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嘉烈医院

葵青區政府醫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瑪嘉烈醫院map

玛嘉烈医院(英语: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医院管理局内部代码:PMH)是香港医院管理局辖下的一所大型公立综合医院,位于新界葵青区下葵涌荔枝角湾玛嘉烈医院道2-10号[注 1]。医院成立于1975年,以时任玛嘉烈公主命名,藉以纪念。现有超过1,700张病床及4,000多名员工[2]

事实速览 玛嘉烈医院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 基本信息 ...
玛嘉烈医院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
Thumb
基本信息
地址 香港新界葵青区下葵涌荔枝角湾玛嘉烈医院道2-10号
坐标22.34016°N 114.13467°E / 22.34016; 114.13467
组织结构
医保系统公共医院
经营性质政府医院
医院类型地区综合医院、教学医院
主管机构医院管理局
所属机构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医院网络九龙西联网
医疗服务
急诊室有,一级创伤中心英语Level I Trauma Center[1]
直升机坪
床位数1,733张
历史
建立时间1975年10月20日,​49年前​(1975-10-20
联系方式
网站www.ha.org.hk/visitor/ha_hosp_details.asp?Content_ID=100160&Lang=ENG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地图
Thumb
关闭

玛嘉烈医院毗邻葵涌医院,由医院管理局管理,属于九龙西联网,主要服务深水埗葵青荃湾区以及东涌新市镇居民。随著香港国际机场于1998年7月落成启用,玛嘉烈医院除为访港旅客提供紧急医疗护理外,如机场发生灾难事故,是接收伤者的主要医院之一。玛嘉烈医院设有全港唯一传染病中心大楼,是本港最大规模的传染病科指定医院。

历史

1960年代末,为应付荃湾新市镇人口增长,舒缓现有明爱医院仁济医院的压力,并取代日渐老化的前荔枝角医院[5],主理香港传染病科相关服务;有见及此,香港政府于荔枝角湾对上开山平整土地,以兴建新荔枝角医院及葵涌医院,新荔枝角医院以英皇佐治六世次女、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胞妹玛嘉烈公主得名为玛嘉烈医院[6],于1975年10月20日启用及开始收容病人。1977年4月25日,玛嘉烈医院急症室扩展至24小时服务[7]

玛嘉烈医院现设联网肿瘤科中心、严重创伤中心、肾脏移植及透析中心、联网碎石中心、联网胸肺内科及肺结核治疗、联网高危产科、儿童及初生婴儿深切治疗服务等等。

继承旧荔枝角医院传染病科龙头地位,医院建有传染病大楼及全港最多的隔离病房设施,专门治理各类传染病患者。在香港受SARS禽流感2019冠状病毒病疫症威胁时,玛嘉烈医院亦为指定专科医院[8][9]

玛嘉烈医院同时是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认可的专科训练中心,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科学生提供临床教育训练及为毕业生安排实习。

服务范围

Thumb
肿瘤科大楼及急症室(H座)
Thumb
玛嘉烈医院护理学校及宿舍

玛嘉烈医院提供以下医疗服务:

玛嘉烈医院现为香港肾科、传染病科、烧伤及整形外科的第三层转介中心,以及新界南区的脑神经外科 转介中心。玛嘉烈医院亦为区内其他医院提供诊断支援及专科应诊服务。

玛嘉烈医院辖下共有五间社康护理服务中心,为荃湾及葵青区居民提供家居护理服务。将治疗延展至病人家中。为了应付不断增长的需求,玛嘉烈医院的社康护士在不断在各方面作出改善,使服务更有效率和更具弹性,例如建立资讯系统,增加培训,订定服务标准和工作改善计划等。

九龙西联网其他医院

医院建筑

传染病中心大楼

Thumb
玛嘉烈医院传染病中心(图中最高的建筑物)

自2003年流行SARS后,香港特区政府医管局全面检讨疫情,决定兴建传染病专科医疗中心[10],为传染病病人提供一站式的临床治疗,选址玛嘉烈医院,于2004年4月14日拨款5亿3,800万港元展开兴建工程,于2006年第4季度竣工[11]。2007年6月2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高强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周一岳主持揭幕仪式[12]

传染病医疗中心(S座)位于玛嘉烈医院EF座大楼对开斜坡,楼高17层,楼面总面积达21,600平方米,其中8层是负气压隔离病房,提供108张隔离病床,其中14张为深切治疗病床。各病房以独立隔离病室组成,每个病室设一或两张病床,病房安装双重负压电动互锁门,并配以负压空调及高效能空气过滤系统。病房设独立更衣区(洁净与污染区),同时亦设有独立淋浴室与厕所,医疗中心的空气先经过高效能空气粒子过滤系统消毒才排放,而排污系统加设自动消毒系统,经消毒的污水才排放往公共污水渠。传染病中心设连接桥,贯通医院EF座、G座及P座大楼。

卫生防护中心设办公室于传染病中心内,中心设有生物安全第三等级临床实验室及放射诊断设施(包括X光机及电脑素描间)。

模拟情境训练中心

目前医管局共有四间医院设有仪器和课程比较整全的模拟情境训练中心,分别是北区医院伊利沙伯医院、玛嘉烈医院及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它们在管理上是独立的,但却有不同的分工,避免服务重叠,有效运用资源。玛嘉烈医院主力负责感染控制、新入职护士、以及其他专科护理的课程训练。

玛嘉烈医院采用新一代模拟情境训练中心的设计,当有大事发生(例如疫症爆发)时,可以更快的转回病房用途。

复康及疗养大楼(荔景大楼)

荔景大楼位于荔景荔岗街10号,2001年建成,提供268张病床和60个日间医院名额,距离玛嘉烈医院约五分钟车程,惟只有专线小巴能到达。为急症病人提供疗养及复康支援;另设有老人科日间医院,提供四十个名额予年老病人。

由于医疗需求大增,政府计划将玛嘉烈医院荔景大楼复康花园拆卸并兴建14层楼高的新大楼,同时翻新旧大楼以及兴建连接两栋大楼的接驳桥[13]。两座大楼净作业面积将可增加2.8倍至3.25万平方米,并提供840张病床和84个日间医院名额[14][15],预计于2021年第三季开工,2026年建成[16]。同时,日间医疗将扩展至骨科[17][18]

组织架构

九龙西医院联网总监和玛嘉烈医院
  • 行政总监
    • 罗振邦 医生
  • 副院长
    • 邝国雄 医生[19]
玛嘉烈医院及葵涌医院管治委员会
  • 主席
    • 杨志威 先生
  • 委员

医疗事故

  • 2007年7月,一名7月3日入住玛嘉烈医院的病人,7月19日在病房跌倒,经各专科医生会诊后,病人于7月20日接受手术,手术后情况稳定。然而,7月21日清晨,病人情况突然转坏,当值医生及主诊医生即时提供紧急治疗,虽然医护人员一直为病人积极抢救,但病人最终于同日上午11时许离世。病人家属其后投诉玛嘉烈医院。[20]
  • 2010年4月9日,玛嘉烈医院儿科病房一名护士为一名3个月大男婴冲凉时,疑因水太热烫伤男婴,男婴的臀部、双脚及下体出现红肿、脱皮及起水疱,检查后证实男婴身体有12%至14%部分皮肤属二级烫伤,即时转送玛丽医院儿科深切治疗部,再决定是否需进行植皮手术。男婴父母不满院方解释后报警。[21]
  • 2011年10月31日,任职的士司机的男病人,于2011年7月确诊患血癌,同年10月24至31日于玛嘉烈留院治疗,10月31日宋出院前,血液科主诊医生曾发现他中性白血球指数过低,但仍批准出院。宋翌日因发烧,经救护车送到伊利沙伯急症室,其后转往玛嘉烈,抢救无效死亡。血液肿瘤科及骨髓移植讲座教授邝沃林,为本案撰写专家报告,今以专家证人身份供称,宋于玛嘉烈接受化疗后,白血球“低到度唔到”,但仍获准回家,邝称“我一定唔会容许病人喺咁嘅情况下返屋企”,即使容许亦会处方抗生素等,他批评医护人员的警惕性不够高。[22]
  • 2013年5月,57岁女病人因为呼吸衰竭,要用呼吸面罩接受氧气治疗。在五月二十六日,病人要运送去另一病格,两名护士见病人临床情况稳定,血含氧量亦正常,暂停了氧气治疗,但病人情况转坏,同日死亡。[23]
  • 2013年11月,一名48岁女病人因胸口痛,经仁济医院转至玛嘉烈医院进行“通波仔”手术,并置入协助泵血的“主动脉内气球帮浦”(IABP)。她术后翌日昏迷,抢救后转往深切治疗部,途中IABP外置的显示屏突失灵,要再做手术更换外置泵气机件及显示屏,期间病人稳定。惟她术后留医深切治疗部时转差,出现急性肾损伤、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等,终告不治。[24]
  • 2014年5月12日,玛嘉烈医院于2014年因漏约血癌中年汉覆诊,病人最终死于脑出血。病人于2014年3月中确诊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3及4月先后接受两次化疗。5月5号连覆诊时血小板指数为15,属低水平,医生安排他于7和9号覆诊,有处方药物但没输血。结果7号的覆诊未有预约,连于9号头晕送院,12日病逝。郭志恒(血科医生)早前作供指,根据指引病人血小板指数低过10时,应输血以预防出血。5号的指数是15,预期9号会跌破10,故5号时并非必须输血。但专家持不同意见,他观察连最后几次覆诊纪录,发现其血小板指数急剧下降,相信5号晚已跌破10,故5号覆诊时便应作预防性输血,最好入院观察或翌日覆诊。鄘指10的界线只适用于稳定的病人,但连指数急降代表不稳定,指数高于10也应考虑输血。邝指虽然医院漏约7号覆诊,但若连9号入院后及时获输血和用药,相信有机会救回性命。[25]
  • 2015年10月16日,一名58岁的男病人,周三因为败血病到医院留医,病情转差,周四转往深切治疗部。医生为病人插喉,接驳呼吸机协助呼吸,其后护士因为要调整呼吸喉的配件,关上呼吸机重新接驳,但护士忘记重开呼吸机,一分钟后病人心跳停顿。急救后病人一度恢复意识,但在同日晚上死亡。[26]
  • 2015年11月25日,一名孕妇因发烧,晚上到港安医院求诊时,证实发烧,胎儿自下午起已无活动,需转介至妇产科医生治疗。故当晚近12时,曾先生已陪同太太到玛嘉烈医院求诊,当时分流护士未察觉发烧,而医生以超声波检查胎儿时,诊断胎儿情况正常,不过由于下午未有胎动,故须留院观察。22日,曾太入院后11小时仍未有人探热或处方药物,最后有医护人员为她探热时,发现她高烧达摄氏40度;同日下午,主诊医生在被查问下指,曾太于两日前已“穿羊水”,胎儿因羊水流失而夭折,亦马上处方抗生素治疗。曾先生曾提议尽快开刀取出死胎,惟另一名医生指坚持使用引产药,曾太翌日才排出死胎,但胎盘仍留在体内,医生为她安排紧急手术取出胎盘,但取出后情况仍然转坏,直至同年11月24日,诊断出子宫内膜严重发炎,须要切除子宫;及后验出曾太血液含大肠肝菌,须处方抗生素治疗。不过,情况未有起色,再做手术后,使用人工肺后无助改善,曾太终在11月25日凌晨不治。[27]
  • 2017年1月,21岁准幼儿女教师因胸口痛及气喘送往玛嘉烈医院急症室,当时医生指病人的维生指数正常,安排少女到内科留院观察。至同日下午5时许,少女出现昏乱情况及严重呕吐,检查后发现心脏酵素超出正常指标近50倍。至当日晚上10时健康更一度急转直下,少女更突然心跳停顿,急救后随即被转送往深切治疗部接受进一步治疗。家属指出,女儿入院后情况日益严重,但医生延至晚上7时17分才有处方抗生素,并于翌日约凌晨5时许,才为少女注射第一剂抗生素。家属质疑院方延误用药,导致少女失去治疗的黄金机会,惟病人短时间内病情恶化,曾四次出现心脏停顿,医护人员虽为她急救,并安排人工心肺维生仪器,但病人最终不治。[28]
  • 2017年4月6日,一名六十多岁男病人早前入住内科病房,他的血型属于AB+,但今日进行输血时输错了O+血型的血包,病人暂时未有严重不良反应,而涉事病人本身毋须输血,院方稍后会交代详情。[29]
  • 2019年1月12日,一名于该院深切治疗部留医的60岁男病人,被诊断为社区性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坏死性肺炎,于1月3日经深切治疗部医生检查后,发现有气胸等,遂处方抗凝血药,至1月9日,男病人的肝酵素上升,该院内科医生决定为病人抽取活肝组织化验,但抽组织却未有停止注射抗凝血药。同日晚上8时许,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曾施3次止血手术及程序后,最终于12日凌晨5时左右不治。[30]
  • 2021年12月4日,一名57岁女病人因胸口痛和上腹痛,由救护车送院求诊。急症室医生当时为病人安排心电图及胸腔 X光检查,并处方硝酸甘油。当晚约8时入住内科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理。内科病房当值医生于晚上11时50分曾检视病人,发现他胃部不适,因而处方胃药。惟病人情况未有好转和出现呕吐,医生为他处方静脉注射止呕药。然而,到早上六时,医护人员再次为病人检查维生指数,发现病人不省人事及心脏停顿,即使进行心肺 复苏并注射强心药,仍然抢救无效,最终离世。医院表示歉意,因医院未有为病人接驳持续心脏监察仪器,及未有即时为病人安排电脑扫描检查。[31]

交通

更多信息 交通路线列表 ...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玛嘉烈医院G/P座专线小巴总站
玛嘉烈医院K座专线小巴总站
荔景山路
葵涌道
港铁
玛嘉烈医院荔景大楼专线小巴分站
明爱荔景中心专线小巴分站
关闭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