。直到同月13日晚上,有逾300名市民到葵芳站大堂聚集,要求港铁谴责警方在站内放催泪弹以及彻底清洁通风系统。港铁车务副总经理丁嘉俊到场听取意见,表示当日已向警方反映对事件关注,而且车站会再进行清洁,如乘客怀疑受催泪弹影响,亦可以向港铁索偿。但有市民仍然不满他的回应,要求港铁尽快呈交调查报告向公众交代和立刻谴责警方[13][14]。同月16日早上,有网民发起到葵芳站进行清洁,带备毛巾、长扫把及水桶等到场,以清洗站内墙壁及售票机等。而站内也贴上与港铁告示设计相似的通告,表示站内受催泪弹残留毒素影响,要暂缓服务作清洁。港铁表示有关告示并非由职员张贴,而随即撕走[15]
  • 2019年8月22日晚上,有逾百名市民于葵芳站表示不满,亦有人包围车站控制室,以强光照射当值职员。他们用胶纸遮挡闸口感应器,让乘客“免费”进入,一名25岁示威者被一名18岁“外判保安”打伤,报案后警员于约48分钟后才到场[16]。翌日晚上,港铁决定当晚9时暂时关闭葵芳站,荃湾线列车亦不会停该站,参与当晚“香港之路”的市民在晚上前往葵芳站再次包围车站控制室,要求港铁开站并高呼“我要搭地铁”及“我要回家”等[17][18]
  • 2019年8月25日,当天举行已获发不反对通知书的“荃葵青游行”,港铁指因应公众活动,下午1时半起暂时关闭葵芳站、荃湾站西铁线荃湾西站,荃湾线列车以大窝口站为终点站[19]。港铁没有安排接驳巴士接载受影响乘客。有大批市民阻止港铁关闭车站,一度与警方爆发冲突,时任荃湾区议员谭凯邦呼吁港铁及警方不要拉下铁闸关闭车站,而其助理亦在场为其摄录,但被警方拉进铁闸内,闸外有数十人高呼警方释放谭凯邦。而时任民主党议员尹兆坚要求港铁开放车站让群众和平散去,否则游行到达终点的群众最近须走到大窝口站才离开[20]

由2019年8月至同年11月期间,葵芳站多次于反修例示威下多次关闭。

参考资料/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