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订定国歌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其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2]。1911年,清政府将《巩金瓯》定为国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正式国歌。不过6天后辛亥革命便爆发,所以《巩金瓯》没有流行起来[3]。
中国国歌历史 | |
---|---|
1878—1896 1896—1906 1906—1911 1911—1912 | 普天乐(半官方) 李中堂乐(半官方) 颂龙旗(半官方) 巩金瓯 |
1912—1913 1913—1915 1915—1919 1915 1915—1919 1919—1921 1921—1926 1926—1928 | 五族共和歌 卿云歌(第一次) 中华雄立宇宙间 原歌词 重新填词 尽力中华歌 卿云歌(第二次) 中华雄立宇宙间(第二次)(第二次重新填词) |
1926—1930 1930— | 国民革命歌 黄埔军校训词/三民主义歌(中华民国国歌) |
1931—1937 | 国际歌 |
1949— 1949—1966 1966—1978 1978—1982 1982— |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原歌词 无歌词 重新填词(继续革命的战歌) 原歌词 |
《普天乐》、《华祝歌》
关于“普天乐”与“华祝歌”是否同一首歌,曾有不少争论。后世整理史料发现,《普天乐》和《华祝歌》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完全不同,应为两首歌曲。
1878年(光绪四年),清朝外交官曾纪泽出使英、法,两年后又兼任驻俄公使,谱写了名叫《普天乐》的歌曲,并作为“国乐”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过在海外已被当作国歌来演奏。节奏过于缓慢,经常受到批评。[4]《普天乐》完整歌词已不可考,但其中包含了“一统旧江山,亚细亚文明古国四千年!最可叹:犹太、印度与波兰,亡国恨,谈之心寒!”之类的词句,有救亡图存之意涵。[5]
光绪九年(1883年)至十年(1884年)的《曾纪泽日记》里曾记述作“国调”词谱,名“华祝歌”。[6]具体歌词如下:
圣天子 奄有神州 |
《李中堂乐》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因为要在欢迎仪式上演奏来宾的国歌,所以找了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的一首加以改编,配以家乡安徽庐剧中的“倒七戏”配乐《茉莉花》[7],临时作为国歌(一说在唱国歌的场合直接唱庐剧唱段[8])。后来成为清朝对外场合之代国歌,称《李中堂乐》。[9]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
《颂龙旗》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清朝官员们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
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 |
注1:歌词里面的“兆”表示一百万。
注2: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位留学生任彬,从当地图书馆中找到的第一句歌词是“于万斯年”,由于“于斯万年”及“于万斯年”在古文中都有此讲法,所以很难确定哪一个正确。
《巩金瓯》
1911年10月4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正式国歌《巩金瓯》,严复作词,名义上溥侗谱曲,曲谱实际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郭曾炘修订。歌词是文言文。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