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奥地利关系

雙邊關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奧地利關係
Remove ads

中华民国奥地利共和国于1913—1971年有官方外交关系,断交后,于对方首都互设具大使馆功能的代表机构。虽无邦交,但双方均致力维护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两国在经贸、旅游、艺文及学术等关系也往来密切。[7]

事实速览 奥地利, 中华民国 ...

政治

外交

Thumb
绿色国家表示在1971年的投票中反对中华民国续留联合国,即《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其中包括奥地利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向奥地利匈牙利1867年合组的“奥匈帝国”派驻外交代表,由前清廷出使奥斯马加[注 2]钦差大臣沈瑞麟继续担任。[8]

1913年10月6日,奥匈帝国外交承认中华民国,[8]于首都维也纳设立中华民国驻奥斯马加公使馆、于首都北京设立奥匈帝国驻中华民国公使馆,并互派公使,驻华公使由驻前大清公使讷色恩英语Arthur von Rosthorn继续担任。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中华民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奥匈帝国宣战并断交。9月27日,撤馆并召回公使。[8](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成奥地利、匈牙利与其他国家。)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后,中华民国与奥地利第一共和国于9月10日签署和约[8]恢复于维也纳设立的公使馆,改名为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公使馆,并恢复派驻公使(多由驻德国公使兼任)。奥地利则未再派驻公使。

1938年3月13日,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中华民国于4月9日撤除驻奥地利公使馆,改设立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并改派驻总领事[8]

1941年,纳粹德国承认汪精卫政权,中华民国撤销总领事馆。

1946年7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恢复承认奥地利。

1947年9月2日,设立中华民国驻奥地利代表公署[8]

1948年2月,奥地利恢复派驻公使,由施德复(Felix Stumvoll[注 3]担任。1949年底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奥地利未再派驻公使。

1950年3月31日,中华民国驻奥地利公使沈士华离任后,也未再派驻公使。并以节省经费、业务量少为由裁撤驻奥地利使馆,但仍视邦交存在;1965年2月,奥地利外交部远东事务主管梅叶哈鼎(Anton Mayr-Harting)抵台访问时亦认为两国间的邦交并未断绝,只是“暂时停顿”。[9]

1971年5月28日,奥地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与中华民国断交,[10]中华民国政府表示“深以为憾”。[9]

1971年10月25日,在决定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文中,奥地利连同大多数欧洲国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的“中国”席位

Remove ads

人员互访(1996年至今)

仅列举部分名单:

中华民国:总统夫人曾文惠[11]周美青[12]、副总统连战[13]吕秀莲[14]、总统府第一局长叶维诠[15]、行政院长萧万长[16]、立法院长王金平[16]、立法院副院长饶颖奇[17]洪秀柱[18]、司法院长翁岳生[14]、司法院副院长苏永钦[19]、经济部长王志刚[20][11]、铨叙部长吴容明[21]、外交部政务次长李大维[16]沈吕巡[22]、外交部常务次长张小月[15]林永乐[23]、教育部政务次长吕木琳[21]、林聪明[24]、陈益兴[18]陈良基[25]、科技部政务次长林一平[12][19]、蔡明祺[25]、卫生署长詹启贤[17]侯胜茂[26]、人事行政局长李逸洋[21]、财政部赋税署长许虞哲[27]、经济部国际贸易局长卓士昭[27]、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吴英毅[28]、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澄枝[11]陈郁秀[21]、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欧阳敏盛[21]、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芳玫[14]、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苏蘅[29]石世豪[12]、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景鹏[29]、大法官林子仪[30]、国立故宫博物院长林曼丽[23]、台北市长郝龙斌[29]、台南县长苏焕智[27]、中华民国工商协进会理事长黄茂雄[27]

奥地利:前外交部长杨柯维奇英语Peter Jankowitsch[16]、经济部长方莱特纳德语Johann Farnleitner[11]、经济部次长麦尔(Josef Mayer)[20][14][15]、对外经济关系总司长维斯钖格(Franz Wessig)[19]、国民议会第二议长奈瑟德语Heinrich Neisser[20]施宾德雷格英语Michael Spindelegger[15]钮格堡英语Fritz Neugebauer[22]、第三议长华寿彭德语Werner Fasslabend[21]、国民议会教育委员会主席亚蒙德语Werner Amon[26]、内政委员会主席亚蒙[31]、文化委员会主席穆托能德语Christine Muttonen[15]、豁免委员会主席多内包尔德语Heribert Donnerbauer[15]、最高法院长雷斯祖德语Johann Rzeszut[26]、宪法法院副院长毕尔莱英语Brigitte Bierlein[30]、大法官莫歇尔德语Siegbert Morscher[16]、监察史柯世德卡德语Peter Kostelka[21]、下奥地利邦长普瑞尔英语Erwin Pröll[16]、克恩顿邦长海德英语Jörg Haider[26]、因斯布鲁克市长查荷英语Hilde Zach[30]、联邦总商会长马德塔纳德语Leopold Maderthaner[16]、维也纳大学校长恩格尔英语Heinz Engl[18]、自由党主席海德[11]

代表机构

1973年8月11日,中华民国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设立中国文化研究所(德语:Institut für chinesische Kultur),并兼辖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络办事处的功能。1992年,奥地利政府同意在中国文化研究所另增加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德语:Taipei Wirtschafts und Kulturbüro)名称对外。1993年7月19日,更名为具大使馆功能驻奥地利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德语:Taipei Wirtschafts- und Kulturbüro in Österreich[注 4][20][28][33][6]

1980年12月13日,奥地利于中华民国首都台北设立类似功能的奥地利商务代表团台北办事处(Austrian Trade Delegation, Taipei Office)。1995年8月28日,更名为奥地利商务代表办事处(Austrian Trade Delegation[注 5]);[35][36][37]1997年,另设奥地利观光处(Austrian Tourism Office)。[38]2002年,更名为奥地利商务代表办事处观光组(Austrian Trade Delegation, Travel Section)。[39]2004年,回复原名称。[40]2009年,再更名为奥地利台北办事处(德语:Österreich Büros Taipei)作为在台的正式代表机构。[41][2]

Remove ads

经济

Thumb
奥地利北部小镇恩斯街头的台湾KYMCO机车
Thumb
高雄捷运列车由奥地利原厂制造

贸易

经济部国际贸易署于首都维也纳设立驻奥地利代表处经济组[42]奥地利则在首都台北设立商务代表办事处[43]

更多信息 年分, 贸易总额 ...

2023年的两国贸易项目如下:

出口至奥地利的前10大项目为:集成电路车辆之零件与附件变压器、静电式变流器与电感器;其他塑料制品与特定材料制成品;特定用途机器之零件与附件;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平面显示器用之机器与器具、零件与附件;电话机(包括智能手机),以及其他传输或接收声音、图像之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讯器具;电子工业用已掺杂之化学元素化学化合物;天然或以合成方法再制之激素前列腺素、前列凝素、白三烯素;钢铁制螺钉螺栓螺帽、螺旋钩、车用螺钉、铆钉、横梢、开口梢垫圈与类似制品等。[45]

自奥地利进口的前10大项目为: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平面显示器用之机器与器具、零件与附件;小客车与其他主要设计供载客之机动车辆X光阿尔法贝他伽马放射线器具;医药制剂橡胶或塑胶加工机或以此类原料制造产品之机械;碟片磁带固态非挥发性储存装置智慧卡与其他录音或录制之媒体;塑胶管英语Plastic pipework与附件;合金铁及其制品、废料与碎屑;积体电路等。[46]

奥地利为内陆国家海运货物须经由第3国,台湾出口至奥地利的主要货物是透过德国汉堡港、斯洛维尼亚科佩尔港以及义大利的里雅斯特港转运至奥地利。许多台商在德国汉堡港设有发货仓库与物流中心,部分出口货物其目的地虽为德国,但实际上可能再复运出口至奥地利。[27]

Remove ads

投资

根据中华民国经济部投资审议司统计,截至2024年1月,台商对奥地利的总投资金额为1亿9,635万美元,计有12件,2020-2023年无新增。主要投资业别:资讯与通讯传播、机械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批发零售等。[47]

1970-1980年代,台湾侨民前往奥地利多以经营餐饮业起家,台商则多半于1990年以后前往,企业规模均属中小型办事处型态。近年来较大型的投资案有:东台精机于2015年投资1,080万欧元并购奥地利机床厂商ANGER MACHINING GmbH,2019年增资995万美元鸿海科技集团子公司桦汉科技于2016年投资奥地利工业电脑Kontron Group英语Kontron Group(原S&T)约1亿5,000万欧元,成为最大股东,2018年增资220万欧元。鸿海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于2021年并购微型扬声器研发商Sound Solutions Austria100%股权台达电子透过新加坡子公司于2016年以7,200万欧元并购奥地利智能建筑自动化公司LOYTEC;辛耘企业于2020年在菲拉赫设立办事处,就近与德商奥地利英飞凌厂合作。其他较具知名度的台商包括:中华航空长荣航空长荣海运、Atmosa Petrochemie(化学工业)、Re-Teck(回收电子产品)、EETS(欧洲之星旅行社)、LOCO FOOD 乐口福(餐饮)等10多家。[48]目前已成立奥地利台湾商会,尚无台湾的金融机构[49]

根据中华民国经济部投资审议司统计,截至2024年1月,奥地利对台湾的总投资金额为3,618万美元,计有99件,2020-2022年新增13件。主要投资业别:批发与零售、电子零组件电子计算机电子产品与光学制品、机械设备、科学与技术服务等。[47]

目前奥地利商在台湾营运(含办事处或代理)有80馀家,较具知名度包括:艾迈斯欧司朗英语AMS-Osram台积电合作伙伴)、奥钢联英语Voestalpine阿玛格奥地利金属英语AMAG Austria Metall AG奥特斯英语AT&S半导体设计)、倍世英语BWT (company)水处理净水设备)、科堡英语KEBA(自动化系统)、安东帕德语Anton Paar(精密分析仪器)、Kapsch英语Kapsch(运输通讯系统)、FREQUENTIS英语Frequentis(交通与航空通讯系统)、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YARA(空污防治)、NEUHOLD(环保)、IMS Nanofabrication GmbH(半导体制造设备)、EV Group(晶圆接合与微影技术设备)等。[47]

Remove ads

会展

两国举办台奥经贸对话会议(官方),至2023年已举办第6届;台奥经济合作会议(民间),至2023年已举办第13届。[47]

交流

侨民

奥地利为德语系国家,移民管制日趋严格,每年仅有少数配额,且需通过德语及在奥地利生活常识测验,因此外国人移民奥地利的困难度越来越高,近年也少有中华民国新进侨民。但由于奥地利是欧洲文化重镇之一,前往该国学习艺术音乐的台湾留学生不少,学成之后也有留在当地定居者。除1970-1980年代的早期侨民外,大多数居住在奥地利的则是前往当地学习音乐的留学生,或早期台湾厂商派驻奥地利的工作人员。根据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统计,旅居奥地利的华人总数约有2万人,而中华民国侨民约2千馀人,其馀大多数为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南半岛国家的华人。[50]

旅居东欧国家的中华民国侨民以奥地利为聚集大宗,对促进两国以及与中、东欧的贸易有极大贡献。虽然近几年台商前往东欧设立据点不在少数,但以旅奥台商对奥地利以及中、东欧市场的娴熟与经营已久的人脉,奥地利仍扮演台湾与中、东欧甚至南欧国家之间重要经贸桥梁。[47]

Remove ads

文化

2008年2-5月,国立故宫博物院与奥地利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合办《物华天宝展》。[51]

奥地利以其艺文及自然风景著称,是台湾游客喜爱的旅游国家之一。2010年,前往奥地利有26,081人次,赴台则有5,806人次。2015年,赴该国观光、商务、游学超过10万人。截至2016年,中华航空长荣航空每周共有7航班台北维也纳[7]奥地利的交响乐团合唱团亦曾多次来台演出。

教育

2009年,国立政治大学中华民国教育部的支持下,与维也纳大学签署设立台湾研究中心,并常设台湾研究讲座,每年邀请台湾专家学者与世界各地汉学家赴奥地利讲学及进行学术研讨会。此外,中华民国教育部与奥地利教育部英语Ministry of Education (Austria)也将共同成立台奥科研种子基金,提供两国大学进行科学研究计画为导向的师生交流合作。[31]

2015年11月,奥地利教育部大学事务国际司长率领奥地利专业高等学院代表抵台访问,并举办首届台奥高等技职教育论坛[19]2016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率领台湾多所大学的校长及副校长访问奥地利,并与奥地利科学研究部举办第2届台奥高等技职教育论坛。[25]

援助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奥地利派出10人搜救队抵台救灾。[52][53]

2020年4月14日,对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扩散,中华民国外交部宣布第2波国际援助行动,其中捐赠130万片口罩给奥地利在内的8个欧洲联盟成员国[54]21日,30万片口罩运抵奥地利。[55]

协定

更多信息 日期, 签署 ...

签证

Thumb
中华民国护照中华民国国民签证要求分布图:入境奥地利可以“申根区免签证”。
Thumb
欧盟奥地利护照奥地利国民签证要求分布图:入境中华民国可以免签证

欧洲申根区给予持有载明身分证字号的中华民国护照中华民国国民可以申根区免签证入境,停留日数与申根区合并计算,每6个月期间内总计可停留90天。[58][59][60]

奥地利国民持有欧盟护照者也可以免签证的方式入境中华民国,停留最多90天。[61]

此外,两国每年皆提供特定名额的18-30岁青年为期1年的度假打工签证(皆必须未曾取得此种签证)。[62][63]

交通

航空

两国有直航班机,双边航班来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23年7月4日):

客运

更多信息 中华民国, 奥地利 ...

驾车

先前持有中华民国国际驾驶执照并配合中华民国汽车驾驶执照德文译本),可在奥地利驾车6个月;若超过6个月,则必须考取奥地利驾驶执照英语Driving licence in Austria[64]但自2024年5月起,中华民国外交部接获民众反映,持有核发的国际驾照无法在奥地利驾车,外交部透过驻奥地利代表处奥地利交通部英语Ministry of Climate Action and Energy (Austria)询问后,其回复所核发的国际驾照在奥地利并非有效,台湾旅客无法在奥地利驾车。外交部随后指出,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在协商未获解决前,持奥地利国际驾照者也无法在台湾驾车。[65]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