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螺龙属(学名:Conchoraptor)是偷蛋龙科的一属恐龙,生存于上白垩纪的亚洲。它们的属名意为“海螺偷窃者”,反映了窃蛋龙科并非以蛋为食,而有可能是专门吃软体动物的假说[1]。
叙述
窃螺龙是种小型恐龙,身长约1到2公尺[1]。不像其他偷蛋龙科,窃螺龙没有头冠。但窃螺龙缺乏牙齿,这是典型的偷蛋龙类特征[1]。偷蛋龙类虽然没有牙齿,但具有坚硬的喙状嘴,被认为适合咬碎软体动物的外壳[1]。窃螺龙的头颅骨有许多洞孔、中空空间[2]。耳部区域的骨头连接处,被认为是共鸣腔,可协助听觉[3]。
发现与命名
在1971年,一群波兰与蒙古的联合挖掘团队在蒙古的耐梅盖特组(Nemegt Formation)发现这些化石,地质年代为坎潘阶晚期[1]。最初科学家认为窃螺龙是偷蛋龙的幼年个体,因此缺乏头冠,而在性成熟的过程中,会长出头冠[1]。但更多的研究显示窃螺龙与偷蛋龙的手部结构不同,所以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属[1]。在解剖学上,窃螺龙的演化位置似乎是介于雌驼龙及偷蛋龙之间,这使得学界更难研究窃螺龙的分类位置[1]。
模式种是纤弱窃螺龙(C. gracilis),是由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在1986年所描述、命名[1]。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贝壳的盗贼”[4],因为瑞钦·巴思钵认为偷蛋龙类是以软体动物为食,而非传统理论所认为的以蛋为食[1];种名在拉丁文意为“纤细的”。正模标本(编号IGM 100/20)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头颅骨。之后发现约20个标本,被编入于窃螺龙。
在1986年,瑞钦·巴思钵将窃螺龙归类于偷蛋龙科。近年研究显示它们属于偷蛋龙科的雌驼龙亚科。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