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赫拉查达》(俄语:Шехеразада,英语:Scheherazade,又译舍赫拉查德或天方夜谭),作品35,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8年所作的一套交响组曲。它的创作灵感来自阿拉伯经典《一千零一夜》一书,[1]故有时也被直接称作《一千零一夜》。
创作背景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十二岁时入读圣彼得堡海军学院,直到1862年毕业(当时他已十八岁)。正当他为前路烦恼,要在海军及音乐间作抉择之际,海军已经急不及待召他至艾玛斯船舰(Almaz)服役,为期三年,并须行走于南北美洲及欧洲之间。原本他本人已决心离开军队,奈何兄长却坚持不得要领;但当他回家俄罗斯后,里姆斯基本人却获得一个度身订造之职衔——担任海军乐队之督察,直至1884年被新任海军部长废除。他从军期间之所见所闻,还有在乐队之经验,皆为他日后写作“天方夜谭”提供无尽灵感。
天方夜谭于1888年完成,翌年于莱比锡首演;此曲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最后所写的纯交响大作之一。他生前形容此曲之配器,已经将俄国音乐之父格林卡所制定之常规编制高度发挥,及为他本人之创作阶段划上句号。在此交响诗当中,他原本希望凭音乐表情记号作各个乐章之标题,但今天欣赏到之四个乐章皆以当时之场景为题。
音乐
首演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写了一段简短的介绍:
苏丹王沙里亚—他觉得天下女子皆不忠,跟每个妻子初夜后处死。苏丹娜·舍赫拉查达连续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娱乐苏丹王救了自己。苏丹王基于好奇一天天延后处死日期,最后背弃自己冷血的誓言。
第一乐章开头威迫感的铜管乐,表出专横冷血的苏丹王沙里亚。
在几个木管和弦后可以听到代表舍赫拉查达的动机,一段充满感性、温柔、蜿蜒的小提琴独奏,由竖琴伴奏。
分析
组曲由四个乐章组成:
此乃本乐曲之尾声,舍赫拉查德记起苏丹王的威胁,遂说出一个使人震惊之故事—开首描绘热闹之巴格达节日,后来有逃亡海上的英俊青铜骑士,他所坐之船只于海上经历惊涛骇浪,其后亦船毁人亡。小提琴再奏出舍赫拉查德之主题,引向平静优美之终结—苏丹王被舍赫拉查德之妙语连珠所打动,两人最后更成为终身之夫妻。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