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蛋龙下目(Oviraptorosauria)是群兽脚亚目手盗龙类恐龙,生存于白垩纪亚洲北美洲。它们拥有喙状嘴、羽毛,头顶具有骨质冠饰。偷蛋龙下目包含偷蛋龙科近颌龙科、以及数个不属于以上科的物种,包括拟鸟龙尾羽龙、以及原始祖鸟。它们的体型从小如火鸡的尾羽龙,大至8公尺长、1.4公吨重的巨盗龙[1]。如同其他手盗龙类,偷蛋龙下目接近鸟类的祖先,它们曾经被认为事实上代表者原始的无法飞行鸟类[2]。目前最完整的偷蛋龙类化石,发现于亚洲;而北美洲的偷蛋龙类化石,则零缺较不完整[3]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演化支 ...
偷蛋龙类
化石时期:白垩纪130–66 Ma
Thumb
安祖龙的头骨,属于近颌龙科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兽脚类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鸟吻类 Averostra
演化支 坚尾龙类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龙类 Orionides
演化支 鸟兽脚类 Avetheropoda
演化支 虚骨龙类 Coelurosauria
演化支 暴盗龙类 Tyrannoraptora
演化支 手盗龙形态类 Maniraptoromorpha
演化支 手盗龙形类 Maniraptoriformes
演化支 手盗龙类 Maniraptora
演化支 廓羽盗龙类 Pennaraptora
演化支 偷蛋龙类 Oviraptorosauria
Barsbold, 1976
演化支
异名
  • 近颌龙形类 Caenagnathiformes
    Sternberg, 1940
  • 拟鸟龙形类 Avimimiformes
    Chatterjee, 1991
Close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偷蛋龙类是原始祖鸟切齿龙,也是体型最粗壮的偷蛋龙类。原始祖鸟、切齿龙的化石都发现于中国辽宁省义县组,地质年代约1亿2500万年前,相当于白垩纪早期的阿普第阶簧椎龙鞘虚骨龙的化石状态破碎,有可能是偷蛋龙类的原始物种。近年在英格兰瓦德赫斯特粘土组(Wadhurst Clay Formation)地层发现的一节小型脊椎骨,拥有类似偷蛋龙类的特征,而这地层的年代约1亿4000万年前。如果这化石属于偷蛋龙类,将使偷蛋龙类的演化起源食代提早[4]

生理构造

偷蛋龙下目与其他手盗龙类的最不同处在于头骨的形状。它们具有短吻突,大型喙状嘴,缺乏牙齿,使头部看似鹦鹉。有些物种的头顶具有骨质冠饰。下颌有大型洞孔。原始物种的前上颌骨具有少数牙齿,切齿龙的门牙大,形状呈獠牙状。尾巴短,基部宽。手臂与手部长,肩带大,鸟喙骨缩小,有明显的肌肉附著点,显示手臂肌肉强壮。

天青石龙似尾羽龙的最后4节尾椎骨愈合,Halszka Osmolska等人主张这些骨头形成尾综骨,是尾部羽毛的附著处;但劳伦斯·威特默(Lawrence Witmer)在2002年提出这些骨头与鸟类的尾综骨并不相同[5][6]

羽毛

偷蛋龙类的羽毛证据出现在数个物种上。少数原始的偷蛋龙类物种,例如尾羽龙,曾发现发展良好的羽毛痕迹,尤其是在前肢与尾巴上,显示这些羽毛至少具有视觉展示物的功能。其次,至少有数个偷蛋龙类(天青石龙似尾羽龙葬火龙窃螺龙)曾发现一个尾综骨,尾综骨位于尾巴末端,现代鸟类的尾综骨被用来支撑一丛羽毛[5][7]拟鸟龙曾经发现过羽茎瘤(Quill knobs),一种位在尺骨上的羽毛附著点[8]。此外,许多的偷蛋龙科标本因为发现了类似现代鸟类的伏窝姿势而著名。根据这些标本的手臂位置,如果它们没有翼与覆盖的羽毛的话,将不能覆盖它们的蛋[9]

古生物学

Thumb
窃螺龙全身骨架

食性

偷蛋龙下目的食性并未被完全了解。它们曾被认为是肉食性草食性、以软体动物为食、或者是以为食;最后者不再被认为有效。

有些物种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证据来自于一个偷蛋龙的身体部位曾发现一个蜥蜴骨骸,以及在一个葬火龙蛋巢中发现两个幼年伤齿龙科的头颅骨。倾向草食性的证据,则是曾在尾羽龙身上发现胃石。同时也有它们的食物也包含软体动物的意见。

这群动物起初被认为是偷蛋的动物,这是根据在蒙古发现的一个正位于原角龙蛋巢上的偷蛋龙。最近的研究显示该只动物其实是位在自己的蛋巢之上[10]

繁衍

Thumb
窃蛋龙蛋窝化石

目前已经发现数个偷蛋龙类的蛋巢化石,并有数个孵蛋姿势的偷蛋龙类化石,位在规则排列的蛋化石上方。这些蛋以两颗相邻方式排列,排列成一个圆形。一个发现于中国的偷蛋龙类标本,骨盆位置有两颗未产下的蛋。这显示偷蛋龙类是多次产下少量的蛋,而非单次产下大量的蛋,与现代鳄鱼不同。科学家推测,偷蛋龙类可能一次产下两颗蛋(或偶数蛋),因此才会产生两颗相邻方式排列的蛋。偷蛋龙类的蛋形状为长椭圆形、一端尖、一端圆,而圆端朝向蛋巢的中心。科学家推测,蛋的形状、排列显示偷蛋龙类的产蛋方式与行为[11]

这两颗位于产道的完整蛋,显示偷蛋龙类的产蛋习性,介于现代鳄鱼、鸟类之间。现代鳄鱼具有两个输卵管,一次产下大量的蛋。而偷蛋龙类则是一次产下少量的蛋,较类似现代鸟类[11]

分类学

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在2005年建立偷蛋龙形类(Oviraptoriformes),包含:恐龙之中,亲缘关系接近偷蛋龙,而离麻雀较远的所有物种。镰刀龙超科通常也被认为属于偷蛋龙形类[12]。在2009年,L.E. Zanno等人则提出,镰刀龙类不是偷蛋龙类的近亲,而且更为原始[13]

偷蛋龙下目的内部分类仍有争议。大部分研究将偷蛋龙类分为:近颌龙科偷蛋龙科,而偷蛋龙科再分成:雌驼龙亚科、偷蛋龙亚科;雌驼龙亚科的体型较小、前肢较短、缺乏头冠,偷蛋龙亚科的体型较大、前肢较长、具有头冠。近年种系发生学研究提出不同结果,许多近颌龙科的物种,其实亲缘关系较接近于有头冠的偷蛋龙科。近颌龙本身被改归类于偷蛋龙科的单足龙亚科,而近颌龙科不被认为是有效分类单元[14]

真正的鸟类?

在2007年,爱伦·特纳(Alan H. Turner)等人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提出偷蛋龙下目是手盗龙类的一个分支,不属于鸟类。他们发现偷蛋龙下目是镰刀龙超科的姊妹分类单元,两者比任何近鸟类更为原始[15]

即使缺乏直接的羽毛证据,大部分偷蛋龙类因为类似鸟类,所以数个科学家认为它们是真正的鸟类,比始祖鸟更为衍化;驰龙科也有相同的情况。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先后在1998年与2002年写过大量关于这假说可能性的研究,而Teresa Maryanska等人在2002年公布了一个学术性研究,详述这个假说[16][17][18]麦可·班顿(Michael Benton)在他的广泛层面分类书籍《Vertebrate Paleontology》(2004年)中,也将偷蛋龙类列为鸟纲的一个目[19]。然而,许多研究者不同意这种分类方式,继续将偷蛋龙下目列为手盗龙类之内,并比驰龙科较为原始[15]

系统发生学

以下演化树是根据菲力·森特(Phil Senter)在2007年的研究[20]

偷蛋龙下目
unnamed

切齿龙

原始祖鸟

近颌龙超科

拟鸟龙

近颌龙

unnamed

尾羽龙

小猎龙

偷蛋龙科

偷蛋龙

unnamed

葬火龙IGM 100/42标本

瑞钦龙

unnamed

葬火龙

unnamed

纤手龙

单足龙

哈格里芬龙

雌驼龙亚科
unnamed

雌驼龙

河源龙

unnamed

窃螺龙

可汗龙

骨学

偷蛋龙下目具有短喙、类似喙状嘴的大型下颌骨头、长的顶骨。最原始物种的前上颌骨具有4对牙齿,切齿龙的门牙大,形状呈獠牙状。较衍化物种的颌部没有牙齿。较衍化物种的头颅与脊椎的气腔大。偷蛋龙类具有U形的厚叉骨胸骨大,整体看来较总长为宽,与鸟类驰龙科不同。手臂的长度约是后腿的一半,长度超过脊柱前段的1/2。它们的手掌长,上有三根手指,尾羽龙雌驼龙的第三指缩小。它们具有5到8节荐椎耻骨接近垂直。胫骨股骨长15%到25%。尾巴短,尾椎的数量约24节,近侧处很厚,横突(Transverse processes)宽[2]坐骨具有明显、三角形的坐骨突(Obturator process),这是个原始的特征,并缺乏鸟类拥有的下月背突(Proximodorsal process)。肩带原始。肩胛骨呈宽带状,末端扩大。鸟喙骨的形状类似原始虚骨龙类,近侧有上鸟喙骨神经孔(Supracoracoidal nerve foramen),以及中度的双头结节[6]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