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將自身從原本相連的其他部分抽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分离主义(英语:Separatism,法语:Séparatisme)是主张从更大的群体中分离的文化、民族、部落、宗教、种族、政府或性别分离的行为。分离主义通常指的是完全的政治分离,通常其目标是从现存的主权国家中分离出一部分领土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仅仅寻求更大自治权的团体本身通常不会归类成分离主义者。[1]一些话语背景将分离主义与宗教隔离、种族隔离或性别隔离等同起来,而其他话语背景则持更广泛的观点,认为自愿分离可能具有实际作用,并不等同于政府强制实施的隔离。关于这个定义存在一些学术争议,特别是它与分裂主义的关系,在网络上已经引发了讨论。[2]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11月26日) |
分离主义团体实行的是一种身份政治,或建立在团体成员共同经历基础上的政治活动和理论化。这些群体认为,试图与主导群体融合会损害他们的身份和追求更大的自决权的能力。不过,经济和政治因素通常比身份认同感更有助创建强大的分离主义运动。[3][4]
政治分离主义涉及到求取主权独立并将一片土地或一群人(通常是一群具有不同国家认同者)相互分离(或是将一个国家自其他部分抽离,一个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殖民地自宗主国独立)。
分离运动通常具严格的组织及平和的方法。加拿大魁北克省号召极为平和的分离运动,自1960年代起其激烈程度不断变化(在此期间曾有短暂的暴力行动,于1970年的十月危机中达到高峯)。大范围的和平分离运动例如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的裂解。新加坡同样自马来西亚联邦和平分离。
分离主义通常也可能采取暴力形式以对抗前此的军事压制。全球有许多团体相信分离主义为其“唯一”达成解放国家的方式。包括在法国与西班牙的巴斯克祖国与自由党、1980年代印度的锡克分离主义者、爱尔兰共和军以及1960年代的魁北克自由阵线于1970年的十月危机中达到高潮。这些游击战可能导致内战全面爆发,如在车臣战争的情形。
若欲达成分离者能在现存政治体系下取得政治与经济自治,暴力行为通常会失势。自由选举与公民投票有时对降低紧张情势有所所帮助。无论如何,仅有极少数国家认同其政治分离情势。裂解南斯拉夫的南斯拉夫内战就是个例子,尽管理论上前南斯拉夫的宪法条款允许各加盟国公投与脱离。
分离主义运动通常至少在表面上是基于国家主义或宗教狂热。更常见者,对不当政治影响的反感,与对经济(不当)利益的认知扮演了重要角色。经济原则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的一个因素。其主要原因牵涉到斯洛伐克不愿放弃其(地区性)经济核心,即国营企业;而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等地区则有极大的意愿实验市场经济,于是于1992年分裂成捷克及斯洛伐克。
魁北克同时也是个政治区隔如何导致分离之企图的例子。自1867年加拿大邦联成立起的一百年间,占少数的英语系人口在政治与经济上宰制该省。对当时“现状”的不满引致“魁北克第一”分离团体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间的成长。
数千年以来未曾独立过的西班牙巴斯克地区,产生了暴力性分离组织以排拒佛朗哥时期西班牙国的暴力镇压。类似的形式出现在衣索比亚,当地厄立特里亚及吉布地叛乱份子对腐败的独裁所展现的愤怒远甚于对厄立特里亚国的热情,该国之前并无长久而具区别性之历史。
义大利半岛北部维持了几世纪的政治独立(例如:威尼托地区自10世纪至19世纪独立存在;利古里亚以热那亚共和国的身份独立了7个世纪之久)。北意大利分离主义的根源不仅止于经济上,同时也存在于语言及文化上。
历史上曾出现过激烈程度差距极大的分离行动与氛围:
分离主义会随时间改变型态、激烈度与针对性。
比利时在1830年为脱离荷兰联合王国的统治进行过一场血腥的革命而独立,但在20世纪末成为数个带头组成欧盟的国家之一。
德克萨斯州分离主义者在1836年变得非常实际,并在并入美国时淡化其色彩。但德克萨斯共和国组织维持其德州独立的传统至今。
1947年之前印度激烈争论其主权,导致其伊斯兰分离主义者自组巴基斯坦。巴国后来又发生了孟加拉国独立。在事件的进程中,对独立建国不变的浪漫构想不一定会充份反映出来。
主权国家 | 原属国家和地区 | 是否联合国成员国 | 独立时间 | 备注 |
---|---|---|---|---|
1990年代 | ||||
纳米比亚 | 南非(西南非洲托管地) | 是 | 1990年4月23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俄罗斯 | 苏联 | 是 | 1990年6月12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爱沙尼亚 | 苏联 | 是 | 1991年8月20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拉脱维亚 | 苏联 | 是 | 1991年8月21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立陶宛 | 苏联 | 是 | 1990年3月11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摩尔多瓦 | 苏联 | 是 | 1991年8月27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乌克兰 | 苏联 | 是 | 1991年8月24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白俄罗斯 | 苏联 | 是 | 1991年8月24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哈萨克斯坦 | 苏联 | 是 | 1991年12月16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吉尔吉斯斯坦 | 苏联 | 是 | 1991年8月31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苏联 | 是 | 1991年8月31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塔吉克斯坦 | 苏联 | 是 | 1991年9月9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土库曼斯坦 | 苏联 | 是 | 1991年10月27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格鲁吉亚 | 苏联 | 是 | 1991年4月9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亚美尼亚 | 苏联 | 是 | 1991年8月23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阿塞拜疆 | 苏联 | 是 | 1991年8月30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否 | 1990年9月2日 | 今属 摩尔多瓦,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
阿布哈兹 | 格鲁吉亚 | 否 | 1992年7月23日 | 1992年7月23日阿布哈兹宣布独立。但阿布哈兹共和国不被 格鲁吉亚和国际社会承认。 |
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 | 俄罗斯 | 否 | 1991年10月27日 | 1991年10月27日,车臣自1991年至2007年期间由高加索穆斯林在车臣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首都格罗兹尼,其政府自称为车臣伊斯兰政府。该共和国在其存在期间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政治上势单力孤,后被普京主导的俄罗斯联邦政府击败而结束。 |
南奥塞梯 | 格鲁吉亚 | 否 | 1991年11月28日 | 1991年11月28日,南奥塞梯自治州政府宣布独立自格鲁吉亚,独立不被普遍承认。 |
阿尔察赫共和国 | 阿塞拜疆 | 否 | 1991年12月10日 | 1991年在苏联瓦解前,纳卡地区举办公民投票,结果纳卡地区以99.89%压倒性赞成宣布独立,成立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实际上由同民族的 亚美尼亚主导。 |
塞族共和国 | 波黑 | 否 | 1992年2月9日 | 在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公投之后,波黑境内的塞族也发表独立宣言;建立塞族共和国。1995年内战结束后代顿协议重建维持至今。 |
帛琉 | 美国(太平洋群岛托管地) | 是 | 1994年5月24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马绍尔群岛 | 美国(太平洋群岛托管地) | 是 | 1991年9月17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美国(太平洋群岛托管地) | 是 | 1990年12月3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厄立特里亚 | 衣索比亚 | 是 | 1993年5月24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索马利兰 | 索马里 | 否 | 1991年5月18日 | 1991年5月,索马里北部宣布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简称索马里兰。该国实际控制原索马里十八个州份中的五个,仅获得同样也是未受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的中华民国之非正式承认,但未曾获国际组织承认。 |
斯洛维尼亚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是 | 1991年6月25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克罗地亚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是 | 1991年6月25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波黑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是 | 1992年3月3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北马其顿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是 | 1991年9月25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捷克 | 捷克斯洛伐克 | 是 | 1993年1月1日 | 天鹅绒分离后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斯洛伐克 | 捷克斯洛伐克 | 是 | 1993年1月1日 | 天鹅绒分离后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2000年代 | ||||
东帝汶 | 印度尼西亚 | 是 | 2002年5月20日 | 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蒙特内哥罗 | 塞尔维亚与蒙特内哥罗 | 是 | 2006年6月3日 | 2006年黑山独立公投独立成功;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塞尔维亚 | 塞尔维亚与蒙特内哥罗 | 是 | 2006年6月3日 | 2006年黑山独立公投独立成功后,塞尔维亚自动转化为主权国家,继承塞尔维亚和黑山的联合国席位 |
科索沃 | 塞尔维亚 | 否 | 2008年2月17日 | 2008年科索沃独立公投独立成功;未能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2010年代 | ||||
南苏丹 | 苏丹 | 是 | 2011年7月9日 | 2011年7月14日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 乌克兰 | 否 | 2014年4月7日 | 乌克兰危机 |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 乌克兰 | 否 | 2014年4月27日 | 乌克兰危机 |
克里米亚共和国 | 乌克兰 | 否 | 2014年3月11日 | 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公投;同年加入俄罗斯联邦;今 克里米亚共和国。 |
加泰罗尼亚 | 西班牙 | 否 | 2017年10月27日 | 2017年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成立加泰罗尼亚共和国,但最终独立失败。 |
扎波罗热州 | 乌克兰 | 否 | 2022年9月30日 | 2022年9月23日至27日,俄罗斯在其于乌克兰的军事占领区就吞并乌克兰被占领土举行了公投[5][6][7][8]。2022年9月29日,普京签署法令承认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为独立国家[9]。10月3日,俄罗斯国家杜马正式一致投票决定正式实施4州合并。[10]
|
赫尔松州 | 乌克兰 | 否 | 2022年9月30日 | 2022年9月23日至27日,俄罗斯在其于乌克兰的军事占领区就吞并乌克兰被占领土举行了公投[11][12][13][14]。2022年9月29日,普京签署法令承认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为独立国家[15]。10月3日,俄罗斯国家杜马正式一致投票决定正式实施4州合并。[10]
|
一些分离主义团体试图按照种族界限与其他分离主义团体分离。 他们反对异族通婚和与其他种族的融合,并寻求独立的学校、企业、教堂和其他机构,并经常分离社会、领土、国家和政府:
宗教团体其成员相信不应与不同教义人士互动者,趋向分离成多出的教派。宗教分离主义已成为新教派的特征,其教区与最高理论植基于当地的教众。请比较宗教背景于十五世纪时的欧洲与廿一世纪时的美国。以避世为潜在的分离工具。主张严格政教分离者通常自称“separationists”(以“accommodationists”为反义词)。宗教分离主义团体和教派希望退出一些较大的宗教团体和/或认为他们应该主要与同教徒互动:
女同性恋者-女性主义者分离主义涉及以性取向其特定的分离主张。
一个阶级社会或种姓制度,如印度,会发展出严密的社会性分离惯例及地理上严格的区隔。这种情况下,同质团体会宣导与执行苛刻的社会分离主义以求其特权永存。
分离主义者的要求将在多大程度上走向完全独立,以及团体是追求宪法和非暴力行动还是武装暴力,取决于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包括运动领导以及政府的回应。 政府可能会以多种方式做出回应,其中一些方式是相互排斥的。 一些包括︰[29][30]
大多数政府镇压本国的任何分裂主义运动,但支持其他国家的分裂主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